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驾照还得学会修车,都是必备技能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驾照还得学会修车,都是必备技能

今天的北京,成年人中除了上岁数的老人不会开车的比例高些外,其它年龄层有驾照人应该非常多。去驾校学个车需要的时间周期不算长。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学驾驶拿驾照可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驾照还得学会修车,都是必备技能

1979年,北京有了第一所面向社会招生的驾驶学校——北京汽车技校。到1991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2万辆,驾驶员人数达45万余人(1992年2月15日《北京日报》6版,《哥们儿姐们儿学开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驾照还得学会修车,都是必备技能

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驾驶员是一个技术工种,不仅要会开车,还必须会修车和以及车辆的日常维护。在那个时期考驾照的老司机,手里都有一本厚厚的有关机械原理的书籍,先要花很长时间学习汽车维修技术,学好之后才进行驾驶理论以及实际驾驶的学习。三十多年前驾校学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记得1985年学大货的学费是1800元,周期为一年。那时的驾驶员概念和今天不一样,是驾驶员+汽车维修工两个概念的合体。而1800元在1985年是个什么概念,当时北京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50、60块钱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驾照还得学会修车,都是必备技能

不仅学车周期长,心理上的摧残和折磨也少不了。学员不仅需要学习修车、开车两个大类,还有很多小项目。考过以后才能拿到实习证,这时就是跟着师傅跑车,很多今天的老司机期间很多没少被师傅训斥。经历了这样艰难万难拿下的驾照其含金量真是今天的驾驶证不能比的。那时,北京很多机关单位的司机比领导还牛气,凭什么呢?他是稀缺的技术工种;司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驾照还得学会修车,都是必备技能

有人会问了?学驾照学会开车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学机械原理和修车技能啊?这是当年的时代背景决定的。拿当时中国制造上海SH760轿车来说吧,车辆技术差且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更差,品质和今天国内最差的车都完全没法比。对待这些车,中国的老司机们必须要像对待“爷爷”一样精心勤伺候着,不出车的时候仔细检查机械的各个部分,如果伺候不到位,“爷爷”马上给你点Color看看,路上趴窝没商量。纯国产的轿车都这样,其它车的质量就更别提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驾照还得学会修车,都是必备技能

自主国产车必须会修车,那当年的进口车需要呢?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路上跑汽车品质一流的是日本、西欧、美国车和合资国产车,二流的是东欧车,三流的纯自主国产车。日系、西欧、美系车和合资车不需要专职司机们有修车技能,但是苏联车、俄罗斯车、波兰车和罗马尼亚这一票东欧车的专职司机们必须会修车,这些车质量比同时期中国纯自主品牌车好些,但是也属于不怎么地的。所以,那时考驾照为什么要包括了修车内容?这些自主国产车和东欧车专职司机如果只会开车而不会修车和日常维护,其结果是这些车大部分时间就是趴窝待维修状态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习驾照还得学会修车,都是必备技能

当年的国产和东欧轿车专职司机真不是个轻松的工作,不是在开车就是在维护检修。今天聊到这里了,想起了有趣的事情再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