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贺龙领导红4军整编后仅91人72支枪,半年后就发展到3000人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1928年9月的湘鄂边界,天气依旧非常炎热,然而在湖北省保康县大山深处,有一个被称为堰垭的小山村却非常凉爽,在山边的一间茅屋里,贺龙终于定下决心,对刚成立的不久的红4军进行整编。

1928年贺龙领导红4军整编后仅91人72支枪,半年后就发展到3000人

湘鄂根据地的红4军是1928年7月成立的,贺龙任军长,黄鳌任参谋长,主要下辖1个师和文南甫、贺炳南和贺佩卿3个支队,全军共1500余人。应该说,贺龙凭借自己的威望一下子拉起这么大的队伍是非常不容易的。红4军的建立,使部队在组织编制和领导指挥上得到了统一,但是这支部队战斗力却并不强。

贺龙发现,他的这支部队成分非常复杂,思想也比较混乱,不少人对革命认识不清,对党的一些政策有不满情绪,有些人存在着升官发财、坐山为王等错误思想。即使是曾参加南昌起义并担任过第20军第1师师长的共产党员贺锦斋,在认识上也有模糊之处,他甚至手撕了一些标语,讲一些违背当时党的政策的话,后来贺锦斋认识到了错误,并作了深刻检查。

1928年贺龙领导红4军整编后仅91人72支枪,半年后就发展到3000人

1928年3月至9月,红4军在湖南桑植和石门等地区进行军事行动,以期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遭到国民党第14军教导师、地方民团罗效之部的围攻,应该说这两支部队属于国民党军的三流部队,战斗力并不强。

然而即使这样,也使红4军损失惨重,第4军参谋长黄鳌和第1师师长贺锦斋牺牲,最后贺龙仅带领200余人撤退到堰垭地区,堰垭被称为高寒山村,虽十分贫困,但是十分偏僻,红4军得以在这里喘一口气。

1928年贺龙领导红4军整编后仅91人72支枪,半年后就发展到3000人

黄鳌是大革命时期的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被选入军校政治部担任了秘书股主任,其主要职责是代周恩来收发、保管、起草各种文件,协助周恩来从事政治训练工作。1925年2月 黄鳌随周恩来参加第一次东征,深得周恩来赏识,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干将,他1928年被派往湘鄂边贺龙部队,担任第4军的参谋长,是红4军不可多得的军政人才,他曾经建议贺龙对部队进行整编,他的牺牲对建立不久的红4军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使贺龙深感悲痛,决心整编部队。

红军在桑植和石门的重大挫折,使贺龙更加深刻认识到,由于部队成员成分复杂,基层骨干薄弱,党的领导还未在军队中真正建立,一遇到困难和危险,不少人便发生动摇,攻则怯战,退则溃逃,于是贺龙根据自己的经验教训,黄鳌以及姐姐贺英的建议进行整编,史称堰垭整编。

1928年贺龙领导红4军整编后仅91人72支枪,半年后就发展到3000人

贺龙遣散了老弱和动机不纯的分子,发展了党、团员,加强了基层领导骨干,严格了教育管理。整编后的红4军全军只剩下91个人、72支枪,但贺龙感到留下的人员革命觉悟高,立场都非常坚定,部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因此这次整顿在红4军的建设和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贺龙在1961年2月回忆这段历史时说:

“石门垮后比较苦,我身上的衣服都换不下来,脑子也清醒了些,骄傲个人主义也减少了。我姐姐(贺英)的话,过去根本不听,现在也听了一些。我把廖卓然、陈协平、张一鸣等召集在一起找我姐姐谈,我姐姐说要好好整顿队伍。就整了3个月,共9个班,每个班都有党员。廖卓然当排长,王炳南(和贺炳南非同一人)当大队长,也有了团员。”

1928年贺龙领导红4军整编后仅91人72支枪,半年后就发展到3000人

这次整编后,红4军虽然人少,但是非常精干,战斗力非常强,最主要的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了。这次改编仅仅过了半年多,也就是1929年5月,红4军就发展到3000人,并进行了南岔和赤溪大捷,到7月底,也就是8个月后,队伍又扩大到4000人,成为红二方面军的火种和中坚力量。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