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留下一个习俗,“祸害”妇女数百年,东汉以后才被逐步取消

关于这个习俗,《中国婚姻史》认为可以远承上古“群婚制”,然而,丑陋就是丑陋,又何须粉饰,何须讳言呢。

燕丹,姬姓,燕氏,燕国第43任君王燕王喜之子,燕王喜就燕丹一个儿子,燕丹自然是妥妥的燕国太子,太子,一国之储君,表面上看好像尊贵的不得了,但事实上呢?


燕丹留下一个习俗,“祸害”妇女数百年,东汉以后才被逐步取消

燕丹

燕丹的命运是很坎坷的,小时候在赵国当人质,因为同为他乡沦落人的缘故,与同在赵国当人质的嬴政关系很好,在两人都撒尿活泥巴的年纪,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约那时候,他俩是发过誓的,发达之后要相互提携。

大家都知道,后来嬴政当了秦王,成了秦王嬴政,可燕丹呢,质子的身份没有丝毫改变,不过换了个地方,在秦王十五年,也就是前231年的时候,又到秦国当了人质。

到秦国当人质,估计燕丹心里还是比较庆幸的,为什么?打小就跟秦王嬴政关系很好,这回到了秦国,估计嬴政也不会太难为他,然而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证明,人的想法是会随着身份改变的。

原本都是质子,大家需要抱团取暖,但现在呢,燕丹依旧是质子,嬴政呢,却当上了秦王,地位天地悬殊,更何况还牵扯了点两个诸侯国之间的利益,因此,《史记·刺客列传》上说,燕丹到秦国后,“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嬴政对燕丹的态度相当恶劣,燕丹因此怀恨,逃归燕国,四处寻找报复秦国的办法。

燕丹留下一个习俗,“祸害”妇女数百年,东汉以后才被逐步取消

嬴政

可问题是,秦国国力强大,燕国国力弱小,在这种情况下,燕丹怎么向秦国报复呢?

不得不说,燕国还是有高人的,不是别人,太傅鞠武,此人是一位洞若观火的智士,当燕丹上门向他求教时,鞠武针对燕国局势,给燕丹提了个很聪明的建议,曰:“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於单于,其後乃可图也”

什么意思?

国内尽量缓和矛盾,不给秦国出兵燕国提供借口;然后利用争取下来的这点时间,西盟三晋,南连齐楚,向北与匈奴交好,主要依靠匈奴的力量,保存燕国,让秦国有所忌惮。

《孙子兵法·军形篇》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军国大事,先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寻找打败敌人的机会。

如果燕丹真按鞠武的方略去做,说实话,秦国一时半会儿还真拿燕国没办法,燕国自然能得到喘息以及壮大的机会,可燕丹呢?鞠武当他是太子,他却拿自己当轻侠,听了鞠武的话,那是连连摇头,曰:“

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主意不错,但需要的时间太长,我一刻也等不了。


燕丹留下一个习俗,“祸害”妇女数百年,东汉以后才被逐步取消

荆轲

鞠武万般无奈,只能推荐有“节侠”之称的田光,你非要当侠客,那你就找侠客想办法吧。

田光果然够义气,又推荐了荆轲,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便一切朝着刺秦努力了,鞠武的主意是替燕国造势,燕丹的主意呢,却是拿燕国赌博,两人之间的差距就能有这么大。

后人还称赞燕丹是英雄,如果他只是一介匹夫,自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英雄,可燕丹不是匹夫,是身系国家兴亡的太子,整个儿燕国的命运都寄托在他身上,他办事却如此草率,这是哪里的英雄呢?

于是呢,就在筹备刺秦的过程当中,一个“祸害”妇女数百年习俗,就被燕丹给留下来了,究竟什么习俗,影响居然有这么深远呢?

古代,女人地位虽低,但燕丹之前,还是有点底线的,燕丹之后呢?

《汉书·地理志下》有云:“太子丹宾养勇士,不爱后宫美女”,“宾养勇士”,以上宾之礼对待勇士,“不爱后宫美女”呢?


燕丹留下一个习俗,“祸害”妇女数百年,东汉以后才被逐步取消

美女

燕丹豢养的勇士当中,荆轲自然是他最欣赏的,为了讨得荆轲的欢心,《史记·刺客列传》上说:“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適其意”,车马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以便满足他的心意,这里的美女不是普通美女,而是 “不爱后宫美女”当中的“后宫美女”,她们还有一个身份,燕国太子燕丹的姬妾。

为了讨荆轲以及诸多勇士的欢心,达到“宾养勇士”的目的,燕丹就这样把自己和自己身边的女人都豁出去,让勇士们“恣其所欲”,他对女人就是这么轻视。

其后,荆轲刺秦当然失败,结果正如鞠武所预料,因为刺秦给嬴政提供了出兵燕国的借口,秦国大兵压境,燕国力不能支,只能狼狈而逃,就连燕丹自己,也被燕王喜割了脑袋,以平息秦国的愤怒,他死的很惨,也因此成了反抗暴秦的英雄,人们传颂他的事迹,模仿他的做法,燕丹 “宾养勇士”的习俗,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迅速流传到燕国民间,即:“

民化以为俗,至今犹然”。

成了燕地民间的招待宾客的一种风俗,详细内容是:“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家里来了客人,就要以妇女侍宿,怎么以妇女侍宿,“恣其所欲”而已。

而且还“至今犹然”,《汉书》成书于东汉,燕丹留下的这一习俗到东汉还“至今犹然”,足以证明,它“祸害”妇女数百年,东汉以后,再没见到这种习俗的影子,已充分说明,这种习俗到东汉以后,才被逐步取消。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中国婚姻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