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產業規劃繪出脫貧路線圖

四十餘臺機器運轉下,密密麻麻的絲線在快速地編織著一匹匹布料。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操作著這些機器,5月28日,記者走進安慶市望江縣楊灣鎮楊閘村的扶貧車間,這裡一派生機勃勃的紅火景象。

這樣的場景,楊閘村總支書記姜奎華在一年之前想都不曾想到。以前,這裡是被閒置的破舊廠房、雜草叢生、設備荒廢。 2017年,通過扶貧產業規劃的引領和相應的政策支持,這裡迅速成為年產值達8000多萬元的針織基地。 35戶貧困戶實現了不出家門就可以穩定就業、脫貧。

新一輪脫貧攻堅以來,望江縣通過編制扶貧產業規劃引領項目庫建設,推動政策落實、項目落地,實現了到村到戶產業項目兩個全覆蓋,有力促進了村、戶增收。

項目庫成為貧困村的藏寶庫

近日,望江縣太慈鎮15名脫貧戶獲得全鎮“脫貧之星”稱號。 “扶貧規劃和扶貧項目庫就像指示燈和路線圖,脫貧致富的路子比原來走得更穩更快。 ”脫貧之星徐成平說。

近兩年來,望江縣和許多地方一樣,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謀劃不準不實、難以實施等問題不同程度出現。“原因在於鎮村兩級項目謀劃、實施能力不足,產業項目‘小、散、亂’的問題十分突出。 ”望江縣扶貧辦主任劉正虎介紹。

為此,望江縣委、政府組織專門力量,邀請農村規劃領域內的專家共同為全縣的貧困村量身編制產業規劃。

“必須結合本地優勢和村民意願,做到不雷同、不重複、不浪費。 ”參與規劃編制的安徽農業大學江激宇教授說。

專家組先後13批次深入到望江的田間地頭進行走訪調研,對本地資源、產業基礎、市場條件進行系統評估,反覆徵詢村“兩委”意見和村民意願,最終為望江縣60個貧困村量身定做編制分村產業規劃,並同步編制全縣產業扶貧布點規劃。

望江縣太慈鎮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就是編制項目庫中的一個項目。太慈鎮緊鄰濟廣高速入口,因此,在這裡規劃並打造了對運輸時間有很高要求的草菇扶貧基地。草菇從採摘、挑揀再到裝箱運輸到合肥、南昌、南京、武漢等地的菜市場不超過5個小時。新鮮、乾淨又衛生,讓太慈草菇在這些大城市中一炮而紅,供不應求。太慈鎮的食用菌基地自2017年7月建成後,當年就實現了年產值700餘萬元,並帶動了7個貧困村增收,500餘戶貧困戶脫貧。

現在,每個分村規劃都編制了2-4個具體特色產業項目,推行格局特色、差異化,重點防止千村一面,導致產業雷同惡性競爭,為脫貧之後的產業發展預留空間。群眾都誇項目庫就是貧困村的藏寶庫。

產業鏈成為群眾的致富鏈

5月27日上午,記者在雷池鄉雷江村的五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基地看到,在這務工的貧困戶十幾人一組,分工合作,對小龍蝦捕撈、分揀、打包、搬運。 “在這裡打工,一年收入有5萬元。而且都是原來熟悉的事,不用專門學。 ”貧困戶都宜付告訴記者。

雷池鄉雷江村地勢低窪、水系發達,常常受到洪澇影響。在編制這塊區域時,專家引進了稻蝦連作項目。每年6月下旬到中秋節之間種植水稻,中秋之後到第二年6月下旬養殖龍蝦。這樣,揚長避短,實現了增收,可謂一石二鳥。除此之外,由於龍蝦無法在農藥成分多的環境中生活,所以水稻種植不使用農藥,但每畝稻田收益卻要比傳統生產模式多出5000元。

該縣在項目規劃編制時,特別注意在立足打造一村一品的“點”的基礎上,注重延伸產業鏈實行三產融合,連“點”成“線”,由“線”擴“面”,通過產業鏈的產業體系形成集聚集群,整體推動產業發展。

按照 “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經營,雷池鄉流轉了1100畝稻田,用於發展“稻蝦連作”。此外,縣鄉兩級政府前後投入600萬元用於基本農田改造、道路鋪設、水渠清淤等基礎設施修繕,設立專項資金用於項目補貼和鼓勵特色種養業發展。如今,在雷池鄉雷江村初步形成了“稻蝦”共生的特色產業。小龍蝦從養殖、加工、銷售,水稻的收割、加工,都已成為完整的產業鏈,是一二三產融合的體現,真正讓百姓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

綜合體讓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

“在扶貧車間上班自由方便,能夠讓我的生活更加有規律,上可以贍養老人,下可以照顧孩子,還可以夫妻團聚,賺錢顧家兩不誤。”5月27日,在楊灣鎮楊閘村扶貧車間上班的貧困戶柯師傅告訴記者。 2017年,楊閘村與幫扶企業安徽通顯公司合作建立木材加工廠,楊閘村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建設1000平方米扶貧車間,生產設備及配套設施則全部由通顯公司投資,加工玻璃外包裝木箱。木材加工廠正式投入生產階段,吸納貧困戶勞動力70餘人。就業貧困戶人均年增收六千餘元。

“當時廠房閒置、設備都生了鏽,我們都希望能找到一個產業把這塊土地再利用起來。聽到縣裡有支持打造扶貧綜合體的政策,我們在鎮裡的支持下,獲得了大量的政策支持。 ”姜奎華說。

姜奎華提到的扶持政策是望江專門為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而制定的:對村級班子發展能力較強、基礎較好的村加大項目資金和資源投入,謀劃300-500萬元的集中項目,打造 “空間上立體、功能上多樣、能源上循環、產業上聯合”的綜合體。同時,發展能力較弱的村產業項目資金入股其中,集中起來發展,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和工作競爭機制,激發大家主動發展的內生動力。

“扶貧綜合體就是要在確保國家扶貧政策的前提下,讓扶貧資金髮揮最大效益,用在刀刃上。 ”安慶市扶貧辦主任童宏葵說。

2018年4月,祥雲針織有限公司正式入駐楊灣鎮的扶貧綜合體,並且成為2018年望江縣首批扶貧項目庫。 “開工才兩個月就有了將近 700萬元的效益。 ”祥雲針織負責人蘇根祥說,“當時也是考慮到廠房基礎好,還有就是這裡本就是紡織大縣,熟練工好找,而且人工成本降了很多。 ”

2018年望江縣首批申報實施的184個產業扶貧項目,全部符合產業規劃發展要求,其中52個項目是產業扶貧規劃編制項目,資金量達2700萬元。通過規劃引領,楊灣鎮扶貧產業綜合體整合扶貧資金4000萬元建成“空間上立體、能源上循環、功能上多樣、產業上聯合”的扶貧產業綜合體3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