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止於印度?為何印度的新冠疫情始終“不溫不火”?

從1月30日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開始,印度的疫情就始終“特立獨行”,在2月2日,2月4日分別確診一名病例後,印度的確診病例人數就停留在3名並一直保持到3月2日,而後即便增長到43例,也是不緊不慢地出奇。

新冠疫情止於印度?為何印度的新冠疫情始終“不溫不火”?


那麼,在他國疫情紛紛惡化甚至急轉直下的情況下,因為為何能不慌不忙,甚至有點超脫物外的感覺呢?靜夜史認為印度的淡定主要來自於自信,那種印度骨子裡的自信。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細心,一種是胸有成竹的自信,另一種則是無知無畏的自信,而印度明顯不屬於前者。

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雖然有高溫和恆水老白乾護體,但終歸是人口密度巨大,再加上髒亂差的社會環境,所以理論上說,只要出現大規模疫情,印度必然在劫難逃。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從印度獨立70多年的時間來看,印度幾乎邂逅了所有病毒,而每一次的疫情都讓印度損失慘重。

新冠疫情止於印度?為何印度的新冠疫情始終“不溫不火”?


但為何印度在此次疫情中始終淡定,病例人數也始終停滯不前呢?靜夜史認為印度雖有全民免費醫療體系,但遠不足以撐起印度的抗疫能力,印度疫情的“樂觀”,主要原因來自於印度政府的“無知”。

雖然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各說各話”,也就是說本國政府掌握著本國疫情的最終解釋權。但印度政府卻並不一定知道本國疫情的實際情況。

因為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立國,根本沒有進行慘烈的革命或者戰爭,也就無法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自然也就沒有能力徹底廢除種姓制度,推行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底層更類似於我們古代的“皇權止於縣政”,中央政令在無法下達底層的同時,底層的情況也不能第一時間反映到高層。所以印度疫情的情況一般是,無疫情則已,有則是大疫情。

新冠疫情止於印度?為何印度的新冠疫情始終“不溫不火”?


再這樣的情況下,未能廢除的種姓制度反而在客觀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因為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國家,在生死觀念上都看得較淡,這是印度社會在疫情面前相對淡定的原因,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交給宗教解釋,沒準還能有一個更好的輪迴呢,所以印度不怕。

而民主的印度中央政府在無力貫徹統治力,更無法進行強有力的抗擊疫情動員時,能夠想到的除了煽動種族對立或者和侵略鄰國,將矛盾轉移出去,最好的辦法就是祈禱,祈禱印度的高溫能能夠將疫情拒之門外。

有這樣佛系的政府和社會,印度的疫情如果不入鄉隨俗地停滯下來,那是極其不正常的。

作為人類的公敵,所有人都希望疫情能早日過去,包括印度疫情。但以當下印度社會的表現來看,一旦疫情真的爆發,那必將是波及國際社會的巨大災難。

新冠疫情止於印度?為何印度的新冠疫情始終“不溫不火”?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