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炮兵雷达当道的情况下,自行火炮,最多发射几发炮弹就会被雷达锁定?

星辉650


对于中美这样的大国来说,反炮兵技术早就炉火纯青了,只要对方一开炮,这边基本上就能立刻反推出炮兵阵地,然后几分钟内反制火力就会砸你头上,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炮侦雷达型号是AN / TPQ-53,这是美军的下一代反炮兵雷达,是打算用来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AN / TPQ-36和AN / TPQ-37“火力发现者”的,也就是下图这玩意:

在2014年美国陆军就对该雷达做过相关的性能测试,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快速反应能力,最少两个人就能操作,进入战场后五分钟内可以完成架设并开机探测,任务结束后则最快可以在两分钟内完成撤收,有90度和360度两种探测模式,当使用90度模式探测时(1600mils(1600密位)即为90度,西方国家以6400密位为一个圆周,即360度),最远探测距离为60公里,此时针对的目标为远程火炮、火箭炮等;而以360度模式探测是,探测距离则是20公里,主要针对目标为射程短、弹道高速度低的武器,比如迫击炮等。

下图是323次测试得出来的概率图,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使用了榴弹炮、迫击炮以及火箭炮三种不同的火炮,每次发射的弹药数1~20发之间,图中不同大小的原点就表示发射的炮弹数量,不过大部分测试时都是使用10发炮弹的,所以,像题目中问到的,发射多少发炮弹就会被监测到,从美军的测试来看,个位数的炮弹被监测到也完全没问题,其实这个不重要,炮兵都是集群攻击的,一次性打出去的炮弹数量肯定很多,能同时处理多少个探测对象应该更加重要,而对于AN / TPQ-53来说,它能同时处理超过50个目标!


所以,对于军事大国来说,在反炮兵雷达已经就位开机的情况下,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敌方的火炮阵地进行火力反击的,这个时间的单位为分钟甚至秒,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炮兵阵地的存在时间也是以分钟来计的原因,就是要时刻提防对方的反炮兵火力,最好就是速战速决,打了几炮之后立马转移,少有迟疑,面对的的可能就是对方的反制火力糊脸!


哨兵ZH


如果是中国的反炮兵雷达,敌人发射一发炮弹就会被锁定!

炮弹还没落地,我们的火炮就已经开炮还击了。


反炮兵雷达(炮兵侦校定位雷达),国内最先进的型号是SLC-2。看下真身:

貌似很熟悉的样子吧,很多军事媒体拿SLC-2忽悠人的,说这个雷达是反隐身飞机用的相控阵雷达……

而事实上SLC-2是无源相控阵反炮兵侦测定位雷达。


用途是侦测敌方炮弹飞行轨迹计算出敌方的炮兵阵地位置的一套雷达系统,目前的精度可以到跑位并且可以同时跟踪20个目标。在这个雷达系统控制的40公里范围内,只要开炮就会被雷达所侦测,同时数据会立刻传递到炮兵阵地的火控计算机,火炮可以立刻按照雷达提供的方位进行还击。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从敌方开炮到我们还击的时间不超过8秒。这时候敌人的炮兵完全没有任何机会转移,一个火炮营的一次齐射在SLC-2面前就是射弹暨灭亡。

当然对付中国的炮兵侦校定位雷达也有一个“办法”就是——千万别开炮,不开炮就不会死!


军武数据库


首先我军在90年代就已经做到百门火炮同时开炮,然后立马转移阵地,战场上比的是情报战,你先被发现,对方一轮齐射就跑了,还等你反击?不用100门火炮,就是10门火炮一起开炮,一分钟内每门炮打出去3发,下来三十发炮弹,如果采取空爆,基本四个足球场内无生存的。所以即使你装备了炮侦雷达,最好还是不要让对方先发现你。


秋塘夜雨


一、首先,这是一道数学题。

火炮和导弹不一样,炮弹离开火炮的炮口之后,就已经失去了动力,在炮膛里被火药爆炸所推动剧烈加速的现象就消失了,炮弹得依靠自己的惯性往前飞去……

好了,炮弹飞行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只是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这条抛物线并不规范,人们把它取名叫弹道曲线,恩,在数学上,是可以用公式来大概描述的……

说到这里,我猜你一定想到了什么。是的,一条曲线用数学能描述的情况下,要想在数学上把这条曲线完全确定下来,只需要求解一个方程即可,据说,榴弹炮的弹道曲线公式一般是这样的:S=V^2*sin2a /g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未知的变量,其中s是距离 v是落点终速 a是加速度 g是重量 sin是角度……

好了,这个公式我不懂,或者说我没有去验证过,但其实根本没这个必要去弄懂它,我们只需要知道有公式能表达,然后在这个曲线上取若干个点(大于等于变量个数),这个公式就可以求解出来了。解方程,原理我还是懂的……

方程解出来了,曲线完全确定了,它的起始点也就确定了,那就是火炮的位置(如果它没动挪窝的话),如果需要的话,火力覆盖那个点,就能消灭对方的火炮了,无论它是否自行火炮……

二、这个数学题需要发射几发炮弹才能解除来?

火炮射击,炮弹在空中飞行的时候,每枚炮弹都是一个单独的轨迹,一条独立的弹道曲线,反炮兵雷达在探测一颗炮弹飞行的过程中,可以测到无数个点,完全能够满足测点数量大于等于变量数量的要求。

因此,自行火炮一炮打出去,如果对方有反炮兵雷达开机工作且抓住了这枚炮弹,就能迅速侦测出足够的点,算出弹道曲线,火炮位置就暴露了,这样说,大家肯定就都明白了。

解方程我不太擅长,如果让我来计算弹道曲线的话,估计自行火炮大完了所有的炮弹,我还在计算中……和我能力差不多的童鞋们请在留言处留下墨宝,我们相互认识一下,妙算出曲线的神人,请将你的大名写出来,我们要瞻仰……

幸亏有计算机自动解算,使得一炮定位!我感觉我在反炮兵雷达的操作中,可能也就点点鼠标?哦,对了,各位,需要点鼠标吗?


科技探索队长


美国TPQ一37雷达侦察距离一般为3一50km,定位概率为85%时的最大侦察距离对火炮为3一30km,对火箭炮为3一50km。并能对方位3205密位及俯仰一50一20密位上的敌目标进行定位。圆中间误差为35m,从发现目标到给出目标坐标的时间为十几秒。

不过如果两门炮间距小于200米时,雷达显示器对每次齐射的两门火炮只能观察到一个弹丸回波.并外推出一个炮位座标;,当二门炮间距470米时雷达显示器有时出现两个弹丸回波.但仍外推出一个炮位座标;,当四门炮齐射时,雷达显示器有时出现密集的弹群回波,但仍外推出一个炮阵地座标,也就是说多个目标齐射时,只能发现一个


炮位侦察校射雷达不是无敌的,可以使用以下战术反制

一:TPQ一37炮位侦察校射雷达是利用射弹升弧段侦察,降弧段校射。弹丸被捕捉后,雷达波束还需要对它跟踪数点或数十个点,而且雷达与被探测目标之间必须处于通视状状,当射弹升弧段在遮蔽角内时,雷达探测误差较大或无效。,曲射火炮弹道升弧段最大限度地隐藏在遮蔽角内.使弹丸难以被雷达捕捉跟踪

二:TPQ一37雷达是在每个跟踪点上,连续发射36帧,并计算每两帧间的角度差。从而修正下一角波束跟踪点的位置。因此,火炮射击时,在最低表尺允许内,尽量选用低伸弹道,这样,弹丸飞行同样距离时产生的角度差大大减小,修正值的精度也就相应降低,从而降低定位精度和发现概率


三:对TPQ一37雷达进行欺骗干扰,根据射弹回波信号特征,产生模拟火炮射弹飞行的多普勒频率,然后将此经过处理的欺骗信号放大后再发射出去,形成带有欺骗信息回波信号,这雷达对铝铂和阻塞式干扰扺抗力较强,干扰机带宽为300MHz,干扰平均功率在千瓦级以下基本无效


好像太专业了,估计没几个人看得明白,总结:不要神化某些武器,每一种武器都缺点和反制方法


万乘之尊


相对于一、二战时代那种慢吞吞的炮火准备,现代炮兵的反应速度可谓争分夺秒。老式牵引式火炮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小,卡车炮、自行火炮凭借其强大机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角。

这种改变,有一部分是被炮位侦测雷达给逼出来的。二战后,随着雷达技术发展,炮位侦测雷达也快速发展起来。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研制了AN/TPQ-36、 AN/TPQ-37“火力发现者”炮位侦测雷达;后来英国研制了“辛柏林”雷达;英法德联合研制了“眼镜蛇”(Cobra)雷达;苏联研制了“动物园”(Zoopark-1)雷达;瑞典、挪威研制了“阿瑟”(Arthur)雷达。

美国AN/TPQ-36/37雷达,是世界上装备量最大的炮侦雷达。其中TPQ-37远程雷达,对火炮侦测距离30千米,精度35米;对火箭炮侦测距离50千米,精度70米;对导弹侦测距离100千米以上。

TPQ-37远程雷达

炮侦雷达利用炮弹弹道,定位速度很快,只需三个点加上风向就能推算出位置,能对榴弹炮、迫击炮、火箭炮等各类阵地定位。计算机将坐标传到指挥所、炮阵地,引导己方炮兵反击。

我军曾在80年代引进英国“辛柏林”雷达,8秒钟对敌军火炮定位,几分钟内打的敌军心惊胆战,再不敢冒头。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炮兵对敌侦测1800多次,平均反击时间6分37秒。TPQ-37雷达尺寸大,机动性差,展开时间长达30分钟,撤收也要15分钟。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将逐渐被TPQ-47型取代。

我国经不懈努力,也先后研制出371型、BL904型、SLC-2相控阵炮位侦测雷达,形成远中近程全面覆盖,性能超过美国同类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SLC-2E相控阵炮位侦测雷达

当然,现代炮兵在炮侦雷达威胁下,也发展出反制施:

第一是“快打快撤”,加快反应速度。现代自行火炮从行军到战斗转换也就60秒左右,1分钟急促射后快速转移。

现在更是发展到“动中备、停即打”,在行军中完成侦察、计算、决策,短停射击快速撤离。对方雷达就算发现,也来不及反击。当然,反击不仅来自于地面,还要防空。

TPQ-37

第二是干扰、摧毁敌方雷达。炮侦雷达基于电磁波原理,可以对其干扰,还可以用雷达侦察机交叉定位,用炮火摧毁它。所以敌方炮侦雷达,也要快速展开快速转移。

至于自行火炮在敌方炮火覆盖前能发射多少,并不确定。敌方雷达不能24小时开机,就算我方第一轮炮击被敌方侦测,并在数秒内算出坐标,那敌方人员决策、火力协调,火炮准备还需要时间。

美国2017年演习统计显示,从目标获取、火力协调到火炮射击,理论最快时间是2分钟左右。3、40千米距离,炮弹飞行时间1分钟左右,总计3~4分钟。(美军实际平均反击时间12分钟左右,与理论差异很大)

按敌人最快反击速度算,我方只要在3分钟内完成发射,撤离到安全地带,就可以躲避敌人反击。老式牵引式火炮从撤炮到安全区不能超3分钟,自行火炮打完就跑,几十秒撤完。实际发射时间1、2分钟左右。

现代155毫米火炮,标准射速约6~8发/分,最大射速10~15发/分。爆发射速:PLZ-05自行火炮15秒4发,PZH-2000自行火炮9秒3发,56秒10发。所以在敌方炮火覆盖前,能急促射十几发。

当然,这都是理想情况下的假设。实际战场上环境变化莫测,炮击后的毁伤情况,空中火力打击,敌方干扰压制等,都会造成变化。具体发射多少,依赖于战场需要和指挥员的判断决策了。


和风漫谈


现代战场上反炮兵雷达当道,运气不好的时候,自行火炮发射第一发炮弹就会被锁定,但也不是绝对的,而且“锁定”并不等于“摧毁”,“一开炮就死,千万别开炮”之类的对策只是调侃。

如果一开炮就会死,自行火炮干脆退役、删号重练得了,还留着干嘛?

先谈一下反炮兵雷达的侦测原理,不光是自行火炮,任何火炮发射普通的自由落体炮弹时,炮弹的轨迹都会在发射离膛的一刻被确定,只要能侦测到炮弹、得到它的弹道数据,就可以算出炮弹升空的位置——也就是火炮的位置,接下来,就是对这一区域进行火力覆盖。

目前,世界上的反炮兵雷达已十分成熟,反应时间低于10秒,而一枚155mm炮弹从发射到落地,飞越几十公里射程的时间长达2~3分钟,理论上,反炮兵雷达完全可以在炮弹落地前锁定敌方火炮的位置,甚至引导己方火力展开压制!

不过这有一个前提,自行火炮发射的必须是“自由落体炮弹”,打出去的炮弹就像扔出去的篮球一样,轨迹完全确定。

而现代自行火炮为了提高生存力,“底排弹”、“灵巧弹”、“制导炮弹”等新型弹药,层出不穷,这些炮弹都可以在飞行过程中改变自身的轨迹,轨迹一旦改变,反炮兵雷达系统的计算就会出错,至少会严重影响计算精度和预测能力,很难抓到自行火炮的位置。

不过这些弹药普遍很昂贵,如果只用传统的“自由落体炮弹”,自行火炮一旦开火就必死无疑吗?

自行火炮的采购价格,甚至高过主战坦克,如果开一两炮就会被炸毁,谁还花那个冤枉钱,其实,即便被反炮兵雷达锁定,反击的火力飞到头顶也需要时间,自行火炮只要打一个时间差,突然开火、打了就跑,就可以安然无恙。

前面刚刚讲过,自行火炮(火箭炮也差不多)的炮弹,飞越几十公里的射程需要好几分钟,战机的对地火力也不可能随叫随到、延迟至少也几分钟,自行火炮尽可以毫无顾忌的开火、打出一波3~8枚炮弹的急促射,然后收起驻锄,点火挂挡走人,机动到下一个发射阵地继续开火。

几分钟后,反击的火力从天而降时,自行火炮早就闪人了!

正因为自行火炮可以“打了就跑”,生存力远高于不方便机动的牵引式火炮,各国才肯花大价钱采购,到了战场上,则是和反炮兵雷达“躲猫猫、比手速”,该出手时就出手,才不会被后者吓到不敢开火呢。

——


炎黄军武


在火炮射程越来越远的情况下,自行火炮都是按照预防反炮雷达迅速锁定,而设置阵地 ,炮与炮之间的间隔距离大,而且往往是采取环形(交错)的方式设置阵地,分组交错开炮,这样就会让反炮雷达,锁定的方向和面积很大,而且就算阵地被锁定,也要看对方有没有能力反击,如果对方的火炮最大距离也打不到我方,就算对方有反炮雷达,也没有太多用处,另外,在实际战场当中,对方就算锁定我方阵地,也未必会马上反攻,原因无他,如果马上反攻,也会把他们的其他炮阵,暴露出来:


行摄清远


对于反炮兵雷达来说,只要有一发炮弹被跟踪就可以计算出来发射阵地的位置,炮弹和导弹不同,一旦射出炮膛以后,炮弹飞行的轨迹是基本固定,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计算,很容易就可以确定发射阵地。

所以说只要一发射炮弹,有一发就已经会暴露发射阵地的位置。不过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就说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的状态。

之所以不会出现这种非常理想的状态,就是因为现在的反炮兵雷达不会时时刻刻都开机的。上边说的情况的前提是在火炮发射的时候,反炮兵雷达正好开机,雷达的电磁波正好探测到了飞行中的炮弹,并且根据炮弹的飞行轨迹计算出来了火炮的发射阵地。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向空中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中碰到物体以后,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这样就在雷达屏幕上显示出来。那么也就是说沿着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是可以追踪雷达的位置的,如果沿着反射的电磁波追踪回来的是一枚导弹,那么雷达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这一段话是不是看着有点熟悉,这一段话就是在解释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对于反炮兵雷达来说这样的被追踪也是同样存在风险的。

现代战场上,对于电磁波的管制十分严格,象美军规定反炮兵雷达一次开机时间不能超过30秒,就是防止敌方侦察到反炮兵雷达的位置,反炮兵雷达一般部署在距离前沿10到20公里的纵深地带,这么近的距离本身就是暴露在炮火威胁之下,一旦暴露雷达的位置,那么很快就会遭到敌方炮火的覆盖。所以反炮兵雷达不是象说得那么神奇,一旦开机敌军就不敢开火了,它的使用是有限制条件的。同时它也是对方炮火的重点的照顾对象。

对于自行火炮来说,在发射炮弹后的一分钟内还是比较安全的,现在各国的155自行火炮的战斗射速一般都是3发每分钟,但是现代的自行火炮有一种爆发射速,就是前几发炮弹在15秒内发射出去,之后持续的射速有6到8发。这样算下来,在一个发射阵地上最多可以发射10发以上的炮弹。而发射完这些炮弹以后,自行火炮会马上转移。就算被对方的反炮兵雷达发现了炮阵地,在对方的反击炮火打到之前,自行火炮就已经转移了。


红色手电筒


战争方式已经变了,现在主要是精确打击,定点清除。未来就是AI的天下,在武器装备和侦查手段存在代差的情况下,落后的一方根本就没有取胜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