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国学学堂谈《列子·汤问》17.

请点右上关注,每天有最新的国学经典校译.

2018年3月1日,正月十四,周四.

正月十四,传统的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拜临水娘娘等。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列子·汤问》17.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皇子以为无此物,传之者妄。

萧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周穆王大举征伐西北戎族,西戎进献锟铻剑、火浣布。

锟铻剑长一尺八寸,纯钢制成,锋利无比,用它来切玉石,就如同切泥土。

火浣布,清洗时必须投入火中,布呈现出火的颜色,而污垢则呈现出布的颜色,从火中把布取出来抖动一下,布就光洁如新,洁白如雪。

皇子认为世上没有这种物品,是传说的虚妄之词。

萧叔说:“皇子过分自信,过于抹杀了事物之理啊!”

一米阳光国学学堂·李先生,校译于鲁东大学新华书店.

附,火浣布(石棉布)的历史及发展.

石棉布,是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

由于具有不燃性,燃之可去布上污垢,中国早期史书中称石棉布为“火浣布”或“火烷布”。

中国对石棉的开采利用较早,汉代以前已有关于火浣布的记载,即用优质的石棉纱交织而成。到元代,中国在石棉的开采、石棉布的织制和清洁方面已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石棉布,现已广泛适用于各种热设备作保温,隔热材料或加工成其它石棉制品。

现代石棉布的品种和规格较多,织物组织有平纹、斜纹和山形斜纹等,织物的重量范围为100~1000克/米²,厚0.4~2.5毫米。

石棉布具有良好的耐火隔热性能,常用作汽车、飞机、火车的防火、隔热材料,在制冷设备、焊接工保护服、剧场银幕、消防、炼钢等方面都得到应用。

石棉布(耐火布),是一种耐高温的无机纤维布。软化点接近1700℃,可以长期在1200℃环境下使用,在1450℃条件下工作3小时仍保持完好状态。可用于航天防热烧蚀材料,高温绝热材料,高温气体吸尘,液体过滤,金属熔体过滤的净化材料。

耐火布经过表面处理后,在其原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具有了可缝纫功能,可用于制做各种规格的防火服装、防火毯、高温设备的遮盖物等。

附,到了东汉末年及曹魏时期,有关火浣布的神奇故事还在流传着,但是已有人开始怀疑其真实性。

魏文帝曹丕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没有什么布可以耐得住火烧,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种传得神乎其神的布。文帝曹丕还把这种推断写在了他的《典论》中。

文帝曹丕之子曹睿继位后,命人把《典论》刊刻在石头上,立于太庙门外和太学之中,以示永世。

魏明帝曹睿在位十余年,曹睿去世不到一个月,西域的使者带着火浣布来到了京城洛阳,并在新登基的少帝曹芳面前展示了一番。

西域使者,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大量的贡品,向新登基的天子一一展示,其中一件看似普通的布衣引起了在场官员的好奇。

西域使者自豪地说这是一块不同寻常的布,并当场向人们演示了这块布的奇特。西域使者让人拿来一炉炭火,把这块布取出来放进了火里,只见烈焰升腾,劈啪作响,待火灭之后,西域使者把布取出,布竟丝毫不损。在场人们都惊奇地发出啧啧的感叹声。

西域使者愈发得意,他又命人在这块布上沾上污垢,再次把布放入燃烧的火炉中,须臾间,垢尽火灭,布依然干干净净,好像在水中洗过。

魏帝曹芳除惊讶称奇之外,还表现出了一种莫名的尴尬,随后派人将曹丕《典论》中有关火浣布不存在的断言刮削干净。

一米阳光国学学堂谈《列子·汤问》17.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