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安徽:貧困村裡的幫扶故事

泊湖邊風光旖旎的宿松縣程嶺村,有22個村民小組,是今年出列的貧困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3戶728人。幾年來,宿松縣里加大了對該村的幫扶力度,先後從縣林業局、縣供銷社、縣財險公司等單位抽派人員駐村幫扶,落實了一對一幫扶聯繫人。

該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禽畜養殖帶動幫扶138戶、合作社帶動幫扶36戶、引導勞務輸出90戶、異地搬遷3戶、光伏幫扶17戶、教育幫扶95戶、金融幫扶90戶、土地入股150戶、資產受益125戶等。然而,這背後有著怎樣的幫扶故事呢?

張蒔妃: “扶貧工作隊幫我圓了大學夢”

“要不是扶貧工作隊的伯伯、叔叔,我可上不了大學,至今還在外面打工。”現在浙江傳媒大學讀大二的張蒔妃向我們說著這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我家在劉屋組,母親江桃姣,照顧肢體殘疾的弟弟上學,並在學校食堂打雜工。父親張春生,因小時候受到驚嚇,身體狀況不太好,僅靠做木工活,支撐家裡生活,還要供姐姐、弟弟和我讀書。是全村出了名的貧困戶。

2012年,姐姐考上了華中農業大學,對一個家庭來說,應該是件大喜事,在我家卻讓父母犯了愁。因為家裡窮,且不說上大學,就連供養我們姐弟3人讀完九年義務教育也夠勉強,實在拿不出姐姐上大學那筆錢。怎麼辦?東湊西借,總算把姐姐送上了大學。

2014年我在隘口中學讀完高一,為減輕家的負擔,外出邊打工,邊學習攝影。2016年,高考落榜,情緒低落的我,在父親不斷的責罵聲中,選擇了外出打工逃避。這件事當年被駐村幫扶的姚其水隊長知道了,在一次入戶調查走訪中,聽我母親含淚傾訴,說我兩個月沒與家裡聯繫。母親說者無意,可姚隊長聽者有心。立即多方察訪,終打聽到我的下落,與我電話聯繫。

問我:“張蒔妃,你想不想再讀書!”

我說:“你是誰?”“我是駐你村幫扶工作隊的幫扶人。”“哦,謝謝叔叔!我想讀書,但家裡條件不允許我再念!”

“如果你想復讀,就回來,我幫你解決!”

當時,我聽到姚隊長這些話,心裡一下亮堂起來,等老闆給我結算完工錢,我就匆忙趕了回來。

隨後,姚隊長把我家裡窮,我想復讀而讀不起的情況,向宿松縣供銷社主要領導作了彙報,也就是我家幫扶聯繫人張厚國主任。隨即,張主任與程集中學校長聯繫好了我復讀的事情,姚隊長帶著我去學校報了名。

春暖花開,我終於迎來了那一天。2017年我考上了浙江傳媒大學,圓了大學夢,沒有辜負關心、關愛幫扶我的人。在他們的關心下,還享受了“金秋助學”、“愛心圓夢”、“和順助學”國家政策和社會的溫暖。“如果沒有他們,我上不了大學,圓不了大學這個夢!”

胡玲玲: “你敬鄉親們一尺,他回你一丈”

90後的姑娘胡玲玲,既是村計生專幹、婦女主任,又是村扶貧包片負責人。2008年她從復興嫁到該村南中組,因為有知識、有水平、能力強,不久,被鄉親們選為村幹。

看起來外表溫順,但做起事來風風火火的她,計生、扶貧、黨建、社保……樣樣在行少不了她。她手頭上的事,是當天做當日畢,從不拖拖拉拉。她不僅有村裡的事,還有家裡事,因此,雙休日對她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5+2”、“白+黑”成為她工作常態。以致村裡人們稱她是“不怕累、不怕煩的好姑娘!”

鄉親們遇到難事或不解的事,總要找她,她耐著性子,不急不燥,想辦法幫其解決,實在解決不了,耐心細緻說明清楚,讓鄉親們理解為止。

“村裡事就是這樣,沒有固定的工作日和時間。村裡人手少、事情多而雜,大家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對她的稱讚,胡玲玲笑盈盈解釋說:“鄉親們鄉里鄉親的,況且,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敬他一尺,他回你一丈,人都是這樣!”

方西組的葉桂來,是胡玲玲責任片區的貧困戶,7口之家。為幫助其脫貧,走出困境,總是擠出時間,每週不少於1次到他家拉家常噓寒問暖,瞭解情況。同時宣傳政策,結合他家實際,幫其制定了發展養殖、小額信貸、教育資助、光伏等脫貧措施。

“胡玲玲這個丫頭,把我家的事當成自家的事,樣樣關心,像我親生閨女一樣!”葉桂來的妻子深有感觸地說。

“現在,我家小額信貸入股勤豐園養牛廠年收入3000元,養雞4000元、另政策補貼1200元,光伏收入1200元,孩子讀書還享受教育資助……”葉桂來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說著:“我家於去年底脫貧,全仗胡玲玲這樣有當擔、為鄉親們辦實事、熱情周到的村幹部啊!”

該村方西組貧困戶江益媖有個精神殘疾的兒子,今年7月一天,在家病情突發,她不知如何是好,小胡得知後,立馬放下手頭上的事張羅著,與鄉派出所聯繫,組織人員把其送到破涼精神康復中心救治。

“多謝小胡姑娘,不是她幫助,我不知咋辦?”江益媖老人不斷說著,流下了感激的淚水。我家遇到困難事,不分大小,她總是忙前跑後。去年,我家為60只羊銷售發愁,大雪天,她到處找人幫助解決,還賣了個好價,讓我們省心,多麼好的姑娘啊!

姚貴香: “感謝黨和政府幫我脫了貧”

“我家能於去年脫貧,成為村裡的脫貧示範戶,要感謝黨、感謝政府的扶貧政策!”走訪中,與姚貴香面對面交談,說及他家脫貧事,老人懷著感恩之心,從他落下的淚花便可知曉。

五十年代出生的他,是該村南中組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家有7口人,3.7畝耕地,勞動力少。妻子石玉花,六十多歲,患有肝、肺、胃多種癌症,為給其治病,家裡早已一貧如洗。

“別說一個世代務農的貧困戶,就是家庭條件好的人家,也經不起這樣大病折騰”。幫扶聯繫人縣供銷社姚其水說。因此,大病致貧,成為他家貧困主要原因。姚貴香一方面堅持為妻子治病,一方面通過“351、180”等醫保政策搭建的綠色通道,解決了妻子治病的救命錢。

由於國家健康脫貧政策春風吹拂,縣鄉村各級幫扶組織關心、幫助,讓一個身患多種癌症重病纏身的貧困農民從死亡線上重獲新生。

為讓姚貴香儘快脫貧,村支兩委和駐村幫扶工作隊,給他家量身定製了健康、產業、教育、金融、光伏、就業等多措並舉的脫貧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去年我家養雞56只,國家補助560元;入股勤豐園,資產受益增收300元;去年和今年我家醫保費用2310元,由政府代繳,享受‘351’政策,在省定點醫院自付1萬元,妻治療費用全報銷;入股光伏發電,村裡幫我家獲得小額信貸6000元,自付2000元,去年收益1200元;孫女姚萍上大學,三年享受雨露計劃補助9000元。”姚貴香算著一年的收入:“針對我的身體狀況,家住程嶺街,村裡安排了我一個公益性崗位,做鄉環衛工,月收入1500元。兒子、兒媳在浙江湖洲務工,一年有5萬元收入。……。”

說著、說著,姚貴香老人臉上綻放著開心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