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營養價值這麼高,為什麼沒成為人工種植蔬菜的一種?

種菜小哥


說到野菜的營養價值,可能我們本就存在一個誤區。水稻、玉米、小麥、土豆等糧食作物,白菜、蘿蔔、辣椒、南瓜、冬瓜、苦瓜等難道不比野菜更營養,更能長期食用?所以,光只強調野菜的營養價值高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常吃的蔬菜真說起來,是比大部分野菜的營養更平衡,更適合我們食用。不然,也就不會被人們經過幾千年上萬年的培育,成了如今人們最常吃的食物。

而至於其它野菜,沒有被培育成我們常吃的蔬菜,其原因肯定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時間進程的不足,可能是培育技術沒達到,也可能是以前人們的各種誤會引起的。


首先說到時間的不足。

人們從完全的靠野外取食,到“刀耕火種農業”才一萬來年,可這一萬年,我們的先人培育了多少夠我們能大量種植的糧食、蔬菜、水果,想來已不用再多說了吧!如今我們所吃的一切食物,有哪一樣,不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遺留下來的!

據估計,我們現在賴以為生的栽培植物已有2000千多種,而這些栽培植物在萬年以前,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也可說是與以前的那種自然生存狀態的植物,已完全不同。像我們常吃的各種糧食,其實在萬年以前,其味道是很不好吃的,基本都帶有點苦澀的味道。

可說,沒有這上萬年的前人的努力,我們如今也會是什麼都吃不到,還會如猿猴一樣只能靠海為生、靠採食野果來填飽肚子。

這就是時間的不足,而導致還有許多野生植物沒被人們完全的訓化出來。


再說培育技術。

任何一種食物,想從完全的野生狀態培育成我們能長期種植的食物,都得經過無數代的栽培改種。而在以前的農業社會,其技術與現在相比對起來,其差距之大是不用說了。可既便現在我們的技術這樣發達,還是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如我們最常見的黃鱔,其人工育種,雖說有大量的科學家在努力,可幾十年了,雖然解決了一部分,可還是沒能做到像其它魚類一樣的輕而易舉的培育鱔苗。

其它的野菜也是一樣,像冬筍、春筍,我們就做不到讓它們一年四季上人們的餐桌。這是技術不足、而引起的很多野菜還是隻能靠自然規律來生長。


最後是人們的各種誤會引起的。

像番茄,也就是西紅柿,在開始的時候,首次見到這種產於南美洲的東西之時,希臘人說它是“狐狸吃的桃子”,英國人懷疑它有毒,吃了會得絕症,所以就導致了人們都不敢輕易的去嘗試吃它們。至於後來如何成了我們最喜歡吃的蔬菜,有興趣的可去查看一番其來歷,這裡就不細說了。

像這樣的因人們的自然意識而引起的對各種野菜的誤會,在以前還有很多。像小草家鄉,在水草中常見的那種像莓子一樣的“蛇烏泡”,小草在小時候就一直認為它們真的有毒,是被蛇舔過的。

因以前人們的各種誤會,也就導致了另有許多的野菜沒有被人們發現,並以此去細心的栽培。


當然,還有許多看起來很容易種植的野菜,沒成為人工種植的蔬菜,其原因肯定還有許多,如產量不高、季節要求太嚴、吃的人太小等等。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和人們對各種野菜的喜愛,相信以後有更多的野菜會成為我們常見的蔬菜的!


湘村小之草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吃不到的東西。從3月底到4月初以來,全國範圍已經陸續有9種野菜開始上市了,包括苜蓿、沙蔥、野菠菜、蒲公英、馬齒莧、苜蓿、槐花、金雀花等等。這些野菜除槐花和金雀花是從野外採摘外,其餘的多數都是人工種植,畢竟野生的能有多少啊。

至於規模較大的種植基地有江蘇、山東、雲南、北京、河北、四川這些地方,像魚腥草、冰草、田七、養心菜、麵條菜、紫貝菜、雞毛菜等,幾乎全年常年都不會斷供。

在我當地江蘇沭陽這個地方,銷售高檔菜的專賣店比比皆是,他們常年從外地野菜基地批發野菜回來銷售,保障了我們菜籃子的豐富,主要銷售給了飯店。

從野菜專賣店我們可以看到,野菜一般都能賣到8元每斤以上,甚至有的包裝起來能賣到上百元。由於野菜價格高,銷路廣,新疆在這兩年也開始了種植野菜,由於那裡的氣候特徵,長出的野菜產量不錯,賣相也很好,接近於野生。在新疆的哈密、吉木薩爾、托克遜等地方,專門有農戶種植沙蔥、椒蒿、蒲公英、苜蓿、野芹菜、野韭菜等常見的野菜。

這些野菜一部分供應到批發市場、一部分配送到農家樂或者景點飯店。

那麼我們在選購野菜的時候,如何才能看出野生菜和種植菜呢?我們可以看它的長勢,真正的野菜比種植出來的“野菜”要瘦小很多,也不會高挺挺的。以蒲公英為例,目前市面上賣的蒲公英葉子等於甚至大於一根筷子的長度;魚腥草、沙蔥也是如此,真正田坎地頭的魚腥草一般不超過15釐米長,但是市面上銷售的魚腥草普遍都達到15釐米左右,甚至能長到20釐米以上。



江蘇十三妹


野菜營養價值這麼高,為什麼沒有成為人工種植蔬菜的一種?

我來分享我的看法。從名詞的意義上就可以理解為野生的一種可以食用的菜,也就是自然長成的菜.

大多數野菜在春天都可以採到,不管是城裡人,還是村裡人都喜歡吃,一方面是味道新鮮,還有一方面就是好多野菜還有藥用價值.我認為好多野菜是種植不了的,如果大面積種植我認為就不能叫野菜了.

春天這個季節可以食用的野菜有:

1.白蒿(綿綿蒿),學名茵陳.

藥用價值,清熱利溼、退黃、利膽護肝.

2.蒲公英(婆婆丁)



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

有三類人不適合吃蒲公英,脾虛的人,久病的人,體質偏寒的人.

3.薺菜

4.苦苣(敗醬草).

敗醬草河灘比較多。藥用價值是清熱解毒,祛瘀排膿。

剛開春這幾種野菜比較多,小麥剛返青沒有打藥的時候薺菜特別多。

最近幾年,有種植蒲公英的,可以收兩茬.

吃野菜都是圖個新鮮,城裡的人到地裡挖野菜能呼吸新鮮空氣,緩解一下工作壓力.春天可以吃的野菜南北方還有不同的,南方野菜品種要多一點,最出名的當屬折耳根(魚腥草).

以上幾種野菜除了白蒿,都可以涼拌或者是和麵粉拌一起蒸熟了吃.白蒿我的吃法只和麵粉拌一起,沒有嘗試過其他的食用方法.

這就是我認為野菜不能種植蔬菜的看法。


黃曉紅果果


過去農民的生活條件不太好,很多人都會採摘野菜食用,那個時候對食物沒有什麼講究,只要能夠吃就行了,但通常這些野菜的食用口感比較差,吃的時間長了很多人都會反胃。但這些讓農民頭疼的野菜,如今卻有了非常高的需求量,價格上也在不斷的增加,在城市裡備受喜愛。

比如說在春天的時候,香椿芽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超市裡販賣的價格達到了幾十元一斤,貴一點的達到一二百元每斤。這樣的蔬菜也讓人大呼著“香椿自由”,雖然它的食用口感並不是太好,卻因為營養價值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女性吃了還可以美容。

其他的諸多野菜也都是如此,營養的價值很高,但為什麼在千百年來卻一直沒有被運用到人工種植呢?其實能夠成為蔬菜的,一定是食用口感適口,營養成分比較高,種植方式簡單,適應力強,產量高的植物。

對於野菜的認知,很多人認為它的食用價值比較高,準確說應該是有一定的藥用成分,但就營養成分來說,很多都沒有蔬菜多。可能野菜的某種營養成分高,但綜合來看還是蔬菜的營養成分更高一些。而大家追求的食品,一定要是營養更均衡的,並不是藥用價值高的。

絕大多數的野菜吃起來比較苦澀,其中的草酸含量比較多,而這種物質會影響到人的腸胃消化,增加機體的負擔,以至於那些腎臟不好、體虛的人食用並不是太好。同時大家對野菜的食用說白了還是一種跟風,這才導致野菜的價值在不斷的攀漲,這樣也意味著大家更追求應季的野菜,一旦大棚種植如香椿反而不受歡迎。


惠農圈


野菜營養價值這麼高,為什麼沒成為人工種植蔬菜的一種?

據聽說,不是沒人種,現在有人工種植野菜的地方,至於它的銷售前景和價格怎麼樣,那可不得而知了,像我們這裡確實沒有人工種野菜的,大概原因可能如下:

第一:野菜一般都生長在農村,農村本地沒人消費,並不是沒人消費,而是本地人想吃野菜,沒必要掏錢,像苜蓿、苦菜、蒲公英、香椿等,想吃了在上地幹活的同時,順便掐一些就可以吃一頓,非常方便!


第二:如果人工種植了野菜,只能拿到城裡去買,像我們地方離城裡要相差百十里的路程,把採栽好的野菜,拿到城裡要需要一段過程,到城裡出售時就已經失去了新鮮感,買不上好價錢,再除去來回的路費、吃喝就沒賬算了!

第三:野菜畢竟是野菜,像有的野菜,它雖然有營養價值高,好的一方面,也有它副作用不好的一方面,所以,只能適當的吃,不能當家常菜多吃,它的食用量是有區限性的,比如,像灰灰菜吃多了在陽光下容易造成皮膚瘙癢,蒲公英吃多了腸胃不好的人容易拉肚子等!



在我們地方,這也許就是把野菜沒成為人工種植蔬菜的主要原因了,如果還有,朋友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分享!


西北農村哥


野菜在農村裡是常見的,也是春天時人們比較喜歡的一種菜,野菜的種類也有很多種,每年的春季,農村的田間地頭,山裡路邊都可以看到野菜,題主問的野菜營養價值這麼高,為什麼沒成為人工種植蔬菜的一種?



題目中說的野菜營養價值高,野菜是有營養價值,但我們日常吃的那些蔬菜營養價值一樣是高的,人身所需的營養也離不開這些蔬菜,那麼為什麼沒成為人工種植蔬菜的一種呢?其實前幾年就有人開始人工種植一些野菜了,比如今年的網紅野菜香椿,就有人工大棚種植的,還有蒲公英也有人工種植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野菜、野菜,講的就是野,人們喜歡吃野菜,也就是因為它是野菜,而且野菜的季節性也很強,很多野菜都是過了這個季節就吃不到了,所以人們一般都是在有野菜的季節裡嚐嚐鮮。



人們喜歡吃野菜主要還是為了嚐鮮,野菜也不能像平時我們吃的蔬菜一樣成為我們一日三餐的蔬菜,人工種植的野菜,總認人感覺它就不是野菜了,在一個在些野菜的季節性比較強,人工種植在技術方面還不是很瞭解,所以人工種植的也就少了。


農友君


其實如今的市面上不是沒有人工種植的野菜,只不過種植規模比起普通的蔬菜要小上很多,不太惹人注意罷了。比如現在人工種植最多的野菜就有婆婆丁、香椿、折耳根等等,畢竟這幾類野菜的需求比較大,單靠春天的時候自然生長,顯然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而人工種植野菜雖然有著一定的規模,但是卻無法大規模的發展。其中的原因如下:

1、野菜的消費群體數量較少,只是城裡人。首先對於農村人來說,野菜不是什麼稀罕的玩意,每到不同的季節,都有應季的野菜可以吃,不會覺得新鮮。而且比起普通的蔬菜來說,市場上賣的野菜的價格要相對高一些,農村人也不願意花這個錢去買田間地頭就有的東西。

2、對於城裡人來說,吃野菜吃的是新鮮、健康,但是如果一旦野菜人工種植的話,那麼就失去了這些特點。種植的多了,新鮮感就沒有了。而且種植戶為了產量,自然會施肥、打藥,綠色無汙染的特點也蕩然無存,這樣的野菜和普通蔬菜沒什麼區別,價格還貴,誰還願意買它。

3、種植技術是一大難。就算有些人找到了銷路,不愁賣,但是種植技術也是一個大問題。這幾年才掀起了吃野菜的風潮,所以自然沒有人有種植野菜的豐富經驗和優良技術,想要高產、優質只能是自己摸索,一不小心就會賠本。

駿景——殷


駿景農業


我個人觀點:野菜為什麼叫野菜,因物以稀為貴,還有就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有時間來著磨養生了,於是野菜又回到人們的餐桌上來了。至於發展空間,得分種類;象魚腥草、野蔥、水芹等就可以長時間種殖。其它如艾草讓人工種殖,市場前程不樂觀。太容易保和市場。


起點998


野菜是野的人工種植是家的


秦文明


種出來的還叫野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