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己的舒適圈

《大國崛起》第二三兩集觀後感

在近期,我收看了《大國崛起》第二三兩集。

在第二集中,主要描述了工業革命時期,荷蘭這個小國家的發展歷程。

雖然荷蘭只是一個小小的國家,卻也在17世紀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來近乎傳奇的商業神話。這所謂的神話與荷蘭的商人們有這密不可分的聯繫。

他們依靠這自己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在遇到經濟威脅是能做的一致對外,奮起反抗。

來保衛自己的經濟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

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也正是這些商人,讓17世紀的荷蘭變得這樣強大。而這樣一個小國家這背後的強大,也值得我們去深思起背後的原因。

首先,荷蘭的商人們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海上優勢,積極的與各國進行海外貿易,這是他成為17世紀世界貿易中心的重要條件。在反觀同時期的中國,任盲目在天朝大國,物產豐盈的虛假盛世裡面。即便是同樣擁有水上,海上的優勢,卻因為限制對外貿易使中國對外貿易越來越落後。而荷蘭,正是因為抓住了這個時機,開始迅速發展。也同樣為之後建立殖民地,掠奪經濟等建立基礎。

在第三節中,主要講述了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貴族的討伐,逼迫國王與貴族簽訂了《大憲章》,約束了國王的權利,為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提供了基礎。同樣,因為伊麗莎白一世受西班牙發展的刺激,再加上對新世界探索的慾望,開始了海上貿易的開闢。再加上1588年,西班牙進攻英國失敗,更是大大加強了英國人的信心,增強了英國士兵的氣勢。同時,也動搖了西班牙霸主的地位。

但在伊麗莎白一世去死之後,發生了一點小插曲,查理一世不履行《大憲章》,甚至想要強行解散議會。破壞了王在議會,王在法下的原則,導致矛盾的發生。1642年,英國內戰,將查理送上了斷頭臺。輾轉反側,幾經波折又先後有克倫威爾,詹姆斯二世繼任王位。但同樣因為專權遭到了討伐。最後經過光榮革命,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夫婦繼任王位。到這時已徹底改變了王權神授的性質,變成了王權民授。同時,也正式確立了議會高於王權,首相由議會產生,國王任命首相治理國家。使英國走向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為其他各國確立君主立憲制奠定基礎。相比之下,此時的中國任然是封建社會。甚至更加加深了閉關鎖國的策略。雖然,閉關鎖國有一定保護中國不受他國侵略的效果。但同樣也導致了中國開始落後與世界。科技、工業等大大落後,固步自封,盲目自大。

對比之下,荷蘭與英國雖然發展時的經歷不同,但他們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國家走上了海外貿易,對外交流,對外發展的道路。用積極開發,勇於創新的心態去發展去學習努力發展,同時也為其他國家走上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方向。很多國家想日本等包括中國在內,在向資本主義發展時都曾借鑑過他們的方向。例如中國的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等等都是中國在學習西方國家的實證。雖然任然存在著維護封建統治的一定因素。但卻使中國的資本開始萌芽。相比當時的中國與英國,荷蘭。可見,盲目自大,固步自封是有多可怕,落後就要捱打,一味地只存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只會是自己越來越退後,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進程。

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更是如此,世界發展的腳步如飛一般的迅速。如果我們止步不前,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只會讓自己落後與時代的腳步。到最後,可能也就變成了當時的清朝政府,已經落後了一大截卻任然活在自己天朝大國,物產豐盈的假象之中罷了。做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將是未來國家的希望。我們都思想將會變成未來國家的思想,我們代表著未來中國的希望。如若是我們也不能做到打破自己的舒適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又從何而來的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