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春耕夏種,秋收冬藏

餵馬劈柴,漁樵耕讀

我們的先輩們在芙蓉溪畔延續著牧歌式田園生活

穿越前年,“快”文化的滲透

將這份安逸靜謐沉沒至心底

我們喚它

鄉愁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其實芙蓉溪畔的恬靜生活

一直在綿陽這個城市上悠然上演著

不僅僅是這種生活方式

還有帶著滿滿鄉愁味兒的老物件兒

在遊仙區沈家壩北街社區

有這麼一個去處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鄉愁館”坐落於

沈家壩北街社區辦事處旁的居民樓

雖然面積不大

展示著300多件老物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踏入這間鄉愁館

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

穿回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曾經的美好回憶 時代變遷的印記

紛紛瞬現眼前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耙子、鐮刀、對窩、磨盤、算盤…

各類老物件整齊分類陳列

分為生活區及農產用具兩個展區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巴掌大的小人書看過嗎?

轉孔電話機、微型電視、VCD機用過嗎?

蓑衣斗笠還有印象嗎?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這一件件歷經歲月洗禮的老物件

都是從社區居民主動捐到鄉愁館的

雖然它們或“衣衫不整”

但都記錄著春華秋實的喜悅

也飽含著悲歡離合的故事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這些承載著父母和祖輩鄉愁記憶的物件

不會因時光而褪色

反而提醒著漸漸被城市記憶充盈的孩子們

不忘那節日裡的盛裝狂歡

不忘那田埂上的肆意奔跑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鄉愁館’裡陳列的都是社區群眾原來生活用到的一些老物件,陳列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現在的孩子們能通過這些老物件尋找曾經的足跡,知道他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原來用的東西是什麼樣的;也是讓經歷了農村到城市的人,在融入城市生活的同時,能睹物思情,記住鄉愁。”

——社區書記 沈建明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整個鄉愁館中,最平平無奇卻又最具年代感、最飽含時代記憶的展品是這個搪瓷杯。它來自沈家壩北街社區居民桑蓉生,老人如今已經七十好幾了,這個搪瓷杯是在五十年代的一個榮譽獎勵,老人一直使用至今,知道社區建設“鄉愁館”就義無反顧地捐了出來。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暴露年齡的時候到了

小仙在“鄉愁館”裡還看到了

各種BB機、翻蓋手機、小靈通

你們能準確分辨這三種通訊產品嗎?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下面這塊“大黑磚”的知道叫啥不?

大哥大?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這個可不是傳說中的“大哥大”

這是當年更新潮的“二哥大”

當年的時尚尖端科技

如今也卻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不少居民走進“鄉愁館”,眼前的老物件著實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這個我沒見過;這個我們家也有,但是早不用了……”社區居民王芳告訴小仙,館裡有些東西她根本沒見過,但通過這些老物件,彷彿看到了前輩們生活的場景,更驚歎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化。

沈家壩北街社區工作人員胡曉燕也是捐贈這些老物件的主力軍之一。“我把家裡以前用的那些做農活的工具捐贈給了鄉愁館。”談到這些老物件,曉燕笑盈盈地說,“鄉愁館是個很好的平臺,這些東西我們已經用不上了,但是可以讓更多人來找找回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鄉愁館這個平臺,瞭解歷史,增長見識。”

它們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迅速推進

沈家壩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一去不返

但它們的痕跡還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等待著將來的重溫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近年來,沈家壩探索自建房社區‘樓棟長+房東’治理模式,試點建設智能小區,努力打造更加和諧美麗的城市現代化社區,讓社區居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如今的沈家壩總人口達5萬餘人,區域內有李杜祠、桃園三結義廣場、中華科學家公園、富樂山景區等休閒場所;文化廣場、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圖書室、文化館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居民精神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富樂小學、富樂中學等知名品牌教育,更是吸引了眾多外地人口入駐、經商。

除了暢然的田園生活,沈家壩也讓綿陽這座城市多了一份活力。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守護我們的記憶……


沈家壩鄉愁記憶館

它守護著一座城市的記憶

並且免費對外開放

趕緊趁著週末

帶上家人,約上朋友

來鄉愁博物館尋一絲內心的寧靜歸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