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其身”是不是“善”?

楊壽強


說“獨善其身”是不是善,要先弄清楚它本來說什麼。

這是孟子從教人如何當說客,如何勸人說起的。

一、這句話的語境

出自《盡心》章。其文說一一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也。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已焉,故民不失望焉。古人之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二、本段話講什麼?

孟子對宋句踐說:你喜歡遊說各國諸候麼?我來告訴你當說客的道理。那就是必須在別人明白你所說的意義時,要高興自得;別人不明白你所說的意義,也是那麼自得,不表現出傷感。

宋句踐說,那要怎麼樣才能如此呢? 孟子說,尊德樂義。那就可以了。

孟子接著大發議論,說,士人在窮困時不失大義,發達時也不背離大道。既能窮困時不失大義,那士人就能保護自己身分。既能發達時不背離大道,面對百姓就能不失期望。古時候的人,得志之時,就把恩澤加到人民身上,要是不得意,也修身留名在世上。所以這種人在貧賤時就獨自修善自己的身心;在發達時就使天下人都能歸善。

三、獨善其身,到底是真善還是偽善?

我覺得,首先,在語境中而論,就作一回說客處一事而不如意,有一個好心態,不失身份,不失德行道義是應當肯定的。可以說善。

其次,於個人而言,處逆境甚至危險中,立身處世明哲保身,似乎也可以理解。假如環境兇險,以卵擊石也不可取。不宜以善或非善論之。

第三,義者利之和也。若遇正義和公理失落,當鐵肩擔道義之時而當縮頭烏龜,而言為獨善其身,那是偽善,那就是民賊甚至國賊。


水煮周易


這裡的“窮”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貧窮、貧困,更重要的是指境遇上的困頓、蹇澀、不順。

碰到上述情況怎麼辦?就要完善自我。“善”一字,道家指“心齋”、佛家指“繕性”、儒家指“修身”,故“善”字可做多種理解,如淬鍊、修繕、完善、歷練、沉澱等。易學上亦有“潛龍勿用”,當然,你必須具備成大才的潛質,才配上用龍這個字,如果你只是一條蟲,再潛也沒用!

儒家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為人生準則、座右銘,歷代大儒都非常重視修身,正如儒釋道通才三豐祖師所言:“孔顏(孔子、顏回)存心,只望隱居求志,行義達道。道在濟人,山林無非朝市;道在修己,朝市不染山林。功夫未純,不離陋巷;功夫已熟,不忘國家。故能隱中求行,行中達隱”。

歷史上這樣的人物也不少,如姜子牙釣於渭濱、周文王囚羑里,張良潛居抱道等。

人生一帆風順的畢竟極少,倘能於困頓蹇澀中沉澱自己,修養心性,虛以待時,一旦時機到來,便能馬上派上用場,千萬別書到用時方恨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