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目前在售的A6L從2011年開始賣,面對奔馳E和寶馬5系換代,在產品層面上已經談不上有任何的競爭力,只能用低廉的價格吸引人,好消息是,全新一代奧迪A6馬上要來了,至於加長多少目前還是未知之數,但已經看出,未來A6的野心,看上去要跟奔馳比,開起來要跟寶馬鬥。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其實一直以來奧迪都有這樣念頭,畢竟它的誕生比E和5系都差不少年份,歷史底蘊談不上,所以作為新生代會以科技作為賣點,在豪華車市場中擠出一塊空間,一代代下來,它成功了,不過從全新一代看來,似乎開始修行內在的品行。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坦白說,之前奧迪確實很專心地在科技上下功夫,無論頭燈、尾燈還是安全系統,全部都可以與奔馳、寶馬相比,甚至有超過它們的地方,但除了品牌因素外,汽車還有很多因素,例如設計和操控,這兩點一直以來都是奧迪難以與對手匹敵的地方,所以從這代全新A6看來,奮起直追的就是這兩方面。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全新一代車頭很兇惡,車燈尾燈都很有特點,而且在BBA中很有特色,雖然與上代有些類同,但細節卻更加完美,不過它最大的改動是車身的比例,其實從上代開始A6已是一張大嘴巴,可惜側面和車尾剛不起來,而這一代就完全不同了,整臺車就像壓扁了一樣,擁有非常動感的曲線,如果細心觀察的朋友大概也知道,其實整體車高並沒有太多變化,只是腰線拉高、車窗變矮而已,但已有A7般的小許跑味。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最重要的是車身比例比起以往所有A6都運動,或許是因為A6已經不再為官場服務,而要迎合年輕人的市場吧。以前的A6算是非常正統的轎車,但全新設計後會帶著轎跑的思路,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但全新車型的前懸非常非常短,可能跟A4差不多吧,這對於操控的感覺是有幫助的,整體說來,它沒有奔馳柔美的線條,卻有寶馬陽剛。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內飾無需多說,是BBA裡面最大膽的設計,跟多邊形中網相輝映的元素在車內多處應用,錯層式的設計更是很未來,當然是否符合人體工程學不得而知,但視覺效果是不錯的。雖然我也覺得A6的內飾設計很漂亮,但不能忽視的是,這種平鋪直敘、扎眼球的設計是否耐看?我認為,新車出來的時候必然會引起轟動,消費者也一見傾心,可惜缺少一些藝術線條,耐看程度稍有不足,值得一提,標軸版的空間已經很充裕,加長之後腿部更可隨意擺放。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內飾雖與奔馳走出兩個方向,但奧迪是有追上大哥的心,至於內在的操控性能則要跟寶馬比一比,之前也提及,全新A6的外型很有跑態,事實上,試駕過它的媒體同行也深感操控的變化,表示車身剛性提高之後,全新A6很緊湊,轉向非常精準,懸掛貼服,如果與老款相比,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上了,甚至可與5系一較高下,事實上,這正是A6理念的變化。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奧迪上年總銷量約188萬,中國市場僅次於全歐洲,全年賣了近60萬輛,國內撇去官車形象之後,無論歐洲還是國內市場,都要迎合年輕人的需求,畢竟中級豪華轎車還是車主開得比較多,操控是討好他們的良方,所以在我看來,進入中國市場後,工程師最好不要因應國內市場對車輛進行太多的“專屬”調校,如果有對比過進口版和國內版的朋友大概就知道我說什麼,簡單來說,不要因為進入國內而把懸掛調得軟綿綿,不要因為油耗數字而放棄爽朗、順暢的駕駛感覺。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雖然全新奧迪A6的操控有很大進步,但是與寶馬5系相比依然還有一段距離,這並非說車輛極限的差別,而是駕駛員手握方向盤時的感覺。溝通感不強、缺乏路感一直以來都是奧迪電動轉向的遺憾,而在這代也沒有大突破,或者說,在機械層面上,A6或許有能力挑戰寶馬5系,但人體感知的層面上,寶馬5系依然有著很大優勢,這大概就是領袖與追隨者的差別吧。

全新一代A6要比奔馳E的設計,寶馬5的操控

不得不承認,全新一代A6的產品力很強,科技的豪華已經做到了極致,內飾足夠漂亮而充滿未來的感覺,裡子也從外觀設計、駕駛操控上有不少的提升,但是奔馳依然是奔馳,寶馬依然是寶馬,骨子裡精髓別家難以模仿,在我認為,A6L國產以後它會賣得不錯,若國產後依然保持歐洲的底盤和動力調校,它會有更好的前景。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