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單位不重用踏實而有才能的人,這個單位的風氣會好嗎?

醉臥西湖18


各單位一般情況是一屆領導,指主要把手調整後就會是一種新的管理方式,重要的是領導和辦公室主任,會計,管財務副職領導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負責單位正常工作的開展。至於上屆領導時很看起重用的些人,業務骨幹不會有什麼變化,其他人員也基本一樣,只要做到按時上班,遵守紀律,盡責盡職,加強學習,端正態度,幹事創業不會影響!


朝花夕拾52142216814


我在機關裡待了八年,領導換了三茬。頭茬領導很務實,機關裡的幹部職工都很務實,按部就班幹好各自分內之事。二茬領導上任沒多久就不停地換馬,很快,實權崗位全是他的人,風氣開始變了,幹部職工都想方設法跟領導和實權人物套近乎,有人甚至要求把辦公室換到領導隔壁或對面,二八定律愈加明顯。三茬領導上任後,再一次換馬,最後真正踏實幹事的,十個人裡只有二三個,另外的七八個成天圍著領導或實權人物轉。我是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五級,最終選擇了辭職。


藏地菩提x子樹


單位的風氣好壞,並不是通過如何用人來決定的,這裡面有多方面的情況影響。但是用人不當確實給單位風氣影響很大,所以單位對於用人方面應該重點關注。


單位用什麼樣的人,是由領導來決定的,如果單位裡的領導無能,就算用再有能力的人才,單位的風氣一樣不會好


一、單位裡有什麼樣的風氣,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領導。一個有能力的領導可以,掌握單位的風氣動向,對此來了解員工的工作心態,做出及時的調整。


二、領導用什麼樣的人才?全憑領導自己的意思。如果領導沒有一點管理才能,他提拔的人才,也只會是那些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人。


三、每一個單位不可能不重用踏實而有才能的人,除非是那些家族式的小企業,領導層都是那些親戚朋友,任何企業不可能把人才拱手讓出去。


四、那些踏實工作而有才華的員工,可以說是每一個單位的寶貴資源。有一點管理能力的領導,絕不會浪費這些資源,會想辦法留住這些人,甚至提拔有才能的人。


單位裡的風氣好壞,並不是用人方面出現了問題,而是人心浮動。

要想改變單位裡的風氣,就需要改變單位領導的用人方式。

領導的能力決定了單位裡的風氣,單位的發展需要有才華的人。


每一個單位的風氣,決定了這個單位方方面面,不僅決定了單位的發展,生產,而且還決定了單位的效益,還有員工未來的前景,希望領導能夠更加重視。



要想讓一個單位裡有良好的風氣,就需要從領導與員工多方面改進,不能夠只在用人方面查找問題


第一、單位風氣是由領導掌握


單位裡的風氣好壞,主要原因是由領導掌握的,一個領導的管理水平決定了單位是否有良好的風氣?那些只喜歡溜鬚拍馬,任人唯親的領導,單位裡的風氣可想而知。


這些也和領導的能力有關,一個沒有任何管理能力的領導,只能把員工管理的一塌糊塗,可以說單位裡的風氣,估計也不怎麼樣。


第二、要提拔那些實幹有才能的員工


單位如果不提拔那些有實幹有才能的員工,卻提拔那些只會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人,領導這樣做只會在員工心裡產生負面情緒,極大的影響了單位的風氣。


很多員工就是看到了這一點,失去了努力工作的信心,反而把所有精力放在討好領導上面,不去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這樣做只能夠讓單位人才流失。


你工作單位的風氣好壞,也決定了人才的多少,真正有才能的員工不可能在這樣的單位長期工作下去,只會選擇更好的環境謀求自己的發展。



第三、領導的能力決定了單位的風氣


那些沒有任何能力的領導,可以說他管理的單位是不可能有什麼好的風氣的,主要原因還是領導人品不正,不能給員工樹立良好的榜樣。


領導本身自己就行為不端,不能給工人起帶頭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人是否會賣力工作?那是不可能的,工人也只會在單位裡混日子,無心工作。


第四、每個領導不能夠只注重效益


有的領導只注重單位的整體效益,而不關心單位的風氣。因為領導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這方面,只要效益能達到領導的要求,有什麼樣的風氣無所謂。


每個單位的風氣,是單位發展的潤滑劑,只有有良好的風氣,才能夠促進單位的進步。員工在良好的工作環境下,能夠愉快的工作,減少員工的負面情緒。


那些風氣不好的單位,很容易讓工作中的員工人心渙散,甚至會有一部分人產生離職的想法,造成單位的人員流失。所以在注重效益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單位的風氣。



最後總結


領導如果不重用那些實幹有才能的人,很容易在員工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員工不能夠安心工作,造成人才的流失,對此我為你總結了一下幾點建議:


1、單位要想有所發展,就要注重人才,不能夠讓人才嚴重流失。

2、要想單位裡有良好的風氣,就需要從多方面來進行努力。

3、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注重企業環境風氣的建設。

4、要注重人才的培養,企業要想發展,就要注重人才培養人才。


在單位裡如果有一個良好的風氣環境,能極大的提高工人們的積極性,還能夠做到上下一心,推動了單位的發展與進步,促進了單位的效益增長。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夠滿意


以上是個人見解,僅供參考;喜歡的朋友請不要忘了點贊、關注、評論哦!

職場幸福路


【1】風氣不好在於小氣候

一個單位的風氣好壞主要在於一把手,如果他很有能力,很有遠見,很有睿智,他也不會把一些只會拍馬溜鬚不幹實事的人 ,放到重要的崗位上,而很可能會大刀闊斧帶領大家能者上,庸者下,大幹一場,至少說明這時的一把手還沒有那麼有理想。

【2】小氣候想成為大氣候

有時候一把手並不是說自己不想有理想,而是已經被當前的事物搞得焦頭爛額,他的主要心頭大患在於怎麼儘快讓大家能夠服他,這個時候他對自己的德和自己的實力沒有自信,這時候他更相信自己的權威才是最大的依靠。

【3】踏實有才的也當反省

在單位,他是有才能的,主要為單位創造生存和發展的利益,一個單位不重用,他是有才幹的人,一個非常有可能的因素,就是那些他是有才能的人讓領導不太放心,讓領導覺得和他不一心,所以才重用那些善於拍馬奉承的小人,來打壓踏實而有才幹的人。

【蝸牛觀點】

如果一個單位不重用他是有才幹的人,說明這個單位有他是有才幹的人,應該好好地反省自己,怎麼讓單位的領導覺得自己和他一心,千萬不能固執己見,讓單位的風氣變得更加風天雪地。


非知名首席人際官


我寫過一篇文章,叫《任勞任怨的員工慘遭淘汰,公司從來不需要“老黃牛”》,踏實而有能力的人,在公司看來,就是一隻老黃牛。風氣會不會好,這就看企業文化是什麼樣的,公司裡不公平的事情有很多,風氣都是日積月累的。


我先來和大家說一個故事:

以前公司有個女孩叫豆豆,公司出了一個公益項目,從商務合作,到活動策劃,到後期執行及線上宣傳,根據上級指示安排,豆豆一個人完成了,且效果不錯。但豆豆卻在全員大會上被批評了,原因是線上宣傳的一張照片沒有拍好!沒多久,豆豆主動辭職了!

公司對此的評價是:公司,不需要老黃牛!


公司為什麼不重用踏實而有才能的人?

1.老黃牛隻做事不反饋

你或許總是疑惑,為什麼公司裡,辛辛苦苦幹活的人比不上嘴皮子利索的人受重視?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要從老闆那裡找答案!當初,為了豆豆的事情,我特別不解,尤記得當初聽到“公司不需要老黃牛”時的憤怒,在我的自我定位裡,我也是個老黃牛啊!


公司不缺做事的人,換一個人,事情照樣會完成,但公司需要一個及時反饋的人,讓領導做到心中有數。這就是為什麼會說的人比會做的人受器重, 會說的人,讓老闆輕鬆地知道項目的基本情況和進度,只做的人,會讓老闆心裡發虛。


2.老黃牛不會思考

大家覺得公司付工資給員工,看重的是員工的哪方面呢?是思考的能力!“老黃牛”不一樣,他們感動於自我付出,卻從不思考一件事情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我一直鼓勵實習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老員工並不是全能的,也會有錯,也會思慮不周,他們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如果可行,說不定就是一個新局面。


3.老黃牛可替代性強

公司在淘汰老黃牛的時候,可以說毫不猶豫的,也完全不可惜,那麼公司的底氣來自哪裡呢?現在社會人口集聚,要找一個“老黃牛”般聽話行事,不思考不反饋的人,簡直易如反掌。有的,工資待遇要求還很低,那麼公司有什麼理由去培養一個不開竅的“老黃牛”呢?


公司需要員工練好核心技能,一般來說,一個員工,要不就是走管理路線,你可以業務欠缺,但管理在行,那麼對公司來說,也是很有價值的;要不就走專業路線,技能突出,業務力強。


這樣的公司風氣會怎麼樣?

我認為,這樣的公司,風氣也許會有一點影響,但累的是領導,對於公司的業務其實不會有什麼影響。你想啊,就算你消極,不踏實幹活了,你的領導會放任你嗎?該做的事情你還是得做,你不可能做甩手掌櫃的。


當大家意識到踏實有能力不會得到重用的時候,其實更多的人會去找原因找答案找解決辦法,就像有人會在悟空問答提問,人生是自己的,職場也是自己的,他們不會為了一時的不平去毀掉自己,他們只會通過變通去改變自己,獲得更好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明明知道員工心裡會有疑惑,很多單位依然如此的原因,如果這樣的行為會讓公司對員工做出篩選,讓公司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自然就樂此不彼了。


我是職否,如果你認同我的答案,歡迎點贊評論哦

職否


凡是私有企業用的都是踏實能幹的人!凡是國有、公有企事業單位,用的都是吃喝玩樂、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之人。有一個億萬富翁的老闆,手下工人、經理,沒有一漂亮的女生!眾人很奇怪!老闆說,漂亮的女生都是樣子貨!幹活計都不行!!!事實也證明了,凡是讓漂亮女孩裝門面的單位,沒有好單位!!!


胡真實105181123565


企業應該如何對待“老黃牛”

這種能幹又踏實的人就是企業的“老黃牛”。這個問題,就是關於企業如何對待“老黃牛”的問題。

一、“老黃牛”對企業的作用

首先,老黃牛是企業的直接執行力量。

任何決策、任何產品、任何創意,最終要落地,需要的“老黃牛”去直接轉化。“老黃牛”是企業成果轉化的直接力量。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許多,但最重要的競爭力一定是“人才”。“老黃牛”有能力,有能力的人首先是人才。“老黃牛”又踏實,兢兢業業,這是敬業。又能幹、又敬業的人才是企業的寶貝,企業會倍加珍惜的。

其次,“老黃牛”是解決問題的依仗力量。

一個企業,在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企業總是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中不斷前進。

“老黃牛”有能力,一般不會製造問題,相反,卻是解決問題依仗力量。下至班組、上至車間科室,只要有幾個有能力的“老黃牛”在,這個班組或車間、科室一定無往而不勝。

其三,“老黃牛”是企業的技術中堅力量。

“老黃牛”的能力一般體現在技術和技能上,“老黃牛”往往是企業的技術中堅力量。有的是企業的技術“大拿”,是所在技術領域的專業權威;有的是企業工匠,是產品質量的保證。這些技術中堅或技術能手,猶如定盤星一般,組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其四,“老黃牛”是企業持續改進的推動力量。

“老黃牛”工作在一線,奮鬥在一線,鑽研在一線,對企業的設備、生產、流程、管理等是知根知底,企業的設備、生產、流程、管理系統中存在什麼問題,他們也都清楚,他們往往會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改進方案,這些改進方案小到一些小改小革,大到重大的技術改造,他們的建議或提案往往切中肯綮,往往成為企業持續改進的推動力量。

二、“老黃牛”應該如何善待

“老黃牛”在企業的作用非常重要,也難以替代。所以善待“老黃牛”也成為企業人事管理的重要內容,華為等一些大公司直接喊出“不讓雷鋒吃虧”的口號並付諸實踐。一般企業善待“老黃牛”的方法主要有:

首先,有管理能力的要及時提拔升遷。

“老黃牛”中的一些有技術懂管理的人,可以根據考核從行政序列職務上進行升遷,提拔任用他們,也就是讓內行人做內行事。只要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和優勢,他們在管理崗位上往往能起到倍增的作用和效果。

其次,技術突出的當技術帶頭人。

對“老黃牛”中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人員,可以根據他們的專業,讓他們當技術帶頭人。“老黃牛”當行政領導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成長途徑,往往專業帶頭人能讓他們如魚得水。

其三,設立多路徑升遷通道。

這個現在許多企業都在做了,就是在原來單一的行政升遷通道基礎上,設立技術、技能、管理等多路徑升遷通道。“老黃牛”完全可以在這種多路徑上選擇合適的成長通道,然後通過業績和能力提升實現自己的成長夢想。

其四,激勵上承認“老黃牛”的價值。

對“老黃牛”的作用認同,除了要通過物質進行激勵以外,在價值上也要進行有效地認同。而這些認同,往往與物質關聯不大,而與精神上關聯較大。比如,用“老黃牛”的名字命名某個工藝,或者命名某條路,或者命名某種工作法等等。這些往往能增強“老黃牛”的榮譽感和精神上的滿足感!

三、做好“老黃牛”職業生涯規劃,不讓“雷鋒”吃虧

“老黃牛”根本不用千軍萬馬擠行政升遷的獨木橋,讓“老黃牛”脫離本職專業做一些無關緊要的行政管理工作,反而是對人才的浪費。

企業要真正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就應該對企業的“老黃牛”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每一個人量身打造一條職業晉升路線,並根據線路圖上的關鍵節點安排培訓和深造,促進“老黃牛”能力上更加精益求精,並根據業績與能力考核結果,及時晉升相應職位,給予相應的物質待遇,讓“老黃牛”“不用揚鞭自奮蹄”!

回到題主所提出的話題,首先需要自我審勢一下,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能力強、踏實肯幹的“老黃牛”式人才?如果確定是的,那麼公司不重用指的是哪方面不重用?是職務上沒有晉升?還是業務上沒有分配任務?

如果是職務上沒有晉升,就要審勢自己是不是屬於行政管理人才?如果沒有那個管理能力,提拔上去也是活受罪,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為要。

另外要了解企業除了行政升遷通道,是否有其它的升遷路徑?如果沒有,不妨通過民主渠道向企業反映,只要提的意見有見地,符合企業實際,企業會有所反應的。

踏實能幹的人是企業的寶貝,如果企業對大量的類似人才都不重視、不重用,那麼就不是這個企業風氣好不好的問題,而是這個企業前景好不好的問題。

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的,對於“行屍走肉”般的公司,就當雞肋一樣,該棄就棄吧!


一葉碧雲


單位的風氣好壞,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形成的。為什麼有的人很有才能,而且很踏實卻得不到重用。其實因素也很多。

現在有一句很熱的俗話: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職場也是如此,你對工作付出真情,往往不如別人的套路獲得的好處更多,否則也就不會有捷足先登這個詞了。

我在國企和私企都工作過多年,無論什麼性質的企業, 踏實肯幹的往往職場發展都不是很好,反而那些能說會道的人深受領導重用。千萬不要說私企老闆跟國企老總不一樣,其實,你接觸這些領導多了就會知道,私企老闆也是人,也喜歡別人歌功頌德。在私企,照樣是幹得好不如說得好。

我在私企工作的時候,有一個下屬,專業能力很強,職業操守也很好,從不搞歪門邪道。他其實以前當過部門領導,因為只懂得踏踏實實幹工作,不會拉幫結派,溜鬚拍馬那一套,最後稀裡糊塗就被老闆免職了。而另一個部門有個員工,吃拿卡要什麼都幹,而且沒有團隊精神,整天跟橫向部門瞎扯皮。可是人家嘴巴好使,把老闆哄得很舒服,竟然被提拔成了經理。

老實肯幹的人為什麼不被領導重視?可能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疏於溝通。只知道悶頭幹活,但是與領導溝通太少,連點存在感都沒有,領導怎麼可能發現你是一個人才。

二,會幹活不代表有領導能力。有些人雖然踏實肯幹,衝鋒陷陣沒有問題,但是不具備帶團隊的領導能力。

三,不善於自我表揚。老實人一般都不會自我表揚。你不把成績跟領導說透,領導怎麼知道你做了什麼,怎麼知道你做得非常完美!

四,不會諂媚逢迎。私企老闆照樣需要拍拍馬屁。只懂得幹活,從來不親近領導,更不會給領導戴戴高帽,拍拍馬屁,領導怎麼可能欣賞你呢!


悟思語


你認識的不被重用的人可能真的踏實而有才能,公司用了他,業務可能真的會突飛猛進,假設你的判斷全是正確的,你公司的領導確實看不到下面真實情況,確實都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單位風氣也確實越來越不好,但這又如何呢?

第一、公司和人一樣,有高潮也有低谷的時候,也有心情不好,氛圍不好的時候

我工作了十幾年,待過了幾家公司,在公司的時候也有過和你一樣的想法,覺得這個公司這樣下去了怎麼能行呢,老闆任人唯親,有能力的同事一個個離去,留下的人好像都是自己看不上的人。公司的氛圍也一天天的不好,業務瓶頸越發明顯。

其實每個人在一家公司都會經歷這樣的歷程,先是剛進公司的高光時刻,業務做的好,領導表揚你,公司的整體業務也不斷向前,形勢一片大好。

可是幹著幹著,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要麼是資金不夠了,要麼減小投入了,要麼是之前大躍進的方向有問題,需要減速調整,等等。

而你自己的業務也不可能永遠的高光下去,總有不好做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會被老闆罵,罵多了,你就會覺得這是公司的問題,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沒有資金投入,業務方向不對,各種判斷就出來了。

結果我們那幫人都出來了,過了幾年再看,當時自己看不上的那幾家公司全部上市了。

所以你要明白,有時候一家公司遇到的低潮期時間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長,這是一家公司在自我調整,在低潮期的時候勢必會遇到各種問題,高管心態可能也會有問題,大家都很急,所以判斷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差錯。

於是你會看到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要,背後的原因可能是高管急需要業績,轉而求助於外部人才,忽略公司內部人才,外部人才來了之後,並沒有發揮出相應的能力,時間久了,員工就開始各種吐槽,有能力的人不用,非得用別人,當然這裡邊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在這種低潮的階段裡,公司會出現一些動盪,人員不停的離職,公司氛圍越發不好,但這不能說明公司就會一蹶不振,只能說公司遇到了瓶頸。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老闆都喜歡用忠誠穩定的人,因為這些人在公司遇到困難時候會一直守著公司,最終堅持下來的人可能坐上了高管,也可能因為上市而走向財務自由。而很多人可能對他們的評價就是,為什麼這個人能力一般般卻做到了高管,為什麼這個人看著話都說不清楚,最終卻財務自由了,上天不公平啊,其實上天是公平的。

第二、踏實有能力的人只是你認為,大部你認為是飯桶的人,只是因為和你關係不近而已

在公司中我們總歸會有自己的人脈圈子,對圈子內的人有天然的好感,天然的覺得他們能力不錯,而對圈子外的人總是嗤之以鼻。

為什麼不讓那個誰做呢,為什麼總是用那些飯桶,我敢保證那些飯桶和你的關係大都一般,如果你們關係不錯,有深入接觸的話,大概率你不會認為他們是飯桶。

俗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能進同一家公司的,基本上能力相差不會太大,縱然確實會有一些飯桶,但這飯桶的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的情況是由我們的認知導致的,是我們自己覺得他們是飯桶。

而從領導的角度來看,大家都是一樣的,領導接觸大家的距離都是差不多的,所以領導的判斷可能更加接近事實,你看到的有能力的人可能只是一個普通員工,僅此而已。

第三、踏實有能力的人確實存在,領導也確實沒有用他們

這種情況也真實存在,但領導確實沒有用他們,理由其實也很簡單,這些人固然有能力,但是現在的業務遇到了非常大的瓶頸,如果用原班人馬繼續死磕,並不見得有多好的效果,如果有效果就不會出現瓶頸了,因為業務一直是這幫人做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外部新鮮血液,或者用一下其他的人,原班人馬過去都太成功了,在所有人眼裡,他們都是一幫有能力的人,這個時候會導致原班人馬思維極度固化,不一定能夠突破現有業務瓶頸。

所以在特殊時間點,適當的找別人來做這個業務,說不定是一種好的選擇,讓別人用全新的思路來做這個業務,可能會有新的突破。

第四、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一開始說了,公司和人一樣,有高潮期也會有低潮期,有高光的時刻,也有犯錯的時刻,度過低潮期,公司就會煥然一新,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選擇其他的機會,但千萬不能隨便下結論,比如這家公司不行了,這家公司估計要掛了。

如果輕易下結論會影響你的職業選擇,通過股權套現實現財務自由的這條路和你基本上是無緣了,因為這條路要經歷大大小小的風浪不計其數,遇到一點風浪你就覺得這個公司要玩完了,那怎麼可能和公司走到最後。

你可以看看這兩年的上市公司名單,可能很多公司都是你看不上的公司,但是他們都堅持下來了。

再來說說有能力的人都離職了,這也需要去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人員離職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週期,剛來過公司的時候可能就是個小屁孩,經過三四年發展做到了經理,做到了總監。

這個時候你看那些毛頭小子總覺得他們沒有能力,和當年的自己相比差遠了,其實這是一種偏見,他們現在可能真的是毛頭小子,但過幾年也會成為經理,也會成為總監。

你覺得有能力的人都離職了,但留下的這些人,留下的這些毛頭小子,當有了機會可能比你要強得多。

任何人都會成長的,公司也是一樣的,所以一定要用發展到眼光去看待問題。

八魚先森


用人導向決定了工作氛圍,塑造了單位風氣。一個單位的風氣,取決於主政者的價值觀,有什麼樣的領導,就能帶出什麼樣的兵,有什麼樣的兵,就能幹出什麼樣的事業,甚至決定了功名成敗。


從正面來看這個問題,如果一個單位重用踏實而有才能的人,會產生什麼結果?這裡,讓我想起一個成語“千金市骨”(《戰國策·燕策一》)。春秋戰國時期,燕昭王具有強國霸業的理想抱負,想像秦孝公那樣招賢納士,可是號召發出以後石沉大海,來投奔他的人少得可憐。燕昭王求助於當時的名士郭隗。郭隗就給他講了一個“千金買馬”的故事。對燕昭王說,如果大王像故事中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想得到“千里馬”,就算花了五百金買千里馬的骨頭也願意,賢士們就會主動來找您的。燕昭王覺得郭隗的話很有道理,不但把郭隗拜為老師,甚至還專門修築了“黃金臺”。各國有才幹的人聽說了燕昭王優待賢能之人的事蹟以後,不遠萬里前來投奔燕昭王,他們當中不僅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遊說家劇辛等等。燕國人才濟濟,又有燕昭王這樣善於用人的君主,很快就富強起來,最後終於躋身於戰國七雄中的一雄之位。一個國家如此,一個單位亦是如此。如果能夠選賢任能,真正的讓有才的人有位,讓有位的人有為,才能依靠用人導向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形成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氛圍。


如果一個單位不重用踏實而有才能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這裡,我們從“失才亡魏”的故事中去尋找答案。魏國建國的時候魏文侯執政,他重視人才,重用瞭如李悝、西門豹、樂羊、吳起等眾多人才,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時的一大強國。但魏文侯去世後,接任的國君魏武侯越來越不把人才當回事。魏武侯並不待見出身低微的吳起,在挑選李悝的繼任者之時,啟用了出身貴胄的田文為相,疏遠了戰功赫赫的吳起。後來,公叔痤又設計陷害了吳起,吳起為求自保,出走楚國,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商鞅因為那條不成文的用人制度,一直沒有施展拳腳的機會,便去到了秦國,受到了秦孝公優待,主持變法,為強秦奠定了基礎。公孫衍出走秦國,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擔任秦軍主將,率軍出征河西,殲滅了魏國大軍。在此戰之後,魏國面對秦國不得不低頭,公孫衍也被秦惠文王拜為大良造。張儀因為出身問題,一直沒能得到魏國重用,於是輾轉去了秦國。在秦國,張儀提出了連橫之策,被拜為秦國相國,主持秦國邦交大事。離開魏國去到秦國、齊國等國家的人才還有孫臏、范雎、尉繚子等人,這些出走別國的人才,特別是去到秦國的魏國人才,正好湊齊了從秦孝公到秦王政數代君王所需的輔政人才,間接使得魏國走向了滅亡。


現實往往也是這樣,在一個單位裡,能說會道,苦心鑽營、善於站隊的人會有更多的機會。那些埋頭苦幹、踏實有才、不善言辭的人,很難得到重用。這是一個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的問題。越選賢用能,就越能人盡其用;反之,小人盛行也就會嫉賢妒能,導致人才流失。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體制機制,是選人用人機制出了問題,是決策程序出了問題。如果一個單位領導可以根據自己的好惡去選人用人,而不是靠標準業績,那麼人人都會去猜測領導的心思,把所有精力放在領導身上,那誰還會有心做工作呢?什麼時候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那麼什麼時候單位就開始走下坡路,這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