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不同之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不同之处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74集01 全文1075字,阅读需3分钟

【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闻以位为乐也。】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十七《汉书五》。


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不同之处

臣听说尧帝接受天命成为天子,就为如何治理天下而感到忧虑,却没有听说因为坐上了天子的位置而感到高兴。

所谓“慕贤当慕其心”,圣贤人和凡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存心不同。尧受命成为天子,并没有以此为乐,而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他唯恐自己无法克尽帝王的职责、唯恐不能治理好天下,不能解除百姓的忧患。所以圣贤人所存之心,纯是利人、爱人之心,完全是想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解除困苦,没有自私自利,而且他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当前的工作做好,还花了二十八年的时间寻找好的继承人,找到了舜,且经过一番调察考验后,才放心把位置交给他。

舜继位后,也同尧帝一样,以天下为忧,恪尽职守之余,也为国家寻访到了德才皆善的后任者——大禹,之后也把天子的位子放下,就好像把一个已经坏掉的鞋子丢掉一样,一点都不觉得可惜,如孟子所说,“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这是因为他把治理天下这个重担已经扛了很久,再找到合适的继承者后,终于可以卸下来松一口气了。

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不同之处

圣贤人为什么以天下人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为什么心存爱人、利人之心?这是因为圣贤人是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万物与我一体,我和众生、万物都是一体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你我的区别,就像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宋代张载也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所以爱众生就是爱自己,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相反,损害众生,实际上是真正损害自己。

“仁者无敌”,并不是说仁者很强大,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因为仁者、圣贤人明白上面的道理,所以他们能够做到心中没有敌人,对任何人都不存怨恨之心,真正做到天下没有一个我恨的人、没有一个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一个我不爱的人,而且还能做到爱人如己。普通人之所以有喜爱和憎恶之心,喜欢这个,厌恶那个,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思想上还有分别、有对立、有执着。就像大海里有很多水泡,每一个水泡都执着这个水泡是我,于是就和别的水泡起了对立、起了矛盾、起了纷争。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就是水泡破了,回归到了大海,知道原来整个大海才是自己的人。

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不同之处

这就是凡圣存心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一般的人,智慧都比较浅薄,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会迷失本来的那个自己,比如现在很多领导干部,从政目的不纯洁,私心作祟,升官是为了发财,同时升官也滋长了他自己各种不善的情绪和欲望,逐渐变得傲慢、易怒、霸道、强势,控制欲、权力欲也会随之增长,这样就泥足深陷,大错特错了。

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不同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