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230家“就業扶貧車間”推動“造血式”脫貧

江華:230家“就業扶貧車間”推動“造血式”脫貧

江華:230家“就業扶貧車間”推動“造血式”脫貧
江華:230家“就業扶貧車間”推動“造血式”脫貧

紅網時刻1月3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李江輝)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在貧困村開辦230家“就業扶貧車間”,推動“造血式”扶貧,把工作崗位送到群眾家門口,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穩定脫貧。

55歲的水口鎮幸福社區居民趙妹賤在鎮上開辦的“就業扶貧車間”工作,給縫製好的雨衣做包裝,雖然年紀大了,手腳不是很靈活,但一天也能賺50多元。

水口鎮幸福社區居民趙妹賤對記者說:”我們就住到安置房這裡,在屋裡帶孫子啊,在這裡做事,還可以,在這裡近吧,在家門口。”

江華鼎維塑業已經在四個鄉鎮開設了四個扶貧車間,在水口的這家分廠今年九月開工投產,車間裡大部分是40歲到60歲的留守婦女,都是剛剛進廠不久的新手。

江華鼎維塑業水口分廠廠長王行勇告訴記者:”現在工資大概是一天的話,大概就是七八十塊錢一天,快的話有一百多塊錢一天,熟練了以後基本上都是一百多塊錢一天左右。”

”我們按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的數量給予以工代訓補貼,推動企業對貧困勞動力進行精準培訓,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讓他們能夠儘快地適應新的工作。”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朱元元說道。

在江華,樓上居家、樓下就業已經不是新鮮事,當地就業部門探索發展了多種“就業扶貧車間”模式,引導企業打破傳統的流水線生產模式,把生產工序化整為零,送車間到村,送崗位到戶,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還推動“居家式”扶貧車間,讓更多要照顧家庭的貧困群眾能在家裡直接上班賺錢,顧家工作兩不誤。

目前,該縣已撥付1599.3萬元,給予“扶貧車間”創業就業扶持,共培植“就業扶貧車間”230家,佔全市就業扶貧車間總數的41.3%,佔全省總數的8.5%。涉及皮具、紙品工藝品加工、製衣、製鞋、制香、電子產品組裝等諸多產業,年產值近10億元,吸納12000多個留守勞動力就業,其中貧困群眾2139人,人均年增收1.8萬元以上,實現“造血式”脫貧。

江華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葳對記者說:”下一步我縣將加大扶貧車間投資力度,開發“企業+扶貧車間+互聯網”等模式,將高新區企業與扶貧車間相連接,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強化精準就業服務,爭取實現“一村一就業扶貧車間”,讓扶貧車間能適應鄉村、紮根鄉村、發展壯大,讓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均能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