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研究生,兒子整天班級墊底。這是遺傳突變還是均值迴歸?

列夫


這個呢,不能說是基因什麼什麼的問題。父母都是研究生,孩子的智商和天賦應該也沒問題,有可能更強。主要就是一個教育方法,精力投入的問題。把精力多放在孩子教育吧。用好您家裡的“文昌位”,和孩子的生辰的“文昌星”,擺上一套能旺文昌的文昌筆,學習就能進步,提升學習運氣和考試運氣,早日“開竅”。



能提分的大劉


在我的身邊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的父母都是高等的知識分子。無論是學歷方面還是學習上都是出類拔萃的。可是自己的孩子卻不怎麼樣。像這種反差型的情況,我是遇到過的。

我覺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更多的和父母的學歷關係不大。

因為無論是讀大學還是說研究生,他更多的是在強調孩子的父母自己在學習能力上的一個經歷。

而這種經歷,或者說,父母自己的學習能力能否傳承到孩子的身上,很大程度上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家庭教育。

因為對孩子而言,他的成長來自於兩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是學校的教育,另一方面來自於呃,父母所創造的家庭的教育。

像孩子成績班級墊底的這種情況。如果排除了孩子的智力水平方面的原因。那麼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原因可能更多的就來自於家庭教育。

而孩子的家庭教育他又包括家庭環境家庭氛圍的塑造。父母溝通方式的正確性以及引導的方法的合適性。

可能父母因為都是研究生,平時的工作比較忙,那麼在家庭氛圍的塑造這個環節,可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比較少。這可能就會造成家庭教育的,卻是讓家庭的環境不是很理想。那麼對孩子的學習能力的形成會有一些影響。

同樣也是因為可能父母的工作比較忙,沒有多長時間照顧。那麼在有限的陪伴時間裡。父母的溝通方式上可能有時候會顯得過於急躁。當孩子出現一點成績,考試不理想,或者是反應遲鈍,接受慢了的情況。可能就會貶低孩子。

這個時候如果這種錯誤的溝通方式持續進行的話,那麼就會造成在家庭教育當中,嗯,因為錯誤的溝通方式而讓孩子的自信心大打折扣。這就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形成造成了影響。

最後在家庭教育上正確的引導,也會對孩子的學習能力產生影響,比如說但孩子的注意力不是特別集中的時候,我們的父母該如何引導?

再比如說,當孩子不想做作業,想玩手機或者看會兒電視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又該如何引導?

類似這些問題都是不比較普遍的,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父母的所作出的正確的引導。會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形成,產生影響。

而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這可能是我們的父母在讀大學階段甚至讀研究生階段,所沒有涉及到的內容。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父母曾經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經歷,以及在學習上所獲得的一些好的結果。能否更加順利的傳承到我們的孩子身上?

他不完全取決於我們先天的遺傳基因。更多的是來自於我們後天的家庭的教育。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希望父母能夠從家庭教育的這個角度。從孩子學習能力形成的這個角度,去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然後找到咱們孩子,在學習能力形成的過程當中,還做的不夠的地方,然後加以調整,進而把孩子的學習能力給他提升出來。


閔老師專欄


我和老公都是211高校碩博。身邊朋友學霸父母,學渣孩子還蠻多的。

最差得一個,父母都人大碩博畢業,孩子初一都不想上了。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1.智商遺傳“均值迴歸”

高個子父母生高個子孩子,矮個子父母生矮個子孩子,這是一條普遍的遺傳規律,智商的遺傳其實也差不多遵循這個規律。

但是,遺傳還有另一個規律,弗朗西斯·高爾頓在其著作《遺傳的天才》中指出,父母的極端特徵不會完全遺傳給下一代,後代的這一特徵會慢慢向大眾的平均值靠近,這就是“均值迴歸”。

也就是說,父母的身高、智力、長相、或者在某一個領域的天賦如果特別突出,那麼他們的後代能達到父母的水平的概率極低,即父母都很高,生的孩子比父母矮的可能性很大,相反也成立,矮個子父母生的孩子很可能比父母高。

正是因為有這個遺傳規律,所以人類的智商、身高等,始終在一個差別不大的範圍內波動,而不是變得越來越高或者越來越低。

所以,從遺傳學上來說,特別聰明的學霸父母,是有可能生出智商一般的學渣孩子的。

2.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對

無論哪一個領域,有一個事實就是,學和教是兩回事。學霸父母們由於自己智商高成績好,小學、初中甚至高中的知識和習題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簡單的,所以他們在教孩子的時候,很可能會缺乏耐心,“這道題這麼簡單,你怎麼都不會呢?”甚至會攻擊孩子的智商,“簡單的題都不會,太笨了!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蠢的孩子?”

孩子的智商本來就不及父母,再加上父母的言語打擊,自暴自棄都是有可能的。

3.或許我們應該重新定義學霸,學渣


世界上也許並無學霸,學渣。什麼是學霸,什麼是學渣?所謂學霸的孩子一定什麼都優秀?所謂學渣的孩子一定無所事事?不管孩子學習成績怎麼樣,我們做父母的也需要幫助孩子找到他的優勢,揚長避短,做自己擅長的領域就行。要相信孩子都是發亮的星。就像他當初打敗數億兄弟來到這個世界一樣,他就是最優秀的。


天空在腳下


被上一輩人聰明完了,沒有給下輩人留下智慧餘地。所以,聰明人不能用盡,留點給子孫後代吧。



烏蒙山水養育我


主要不是基因突變,而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在我的教育生涯中,遇到過很多這種學生。我原來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當過副校長,教過很多學生,發現人民大學的孩子學習成績往往是兩極分化。有的家長本身事情太多,沒有期間管孩子,才會造成這樣的情況發生。

李鎮西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特級教師錢守旺


也有的家長是農村的大字不識一個,孩子卻考上名校的。父母是高學歷不一定孩子就是。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每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別人不瞭解也不能妄下結論。

總之。孩子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分不開,和父母的引導分不開。一分耕耘一份收穫,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




不為博眼球


首先要說明的是父母都是研究生,兒子整天班級墊底,應該不是一般規律,只能是個例,既然是個例,就有可能出現你所說的基因突變,導致大腦發育障礙,智商低於一般正常的孩子。但是我還是認為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家庭教育問題(包括父母是否重視孩子教育、有無時間管孩子,父母是否採取了正確的教育方式等)以及家庭環境及外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使孩子從小就沒有養成端正的學習的態度和良好學習的習慣。至於你提到的均數迴歸應該是個群體的概念,這種現象即然不是一般規律,對個別孩子出現的情況,當然就談不上什麼均數迴歸了。


穿越時空34483848


我覺得孩子的教育問題跟父母的學歷關係不大。有的家長沒怎麼上過學,但是從孩子小時候就能教導孩子懂得家長的辛苦,懂得好好學習,即使在作業方面幫不了孩子,孩子也能自己努力學習,考個好大學。所以這是孩子教育的問題,不是父母學歷的問題,也不是基因的問題,一定要知道。


彩虹愛好者


作為父母都是研究生,我想問下,你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了?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有沒有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比如說睡前閱讀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等等。你孩子的專注力怎麼樣?執行力怎麼樣?這樣你都關注了嗎?

我也是研究生,我也是父母。我們常說,你在哪方面付出的多,你就在這個方面收穫的就多。比如說你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越多,相應的你在工作上得到的就多,比如說加薪,比如說升職。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精力上花費的多,陪伴的多,那麼你的孩子在學習上就會好些,這個陪伴是高質量的陪伴,並不是所說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扣手機。而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你自己以身作則,拿起書陪伴。

只有你找到了原因,你才能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比如說孩子學習習慣不好,那就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如果孩子專注力不行,那就注意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問題。知道問題的所在,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

所以我覺得低年齡學習成績不好,並不是遺傳的問題,而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不忘初心814


很正常,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尊重個體差異。孩子學習好,上名牌大學,出國,定居海外。父母呢,孤獨生活在國內,相反,孩子學習不好,常伴父母身邊,很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