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事件后,物流企业拿什么吸引资本?



从大的经济环境看,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测,今年国民经济整体会有小幅下降。而疫情对一季度生产带来的影响,无疑给经济下行按下了「加速键」。对作为国民经济主动脉的物流行业来说,持续的资本寒冬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运联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物流行业融资笔数呈连续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168笔断崖式下跌到2019年的66笔;2019年平均每月融资事件不足6起,而2020年的前2个月份,物流行业也仅完成6笔融资。

疫情是否打乱了资本的投资节奏?此时资本如何看物流的?

「全面检查身体」

目前,疫情逐渐被控制,但受制于全行业复工缓慢,短期内物流行业依旧要承压。据G7物联网平台「公路货运每日播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全国长途整车运输流量恢复率为去年旺季11月份的60.8%,全国零担物流流量为去年11月份的38.5%,全国347个大型公共园区吞吐量达到70%以上的有174个,占比50%。

行业的普遍观点是,一季度疫情逐渐结束,二季度产能逐渐恢复。这段日子怎么度过?

不少投资人给出的建议都是:

「先活下去,再找机会。」

在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看来,创业者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但要提高对危机的认知力,认知越清楚,判断越清楚;你的心理越强大,就能稳定军心,完成转型。市场是个大环境,你很难,同行也很难;只有跑赢同行,你的微观努力就能跑赢大盘。

而对于企业来讲,这也是最好的「检查身体」的机会。疫情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短期内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有些行业甚至是冰冻式的压力。达晨财智投资总监张奇认为:「物流本身是一个重交付的行业,短期内会承压,企业可以借这个空窗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过去几年,物流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百花齐放,属于高速变革的阶段,大量的资本、商业模式、人才涌入。而资本推动和行业固有特性之下,物流行业难免发展粗放,疫情的突袭让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开始反思。

张奇表示:「我们自己和已投企业,会把预期做得有点悲观。一方面可以让企业有危机感,去想尽办法把控成本、把现金流做到极致;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检查身体,把过去薄弱的信息化能力、组织结构、培训管理体系等落后的课程补起来。」

想尽办法复工

事实上,物流行业并不应该是被动的那个。因为物流行业贯穿着原材料、生产、销售等商品流通环节,一定程度上它既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主动脉。

无论是于国民经济而言,还是于企业自身生存而言,当务之急仍然是推动全面复工。比如通过远程办公、采取错峰制、值班制、共享员工制等措施促进复工,拿出「蹦迪精神」(疫情期间酒吧开启「云蹦迪」,与用户保持联系),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客户联系,较快地复工。

但复工过程中,还有许多事情要同步进行:

一是拿钱。「黑天鹅」事件影响下,企业融资的战线会拉长。对资本来说,这一定程度上是「利好」。而这个时候企业如何拿到融资?在吴世春看来,首先是要找对人,对方一方面要有钱,另一方面要懂行业;其次是心态要调整好,这个时候投资人也更谨慎、更犹豫,要做出打动人的妥协,比如对赌条款、估值等方面做一些让步。

同时,张奇也表示:「这一阶段能拿钱当然要拿,不要太计较估值。手里现金多一方面可以防控风险,另一方面经济复苏之后有重组的子弹,可以砸出一些机会。」

二是抱团。疫情爆发后,以盒马、每日优鲜为首的涉及C端生活必需消费场景的即时配送、新零售等企业开启了「共享员工」模式,大家互惠互利,各取所需。「抱团取暖」是应对疫情很重要的一招。同时,疫情也加速了「挤泡沫」「去产能」的过程,接下来物流企业也需要抱团取暖,适应趋势。

三是关注政策。企业必须密切关注政府政策,并针对性地申请补助补贴等,保障经营性现金流的充足。比如疫情期间,国家及各地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给出了免税、缓缴社保和公积金、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扶持,金融机构推出贷款延期等服务政策。

寻找新的转机

2003年「非典」过后,淘宝、京东这类线上业务巨头崛起。那么,此次疫情之后,资本如何看物流行业的机会?运联对几家资本的观点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以下三种:

第一种,企业内部建设。从企业内部建设来看,疫情期间,那些能够线上化运营的企业占据了优势。这其中的线上化运营不仅仅包括业务的线上化,同时也包括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因此,吴世春表示接下来会着重看一些SaaS、企业服务类的项目。

第二种,物流技术。此次疫情期间,物流行业诞生了「无接触配送」的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除了适应不接触的场景之外,同时也是各大物流企业近年来一直追求的降本增效之路。比如京东、菜鸟等推出的无人仓、末端的无人配送,以及通达系快递持续投入的自动分拣设备等。

张奇表示:「疫情过后,我们会关注通过颠覆性创新带来成本、效率大幅变化的项目。比如是不是跟信息化、科技化结合更充分?通俗来讲,就是用人比较少的项目。」

第三种,组织模式变革。疫情的爆发也暴露出物流供应链缺乏弹性这一问题。其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比如文化因素,春节期间,卡车司机要回家过年,会出现较大的司机缺口;比如冗余经济的因素,无论是发货人还是收货人,都希望把物流成本压缩到极致,没有资源是可以冗余的。再比如,从规模经济角度看,大多数企业是以需定产,根据客户需求准备物流资源;所以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供应链非常脆弱。

在棋盘资本创始人马宏看来,2003年「非典」后淘宝的崛起,除了看线上化业务的发展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平台小组织的组织形态的诞生。与其说现在我们呼唤「柔性供应链」,不如说是呼唤「柔性的组织」。

「这种组织模式下,它的前端是蚂蚁雄兵,让这种碎片化的小组织渗透到市场一线,具有相当的弹性。但是,这些小组织又通过一个大平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数据链接网络协同。所以这种组织结构更具有抗风险的能力,也更具有市场弹性。」马宏说道。

危机之下,企业需要从内向外去看,既要看大环境,也要看自身是否健康。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现在正是提升自身战斗力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