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亮劍》中有這樣一個橋段:日軍山崎大隊誤打誤撞地闖進了八路軍總部腹地,彭德懷下令幹掉他們,而山崎大隊佔據了制高點,易守難攻,一場仗打下來,負責攻擊的部隊傷亡過半,仍沒能拿下山崎大隊。旅長陳賡發火了,於是調來李雲龍,李雲龍採取了以挖戰壕的方式接近山頂,然後用手榴彈進行了地毯式地轟炸,再經過慘烈的肉搏戰,最後全殲山崎大隊。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其實這場戰鬥的真實名稱叫“關家堖戰役”。是百團大戰第三階段進行的一次最大規模的進攻戰役,當然也不是李雲龍一個團打的,而是幾乎動用了幾乎整個八路軍的力量。對手也不叫山崎大隊,而叫岡崎大隊。是役八路軍集合了3個旅又2個團共1萬餘人的兵力,在副總司令彭德懷、左權、劉伯承的指揮下,對日軍岡崎支隊500多人進行圍殲,戰爭進行了2晝夜,硬是未能全殲岡崎大隊,最終因日軍大部增援,八路軍被迫撤圍。雖然戰鬥進行不順,但後來八路軍觀察了日軍的在關家堖修築的工事,對後來我軍的戰鬥有不小的啟發作用。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岡崎大隊是由駐山西運城的第37師團各單位抽調部隊組建而成,而在日軍的編制中,第37師團還算不上最精銳的部隊,只能算的上二檔部隊,算是乙種師團。在當時的日軍中,最精銳的是17個所謂的甲種師團。

什麼是甲種師團

在日本全面侵華之前,其國內十七個常備師團,包括了“近衛師團”以及第一至第二十師團(無“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番號)。這17個師團作戰經驗豐富裝備先進,被日軍稱為“甲種師團”。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日軍的甲級師團通常採用“四四制”編制,下轄八個聯隊:步兵聯隊四個,以及工兵、炮兵、騎兵、運輸聯隊各一個。而他們的一個步兵聯隊,滿員編制約為3800人,四個步兵聯隊兵力將達到1.5萬人。加上另外四個獨立聯隊,以及師團部和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那麼一個日軍甲種師團,其兵力就可達2.8萬人之多。

“甲種師團”在二戰之中,享有包括武器彈藥、後勤補給和人員補充在內的優先權,在資料記載中,一個普通的日軍士兵,想加入“甲種師團”必須在最少六個月的高強度單兵訓練中成為優秀者,也就是精英戰士才有資格進入甲種師團。

既然被稱為精銳,那麼到底他們強悍在哪裡呢?

一、單兵素質高

首先說一個士兵的基本素質:射擊。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在當時的中國,受條件所限,即使是國民黨中央軍這樣的精銳,訓練限額也只有每人十幾發子彈。而日軍普通的軍隊就是每人一百五十發,這也導致日軍的射擊精度非常高。

淞滬會戰之前,英國軍事觀察員就評價稱日本士兵的射擊水準屬於A級。

而甲種師團士兵的射擊水平,那更是兇悍。曾在日本關東軍服役的作家五味川純平記載:

日本甲種師團的射擊要求是,”300米外的伏靶,必須要五發五中,而且彈著點必須要分佈在拳頭大的面積內。”這幾乎是優中選優的神槍手標準。

在正面戰場裡,日軍就利用這種精確射擊能力,給中國軍隊造成很大傷亡。而在作戰意志方面,甲種師團也堪稱是最殘忍頑強的日軍。

以諾門坎戰役裡的日軍第七師團來說,他們雖然遭到蘇聯優勢火力的毀滅打擊,卻也以負隅頑抗,讓蘇軍蒙受了巨大的傷亡。以至於蘇軍發出“我們簡直是在同死人作戰”的驚呼。

崑崙關戰役的最後階段,面對兵力絕對優勢且擁有榴彈炮的第五軍,困獸猶鬥的日軍第五師團在軍官傷亡慘重的情況下,靠著飛機空投下來的指揮官,依然給中國軍隊造出了近三倍的傷亡。

對此,李宗仁將軍深有體會:“日本陸軍訓練之精、戰力之強,舉世罕有其匹。

二、豐富的作戰經驗

相比於中國軍隊,日軍的戰鬥經驗非常豐富,尤其甲種師團,由於其組成主要是歷經過日俄戰爭以及一戰並未裁撤的部隊,成軍時間久且歷經大戰爆發前在中國發生的大小戰事,所以戰鬥經驗非常豐富。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而中國軍隊雖然也經歷了國內的軍閥割據混戰,但是士兵由於沒有好的戰場紀律,指揮思想不統一,各有算盤,導致表現不佳。


三、優秀的武器裝備

比起西方國家來日本陸軍的裝備也許非常一般,但是和同期的中國軍隊相比,依然有壓倒性優勢,而“甲種師團”的裝備,更是日軍陸軍中的翹楚。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以“淞滬會戰”的日軍裝備為例:

當時一個甲種師團,擁有四個步兵聯隊,一個兵工聯隊,一個重炮聯隊,一個輜重兵聯隊。

全師團輕重機槍650挺,火炮108門,戰車24輛,坦克20輛,運輸車輛近1000輛。分配到每個步兵連,都至少擁有六挺機槍和六個擲彈筒。

而號稱“皇軍之花”的板垣師團,全師團22000名士兵,步槍兵只有5000多人,其他都是“機槍手”“擲彈手”“坦克手”等技術兵種。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日軍這樣的火力水平,面對同期的中國軍隊,基本都是壓倒性優勢。

以上幾點再加上良好的紀律,統一的思想,再加上良好的部隊間的配合,所以在戰場上的甲種師團面對中國軍隊時,就具備了壓倒性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在抗戰初期,日軍往往能以一個甲種師團的兵力,直接衝擊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國軍師,並且還能取得勝利的原因所在。

日軍甲級師團在中國戰場上的表現。

1、忻口戰役:半個師團擊潰國軍三十多個師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忻口戰役參戰的正是其甲級師團之一的第五師團。該師團在板垣徵四郎的率領下,以自身半個師的兵力,外加獨1旅、混成第15旅團的配合,正面衝擊由三十多個國軍師,共計20萬人防守的防線。

而此戰國軍的指揮官,可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中的衛立煌。雖然有國軍一流軍事將官指揮,而且還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展開防守,但最後國軍居然還是沒能擋住板垣徵四郎的第五師團。

2、臺兒莊戰役:國軍雲集,以六倍之兵力,也難殲日軍兩個甲級師團;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作為國軍抗戰初期在正面戰場上所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臺兒莊戰役常以大捷被後人提起。但事實上是個慘勝!

在臺兒莊戰役,國軍集合了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等國軍頂級軍事將官,動員了30萬大軍,而且其中還包括老將的嫡系精銳——湯恩伯軍團。而對面的日軍是第5和第10兩個甲級師團,共計約5萬人的兵力。

此戰中日兵力比達到了6:1,但整場戰役下來,國軍一共付出了5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才殺傷了日軍2萬人。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此外,還有臺兒莊戰役的後期,日本第10師團的瀨谷支隊與第5師團的坂本支隊,面對中國軍隊的重兵打擊,卻仍然能相互配合,最終突出重圍撤退到棗莊地區。而且在後撤的過程中,這兩支日軍還能在雙山潭山等地發起反撲,遲滯中國軍隊的攻勢。

中國軍隊用自己的英勇犧牲和頑強抗戰,最終把強大的日軍陸軍大部拖在中國戰場上,對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到了後期,日軍的傷亡過大,富有戰鬥經驗的士兵補充不足,慢慢的也就沒有了戰爭前期的優勢。

就是面對這樣的對手,我們艱苦抗戰,最終贏得最後的勝利。所以說,有時候尊重對手也是尊重我們自己。敵人兇殘強悍,正說明我們的先輩們臨危不懼,挽狂瀾於既倒。個別導演們別有用心的去矮化敵人,其實也是在變相的貶低我們的先輩。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也就是在跟這樣強悍的對手交戰中,讓我們的人民軍隊愈發成熟,最終能在短短時間內把國民黨趕到了臺灣偏安一隅,並能在朝鮮戰場上大放異彩,在藏南雷霆一擊。如今享受和平安寧的我們,更應該感謝先輩的艱苦奮鬥,珍惜抗戰的不易,以史為鑑,以為後事之師,方能避免在同一個地方再次摔倒!

只有知道日軍編制中的甲種師團多強悍,才明白抗戰勝利多麼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