《红楼梦》晚上7:15离宫,凌晨2:45回宫,元春省亲的时间为何如此诡异?

龙建源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贾元春在宫里做了皇帝的嫔妃,这被很多《红楼梦》爱好者视为贾府在宫中的重要势力代表。不过,贾元春在《红楼梦》里面的戏份不多,主要集中在“元春省亲”这个片段里。

如果换算成现在的时间计量,贾元春离开皇宫去省亲,是在当天晚上的7时15分,而离开贾府准备回宫的时间,则是在次日凌晨2:45.

那么,元春省亲的时间为什么如此诡异?

个人认为:

礼法

自古以来,华夏族群重视规矩。先秦时代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因此,古代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礼法,这套规则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尊卑、包括服饰典章,并且,还针对身份关系特殊的状况,制定了相关的优先级。

比如说古代统治者提倡孝道,甚至还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但是,当“孝道”和忠于皇帝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忠优先于孝。同样,父子之间的尊卑关系,也要给君臣关系让路——比如说汉朝刘邦做了皇帝,虽然和太上皇刘太公是父子,但更是君臣。

因此,当贾元春省亲的时候,贾元春的身份因为礼法因素,也变得复杂起来。

侯门深似海

在我国古代,有“侯门深似海”的规矩。大户人家的规矩之多,让很多下人、姬妾动辄得咎,而皇帝作为最大的地主头子,皇宫作为他的家,其规矩之多,可想而知。

并且,皇帝没有家事可言,皇帝的家事都是帝国的国事——这其中包括皇后的废立和太子的废立。富贵人家纳妾,给妾何等待遇不会受到外人干涉,但是皇家不同——比如唐朝唐高宗打算册立武媚娘当妃子,还曾遭到大臣的拦阻。

同样,贾元春到了皇宫里,其行为,也受到巨大拘束,其自由度,远不如在贾府当大小姐那样自在。

于是有了贾元春省亲时候看似“诡异”的时间点。

对于贾元春和贾府的关系,首先贾元春代表皇家,贾府代表臣子,因此,贾府需要按照奴仆对待主子的姿态迎接贾元春。

而贾元春在贾府的行为,身边都有相关的主事太监监督,主事太监具备提醒贾元春注意礼法,同时监督贾元春的职能——因为贾元春的行为如果不守礼法、扰乱礼法,这是在败坏自己形象的同时,更是给皇家抹黑。

因此,在相关礼法规定下,贾元春每天的日程都有严格的规范——包括何时去贾府,何时离开贾府。

总之,皇帝的女人也不是那么好做。


藤树先生


贾元春省亲是贾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事,背后却隐喻着盛极而衰的道理。之前曾有文写过为什么贾元春的省亲日期在正月十五,就是月盈则亏之意。而元春省亲定的时间为戌时一刻开始到丑时三刻结束,这背后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说一下。

(第十八回)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贾家轰轰烈烈忙活了一两年,花费数百万,结果全程不过七个小时左右。可谓最昂贵的一场回娘家。那么,贾元春为什么傍晚7:15离开皇宫,凌晨2:45离开呢?说出来不复杂,皆因皇家礼仪,元春省亲的每一个步骤都早早就制定完备。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回来,哪里行,哪里坐,哪里更衣用餐,都提早制定了严密的计划。按步骤实施就行了。

(第十八回)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各处关防,挡围幕,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外面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贾元春省亲不光是贾家接待,宫里的司礼监、御马监等都会全员出动,六部中工部加上城防的五城兵马司都出动协助外围管理防卫,辅助省亲。其实还有两个部门的人员不能缺席,就是礼部和钦天监。

像贾元春省亲这么重大的皇家活动,仅次于皇帝出巡。钦天监会专门择定良辰吉日,正月十五就是钦天监的手笔。但礼部也会配合制订礼仪规范。贾家人如何迎接贵妃,如何侍奉,如何对答都需要提前排练。皇家礼仪,臣子礼仪一丝一毫不能错乱。贾家为此年都过不好。一切辛苦都为了贾元春回家这几个小时。只可惜,这次省亲历时不过七个小时,贾元春在丑时三刻就离开了。那么,这个时间又有什么意思呢?

《灵枢·病传》:“冬鸡鸣。”张景岳注:“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丑时是鸡鸣报晓的时刻,喻示天就要亮了。尤其冬日,天亮的相对晚一点,丑时三刻,属于“阴之极”,也就是说夜里最黑的时刻。此时一过,天就开始转亮。贾元春贵为贵妃,皇家礼仪要求不可以在外过夜。但省亲之事前所未有,算难得恩典,也不能说蜻蜓点水应付了事。所以定在天亮前的最后一刻回宫,是将形成拉到最长,以示恩典。

当然,贾元春省亲并不那么简单。曹雪芹在背后还隐藏了一些事。丑牛、寅虎,丑时的贾家因元春省亲带来了最后的荣耀。随之而来的寅时,代表贾家繁华逝去,很快卷入权力斗争惨被抄家。对此,贾元春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给了解释。

古人讲究六十年一甲子,以天干纪年,又五年一格,丑时三刻指向辛丑末和癸丑,也就一年多一点时间。从十八回元春省亲到第五十五回老太妃生病薨逝,王熙凤流产,时间正好过去一年。贾家衰败倒计时,曹雪芹借丑时三刻非常严谨的给出了具体时间暗示。

属于贾元春荣耀时刻也就这一年,随着老太妃薨逝,贾元春的靠山不再,她在皇宫地位一落千丈。空有个贵妃头衔,不得宠幸,太监开始络绎不绝来贾家打秋风。贾家的末日因此越来越近。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元妃省亲的日期和具体时间与其说是皇家事先安排好的,不如说是作者曹雪芹

刻意为之。脂砚斋在批阅《红楼梦》时不止一次写出“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评语,意指《红楼梦》文本中充斥着大量的伏笔和隐喻,而这一写作手法在“元妃省亲”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1.象征贾府即将由盛转衰

“元妃省亲”出自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根据书中描述,省亲的日期为正月十五上元之日。“上元”,乃农历一年中的第一次满月,是夜,圆月当空,异常明亮,周围的繁星在月光的照耀下黯然失色。此处象征

贾府正处于鼎盛时期,在同阶层中处于遥遥领先之势。然而俗语云:“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一旦达到满月,那么接下来只能是由满转亏了,贾府这种鼎盛之势已到极点,衰落将不可避免

2.暗喻贾府兴盛极为短暂

根据安排,元妃在省亲当晚,还要处理一些皇家公事以及个人私事,包括用晚膳、宝灵宫拜佛、大明宫领宴看灯等。真正启程回贾府省亲的时间是在戌初,即晚上七点多,而到丑时三刻,即次日凌晨两点四十五分便乘舆回宫了,其间只有

不到四个时辰,由此可见整个省亲过程其实是非常匆忙、短暂的。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家可谓全府出动、用心良苦,专门营建省亲别墅不说,其匾额对联的题写也是非常谨慎。省亲当日更是将园内外装饰的极尽豪华,就连在宫中见过大世面的元妃也“默默叹息奢华过费”。然而,如此大费周章营造的兴盛场面,却仅仅持续了不到八个小时,作者以此来暗喻贾府费尽心思而求得的兴盛景象持续时间将极为短暂

3.凸显贾元春的悲剧结局

正月十五时北方正值冬季,不难看出,元妃省亲的戌初到丑时三刻都是在夜间。诗圣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更能衬托出哭泣之人的悲惨命运,也更能凸显哭泣时的悲痛心情。而元妃在此次省亲过程中就不止一次落泪,作者也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1)至贾母正室与府中女眷相见时,哭了三次,“贾妃满眼垂泪……只管呜咽对泣”;“说到这里不禁又哽咽起来”;“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

哭泣一番”。

(2)其父贾政至帘外问安时,元妃“隔帘含泪谓其父”。

(3)元妃初见贾宝玉时,“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4)省亲结束,乘舆回宫之前,元妃“不由得满眼又滚下泪来”。

按理说,省亲之时,亲人们许久未见,再次相见时激动落泪可以理解,但元妃在短短不到八个小时的时间里竟然哭泣了多达

六次,且情绪低落、极具悲伤,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在宫中生活的幸福指数了。况且在省亲结束时,元妃曾说:“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可见她与家人相见的机会是很多的,不存在许久都无法相见的情况,唯一能解释的是元妃在宫中生活的并不如意,且对自己及贾家的悲惨结局有所察觉,之后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曹雪芹刻意安排元妃在如此诡异的时间回家省亲是大有深意的,

从那时起,元妃及贾府众人的悲剧命运便揭开了帷幕。


三夢遊水


首先我们简单明了确定一下古代时间概念,搞懂了这个问题心中对于时间就不再迷茫:

古人用更计夜,一夜分为五更,用九十九刻计时,一天为九十六刻,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前一个小时用初表示,后一个小时用正表示),共12个时辰,一个时辰8刻,每两个时辰为一个时段,就是所说的子时、丑时……这些。

《红楼梦》中贾元春省亲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根据原著,贾元春来的时间并不是很肯定,只是个大概,因为未初刻用晚膳,未正二刻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戍初有可能才起身。先看看下面这张图。


戊初就是黄昏时刻,大概是一更天,现在的时间就是七点以后,这个还不能确定,也有可能是比七点迟,题目中的7点15离宫也说的过去。

但是离开大观园的时间是根据执事太监的话知道的,是丑正三刻(意思就是丑时两个小时中的第二个小时),按古代百刻算是2点43.2分,一般15分钟一刻,那就是2点45,起身回宫的时间确定就是2点45,这一个点提问的没有一点问题。

这个时间并不诡异,这是皇家礼数,礼仪所致,不是贾元春所能改变的。

此时的贾元春已经贵为妃子,符合皇帝提出来的省亲要求(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撵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这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贾府为什么要大建大观园的一个原因,符合条件了,自然可以安排这次活动了。

理应按照国礼对待这次省亲,每一项都是精心安排,慎重考虑,按时按点,一点都不能怠慢,庭院很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皇家仪仗队,可以有兵勇保证安全,体现皇家尊严,加上贾府一系列的准备,这次省亲可谓是富丽堂皇。


贾元春省亲的时间是钦天监算好的良辰黄道吉日,

至于时间安排,这个时间段是最理想的时间,黑夜中的烟火最烂漫,这个时候贾府上下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接驾,而且夜色阑珊处更是伤心之时,明月夜幕,良辰美景,亲人相见时难别亦难。

贾元春的行程是先到荣国府流泪,互诉衷肠――考究姐妹们文采――听戏――夜游大观园――伤心离别,也就这么几项大的,至于时间肯定有人会提醒该干什么了,到点就需要离开。

如果把作者曹雪芹搬出来,那这个时辰就是曹雪芹算出来的,按照常理,以往的写法,肯定是有韵意的,什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缺月圆,月盈则亏,丑时――丑事,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可以加上去,总之象征着衰败和悲剧的词语都可以,也可以颠覆文学的范畴,增加历史的尘埃,相当诡异,近乎于神话也。


黑白文章泽渊诗


古代迷信良辰吉日,盖房,上梁,做生意,进京赶考,结婚,回娘家,皇帝登基,出灵等都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

《红楼梦》里,选择良辰吉日最多的地方是葬礼。



秦可卿葬礼,贾敬葬礼,尤二姐葬礼,都特意请人掐算日子。

秦可卿葬礼,贾珍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的日期。秦可卿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

贾敬停灵,尤氏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

尤二姐死后,贾琏请天文生算停灵时间。天文生回说:“奶奶卒于今日正卯时,五日出不得,或是三日,或是七日方可。明日寅时入殓大吉。”

世间事除了生死再无大事,可是生死都不是人算的,因此人迷信良辰吉日,希望良辰吉日能带来幸运。



元春省亲是朝廷定鼎以来第一次妃嫔省亲。因此非常隆重。娘家要修建省亲别墅,家里要有驻跸关防之处,才能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省亲。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贾府准备停当后,贾政选择一个良辰吉日题本上奏,请求元妃省亲。

本上之日,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

省亲的流程是礼部制定的。省亲之前,太监来勘察过,做过预演。



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各处关防,挡围幙;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外面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正月十四这一夜,贾府上下人等都没有睡觉。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



贾赦等男人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女眷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全部用围幕挡得严严实实。

元春在十五这天,还有皇家的工作要完成。〔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戌初才起身前往贾府。

回到贾府后,元春先游览省亲别墅,然后与贾母,宝玉等人叙旧,让姐妹们写诗,看戏。给大家发纪念品。



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

元春何时启程,何时回宫,在贾府停留多长时间,都由内务府决定,自己做不了主。这是皇家规范,违背了,有掉脑袋的危险。



元春偏偏在夜里省亲的原因有四个。

一是,皇家规定,不可违背。

二是,元春的生命和前途都进入了暗无天日的黑暗里,能否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要看她的本事和运气了。

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第二出戏讲了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后来杨贵妃在马嵬驿被赐死。这第二出戏,暗伏元妃之死,元春后来被弓弦勒死。元春眼睁睁被勒死,把万事全抛。元春没有逃过命运的安排,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当中……

三是,暗喻贾府也进入了慢慢长夜。能不能迎来曙光,在此一搏。

第一出戏《豪宴》是《一捧雪》中的折子,莫怀谷家有一个宝贝杯子叫做一捧雪,奸臣为了霸占这个杯子,就抄他的家,最后弄的家破人亡。这出戏暗示,贾府悲剧了。



四是,暗喻宝黛爱情,进入黑暗之中,无法自拔。

元春省亲点的最后两出戏,暗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

第三出戏《仙缘》,伏贾宝玉出家更为合适。

第四出戏《离魂》,伏黛玉之死。

宝黛爱情被黑暗吞噬。一个出家,一个死亡。



元春半夜省亲,就如同宝玉游太虚幻境一样,告诉读者一个梗。希望贾府人自悟,可惜人们谁都不懂。最后该来的都来了,谁也没躲过。


润杨阆苑


元春省亲是太子胤礽黄粱一梦

孝诚仁皇后仙境还魂封后景象重现

http://t.zijieimg.com/VTAqbQ/


山石道人评红楼


我想这个时间段也是在暗示贾家将由极盛转向极衰。


超级马里奥妈妈


“天地君亲师”下的省亲之礼

古代社会中,等级制度森严,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阶层之间天差地别,言谈举止皆有各自章程,就连何种身份穿何种材质的衣服,戴何种样式的帽子,都不能有丝毫差错,错即是违例,被告发就属一层罪。

在讲究“天地君亲师”的时代,天为大,地次之,而人间最大的,就是君王了,这之后才能轮到亲人,师长。而对于古代权力巅峰的皇族来说,“礼”更是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元春是贵妃,贵妃省亲代表的是皇家、是帝王,所以她跟贾府众人先叙的不是骨肉亲情,而是皇家之礼,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贾政,见了她都是要下跪的。

元春虽然身为贵妃,事实上却毫无自由可言。

元春的言行举动,都有专门的人负责,比如执事太监,执拂太监等。虽为贵妃,却也不能随心所欲,元春只能按照各种早就安排好的日程走,这是皇家之礼,半步都错不得。

所以,元春跟父亲贾政之间的对话,没有家长里短,只有国家大事;元春与自幼抚养自己的祖母相见,第一件事不是寒暄,而是君臣之礼……

戍初至丑正三刻的省亲之路

元春省亲时,皇家早就定好了日程表,按照时辰一项一项地完成就好。

《红楼梦》中,宫里的内侍先行一步到贾府安排,他是这么向贾母等人汇报元妃日程的: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按照如今的时刻理解,即是:元春下午一点十五分吃晚饭,两点半去拜佛,五点十五分看灯请旨,七点十五分才动身往贾母这边来。

此时,内侍只交代了元春省亲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却在后文才提到——元春听戏后赏了贾府众人,这时候,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这个太监,应该还是之前向贾母汇报元春日程的太监。

丑正三刻,即是现在的凌晨两点四十五分,在太监眼中,这就是回宫的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片刻不能耽搁,哪管什么骨肉分离,山高路远,在皇家威仪面前,统统靠边站。

而且,贵妃省亲这样的大事,省亲的日程表自然都是提前让钦天监这样专门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部门官员推算出来的最佳时辰,并请旨后通过了皇帝的朱笔许可。对于这个行程安排,任何人不可能随意改动,元春不可,贾府更不可,不然就是抗旨,且有损皇家颜面。

元春省亲,表面上看似皇家恩赐,特准其与父母骨肉团聚,其实本质上元春与贾府均是一点自由也没有。元春更不可能说在贾府过一晚,她必须按照算好的日程走,什么时刻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是规定好的,她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不可能去更改日程,擅作主张。

从晚上七八点钟到凌晨两三点钟,前前后后,元春省亲的时间加在一起,在贾府也只有六七个小时的时间而已。

当然,如果考虑到曹公隐喻的话,凌晨萧瑟时分,夜色正浓,元春匆匆回宫,则暗示了她的一去不返,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贾府,直到死去。



翕张文章耕耘者


皇家规矩又大又多,元春省亲的时辰是根据黄道吉日计算出来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夜深人静便于通行,而且不扰民(现代词语)。


墨菊九朵


3点第一遍鸡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