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事件後,物流企業拿什麼吸引資本?



從大的經濟環境看,根據一些經濟學家的預測,今年國民經濟整體會有小幅下降。而疫情對一季度生產帶來的影響,無疑給經濟下行按下了「加速鍵」。對作為國民經濟主動脈的物流行業來說,持續的資本寒冬是大概率事件。

根據運聯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來,物流行業融資筆數呈連續下降趨勢:從2015年的168筆斷崖式下跌到2019年的66筆;2019年平均每月融資事件不足6起,而2020年的前2個月份,物流行業也僅完成6筆融資。

疫情是否打亂了資本的投資節奏?此時資本如何看物流的?

「全面檢查身體」

目前,疫情逐漸被控制,但受制於全行業復工緩慢,短期內物流行業依舊要承壓。據G7物聯網平臺「公路貨運每日播報」數據顯示,截至3月2日全國長途整車運輸流量恢復率為去年旺季11月份的60.8%,全國零擔物流流量為去年11月份的38.5%,全國347個大型公共園區吞吐量達到70%以上的有174個,佔比50%。

行業的普遍觀點是,一季度疫情逐漸結束,二季度產能逐漸恢復。這段日子怎麼度過?

不少投資人給出的建議都是:

「先活下去,再找機會。」

在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看來,創業者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但要提高對危機的認知力,認知越清楚,判斷越清楚;你的心理越強大,就能穩定軍心,完成轉型。市場是個大環境,你很難,同行也很難;只有跑贏同行,你的微觀努力就能跑贏大盤。

而對於企業來講,這也是最好的「檢查身體」的機會。疫情對絕大部分行業來說,短期內都會造成比較大的壓力,有些行業甚至是冰凍式的壓力。達晨財智投資總監張奇認為:「物流本身是一個重交付的行業,短期內會承壓,企業可以借這個空窗期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過去幾年,物流行業的各個細分領域百花齊放,屬於高速變革的階段,大量的資本、商業模式、人才湧入。而資本推動和行業固有特性之下,物流行業難免發展粗放,疫情的突襲讓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開始反思。

張奇表示:「我們自己和已投企業,會把預期做得有點悲觀。一方面可以讓企業有危機感,去想盡辦法把控成本、把現金流做到極致;另一方面企業可以檢查身體,把過去薄弱的信息化能力、組織結構、培訓管理體系等落後的課程補起來。」

想盡辦法復工

事實上,物流行業並不應該是被動的那個。因為物流行業貫穿著原材料、生產、銷售等商品流通環節,一定程度上它既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主動脈。

無論是於國民經濟而言,還是於企業自身生存而言,當務之急仍然是推動全面復工。比如通過遠程辦公、採取錯峰制、值班制、共享員工制等措施促進復工,拿出「蹦迪精神」(疫情期間酒吧開啟「雲蹦迪」,與用戶保持聯繫),保持組織的活力和客戶聯繫,較快地復工。

但復工過程中,還有許多事情要同步進行:

一是拿錢。「黑天鵝」事件影響下,企業融資的戰線會拉長。對資本來說,這一定程度上是「利好」。而這個時候企業如何拿到融資?在吳世春看來,首先是要找對人,對方一方面要有錢,另一方面要懂行業;其次是心態要調整好,這個時候投資人也更謹慎、更猶豫,要做出打動人的妥協,比如對賭條款、估值等方面做一些讓步。

同時,張奇也表示:「這一階段能拿錢當然要拿,不要太計較估值。手裡現金多一方面可以防控風險,另一方面經濟復甦之後有重組的子彈,可以砸出一些機會。」

二是抱團。疫情爆發後,以盒馬、每日優鮮為首的涉及C端生活必需消費場景的即時配送、新零售等企業開啟了「共享員工」模式,大家互惠互利,各取所需。「抱團取暖」是應對疫情很重要的一招。同時,疫情也加速了「擠泡沫」「去產能」的過程,接下來物流企業也需要抱團取暖,適應趨勢。

三是關注政策。企業必須密切關注政府政策,並針對性地申請補助補貼等,保障經營性現金流的充足。比如疫情期間,國家及各地政府針對中小企業給出了免稅、緩繳社保和公積金、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扶持,金融機構推出貸款延期等服務政策。

尋找新的轉機

2003年「非典」過後,淘寶、京東這類線上業務巨頭崛起。那麼,此次疫情之後,資本如何看物流行業的機會?運聯對幾家資本的觀點進行了對比,總結出以下三種:

第一種,企業內部建設。從企業內部建設來看,疫情期間,那些能夠線上化運營的企業佔據了優勢。這其中的線上化運營不僅僅包括業務的線上化,同時也包括組織的信息化水平;因此,吳世春表示接下來會著重看一些SaaS、企業服務類的項目。

第二種,物流技術。此次疫情期間,物流行業誕生了「無接觸配送」的概念。實際上,這一概念除了適應不接觸的場景之外,同時也是各大物流企業近年來一直追求的降本增效之路。比如京東、菜鳥等推出的無人倉、末端的無人配送,以及通達系快遞持續投入的自動分揀設備等。

張奇表示:「疫情過後,我們會關注通過顛覆性創新帶來成本、效率大幅變化的項目。比如是不是跟信息化、科技化結合更充分?通俗來講,就是用人比較少的項目。」

第三種,組織模式變革。疫情的爆發也暴露出物流供應鏈缺乏彈性這一問題。其影響因素來自多方面,比如文化因素,春節期間,卡車司機要回家過年,會出現較大的司機缺口;比如冗餘經濟的因素,無論是發貨人還是收貨人,都希望把物流成本壓縮到極致,沒有資源是可以冗餘的。再比如,從規模經濟角度看,大多數企業是以需定產,根據客戶需求準備物流資源;所以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供應鏈非常脆弱。

在棋盤資本創始人馬宏看來,2003年「非典」後淘寶的崛起,除了看線上化業務的發展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平臺小組織的組織形態的誕生。與其說現在我們呼喚「柔性供應鏈」,不如說是呼喚「柔性的組織」。

「這種組織模式下,它的前端是螞蟻雄兵,讓這種碎片化的小組織滲透到市場一線,具有相當的彈性。但是,這些小組織又通過一個大平臺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數據鏈接網絡協同。所以這種組織結構更具有抗風險的能力,也更具有市場彈性。」馬宏說道。

危機之下,企業需要從內向外去看,既要看大環境,也要看自身是否健康。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現在正是提升自身戰鬥力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