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单位不重用踏实而有才能的人,这个单位的风气会好吗?

醉卧西湖18


各单位一般情况是一届领导,指主要把手调整后就会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重要的是领导和办公室主任,会计,管财务副职领导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负责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至于上届领导时很看起重用的些人,业务骨干不会有什么变化,其他人员也基本一样,只要做到按时上班,遵守纪律,尽责尽职,加强学习,端正态度,干事创业不会影响!


朝花夕拾52142216814


我在机关里待了八年,领导换了三茬。头茬领导很务实,机关里的干部职工都很务实,按部就班干好各自分内之事。二茬领导上任没多久就不停地换马,很快,实权岗位全是他的人,风气开始变了,干部职工都想方设法跟领导和实权人物套近乎,有人甚至要求把办公室换到领导隔壁或对面,二八定律愈加明显。三茬领导上任后,再一次换马,最后真正踏实干事的,十个人里只有二三个,另外的七八个成天围着领导或实权人物转。我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五级,最终选择了辞职。


藏地菩提x子树


单位的风气好坏,并不是通过如何用人来决定的,这里面有多方面的情况影响。但是用人不当确实给单位风气影响很大,所以单位对于用人方面应该重点关注。


单位用什么样的人,是由领导来决定的,如果单位里的领导无能,就算用再有能力的人才,单位的风气一样不会好


一、单位里有什么样的风气,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领导。一个有能力的领导可以,掌握单位的风气动向,对此来了解员工的工作心态,做出及时的调整。


二、领导用什么样的人才?全凭领导自己的意思。如果领导没有一点管理才能,他提拔的人才,也只会是那些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


三、每一个单位不可能不重用踏实而有才能的人,除非是那些家族式的小企业,领导层都是那些亲戚朋友,任何企业不可能把人才拱手让出去。


四、那些踏实工作而有才华的员工,可以说是每一个单位的宝贵资源。有一点管理能力的领导,绝不会浪费这些资源,会想办法留住这些人,甚至提拔有才能的人。


单位里的风气好坏,并不是用人方面出现了问题,而是人心浮动。

要想改变单位里的风气,就需要改变单位领导的用人方式。

领导的能力决定了单位里的风气,单位的发展需要有才华的人。


每一个单位的风气,决定了这个单位方方面面,不仅决定了单位的发展,生产,而且还决定了单位的效益,还有员工未来的前景,希望领导能够更加重视。



要想让一个单位里有良好的风气,就需要从领导与员工多方面改进,不能够只在用人方面查找问题


第一、单位风气是由领导掌握


单位里的风气好坏,主要原因是由领导掌握的,一个领导的管理水平决定了单位是否有良好的风气?那些只喜欢溜须拍马,任人唯亲的领导,单位里的风气可想而知。


这些也和领导的能力有关,一个没有任何管理能力的领导,只能把员工管理的一塌糊涂,可以说单位里的风气,估计也不怎么样。


第二、要提拔那些实干有才能的员工


单位如果不提拔那些有实干有才能的员工,却提拔那些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领导这样做只会在员工心里产生负面情绪,极大的影响了单位的风气。


很多员工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失去了努力工作的信心,反而把所有精力放在讨好领导上面,不去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做只能够让单位人才流失。


你工作单位的风气好坏,也决定了人才的多少,真正有才能的员工不可能在这样的单位长期工作下去,只会选择更好的环境谋求自己的发展。



第三、领导的能力决定了单位的风气


那些没有任何能力的领导,可以说他管理的单位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的风气的,主要原因还是领导人品不正,不能给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


领导本身自己就行为不端,不能给工人起带头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是否会卖力工作?那是不可能的,工人也只会在单位里混日子,无心工作。


第四、每个领导不能够只注重效益


有的领导只注重单位的整体效益,而不关心单位的风气。因为领导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方面,只要效益能达到领导的要求,有什么样的风气无所谓。


每个单位的风气,是单位发展的润滑剂,只有有良好的风气,才能够促进单位的进步。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能够愉快的工作,减少员工的负面情绪。


那些风气不好的单位,很容易让工作中的员工人心涣散,甚至会有一部分人产生离职的想法,造成单位的人员流失。所以在注重效益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单位的风气。



最后总结


领导如果不重用那些实干有才能的人,很容易在员工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员工不能够安心工作,造成人才的流失,对此我为你总结了一下几点建议:


1、单位要想有所发展,就要注重人才,不能够让人才严重流失。

2、要想单位里有良好的风气,就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努力。

3、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注重企业环境风气的建设。

4、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注重人才培养人才。


在单位里如果有一个良好的风气环境,能极大的提高工人们的积极性,还能够做到上下一心,推动了单位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单位的效益增长。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够满意


以上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喜欢的朋友请不要忘了点赞、关注、评论哦!

职场幸福路


【1】风气不好在于小气候

一个单位的风气好坏主要在于一把手,如果他很有能力,很有远见,很有睿智,他也不会把一些只会拍马溜须不干实事的人 ,放到重要的岗位上,而很可能会大刀阔斧带领大家能者上,庸者下,大干一场,至少说明这时的一把手还没有那么有理想。

【2】小气候想成为大气候

有时候一把手并不是说自己不想有理想,而是已经被当前的事物搞得焦头烂额,他的主要心头大患在于怎么尽快让大家能够服他,这个时候他对自己的德和自己的实力没有自信,这时候他更相信自己的权威才是最大的依靠。

【3】踏实有才的也当反省

在单位,他是有才能的,主要为单位创造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一个单位不重用,他是有才干的人,一个非常有可能的因素,就是那些他是有才能的人让领导不太放心,让领导觉得和他不一心,所以才重用那些善于拍马奉承的小人,来打压踏实而有才干的人。

【蜗牛观点】

如果一个单位不重用他是有才干的人,说明这个单位有他是有才干的人,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怎么让单位的领导觉得自己和他一心,千万不能固执己见,让单位的风气变得更加风天雪地。


非知名首席人际官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任劳任怨的员工惨遭淘汰,公司从来不需要“老黄牛”》,踏实而有能力的人,在公司看来,就是一只老黄牛。风气会不会好,这就看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公司里不公平的事情有很多,风气都是日积月累的。


我先来和大家说一个故事:

以前公司有个女孩叫豆豆,公司出了一个公益项目,从商务合作,到活动策划,到后期执行及线上宣传,根据上级指示安排,豆豆一个人完成了,且效果不错。但豆豆却在全员大会上被批评了,原因是线上宣传的一张照片没有拍好!没多久,豆豆主动辞职了!

公司对此的评价是:公司,不需要老黄牛!


公司为什么不重用踏实而有才能的人?

1.老黄牛只做事不反馈

你或许总是疑惑,为什么公司里,辛辛苦苦干活的人比不上嘴皮子利索的人受重视?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从老板那里找答案!当初,为了豆豆的事情,我特别不解,尤记得当初听到“公司不需要老黄牛”时的愤怒,在我的自我定位里,我也是个老黄牛啊!


公司不缺做事的人,换一个人,事情照样会完成,但公司需要一个及时反馈的人,让领导做到心中有数。这就是为什么会说的人比会做的人受器重, 会说的人,让老板轻松地知道项目的基本情况和进度,只做的人,会让老板心里发虚。


2.老黄牛不会思考

大家觉得公司付工资给员工,看重的是员工的哪方面呢?是思考的能力!“老黄牛”不一样,他们感动于自我付出,却从不思考一件事情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我一直鼓励实习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老员工并不是全能的,也会有错,也会思虑不周,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可行,说不定就是一个新局面。


3.老黄牛可替代性强

公司在淘汰老黄牛的时候,可以说毫不犹豫的,也完全不可惜,那么公司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现在社会人口集聚,要找一个“老黄牛”般听话行事,不思考不反馈的人,简直易如反掌。有的,工资待遇要求还很低,那么公司有什么理由去培养一个不开窍的“老黄牛”呢?


公司需要员工练好核心技能,一般来说,一个员工,要不就是走管理路线,你可以业务欠缺,但管理在行,那么对公司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要不就走专业路线,技能突出,业务力强。


这样的公司风气会怎么样?

我认为,这样的公司,风气也许会有一点影响,但累的是领导,对于公司的业务其实不会有什么影响。你想啊,就算你消极,不踏实干活了,你的领导会放任你吗?该做的事情你还是得做,你不可能做甩手掌柜的。


当大家意识到踏实有能力不会得到重用的时候,其实更多的人会去找原因找答案找解决办法,就像有人会在悟空问答提问,人生是自己的,职场也是自己的,他们不会为了一时的不平去毁掉自己,他们只会通过变通去改变自己,获得更好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明明知道员工心里会有疑惑,很多单位依然如此的原因,如果这样的行为会让公司对员工做出筛选,让公司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自然就乐此不彼了。


我是职否,如果你认同我的答案,欢迎点赞评论哦

职否


凡是私有企业用的都是踏实能干的人!凡是国有、公有企事业单位,用的都是吃喝玩乐、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人。有一个亿万富翁的老板,手下工人、经理,没有一漂亮的女生!众人很奇怪!老板说,漂亮的女生都是样子货!干活计都不行!!!事实也证明了,凡是让漂亮女孩装门面的单位,没有好单位!!!


胡真实105181123565


企业应该如何对待“老黄牛”

这种能干又踏实的人就是企业的“老黄牛”。这个问题,就是关于企业如何对待“老黄牛”的问题。

一、“老黄牛”对企业的作用

首先,老黄牛是企业的直接执行力量。

任何决策、任何产品、任何创意,最终要落地,需要的“老黄牛”去直接转化。“老黄牛”是企业成果转化的直接力量。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许多,但最重要的竞争力一定是“人才”。“老黄牛”有能力,有能力的人首先是人才。“老黄牛”又踏实,兢兢业业,这是敬业。又能干、又敬业的人才是企业的宝贝,企业会倍加珍惜的。

其次,“老黄牛”是解决问题的依仗力量。

一个企业,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企业总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不断前进。

“老黄牛”有能力,一般不会制造问题,相反,却是解决问题依仗力量。下至班组、上至车间科室,只要有几个有能力的“老黄牛”在,这个班组或车间、科室一定无往而不胜。

其三,“老黄牛”是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

“老黄牛”的能力一般体现在技术和技能上,“老黄牛”往往是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有的是企业的技术“大拿”,是所在技术领域的专业权威;有的是企业工匠,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这些技术中坚或技术能手,犹如定盘星一般,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四,“老黄牛”是企业持续改进的推动力量。

“老黄牛”工作在一线,奋斗在一线,钻研在一线,对企业的设备、生产、流程、管理等是知根知底,企业的设备、生产、流程、管理系统中存在什么问题,他们也都清楚,他们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方案,这些改进方案小到一些小改小革,大到重大的技术改造,他们的建议或提案往往切中肯綮,往往成为企业持续改进的推动力量。

二、“老黄牛”应该如何善待

“老黄牛”在企业的作用非常重要,也难以替代。所以善待“老黄牛”也成为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华为等一些大公司直接喊出“不让雷锋吃亏”的口号并付诸实践。一般企业善待“老黄牛”的方法主要有:

首先,有管理能力的要及时提拔升迁。

“老黄牛”中的一些有技术懂管理的人,可以根据考核从行政序列职务上进行升迁,提拔任用他们,也就是让内行人做内行事。只要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他们在管理岗位上往往能起到倍增的作用和效果。

其次,技术突出的当技术带头人。

对“老黄牛”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可以根据他们的专业,让他们当技术带头人。“老黄牛”当行政领导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成长途径,往往专业带头人能让他们如鱼得水。

其三,设立多路径升迁通道。

这个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做了,就是在原来单一的行政升迁通道基础上,设立技术、技能、管理等多路径升迁通道。“老黄牛”完全可以在这种多路径上选择合适的成长通道,然后通过业绩和能力提升实现自己的成长梦想。

其四,激励上承认“老黄牛”的价值。

对“老黄牛”的作用认同,除了要通过物质进行激励以外,在价值上也要进行有效地认同。而这些认同,往往与物质关联不大,而与精神上关联较大。比如,用“老黄牛”的名字命名某个工艺,或者命名某条路,或者命名某种工作法等等。这些往往能增强“老黄牛”的荣誉感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三、做好“老黄牛”职业生涯规划,不让“雷锋”吃亏

“老黄牛”根本不用千军万马挤行政升迁的独木桥,让“老黄牛”脱离本职专业做一些无关紧要的行政管理工作,反而是对人才的浪费。

企业要真正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应该对企业的“老黄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每一个人量身打造一条职业晋升路线,并根据线路图上的关键节点安排培训和深造,促进“老黄牛”能力上更加精益求精,并根据业绩与能力考核结果,及时晋升相应职位,给予相应的物质待遇,让“老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

回到题主所提出的话题,首先需要自我审势一下,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能力强、踏实肯干的“老黄牛”式人才?如果确定是的,那么公司不重用指的是哪方面不重用?是职务上没有晋升?还是业务上没有分配任务?

如果是职务上没有晋升,就要审势自己是不是属于行政管理人才?如果没有那个管理能力,提拔上去也是活受罪,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要。

另外要了解企业除了行政升迁通道,是否有其它的升迁路径?如果没有,不妨通过民主渠道向企业反映,只要提的意见有见地,符合企业实际,企业会有所反应的。

踏实能干的人是企业的宝贝,如果企业对大量的类似人才都不重视、不重用,那么就不是这个企业风气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这个企业前景好不好的问题。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对于“行尸走肉”般的公司,就当鸡肋一样,该弃就弃吧!


一叶碧云


单位的风气好坏,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为什么有的人很有才能,而且很踏实却得不到重用。其实因素也很多。

现在有一句很热的俗话: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职场也是如此,你对工作付出真情,往往不如别人的套路获得的好处更多,否则也就不会有捷足先登这个词了。

我在国企和私企都工作过多年,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 踏实肯干的往往职场发展都不是很好,反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深受领导重用。千万不要说私企老板跟国企老总不一样,其实,你接触这些领导多了就会知道,私企老板也是人,也喜欢别人歌功颂德。在私企,照样是干得好不如说得好。

我在私企工作的时候,有一个下属,专业能力很强,职业操守也很好,从不搞歪门邪道。他其实以前当过部门领导,因为只懂得踏踏实实干工作,不会拉帮结派,溜须拍马那一套,最后稀里糊涂就被老板免职了。而另一个部门有个员工,吃拿卡要什么都干,而且没有团队精神,整天跟横向部门瞎扯皮。可是人家嘴巴好使,把老板哄得很舒服,竟然被提拔成了经理。

老实肯干的人为什么不被领导重视?可能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疏于沟通。只知道闷头干活,但是与领导沟通太少,连点存在感都没有,领导怎么可能发现你是一个人才。

二,会干活不代表有领导能力。有些人虽然踏实肯干,冲锋陷阵没有问题,但是不具备带团队的领导能力。

三,不善于自我表扬。老实人一般都不会自我表扬。你不把成绩跟领导说透,领导怎么知道你做了什么,怎么知道你做得非常完美!

四,不会谄媚逢迎。私企老板照样需要拍拍马屁。只懂得干活,从来不亲近领导,更不会给领导戴戴高帽,拍拍马屁,领导怎么可能欣赏你呢!


悟思语


你认识的不被重用的人可能真的踏实而有才能,公司用了他,业务可能真的会突飞猛进,假设你的判断全是正确的,你公司的领导确实看不到下面真实情况,确实都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单位风气也确实越来越不好,但这又如何呢?

第一、公司和人一样,有高潮也有低谷的时候,也有心情不好,氛围不好的时候

我工作了十几年,待过了几家公司,在公司的时候也有过和你一样的想法,觉得这个公司这样下去了怎么能行呢,老板任人唯亲,有能力的同事一个个离去,留下的人好像都是自己看不上的人。公司的氛围也一天天的不好,业务瓶颈越发明显。

其实每个人在一家公司都会经历这样的历程,先是刚进公司的高光时刻,业务做的好,领导表扬你,公司的整体业务也不断向前,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干着干着,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要么是资金不够了,要么减小投入了,要么是之前大跃进的方向有问题,需要减速调整,等等。

而你自己的业务也不可能永远的高光下去,总有不好做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会被老板骂,骂多了,你就会觉得这是公司的问题,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没有资金投入,业务方向不对,各种判断就出来了。

结果我们那帮人都出来了,过了几年再看,当时自己看不上的那几家公司全部上市了。

所以你要明白,有时候一家公司遇到的低潮期时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长,这是一家公司在自我调整,在低潮期的时候势必会遇到各种问题,高管心态可能也会有问题,大家都很急,所以判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于是你会看到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要,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高管急需要业绩,转而求助于外部人才,忽略公司内部人才,外部人才来了之后,并没有发挥出相应的能力,时间久了,员工就开始各种吐槽,有能力的人不用,非得用别人,当然这里边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在这种低潮的阶段里,公司会出现一些动荡,人员不停的离职,公司氛围越发不好,但这不能说明公司就会一蹶不振,只能说公司遇到了瓶颈。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老板都喜欢用忠诚稳定的人,因为这些人在公司遇到困难时候会一直守着公司,最终坚持下来的人可能坐上了高管,也可能因为上市而走向财务自由。而很多人可能对他们的评价就是,为什么这个人能力一般般却做到了高管,为什么这个人看着话都说不清楚,最终却财务自由了,上天不公平啊,其实上天是公平的。

第二、踏实有能力的人只是你认为,大部你认为是饭桶的人,只是因为和你关系不近而已

在公司中我们总归会有自己的人脉圈子,对圈子内的人有天然的好感,天然的觉得他们能力不错,而对圈子外的人总是嗤之以鼻。

为什么不让那个谁做呢,为什么总是用那些饭桶,我敢保证那些饭桶和你的关系大都一般,如果你们关系不错,有深入接触的话,大概率你不会认为他们是饭桶。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能进同一家公司的,基本上能力相差不会太大,纵然确实会有一些饭桶,但这饭桶的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的情况是由我们的认知导致的,是我们自己觉得他们是饭桶。

而从领导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是一样的,领导接触大家的距离都是差不多的,所以领导的判断可能更加接近事实,你看到的有能力的人可能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仅此而已。

第三、踏实有能力的人确实存在,领导也确实没有用他们

这种情况也真实存在,但领导确实没有用他们,理由其实也很简单,这些人固然有能力,但是现在的业务遇到了非常大的瓶颈,如果用原班人马继续死磕,并不见得有多好的效果,如果有效果就不会出现瓶颈了,因为业务一直是这帮人做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外部新鲜血液,或者用一下其他的人,原班人马过去都太成功了,在所有人眼里,他们都是一帮有能力的人,这个时候会导致原班人马思维极度固化,不一定能够突破现有业务瓶颈。

所以在特殊时间点,适当的找别人来做这个业务,说不定是一种好的选择,让别人用全新的思路来做这个业务,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第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一开始说了,公司和人一样,有高潮期也会有低潮期,有高光的时刻,也有犯错的时刻,度过低潮期,公司就会焕然一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选择其他的机会,但千万不能随便下结论,比如这家公司不行了,这家公司估计要挂了。

如果轻易下结论会影响你的职业选择,通过股权套现实现财务自由的这条路和你基本上是无缘了,因为这条路要经历大大小小的风浪不计其数,遇到一点风浪你就觉得这个公司要玩完了,那怎么可能和公司走到最后。

你可以看看这两年的上市公司名单,可能很多公司都是你看不上的公司,但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再来说说有能力的人都离职了,这也需要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人员离职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刚来过公司的时候可能就是个小屁孩,经过三四年发展做到了经理,做到了总监。

这个时候你看那些毛头小子总觉得他们没有能力,和当年的自己相比差远了,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他们现在可能真的是毛头小子,但过几年也会成为经理,也会成为总监。

你觉得有能力的人都离职了,但留下的这些人,留下的这些毛头小子,当有了机会可能比你要强得多。

任何人都会成长的,公司也是一样的,所以一定要用发展到眼光去看待问题。

八鱼先森


用人导向决定了工作氛围,塑造了单位风气。一个单位的风气,取决于主政者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领导,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兵,有什么样的兵,就能干出什么样的事业,甚至决定了功名成败。


从正面来看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单位重用踏实而有才能的人,会产生什么结果?这里,让我想起一个成语“千金市骨”(《战国策·燕策一》)。春秋战国时期,燕昭王具有强国霸业的理想抱负,想像秦孝公那样招贤纳士,可是号召发出以后石沉大海,来投奔他的人少得可怜。燕昭王求助于当时的名士郭隗。郭隗就给他讲了一个“千金买马”的故事。对燕昭王说,如果大王像故事中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想得到“千里马”,就算花了五百金买千里马的骨头也愿意,贤士们就会主动来找您的。燕昭王觉得郭隗的话很有道理,不但把郭隗拜为老师,甚至还专门修筑了“黄金台”。各国有才干的人听说了燕昭王优待贤能之人的事迹以后,不远万里前来投奔燕昭王,他们当中不仅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燕国人才济济,又有燕昭王这样善于用人的君主,很快就富强起来,最后终于跻身于战国七雄中的一雄之位。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单位亦是如此。如果能够选贤任能,真正的让有才的人有位,让有位的人有为,才能依靠用人导向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形成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氛围。


如果一个单位不重用踏实而有才能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里,我们从“失才亡魏”的故事中去寻找答案。魏国建国的时候魏文侯执政,他重视人才,重用了如李悝、西门豹、乐羊、吴起等众多人才,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时的一大强国。但魏文侯去世后,接任的国君魏武侯越来越不把人才当回事。魏武侯并不待见出身低微的吴起,在挑选李悝的继任者之时,启用了出身贵胄的田文为相,疏远了战功赫赫的吴起。后来,公叔痤又设计陷害了吴起,吴起为求自保,出走楚国,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商鞅因为那条不成文的用人制度,一直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便去到了秦国,受到了秦孝公优待,主持变法,为强秦奠定了基础。公孙衍出走秦国,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担任秦军主将,率军出征河西,歼灭了魏国大军。在此战之后,魏国面对秦国不得不低头,公孙衍也被秦惠文王拜为大良造。张仪因为出身问题,一直没能得到魏国重用,于是辗转去了秦国。在秦国,张仪提出了连横之策,被拜为秦国相国,主持秦国邦交大事。离开魏国去到秦国、齐国等国家的人才还有孙膑、范雎、尉缭子等人,这些出走别国的人才,特别是去到秦国的魏国人才,正好凑齐了从秦孝公到秦王政数代君王所需的辅政人才,间接使得魏国走向了灭亡。


现实往往也是这样,在一个单位里,能说会道,苦心钻营、善于站队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那些埋头苦干、踏实有才、不善言辞的人,很难得到重用。这是一个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问题。越选贤用能,就越能人尽其用;反之,小人盛行也就会嫉贤妒能,导致人才流失。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制机制,是选人用人机制出了问题,是决策程序出了问题。如果一个单位领导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去选人用人,而不是靠标准业绩,那么人人都会去猜测领导的心思,把所有精力放在领导身上,那谁还会有心做工作呢?什么时候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那么什么时候单位就开始走下坡路,这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