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春節過去了,春天來了。


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在各方壓力的威逼利誘之下,90後中的很多人走上了相親的道路。


雖然今年不能出門見面,但這也不妨礙長輩們的“催婚“,微信上“雲相親”也是一種辦法。


現在的90後一方面看上去越來越不想結婚,一方面又不斷地邁入相親大軍,不過不管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相親場上都有一套“潛規則”。


有人說既然選擇了相親,就要遵守這時代下的規則。所以,在變幻莫測的90後相親江湖上,到底出現了哪些新規則和新故事。


今天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吧?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相親“潛規則”之一:

少女勝過所有詩歌


相過親的90後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想深入瞭解的,不聯繫我;聯繫我的,我有點看不上。


但有一點永遠是相親場上“鐵的法則”:少女勝過所有詩歌,年輕永遠有優勢。


曾有一篇文章分享過一個故事:一位條件很好的88年姑娘,在2018年12月公開徵友時還應者雲集,那年她29歲。


但到了2019年1月再次發出徵友信息,響應的男生就蒸發了80%,時間僅僅過了1個月而已。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相親市場上不乏這樣的女性,事業有成,獨立成熟,有房有車,家庭背景也不錯,年紀在30-35歲,卻很難找到對象。


網友曾假設,如果在一個對晚婚橫加指責的傳統城市,大部分同齡人都結婚了,剩下的又能被你看上眼的他們的選擇空間,假設不同年齡段,男女比例相同,優劣比相同。


27-35歲的人往下可選是20-33,可選擇的空間永遠是比30-35的人要多。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而一些能夠結婚的早已經結了,剩下的就是在“雞蛋裡挑骨頭”,優秀的選擇總是少一些。


那些什麼都不缺、又見過大風大浪的女生,不找到能與自己匹配的人倒還不如安心地過逍遙的單身日子。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相親“潛規則”之二:

最好有“明碼標價”的條件


相親和戀愛不一樣,如果期望相親和自由戀愛一樣不講究對方條件,一定會浪費很多時間。


有沒有去過傳說中的相親角?那可是一排又一排白紙黑字的“明文要求”,符合條件的才能有近一步啊。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不要以為這樣就很誇張!還有更誇張的。


一個來自房山的媽媽,要求女兒的相親對象給出房子的明確信息,不僅要知道有幾套,還要知道幾平米、甚至具體到房間是什麼朝向。


還有一個媽媽更是把自己女兒還是處子之身都寫進相親資料裡,感覺相一回親,就是要把整個人和家底都調查得一清二楚。


另外,作為男生,除了有房有車還不夠,還要有年薪,如果男生的年薪太低,相親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男生好年輕,女生好財產”這一鐵律依然存在。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相親“潛規則”之三:

原生家庭要“門當戶對”


前面的“明碼標價”除了是找人的標準以外,更多的家庭其實是想“門當戶對”。


畢竟,在我們國家,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


之前一篇刷屏朋友圈的文章《我們的目標是:不輸給親家》其中就闡述了這樣的一個片段:


比如同樣是受過高等教育、有著不錯的工作、收入水平相當、家境相差無幾的兩家人,生活品質和習慣卻可能有天壤之別。看起來是門戶相當,但骨子裡卻是大相徑庭。


所以相親除了家庭條件以外,還要考慮對方家庭的一些“軟實力”啊。為人處世的態度,家庭成員的經歷,去過哪裡旅遊,喜歡看什麼書.......


用文章中的一句話來說:看韓劇長大的岳母和看宮鬥劇長大的岳母,氣質上就很不同。


所以相親還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啊!看看這份中國式相親價目表,就知道了。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相親“潛規則”之四:CPA


衡量男性,除了房車年薪以外,還有那些隱藏在學歷中的高含金量證書。所謂的CPA就是一個概括,意指那些在各行各業中與CPA相當的證書。


知乎上經常有一個討論:同時擁有CPA、ACCA、 CFA、司法證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有個高票回答是,就是你去相親的時候,一談到同時擁有這些證書,什麼985本科、碩士學歷都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


為什麼?其實別人看上的不只是一本證書,更多地是一種對事業的上進心,和對職場未來上升空間的期望。


簡單地來說,會讓對方認為你是一支“潛力股”,未來可期。


擁有這樣的證書,已經相當於把一部分人都競爭了下去。


對於大多數的90後來說,在工作上還沒有明確的提升,並不能讓相親的對方看到太多“可視化”的未來,而這些CPA就成為了評價“潛力股”的標準之一。


當然,前提是你必須要懂這些證書的用途,不然就是對牛彈琴。


90後相親“潛規則”:有房有車,拆遷款過千萬,為何沒有對象?


90後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是外賣不好吃還是手機不好玩,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找對象。


雖然他們的獨立能力越來越強,但在生病的時候還是渴望能夠有人為他們倒一杯熱水。


不然怎麼會有些人躍躍欲試地參加相親呢?不過看了一些相親標準,小新覺得這實際上是把婚姻當作是一種純粹的現實利益交換,而與愛情無關。


用戶口、房子、學歷等條件來匹配婚姻,把每個人都標上價格,感覺與買菜沒什麼區別。


當然,90後這一代人,有他們獨特的想法,想必在相親上也會有所改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