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职场智慧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10分钟)


齐宣王喜好合奏

齐愍王却偏爱独奏

搭便车者因此无处遁形。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01


单打独斗的个人固然无便车可搭,然而,个人的力量终究极其有限,无法完成复杂而综合的任务,团队因此应运而生。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通过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又可分为:问题解决团队、自我管理团队、功能交叉团队、虚拟团队等。


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团队工作模式,更多地依赖团队成员不同的知识、技能、经验、资源甚至个性特点,通过互补的方式来达成团队目标。另外,团队的激励作用也不容小觑。


然而,万事有利也有弊。


自团队产生之日起,“搭便车“现象就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团队中有人累死,有人却闲死,利益分配时,又相互争夺互不相让。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02


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最早研究搭便车现象。


距今已有半个世纪。


时至今日,团队中搭便车现象,仍然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如不能合理应对,往往有可能拖垮整个团队。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搭便车“现象背后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应对。


“搭便车“现象又被称为“社会堕化”,是指个体在团队中的工作的努力程度比单独工作时低,这是个体出于自利考虑,所产生的一种懒惰现象。不付出努力却又想享受成果,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投机行为。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一般认为其背后原因大致有三点: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一是,个体责任弱化。团队的工作分担分散了每个人的责任,个体努力与工作成果的之间关联减弱,个人的责任感随团队规模的增大而减弱。


二是,个体自利倾向。搭便车者倾向于减少付出成本,以达到自己内心的公平感。从公平理论出发,搭便车者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付出多,获得少,而别人的付出与获得却正好与此相反。团队利益分配时,这种不公平感尤为明显。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三是,管理者妥协。很多团队管理者出于各种顾忌,如不想得罪人,畏畏缩缩、瞻前顾后,不愿不敢不能面对有可能的矛盾激化,反而助长了搭便车现象的滋生和搭便车者的肆无忌惮。他们无法做到像某些有魄力的管理者那样当机立断:一警告,二停工,三开除。只能更多地采取绥靖策略,对搭便车现象的冒头及蔓延难咎其责。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03


就自利的个体而言,“搭便车”的确是成本最小的选择,以最小的成本博最大的利益。


但低成本却并不等同于低风险。


尽管损失首先从那些积极的个体开始,但最终受牵连的是整个团队,当然也包括“搭便车“者在内。


试想,当“搭便车“蚕食了整个团队,无人为团队目标努力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三个和尚没水吃。


搭便车者搞死团队的同时也搞死了自己。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04


那么,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有太多的人随时盘算着:”就算我不做,总会有别人做;就算我不做,总少不了我的那份利益。”


对很多团队而言,这个问题似乎永远无解!


现实是,尽管我们很难根除“搭便车”,但至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将其破坏力降至最低。


作为团队管理者,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措施来避免搭便车现象。


措施1:确立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越明确,越能有效激发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目标意识。当然,当目标较复杂或较长远时,须进

行目标的分解,制定好阶段性目标,引导团队成员一步步完成,形成共同努力的团队意识,培养其完成

任务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措施2::控制团队规模。


随着管理跨度的增大管理难度相应增加,同时,因为团队规模过大,常常会造成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为“搭便车”现象的产生提供温床。建议团队规模一般应控制在10人以下,当然,随着任务的复杂以及综合程度的不同,团队规模也会相应调整。


总之,任务简单综合性低,团队人数少,反之,则相应增加,但团队规模总量务必控制。


措施3:建立团队制度。


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保护个体的积极性,在团队制度的约束下,让“搭便车“者曝光。适当的奖惩制度,对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尤其须注意合理的具有激励作用的利益分配制度。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措施4:实施量化考核。


做好团队成员分工,将每个人的任务进行量化考核,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团队公平。建议在团队分工的基础上考虑个人贡献以及对团队成果的占比情况。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措施5:实现利益捆绑。


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休戚与共。尽管团队个体的分工及职能各有不同,但个利益体必须与团队利益进行捆绑。可以划出一部分团队利益组建奖金池,奖励那些具有积极行为与创造优良成果的团队成员,在团队内部形成比学赶超,从而降低搭便车现象出现的可能。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措施6:推行成本分担。


完成共同的团队任务时,团队成员付出的成本是多方面的,包括时间、金钱、精力,资源等多方面。每个成员须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成本分担来为团队做贡献。


措施7:自互评结合。


在进行团队利益分配时,可采取个人自评与团队互评相结合。通过团队成员匿名互评打分的形式决定排名高低。须提前设计好评分量表,通过达成相互的共识以及相互约束,来降低搭便车现象的产生。


措施8:形成团队舆论。


通过团队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及团队凝聚力,建立起相应的团队文化,通过舆论、道德等非正式制度规范和约束团队成员的意识和行为,对违反规则等行为产生监督,从而使个体自觉或被迫产生调整行为,以符合团队最大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搭便车现象的产生。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有人说,制度让想犯罪的人没有机会;道德让有机会犯罪的人没有动机。


舆论及道德的影响虽然缓慢,却更为深远而持久。


当前越来越多的课程也在运用团队学习的形式,对由此可能产生的搭便车现象,你还有什么建议呢?欢迎一起参加讨论。


令人头疼的“搭便车”现象怎么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