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 1907年11月19日出生於浙江寧波鎮海,其父生有四男二女,邵逸夫年紀最小、排行第六,後來人稱“六叔”。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回顧邵逸夫的一生,可以發現他的人生由一長串驕人的數字組成:壽命107歲,是全世界最長壽、在位最久的CEO;90歲時迎娶相戀45年的第二任妻子、“六嫂”方逸華,情路漫長;在他長達86年的電影生涯中,共製作1千多部電影,盈利百億;平均每天工作16小時,每年看電影700部;在全國31個省、市、地區共捐資47億港幣,扶助6千多個教學、醫療項目,建設3萬棟逸夫樓。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邵逸夫與第二任妻子方逸華

為了對他驕人的文化成就和社會貢獻做出紀念和表彰,紫金山天文臺將剛剛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美國舊金山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遍佈全國各地的逸夫樓已經熟為人知,但細心的人會發現,有些逸夫樓的“逸”字缺少一點,哪怕是新樓也會出現這種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一、四兄弟共創電影公司,戰後在香港大獲成功:

清末的老上海,寧波商人很多,邵逸夫父親邵玉軒在上海辦了一家頗具規模的“錦泰昌”顏料行,後買下一棟洋房,將兒女們從寧波接到上海的英文學校讀書,都練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年青時的邵逸夫

邵逸夫大哥邵仁杰大學畢業後開始經商,因見多了商人們爾虞我詐,深感移風易俗、感化人心更為重要,1922年,他與人投資合辦了一家叫“笑舞臺”的劇院,自己編排文明戲來諷世勸善。

1925年,邵仁杰找來三個弟弟,投資1萬銀元,在閘北創辦了“天一影片公司”,自任總經理兼導演,二弟任會計,三弟和小弟負責發行,公司成立後,一共生產了11部電影,全是兄弟班底:大哥是導演,三個弟弟都會編劇,小弟邵逸夫還能兼當攝影師,因此影片製作週期短、成本低、競爭力強。

由於天一公司發展速度太快,上海同行們成立了“六合影業公司”對邵氏兄弟進行圍剿,不準上海影院放映他們的作品。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邵邨人、邵醉翁、邵逸夫

由於其父極力反對四個兒子開電影公司,本來分別叫邵仁杰、邵仁櫪、邵仁枚、邵仁楞的四兄弟全都起了藝名,叫作邵醉翁、邵邨人、邵山客和邵逸夫,而邵醉翁與邵逸夫就以這兩個藝名享譽華人界。

1930年,邵氏兄弟前往新加坡註冊了“邵氏兄弟公司”,併購買了多家影院。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邵氏的新舊LOGO

1931年,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的邵逸夫遇輪船觸礁,落船後抱著木板在海上漂泊一夜,獲救後,他仍堅持前往美國買回了器材,第二年,由邵逸夫任導演的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上映並引起轟動。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到1937年,四兄弟在國內和南洋已擁有110家影院和9個遊樂場,造就了邵氏電影王國的基礎,但二戰重創了邵氏,戰後,邵逸夫在香港東山再起,1957年,他以32萬元港幣購買了地皮建立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三十年間共製片一千部,併成為無線電視最大股東,壟斷了當時的香港影視市場。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邵逸夫創辦打造的香港小姐選舉

邵氏的成功,與邵逸夫的勤奮和毅力分不開,公司新片的劇本、故事,他全都親自審閱,從不假手他人,平均每年看六七百部各國電影,在沒有數字化傳播的時代,這一觀片量是驚人的。

二、“吝嗇”成性的經營之道:

以慈善事業著稱的邵逸夫,在經營上卻以“小氣”出名。

邵氏公司實行“月薪制”,連姜大衛、狄龍、鄭佩佩等當時的一線明星也只能按月領工資,後來邵逸夫轉投電視領域創辦了TVB,只以“節目時數”給演員支付極低的片酬,所以明星們紛紛出走。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邵逸夫與邵氏電影公司的明星們

一次,邵逸夫手下的名導演嶽楓,因拍片需要,拉編劇許國當臨時副導演,並讓製作部開了1千元副導演報酬給許國,邵逸夫籤支票時很不高興,還讓會計部去交涉少付一些,許國聽說後,氣得撕碎了支票,說:“邵老闆多了1千元也富不了多少,我少了1千元也窮不到哪裡去。”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2013年,功夫導演劉家良逝世後,遺孀公開表示要向邵氏追討500萬分紅,稱邵氏公司與劉家良籤合同時,答應只要戲過了千萬票房就能分花紅,而在票房到了990多萬時,邵氏卻強行停止放映,是為了逃避分紅。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發展壯大中的邵氏


這種錙銖必較的習性,雖然讓邵逸夫在控制成本上極為精細,但也讓他錯過了不少人才。其中最有名的是李小龍,李小龍還是新人時,曾向邵氏要每部戲1萬美元的片酬,而邵逸夫斷然拒絕,只答應給四分之一的價格,導致李小龍被他的對手嘉禾公司以7500美元的片酬搶走,結果,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當年成為香港最賣座的影片,令嘉禾從此崛起。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李小龍

後來,他手下的名導李翰祥也因忍受不了他的“吝嗇”,帶整個班底出走,投靠邵氏競爭對手國泰,在臺灣另建公司,不過,邵逸夫對李翰祥頗為賞識,李翰祥的國聯公司沒幾年就因經營不善倒閉,邵逸伕力邀李翰祥帶隊歸來,並對他一如既往地信任。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李翰祥名片《梁祝》

對員工如此,對兒女也不例外。

據蔡瀾回憶,邵逸夫長子邵維銘1964年春節在新加坡被綁架,邵逸夫看試片看到一半時接到綁匪電話,要他支付300萬贖金,而邵逸夫卻吩咐人不要停止播映,事情等他看完電影再處理,過了幾天,邵逸夫前往新加坡,經一番討價還價,才以100萬港幣的贖金救回了被綁架12天的兒子。

在某種角度上說,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小氣”,邵逸夫才能嚴格控制電影成本。

影視作品也是文化產品,邵逸夫在內容、發行、成本控制方面都有過人之處,這才造就了邵氏後來的輝煌業績。

三、年近七旬投身慈善,逸夫二字遍佈中國版圖:

除了小氣外,早年的邵逸夫還有著商人重利輕義的習慣,甚至令人有“刻薄”之感。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1970年,香港《南北極》雜誌曾刊登過一個故事,說有位63歲的電影公司總裁每天都乘坐著勞斯萊斯豪車,從香港一家敬老院門前經過,敬老院裡的一位落魄的同齡老人見了後心生感慨,便特地寫信給他,告知自己貧病交加的困境,希望得到資助,過了幾天,老人收到這位總裁寄來的支票,數字卻只有區區500港幣。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影人張鍵在回憶錄中曾列出邵氏公司種種吝嗇事蹟,笑稱“六叔古寒、天下皆知”。

而自1972年開始,曾以“吝嗇”聞名的邵逸夫突然開始了大筆捐獻,原來,他看到自己的三哥邵山客患上中風、癱瘓在床,深感人世不常、錢財乃身外之物。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每天練2小時氣功的邵逸夫

在新加坡開辦公司的邵山客吝嗇成性、積有鉅額財富,可自1972年病重不起,1985年離世,並沒有真正享受到財富帶來的快樂,這讓邵逸夫幡然醒悟。從此,他對財富積累不再熱衷,而試圖通過對教育、醫療事業的捐助,對社會做出貢獻。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山東財經大學逸夫樓


在邵山客去世前兩個月,邵逸夫捐出1.06億港幣善款,其中730萬港元用來資助香港的大學和醫院。此後,他每年向內地捐出1億港幣用於資助大學興建圖書館和科技館,至2012年底,累計向內地捐款47.5億,以“逸夫樓”、“逸夫館”、“逸夫堂”命名的教學樓、科技館、醫療中心,遍佈全國31個省市。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邵逸夫又分別捐獻1億港幣,用於重建校舍。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北大逸夫樓

2014年,邵逸夫辭世後,有網友通過在線地圖搜索逸夫樓,找到近3萬處結果,一張中國地圖上到處密佈著逸夫字樣的紅點,令人心生敬意。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在邵逸夫身後,他留下的邵氏基金依然持續對教育、醫療事業進行捐助工作。

四、“逸”字少一點,虛懷若谷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去世,享年107歲。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為了向這位著名的電影家和慈善家致敬,全國網民自發組織了一場隨手攝影逸夫樓活動,但奇怪的是,人們發現,有些逸夫樓上的“逸”字少了一點,其中還有些是剛剛建好的新樓,所以,這肯定不是意外損壞,而是故意為之。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原來,邵氏基金捐獻的逸夫樓有些是他全款捐建的,有些則由當地政府或當地組織提供了一定比例的配套資金。

邵逸夫不願居功,他堅持要求,如果是他全部出資建造的教學樓、圖書館,才使用“逸”的全字,如果他沒有進行全額捐贈,那樓名中的“逸”字必須少一點,以缺筆,點明他邵逸夫並沒有把這項捐助做完滿。

很難想象這種虛懷若谷的精神,會來自眾明星迴憶錄裡“古寒”成性的電影公司老闆。

而對邵逸夫來說,只要他找準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會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地去實現。


“吝嗇”邵逸夫:一生捐三萬棟逸夫樓,為何有的“逸”字少一點

在年輕時候,這目標是他的電影夢,他在香江之畔打造的邵氏和TVB,營造了上個世紀輝煌的華人影視文化,千部電影、數百部電視劇,豐富了華人的文娛生活,幾乎沒有所有華人都看過他製作的影視片;在耄耋之年,這目標是他的慈善夢,他在中國內地捐建的6千多個教育醫療項目、3萬座逸夫樓,為改革開放時的中國教育持續輸血,助力國家發展。

天空中永留著他的一顆星,邵逸夫為信念而走過的百年輝煌人生,璀璨奪目、令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