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方法、4个要素,职场新人应对挑战的“关键法宝”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问题:“为什么靠谱的员工,越来越难找?”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靠谱而便宜的员工,是不存在的。靠谱这个词,本身就是身价的代表。

作家池莉也说过:“靠谱,说起来简单,落下去复杂,听起来像感觉,做起来是原则。”

过去我们夸一个人,无非就是“能力强”、“够聪明”、“很勤奋”、“超自律”、“肯努力”,现在,夸一个人“靠谱”,就是最高级的评价。

什么是靠谱呢?

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职场上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从踏入职场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努力做一个靠谱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靠谱的人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并掌握逻辑思考力。

对此,麦肯锡资深管理咨询师大岛祥誉在《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中,为你详细阐述了麦肯锡新人培训计划中最精华的部分——逻辑思考。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是由一代又一代麦肯锡精英在工作中的不懈努力凝聚而成。学会逻辑思考,不仅能让你在刚进入职场时摆脱处处碰壁的尴尬处境,更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岛祥誉,Senju Human Design Works董事长。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取得美国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MBA学位、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学位。在麦肯锡公司从事新事业开拓战略、公司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的制定等咨询项目。

3种方法、4个要素,职场新人应对挑战的“关键法宝”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封面

一、什么是逻辑思考?

关于思考,有这样一个非常犀利的观察:

5%的人在思考;

10%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

85%的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没有执行的想法只不过是幻觉而已。

最终,即便是极少数的5%中的绝大多数,有的也只不过是幻觉而已。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那么,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可能都属于不会思考的类型。

什么是逻辑思考?

简单来说,逻辑思考指的就是批判性思考加逻辑性展开,也就是通过深刻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再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

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在日常工作中,你可能会经常会听到下面这样的话。

“那个人说的话虽然很对,但总是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

“一直想说的话没有传达到位,我感觉非常后悔。”

“我明明努力做了,但为什么还是不行呢?”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明白吗?我说的意思你明白吗?上司总是对我摆出困惑的样子。”

“我想让你做的,和你的提案完全不一样,真是不知道为什么,太让我意外了。”

上面说的这些现象,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很常见,这种感觉很正确但并不如人愿,你可能会认为是自己表达方式有问题,其实这是逻辑思考不足的表现。

一般来说,具体的逻辑思考会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你要亲自确认前提条件,XX说的是真的吗;其次你要深入查证,因为XX,所以会这样;最后得出属于自己的意见。


3种方法、4个要素,职场新人应对挑战的“关键法宝”

三个步骤

举个例子:

某大型商场最近接到很多客户投诉意见,如咖啡店人太多,等不到座位;卫生间数量太少;自动贩卖机的热饮都没了;室内的门把手很凉,还容易起静电,心情很差等。

把这些意见一条条拿出来研究,可能都是一些单独存在的问题,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但通过逻辑思考的三个步骤,你就会发现这些投诉背后的共同点。

咖啡店人太多,等不到座位?咖啡店除了喝东西和聊天的人,还有很多人会去呢,这是为什么呢?

卫生间数量太少?去商场的人数没有变化,但为什么上卫生间的人变多了呢?

自动贩卖机的热饮卖没了?一般来说,商场都是冷饮卖的更快,为什么热饮卖完了呢?

室内的门把手很凉,还容易起静电?这真的是心情变差的原因吗?

深入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投诉中隐藏的共通要素。热饮卖光,门把手冷,卫生间排队,这些不都是商场内“太冷”的缘故嘛。从这个推测看出,将商场空调温度调高一点,让顾客更加舒适,就可以解决一连串的投诉问题。通过逻辑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继而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要着急下结论,不妨按照逻辑思考的三个步骤来分析下原因,先看看它的前提条件对不对,接着深入查证原因,最后得出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意见,渐渐地你就会找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3种方法、4个要素,职场新人应对挑战的“关键法宝”

思考

二、批判性思考的3个方法

所谓批判性思考,就是在想当然的答案和思维方式基础上,再进一步往深挖掘的意思。人们有时候太注重个人感觉,但感觉有时候很不靠谱,思考才是我们最可靠的行动指南。虽然在思考中也常犯一些错误,但却可以通过掌握一些方式方法来避免犯错。学会批判性思考后,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不应再流于表面。

书中提到了三个批判性思考的方法。

1、明确目的是什么。

做任何事之前,先问清楚目的能让你做对的事情、放弃不该做的事情以及把事情做对。比如针对投诉做出的对策,目的就是为了让客户满意。

2、明确思维模式框架。

在工作中,对于习以为常的事情,你可能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放到固有的思维定式中。但固有的思维定式会给人一种钻牛角尖、固守旧经验的看法,无法产生新想法,当你面对一个新问题,要学会跳出自身的思维局限,看清自己的思维模式,有没有陷入固化之中。

3、不断发问(所以呢?为什么呢?)。

当你就某个问题进行谈话时,必须要进行批判性思维,将自己放入问题中,然后又如何?为什么是这样?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可以避免自己陷入“惯有模式”。

在此之前你可能觉得批判性思考太麻烦了!你以前做判断、产生一个念头,可能就是一瞬间发生的事,但现在,你得自己当自己的复盘官,把整个想法重新梳理多遍,花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是原来的很多倍。但长期下去,你会发觉自己的思考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3种方法、4个要素,职场新人应对挑战的“关键法宝”

提问

三、流畅表达的4个要素

我们说一个人很有逻辑,往往因为他说话、办事、想问题时都很有条理。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困境,公司开会,别的同事发言时都能侃侃而谈,首先其次再次,历史现状和展望,问题原因和方案,条理清晰,逻辑明确。轮到你发言时,你却发现自己大脑一片空白,只能嗯……这个……我觉得吧……

掌握思维框架,不仅能够帮你强化架构能力,还能有效提升思考能力。常见的思维框架有金字塔原理、MECE、列大纲等。说话前,你还可以根据主题(在说什么)→结论(想说什么)→证据(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行动(必须要做的是什么)这四个要素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1、逻辑上是不是有漏洞(广度)。

你要确认自己想要表达的“事实和信息”是不是有遗漏和重复的地方,这些“事实和信息”是不是只对自己有利,也就是说,你要确认证据逻辑范围是不是够宽广。

2、逻辑是否挖得够深(深度)。

【作为论题的主题】【作为结论的关键信息】【作为证据的事实和信息】,分别都要进行深刻洞察,发掘出“so what?所以呢?”

3、逻辑是否讲得通(跳跃)。

一眼看上去逻辑是通的,但还要经过深刻洞察发掘“原本是如何的呢”,来俯瞰逻辑的整体。反复进行“然后又如何?so what?为什么是这样? Why so? ”来确认逻辑是否有所跳跃。

“如果没有逻辑思考,商务就无法前进哪怕一毫米的距离。”大岛祥誉在书中说道。需要注意的是,学习逻辑思考不是本书的目的,学习如何在商界乃至整个人生都将“自己认为好的、正确的事物”传达给对方,让对方觉得“这个不错哦”,这才是本书的目的。你可以把这本书作为一个契机,改善自己在生活中想问题的方式,会发现和以前相比,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