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媳和婆婆育儿理念发生冲突时,该听谁的?

贵妃的妃


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家庭一个答案吧,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主要是看婆媳是否住在一起,孩子是否由婆婆自己带,还是主要由妈妈带,还是两个人一起带,有没有阿姨在插手帮忙,还有没有其他人的帮忙,这要综合来看~

如果说孩子主要由婆婆来带的话,首先要理解婆婆带孩子的辛苦,这是最主要的,然后就是一个沟通的问题,沟通的时候,我觉得不要先说婆婆的育儿理念不对,而是首先要肯定婆婆带孩子所付出的辛苦和功劳,然后可以和婆婆一起看一些育儿的电视,育儿的视频或者书籍,如果有时间可以跟婆婆一起听育儿的课,这样婆婆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会有思考和和理念的提升,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认可婆婆做的好的地方,做的不好的地方可以跟婆婆说:这个地方听说应该怎样怎样做,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看看书上怎么想讲的……,用第三方来跟婆婆沟通会比较婉转一点,总的来说家和万事兴,特别是带孩子,这么辛苦的事情上,还是要多念婆婆的好,把自己的心态先摆正了,这是我的建议。



拉登洲


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由于隔代教育引起的。

如果是父母亲自带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我也遇到过许多次这样的情况,先说一下我比较笨的办法:孩子八个月的时候还是很喜欢去吃手,并且也不是经常洗。我婆婆的观念是——王母娘娘给抹了三干年蜂蜜,必须得吃够。我并末多说,只是多带他们去了几次游乐园(小宝宝那种),从里面出来我孩子还是习惯性的吃手婆婆也不说什么,但旁边的妈妈或奶奶肯定会说,只需要让他多体会两次这样的眼神就可以……孩子一岁半以后还是喂饭,并且还是追着喂,我依然没说什么我自己不喂就是了,在小广场里玩的时候,特意提起这样的话题很多人一起讨论,另外从网上找相关的音视频,装做小白的样子重新学习,我在听的同时,婆婆自然也听见了,我说的时候他不信,听别人说的次数多了也就信了。


敏德mind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新手妈妈和“过来人”婆婆之间有育儿矛盾,到底该听谁的呢?当面对讨论孩子的教育时,育儿观发生分歧,我们该怎么做?

话说,妈妈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育儿矛盾;近日一起五旬大妈因育儿问题,欲跳楼轻生的事件,在妈妈群里火了起来。

据了解:大妈早上因要不要带孙子出门,与儿媳起了争执。大妈心里委屈,一时想不开,于是起了轻生的念头。后来经大家的几番劝说,大妈被搀扶到了安全地带。

提起老人带孩子,很多宝妈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感激老人帮忙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又苦恼于老人旧的育儿观念。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为何这样的育儿矛盾一直存在,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或者减少与老人的冲突?

先来说说育儿矛盾为何存在吧,其实最关键的是观念问题,婆媳之间的主要矛盾在于喂养、养育方式上的意见不统一,造成了家庭内部的“权力争夺战”。

老人总说:“我吃的盐比你们多!”老人认为自己是孩子爸爸的妈妈,有着年轻人没有的养娃经验,因此,更适合、更有能力养育好孩子。

媳妇认为:“妈,你这样是不对的!”媳妇认为自己是孩子的亲妈,接触到了更多新时代的育儿知识,因此,更应该、更有权利主宰孩子的未来。

老公觉得:“妈说的挺对的!”中国男人通常都很忙。本来志同道合的老公,出门前总会抛出一句“我觉得,妈说的挺对的!”老公夹在媳妇和亲妈之间,只希望安安静静不要吵架就好,但通常这样做,反而会使矛盾激化。

育儿观发生分歧,我们该怎么做?

一、“教育谁说了算”

“先说清,后不乱”,确立教育主角,解决“教育谁说了算”的问题。如果想要宝宝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一定要以某一个人的教育思路为基本观点。

不然不仅老公夹在中间难做人,宝宝作为接受教育的一方,也左右为难,最后可能谁的话都不听,导致教育失败。

二、在孩子面前不争执对错

每当坐下来管教孩子时,孩子就会哭闹着找“外援”,老人出面阻挠,做子女的也不知该如何是好。面对孩子动不动搬救兵的情况,老人和子女要站在统一战线上,避免硬碰硬地当面对峙。最好提前和老人打好招呼,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要知道当家庭成员的意见相左时,容易使孩子的价值观发生紊乱,孩子没有判断标准,就会“钻空子”,哪一方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三、要学会沟通

首先你要认识到,和婆婆有小矛盾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大惊小怪。当育儿老规矩和新方法发生碰撞时,如果听到“妈,你这样是不对的!”“不要再给娃夹菜了!”等带有批评、总结性的话语,老人从心底里是反感、排斥的。

媳妇们要耐着性子多沟通,把知道的'科学育儿理念'简单明了地解释给老人听,给老人辟谣一些错误的育儿知识。有的时候,老人并非固执,而是我们只告诉结果,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老人不明白,自然不会照做。

四、婆婆也不容易,理解万岁

想想老人也不容易,人生地不熟给咱带娃,没有功劳有苦劳。更何况,他们没有了熟悉的人际关系,所以生活的全部重心自然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媳妇们也要多体谅老人家的心情,平时下班之后就要多分担家务,尽量不要让老人家既干家务又要带小孩;另外当育儿观发生相悖时,媳妇要肯定老人的付出,多理解老人家的想法。

五、老公要做好“调节剂”

世界上最难的问题莫过于,“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我俩都不会游泳,你到底要救谁?”原则上,老公应该多一些支持老婆的观点,并且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应该由老公更多地去和自己的妈妈商讨。

时不时的一句“我挺你”,其实,也会让媳妇的心里热乎很久很久,因为在最难平衡的关系里,男人站在了媳妇的一边,家庭生活才会融洽。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小学老师暖妈


如果题主是儿媳,我的回答是听自己的。

如果题主是婆婆,我的回答是听孩子妈的。

其实不仅儿媳和婆婆会有育儿理念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帮忙带孩子的是姥姥,孩子妈妈和自己的妈妈,也会经常在育儿理念上发生冲突,冲突可能比婆媳之间还激烈尖锐。

只要是隔代育儿,都会有这个问题,因为两代人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观念不一致特别正常。

当然,这也没什么可怕的,关键是大家摆正位置,用适当的方式处理这些差异。

我的建议是,作为老人,要明白孩子是儿女的孩子,孩子长成什么样,最终负责的只能是孩子的父母,所以祖辈不能越俎代庖,强迫儿女接受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却让儿女自己承担潜在的风险。

作为儿女,要明白孩子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得对他的教育负责,所以既不能图省事,把所有工作都甩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然后又抱怨他们带得不好,也不能为了避免矛盾,对老人如何带孩子不闻不问。

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当然这可能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面对,但长久来看,父母自己带孩子,才算是对孩子尽责,也更容易用始终如一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夹在父母和祖辈之间无所适从。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

已出版《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即将出版《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


真心爸妈


儿媳与婆婆育儿理念发生冲突,听谁的?我的回答是谁对听谁的!

儿媳和婆婆因为之前并没有长期生活在一起,仅仅因为一个男人连接在一起,婆媳关系是个很复杂的关系,尤其是遇到育儿问题。为什么要说谁对听谁的的呢?

宝宝是个独立的个体,不管是他的妈妈还是其他家人都应该对宝宝负责,一切对宝宝好的,有利的去采用。危害宝宝身体健康的一律不允许。

首先婆婆因为年纪大,带孩有经验,所以带孩方面比我们知道的多。但是知道的多不一定对。他们生活的年代,生活条件有限,所以生病了没钱看病,都是用香油,香灰,叫魂等土办法或者说带着传统迷信的方法去育儿。有些婆婆不爱干净,直接嚼饭喂小孩,或者嘴对嘴喂小孩吃饭。吃饭口味重,把屎把尿等问题。而且老人一般特别溺爱,宠溺小孩。隔代亲可不止是说说而已。容易让宝宝造成自私自利的习惯。

其次宝妈们是年轻的新一代,不断学习着各种育儿知识。与时代不断进步。但是因为缺乏经验很多时候都是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知识,孩子一哭闹各种手忙脚乱,乱作一团

所以,总上,孩子有病去医院,没病没灾的大家商量着来,多问问医生,多沟通,没啥解决不了的。婆媳有矛盾的时候就需要老公出马做调和剂了,一家人和谐生活比啥都重要。


天时地利的迷信


看情况,谁的理念更适合孩子就按谁的。有的婆婆在育儿方面深有心得,经验丰富,毕竟是过来人,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那就遵从下婆婆的意见也不是坏事,还更能增进婆媳关系,何乐不为?自己又是新手妈妈,婆婆的理念直接搬来用的话还省了不少心。

但是,敲重点,并不是所有婆婆都理论和实践都过关的,有很多婆婆又无知又专横外加混胀的,生活中实在太多太多。

我就是个例子,虽然自己在怀孩子时已学了不少育儿知识,但在月子里却是百般无奈。

儿子出生后四五天开始发黄疸,按理七八天后不见好转就应该就医处理,并且孩子还好几天才拉一次大便,这已经非常不正常了。

但公婆不知何因,非常强势地不给就医,说我的孙子正常得很,哪里有问题,你看多精灵!

而且,他们还找来村里最老的那个老太婆来看我儿子,那老太婆也是说都正常,隔壁那个小孩也是一星期才拉一次大便都没事……

我一张嘴说不过那么一大堆人,眼巴巴地看着儿子越来越黄,心急如焚,眼泪都流出来了。

后来直到28天后,四婶来探我们,她一进房间就发现孩子不正常,马上抱着孩子叫上我老公就往医院赶,一去医院,医生就大骂他们:怎么搞的,孩子都这样了,怎么这么晚才送来?

当即安排住院。那么小小的人儿,每次打吊针都要在头上扎几次才能吊上,心疼的我眼泪都流干了,也因此我患上了月子病,现在一吹风就流泪。

而最糟的是,儿子因延迟最佳就医时间,一直到现在,他已是十六岁的少年了,身体一直很弱,特别是肠胃一直不好。

遇到这样愚昧无知又自以为是的公婆,就是在度劫。



布衣茶人


听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和谐。

如果你婆婆说的你不认可,那分种类,看看是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尽量婉转的规劝,或者找老公规劝。毕竟老公劝会比较方便一些。

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比如孩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之类的,那就随着婆婆吧,毕竟年龄大了来帮忙带孩子也不容易。或者可以阳奉阴违,表面上听婆婆的,等到婆婆不在的时候,再自己做主,都不失为好的办法。



峻峻妈妈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说实话,如果都对孩子没有伤害的话,谁带孩子听谁的。因为带的那个人对孩子了解比较多,不带的在旁边指手画脚,会容易产生矛盾!如果两个人都带,那就需要找老公沟通下!

如果另一个人的理念明显对孩子,造成一些伤害或者养成不好的习惯,就先试着去沟通。如果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争取把自己观点理念给老公灌输下,争取老公和你站在同一观点上,让老公去找婆婆沟通,这样能避免矛盾!毕竟老人带孩子也不容易,咱们要理解!

如果真的沟通无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又实在受不了婆婆的理念,矛盾调节不了,只能辞职自己在家带孩子了,否则家里面会无休止的战争。如果经济不允许,自己不愿意在家带孩子,婆婆理念又对孩子没有太大伤害的情况下,只能忍着!这是我在带孩子过程中悟出来的道理。那么狠要么忍!希望能帮到你!一句话家庭以和为贵,有助于宝宝的成长!



慧洁的北漂生活日记


这个问题说实在的,有点复杂。首先是婆媳关系的界定,这里我赘述几句,作为中国人,大家要明白一个不愿意接受但有是一个确切的事实,那就是婆与媳是两家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单元,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你儿子娶了“新娘”,接下来额儿子的新家,应该交由“新娘”来管理了。那么这里我先要对婆婆说,你的儿子是你亲生的,你有养育和教育权利,而对于孙子孙女来说,是儿媳妇亲生的,作为婆婆必须界定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能火上浇油。这里婆婆可以分三种做法处理孙子孙女管理问题 其一:偷偷告诉儿子,说出观点,让儿子慢慢冷静的慢慢渗透,记住一定告诉儿子是慢慢渗透,要知道儿子的幸福就是家庭和睦。其二:先站在儿媳妇角度,顺着儿媳妇的管理理念去帮助儿媳妇教育孩子,毕竟年轻人的思路要先进一些,接触的信息广泛,所以做一个聪明又智慧婆婆都会先顺着,再慢沟通,冷静了,聊天时候说出自己观点,与儿媳妇共享婆媳快乐!其三:由着儿媳妇管吧!那是人家亲生的,所谓虎毒不食子,人家身上掉的肉,人家肯定疼爱,别把“隔辈亲”的疼爱,却做成了婆媳的一世情仇,那才叫愚蠢呀!作为婆婆的是帮助儿媳妇看孩子,不是替代儿媳妇,别给儿子添乱,儿子自己治家过日子了,不容易啊!做个聪明的妈妈,其乐融融,何乐不为呢?

接下来,再说说儿媳妇,和婆婆关系好也好,关系不和也罢,记住那是你男人的妈妈,无论任何情况都要给予担待。一是对长辈的尊重,更是你的修养和素质;二是要知道你爱的男人是婆婆的亲生骨肉,你难为婆婆,或者婆婆为难,都是儿子默默的哭泣和伤悲,如果你想这个男人更爱你,你要知道一定爱好他的父母,你的男人就会千百倍的回报你。作为女人,你一定要明白,当父母不责子,因为隔辈亲。换位思考吧!希望提出这个问题的你,看到我的答案后,与你的老公一起分享分享,你俩明白了,婆婆问题好处理了,由儿子传达。祝福你们阖家欢乐!


人世间这点事儿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完全听任何一个人的都不对,一家人和气才是最好的状态。

一是,相互理解。婆婆和儿媳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习成长,初衷是一致,双方应该多理解,多认同,多沟通,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沟通方式沟通,避免发生冲突,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给孩子带来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是,作为儿媳,应该用自己的情商避免冲突发生,孩子毕竟是自己的,自己的孩子教育应该自己唱主角,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如果因为工作原因孩子交由婆婆带,那么就更应该尊重婆婆的意见,即使婆婆的教育理念有不足之处,也应该用婆婆能够接纳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有耐心的去引导婆婆做出改变。但是很多婆婆的教育理论是几十年来根深蒂固不太轻易发生改变,那么儿媳就应该承受婆婆帮忙带孩子的弊端。

三是,作为婆婆,应该多多理解儿媳,多多学习年轻人新的教育理念,多包容多接纳多配合,教育方针交给儿媳,儿媳才是孩子的妈妈。儿媳也许育儿经验不足,但应该给她当好妈妈的机会,谁不是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逐步成长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