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勿仿昆虫闻雷动,守得云开见月明

今天是惊蛰节气。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新雷于何时听,当然是惊蛰节气了,惊蛰是春满人间的晨笛,新雷是万物苏醒的号角,它们带来了和煦的东风,驱散了料峭的余寒;它们唤醒了蛰睡的生灵,送来了膏泽的春雨。“春雷开众蛰,暖律发千华”,在隐隐春雷声后,一个姹紫嫣红鸢飞鱼跃的春天迫不急待地向我们走来。

今日惊蛰:勿仿昆虫闻雷动,守得云开见月明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晋《乐志》云:“二月建卯。卯者,茂也,言阳生而滋茂也。”二月在古代又称“如月”,意为“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惊蛰的物候,正反映了万物“如如然相随而出”的景象:

初候“桃如华”,春暖之时,桃花开始绽放;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鸟,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写的就是“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初春时老鹰返北方繁殖,中原大地常见斑鸠出没,古人便以为斑鸠由老鹰化来。

在一天之内,卯时是指早晨五点到七点,这个时候雄鸡三唱天放亮,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开门迎来新的一天。如果把一年比作一天,卯月这个时候“一鼓轻雷惊蛰后”,万物从冬眠中苏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年。

今日惊蛰:勿仿昆虫闻雷动,守得云开见月明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在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惊蛰节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令节点,是春耕开始的标志。农谚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踏入惊蛰后,从南方到北方,渐次进入春耕大忙。此外,惊蛰时节也是果树种植及家畜家禽养殖的黄金时期,因此野无旷田,家无闲人,正所谓“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一声新雷过后好雨知时节,即使是在寒冷的北方,万物在和煦的春风中也会春心萌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在我的家乡鲁西北的平原上,惊蛰时节还不到“家家户户种田忙”的时候,但在解冻的田野上,“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垅最先青”的景致不会遥远了。

今日惊蛰:勿仿昆虫闻雷动,守得云开见月明

今年的惊蛰,与往年大不相同,疫情当前,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确实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并不等于已经完全控制疫情。据钟南山院士的预测,疫情基本控制要到四月底,防疫之战还将在三月持续。

进入三月,疫情防控还处于胶着对垒阶段,稍有疏忽大意、麻痹松懈,就会让所有防控努力前功尽弃。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看看这个世界,可谓是“环球如此凉热”,国外每天的新增确诊人数早已经超过了国内,而国内外形势的天平,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我们在埋怨疫情蔓延,抱怨生活不便的时候,应该看到那些逆行者为我们这个国家、社会做出的巨大牺牲,也更应该看到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这次疫情之下所迸发出的民族使命感,这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情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可比拟的。

今日惊蛰:勿仿昆虫闻雷动,守得云开见月明

今天惊蛰,需要我们个人继续蛰伏;今天惊蛰,需要我们社会逐渐苏醒。第二波的复工已经在逐步推进,整个国家机器也开始逐渐的恢复运转。每一个在复工路上的人,都应该继续的保持防疫的精气和韧性。复工不等于放松,缓解不等于放纵,即便是春暖花开,即便是草长莺飞,我们更要保持耐性,守得云开见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