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提到的日军第4旅团,真的存在吗?战斗力究竟如何?

在抗战剧《亮剑》中,经常提到的日军第4旅团,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吗?如果真有这支部队,战斗力究竟如何?

旅团也是日本陆军特有的编制,介于师团和联队之间,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旅级单位,编制兵员约5000人,旅团长一般为大佐军衔,少数为少将军衔。也有特例,被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阿部规秀中将,就是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因为他不是陆军大学毕业,而在日军中,不是陆军大学毕业能晋升到将军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所以给他晋升中将本来是作为荣誉性待遇,马上就要调回国退出现役转预备役,结果就给八路军干掉了。

《亮剑》中提到的日军第4旅团,真的存在吗?战斗力究竟如何?

在真正的历史上,日军还真有第4旅团,而且还有两个第4旅团,一个就是第4旅团,还有一个则是“独立混成第4旅团”,多了“独立混成”四个字,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所谓“独立”,是指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师团。所谓“混成”,则是表示由多兵种混合编组而成。

先说第4旅团,就是第2师团下辖的第4旅团,第2师团也就是仙台师团。日俄战争时,日军只有七个常备师团,日俄战争爆发后日军扩编,以第4旅团为基干,组建第8师团,第4旅团番号也被带到第8师团。后来关东军又以第8师团为主,组建关东军第3军。在1939年末,第8师团由四单位制师团调整为三单位制师团,改为直辖三个步兵联队的第8步兵师团,所以,这个第4旅团的番号,也就此消失了。

《亮剑》中提到的日军第4旅团,真的存在吗?战斗力究竟如何?

这样的话,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晋西北肯定是在1939年以后了,所以独立团的老对手,就只能是独立混成第4旅团,历史上确实有这个番号的部队,是日军1938年2月在石家庄组建,作为华北方面军的直辖部队,参加过徐州会战,然后被调到山西,隶属日军第一军,负责正太路沿线的治安警备工作,下辖5个步兵大队(番号是独立步兵第11到第15大队),以及旅团直属炮兵队、工兵队、通讯队,总兵力大约有5000人。主要装备包括135挺轻机枪、20挺重机枪、135具掷弹筒、4门山炮和8门野炮。

日军的混成旅团有临时编组和非临时编组两种。

临时编组的混成旅团,如“九一八”事变时,日军第20师团抽调了两个联队,再配属若干炮兵、骑兵、工兵、辎重部队组成混成第39旅团。再如“七七”事变后,关东军第1师团抽调第2旅团部队组成混成第2旅团;第2师团抽调部队组成混成第15旅团、混成第3旅团;第17师团抽调部队组成混成第13旅团,这些临时编组的旅团都投入了中国战场参加了侵华战争。1938年6月这些临时编组的旅团又都归还关东军序列。

《亮剑》中提到的日军第4旅团,真的存在吗?战斗力究竟如何?

非临时编组的混成旅团,是日本扩大侵华战争后,由于感到重炮和汽车较多的师团不太适应后方的占领和应对游击战,为了应对在中国的战争扩大化和长期化,陆续从各师团抽调军官、士官为骨干,再加上预备役兵员,编成了多个独立混成旅团,充当占领区的治安作战任务。其作战对手主要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在敌后的国军。

一般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编有五个步兵大队,一个山野炮大队(三个中队),旅团通信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兵力五千人左右。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不断扩大,日军的一些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成为师团,而同时,新的独立混成旅团仍然在不断组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编成了23个混成旅团,到日本投降时共编成了104个独立混成旅团,其中改编成师团的有26个。

如果说战斗力,日军十七个常设师团无疑是战斗力最强的第一方阵甲种师团,其中尤以最早建立的七个师团为主力中的主力,战斗力最为强悍。

但是,由于日本是以地域成军,也就是以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兵员编组部队。这样,兵员来自东京的第1师团和来自大阪的第4师团,因生活条件较好,商业发达,民风不够强悍,所以战斗力一般。而精选各地精兵组成的近卫师团,由于一直驻守国内,养尊处优,备受照顾未参加过恶战,战斗力也未能体现。所以,最凶悍的就是来自贫穷地区的第2、第3、第5和第6师团。

《亮剑》中提到的日军第4旅团,真的存在吗?战斗力究竟如何?

1938年后重建的四个师团以及序号21-57的的乙种师团战斗力处于第二方阵。同时,还应包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组建的二十三个混成旅团(有些混成旅团后来扩编为乙种、丙种师团)。

1942年之后组建的丙种师团、独立混成旅团与番号10-120之间的特设师团的战斗力属于第三方阵。虽然特设师团1938年就开始组建,但是由于其兵员和基层军官都是预备役人员,不但年龄大,而且基本都已经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业,因而战斗意志不强。但是,相比较日军其他部队,军纪更差,抢劫、强奸、杀人就数这些部队为多。

战斗力最弱的就是战争后期,特别是1945年组建的丁种师团和混成旅团。

因此,就是混成旅团,也有好几种情况。相对来说,早期编成的独立混成旅团,由于是从常设师团抽调骨干而编成,虽然减少了炮兵、锱重,但是适合山地作战。而且战斗意志顽强,战斗技能优秀,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中国派遣军下辖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后撤销)、华南方面军(后撤销)、第六方面军,其中,华北方面军下辖第一军、第二军、蒙疆驻屯军,而独立混成第4旅团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直属部队。该旅团于1938年2月组建。从组建时间上就能看出,这是日军最早组建的一批混成旅团,其战斗力当属于日军第二方阵。

《亮剑》中提到的日军第4旅团,真的存在吗?战斗力究竟如何?

日军的独立混成旅团都没有联队编制,旅团直辖大队,主要用以担负占领区的警备治安任务。武器装备方面,重武器也不多,机动工具更是几乎没有,完全是用来进行静态守备,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在敌后的国军部队主要就是和这类部队作战。

虽然在训练和装备上,独立混成旅团肯定优于中国军队,如独立混成第4旅团,可以压制国民党军两个正规编制的师级单位,但在日本军队中,确实只是二线部队。独立混成旅团的编成,一般就是从一线的野战主力部队,抽调1个中队为骨干,再补入预备役人员,组建成成一个步兵大队。再由这样的五个步兵大队,配属一个由炮兵工兵通讯兵合编的混成大队,组成独立旅团。

二战期间日军陆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大部分时间都没怎么动用,就在东北傻等着防备苏联的进攻,后期才陆续调到太平洋战场。战斗力再差一些的野战部队,大部分时间都在长江中游地区与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华北地区已经算日军后方,大多部署三流的警备部队。这些三流的警备部队里,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战力一般的地方驻防警备部队,另一种则是直属华北方面军的机动部队,这一类的机动部队固然比不上主力野战部队,但也是矮子里挑高个子,从警备部队中选拔出来的相对精锐一些的打击力量,由方面军直接指挥,战斗素质确实要强于一般的驻防部队。

八路军在华北地区,愿打能打肯打,但是受限于缺乏后勤保障,以及与日军在训练和装备上差距过大,大家都知道,训练不是知道怎么训就可以的,高强度的训练,必须要有充分的营养保障,八路军当时的情况是不饿死人都已经不错了,饿着肚子怎么上高强度训练?

《亮剑》中提到的日军第4旅团,真的存在吗?战斗力究竟如何?

装备则是农业国家和一个现代工业国家的区别,八路军就更不用说了,是受蒋介石排挤甚至敌视的,装备别说和中央军嫡系相比,连势力大点的地方系部队如晋绥军、桂军都不如。然而1942年侵华日军向国内报告,用的统计数字表明,当年他们收敛的敌军尸体十一万具中,共产军七万,超过了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俘虏七万三千人中,共产军则不足两万,加之数百万中国军队当中,共产军尚不足五分之一,有如此之牺牲,如此做作战意志,说明中国方面战事,作战重点需向共产方转移云云。

李云龙当然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完全是虚构的,但说的历史事件基本都有原型,电视里也有大扫荡时期独立团很艰苦的岁月,亦有后来发展出八个营的壮大成长,到1943年,真正历史上的山西日军,也是被发展起来的八路军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再次进行扩编,把独立混成第4旅团的全部,再补充人员,扩编成第62师团,下辖第63、64旅团,所以从这时起,独立混成第4旅团番号变为第63旅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也就不复存在。而第62师团,1944年调离华北,驻防冲绳,在1945年冲绳战役中,全军覆没,其中也就包括第63旅团,基本上死伤殆尽。当然,在冲绳战役中,美军也付出了很大伤亡。美军在掌握着海空优势和压倒性火力优势的情况,尚且如此,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这支日军部队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的。反过来,当年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的八路军,和日军作战,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