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辯證看待: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zyl961955197


我前邊有兩個回答,一蔓佳年華回答是正確的。這是一個哲學命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不斷髮展變化的。斯大林說:“一切以條件、地點、和時間為轉移”。河流更是如此。河水每時每刻都在流動,今天的河已經不是昨天的河,這一刻的河,也不是上一刻的河。再如我們每天晚上看到的星星,並非當時的星星,它們到達地球已經走了幾百光年。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已經不是前一刻的那個人。這個哲理告訴我們必須用不斷變化的眼光看問題,不可以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將事物看成一成不變的、僵死的東西。


洛陽艾農


關於樓主提出的人不能兩次同時踏入同一條“河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河流,就是有水流的地方,踏入會深陷下去。因此樓主指的河流應該寓意為坑、陷阱或者災難等。總體寓意應該指的是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 那麼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沒有受到深刻的教訓。

  • 我們生活中很多會使人深陷其中,不管是物體、事情還是感情等等都有可能會使某人深陷其中。
  • 究其根源,最基本的原因是沒有受到深刻的教訓。
  • 小孩子之所以會屢教不改,那是因為你打得不夠兇,他心裡沒有留下一絲絲的陰影,導致他下次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 當然,教育主要還是要以柔克剛,用太極拳才能化解巨大的衝擊。如果是暴力教育的話,不但起不到預想的效果,還會起反作用,甚至會使孩子終生蒙上一層陰影,導致其心裡受巨創,會出現自卑,膽小,不自信等負面影響。
  •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太過於溺愛,那也不可取。因為那樣會使孩子性格上依賴性較強,主動性差,做什麼都要別人幫助完成,甚至有可能對以後的人生造成巨大影響。
  • 網絡上的所說的“巨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名成年男子整天無所事事,整天呆在家中。不僅不找工作,還在網上貸款,要求老母親幫忙還債,因為她拒絕了這個要求,竟然打罵老母親。
  • 以上案例就是教育缺失最好的證明,太過溺愛導致孩子成長的路太過於順暢。一旦遇到一點小挫折,那麼他就會怨天怨地,抱怨父母沒有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嚴重者可能會走上犯罪道路。
  • 因此,應當以“剛柔並濟”之法去教育孩子,可能會起到積極良好的效果。

2.自願行為。

  • 感情,是人類一種極其複雜的心理行為。
  • 有一部分人,他(她)在愛情交往中受到傷害,然而他(她)還是一如既往死心塌地地深愛著那個傷害他(她)的人。
  • 不是因為他(她)受到的傷害不夠深,也不是受到的教訓不夠深刻,只是已經習慣了依賴對方或者習慣了屬於他們兩個人的生活。
  • 雖然說時間就是最好的良藥,但是一旦一方受到傷害,雙方冷戰或者分手,那麼短時間內受傷的一方心靈上的創傷是很難痊癒的。
  • 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填補心裡的空虛,撫平心靈上的傷痕,重新開始一段新的感情。
  • 自願行為個人認為是作賤行為,因為感情是不能勉強的,感情上的糾紛也沒有對錯,只有誰不珍惜誰。也許,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3.不理智行為。

  • 正常來說,每個人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會有不理智的時候。
  • 每個人都有邁不過去的坎,越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但是沒有付出就得不到回報。
  • 這時,不理智的行為就產生了,這時可能需要付出沉重代價,這種代價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選擇。
  • 它需要很大的勇氣,猶如刮骨療傷,這得參考當事人心理的忍受程度以及期望值的多少。
  • 先前網絡爆出一個學生為了蘋果手機而賣腎的故事。
  • 這種行為的確讓人無法理解,一開始讀的時候心裡充滿嘲笑以及諷刺,第二次讀的時候為他感到悲哀,第三次讀的時候心痛,為他父母感到心痛!
  • 其中罪魁禍首應該是家庭教育問題,沒有及時培養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
  • 那麼,那個學生差不多是成年人了,正常來說應該是擁有接近成年人的思維和理智,身體重要還是手機重要,這個問題應該分辨得出來才對。
  • 那麼,是什麼導致他做出這種行為呢,最多的應該是衝動,衝動行為已經超過了他的理智。

適時的不理智行為無傷大雅,重大事情面前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敏銳的判斷能力以及高度的理智。

  • 1.我認為人不是不能兩次同時踏入同一條“河流”,那得看這條“河流”的水深不深,至少你要保證它淹不死你。
  • 2.如果你無法通過其它的渠道越過這條“河流”,那麼最好的選擇是在它淹沒你的時候爬出水面。

花落花開她依然在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哲學觀點:事物是發展變化的。

以我家門前有一條名為"啦啦"小河為例。我每天都要去找"啦啦"玩耍,但每天的"啦啦"是不同的,雖然她一直叫"啦啦"!今天的"啦啦"已不是昨天的"啦啦",昨天的"啦啦″已經向下遊流走了。它時時在流動,時時在變化。

所以哲學上有這樣一個觀點,"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啟示我們:

要把握和珍惜我們身邊的"啦啦",

因為今天過去了,再無這個"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