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兒子,我爸總喜歡來打岔,我該怎麼辦?

猛獁MAMA


這種情況在大部分家庭中都可能會發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孫輩的特別疼愛,所以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在他們眼中是正常的,長大就好了。

我非常贊成寶媽引導孩子的方式,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我家寶寶七個多月,開始嘗試扶著各種東西站起來,寶寶多爬對寶寶運動協調能力好,我就會在寶寶站的時候,給寶寶放坐下。寶寶的爺爺奶奶就說她不想坐,然後就把寶寶抱到欄杆的地方,讓她站著。可能他們覺得站一會兒沒事。但是這個確實和我的一些想法做法不同。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就會跟寶寶的爺爺奶奶說,讓寶寶多爬爬有助於他發育,或者說她站太早了容易羅圈腿,也會給他們看一些關於孩子應該多爬的短視頻。次數多了,寶寶的爺爺奶奶自然而然的就不那麼做了。看到寶寶開始站了,他們會主動放寶寶坐下,然後用東西吸引寶寶爬。

這個算是我的一種方法吧。老一輩的人,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可能因為我們是小輩,說一些教育理念他們會不以為然。不過給他們多看看育兒相關的知識或者短視頻,通過別人的嘴來告訴他們,他們會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一朵家庭育兒


你好我是卞卞,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我在教兒子,我爸總喜歡來打岔,我該怎麼辦,其實老人是心疼孩子的,可能連他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有多疼,也就是隔代親,見不到他受一點委屈,你的情況我能很好的感同身受,因為我女兒剛好一歲半,我媽也就是孩子姥姥會經常來我家看孩子,生了孩子後我會發現她愛孩子遠遠超過愛我,我想可能是因為愛我所以才愛我的孩子,這個很容易想通,但是,事實是孩子出生後見著孩子就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三天兩頭打個電話問問孩子怎麼樣了,開始我很高興,我的爸媽那麼關心我的孩子,足以證明他們是多麼愛我,慢慢的我就很疑惑為什麼不問問我產後恢復啥的飲食啥的怎麼樣了,人家就說,你都那麼大人了,有啥好問的,不是,生孩子前還天天打電話問我吃飯怎麼樣,身體怎麼樣,有沒有胸悶,要感覺喘氣困難就趕緊去醫院吸氧什麼的,怎麼孩子一出生就沒我啥事了,足矣見得隔代親到底有多親,也說明了我確實是他們親生的,好吧,關心孩子也好啊,孩子被愛包圍長大,快一歲時候問題又來了,閨女見啥學啥,小孩模仿能力超強,但咱肯定是讓她擇其善者而從之呀,要去往好的一面引導她呀,那些不好的東西肯定要跟她說啊,總不聽就是要批評她的,那我爸媽就有意見了“她那麼小不到一歲的小孩知道啥,你小時候連她一半也不如,現在不也挺好”,隨著閨女慢慢長大問題就來的更多,只要管教她,那我爸媽總會擋在孩子前面護著她,不管對錯啊,這怎麼行,我就跟他們講道理,誰誰家的孩子比如在地上打滾,比如再啥就得立刻去買然後拿在手裡糟蹋這樣對不對,感覺好不好,他們會隨口說一句那小孩太慣著了,都要上天,那麼我會說,習慣都是從小慢慢養成的,潛移默化,你能看到別家小孩的各種缺點很不好,你不接受他們的這些行為,那為什麼當小丫出現了這些行為的時候不讓管教她,他們維護一次我說一次,找同樣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維護下的壞習慣的小孩對比,慢慢的他們也發現女兒身上很多缺點引以為傲,父母輩跟我們不管是習慣還是教育代溝都很大,不能牴觸他們強行對抗,咱們的初衷都是愛孩子為了孩子,父母輩見不得他們丁點委屈,我們又要用現在的教育首先教孩子怎麼去做人,教他們要三觀正,抓住他們的敏感期去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獨立能力,所以既然跟父母存在代溝就要有更多的溝通,把他們的思想工作做到位,那麼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因為父母的意見不同頂撞父母,彼此生氣然後再不了了之,時間久了重複的多了,老人會傷心難過,感覺自己老了被子女嫌棄,我們也會難過,感覺父母蠻橫無道理可言,會想怎麼會有這樣的父母,時間久了現在孩子誤會重矛盾深,所以溝通很重要,尤其是關於孩子管教的問題一定要溝通好,不管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要立場一致,父母長輩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一樣重要,讓孩子有正確的三觀,養成好的習慣,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謝謝!





卞卞的小生活


這位媽媽挺可愛,寫的這麼詳細,所以,問題、原因基本上一目瞭然。幹得漂亮!不過繼續往下看,不知道會不會讓你感覺不好了。


就孩子扔東西這件事,我說說我大女兒吧。那時她不到一歲,有一次她坐在餐椅上玩枇杷糖的小鐵盒。她往地上扔,我就撿給她。首先,我自己從未覺得她扔東西是一種破壞行為,我認為她是在玩,而我喜歡陪她玩。所以,她一邊扔一邊笑,我也是一邊撿一邊笑,我和她都挺開心。扔了10幾20次吧,她不想扔了,遊戲就結束了。我沒有印象她和妹妹亂扔東西,就算有,我和她媽媽都不會覺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為我們相信孩子做一件事,一定有她的想法。相反,我見過媽媽叫別跑的小男孩瘋跑,額頭撞到臺階直角邊上鼓個大包,幸好沒破皮;我見過媽媽叫不要扔東西、不要這樣那樣的小男孩驚人的破壞力。


遊戲是孩子學習的方式,玩一個遊戲玩夠了,就會去玩另一個。對一個事物滿足後,就發展出對新事物的興趣,也就是好奇心。如果我們去糾正孩子,會發生什麼呢?孩子探索到一半,沒有完成,沒有滿足,就會停在這件事上,就不會去探索新的事物。吃手、扔東西都是這個原理。大人去糾正TA,孩子就會卡在這裡,很大了還會吃手,還會扔東西。


孩子有機會去自由探索一個玩具,不被打擾、糾正,就能探索出正確的、甚至是新的玩法。如果大人限制、糾正、控制,孩子就會發展出非正常的行為。


糾正不是愛,糾正是破壞。學習能力、專注力、好奇心是每一個普通孩子生來就具備的能力,如果這些能力還需要培養,那就是已經被父母破壞了。所謂的“多動症”、感統失調,背後都有家長孜孜不倦的糾正孩子的影子。


我是姚傑,專注家庭教育排雷,如果有興趣,歡迎關注我


姚傑說家庭教育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初為人母人父的都很糾結。就好比我兒子一歲的時候,我因為兒子的不良習慣會懲罰打小手板。可每次外公要是看到我訓孩子就會罵我,然後把孩子摟過去,說他還小,什麼都不懂。可是在我認為,一歲的小孩懂事了。知道好壞,更知道誰疼他,所以總會耍小聰明。我覺得對於老一輩溺愛孩子我是能理解,但是我不會放任不管。

1.當老一輩袒護孩子的時候我不會當場反駁。不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

2.我會事後跟老人家溝通孩子教育存在的問題,現在大部分老人都能理解的

3.也會跟孩子去講剛剛爺爺(外公)之所以這樣護著你,是不希望媽媽批評你或者打你,但是這並不代表你今天沒有犯錯。錯了就是錯了。

這是我的以上觀點,謝謝!





陳小妹


同病相憐呀,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也是一名家長,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今年回到家後,孩子的變化很大,任性,愛哭,不講道理!很頭痛!

1.很多次孩子哭的時候,我去講道理,他不聽,不聽我就讓他哭,什麼時候哭夠了,我再去講!

2.這時候爺爺奶奶看見了,就不得了了,就去哄,說小孩子懂什麼?孩子一看見爺爺奶奶更加的哭了!我暈,這都是慣的呀!

3.當著爸媽的面,我不好意思直接說,事後的話,你一定要去找他們把情況說明一下,自己的孩子哭都心痛,但是不能一味的這樣慣著!不然長大就不好管了!

4.要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處理方式是不對的,讓他們看教育孩子的視頻,好好說!老輩的思想根深蒂固了,不好改變,我們要委婉的去勸!

5.你要知道爺爺奶奶也是心疼孩子才去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隻是不知道方式!孩子一哭,就妥協,這是很普遍的問題!

6.最後我們一定要從小改變孩子,不能縱容!不然長大了就沒發管了、一定要從小把他的三觀給擺正了,不然就是養個仇人!

謝謝🙏


馮小胖1988


一家三代人確實在教育孩子方面會有差異,很多人會有這個煩惱。其實老一輩的也都是愛孩子,只是教育觀念不一樣。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要溝通,全家先一起商量好。

儘量以寶媽為教育第一人

對孩子溫柔而堅定,那對於規則和界限也要堅定,跟長輩好好溝通,堅定的表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儘量把道理揉碎了講給長輩聽,取得他們的理解和肯定。

家庭教育如果有的在搭臺,有的拆臺,真的是太難了。

現在一般是寶媽花更多的精力去學習管教,而且寶媽大都是主要養育者,讓寶媽做教育第一人,以寶媽的教法為準較好。

教養是家庭教育中影響孩子的唯一因素

教養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有教養,就要先建立規則,而規則是需要全體人員去共同遵守的

我們不僅是規則的定製者,更應該是一個共同遵守者。在規則面前,家裡其他人和孩子是平等的。想讓孩子明白規則絕不是教條式的講解就可以的

只有我們遵守規則,有規則意識,才能更好的引導和幫助孩子認識規則,進而遵守規則。如果家庭的規則意識不強,又怎麼給孩子榜樣呢。

所以全家共同遵守規則,才能慢慢的形成一個有教養的家庭氛圍。統一家庭教育很有必要,要耐心的取得老人的支持邀請他們配合

讓長輩明白,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愛和自由”,但是要有界限,對孩子讓步並不是給孩子“愛和自由”,讓他們明白愛和尊重孩子與規則管教孩子的界限。

我是時而媽媽,關注我的頭條號:時而育兒,分享育兒小知識。


時而育兒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建議如下:1.你可以和老爸先溝通,表明你的意思,我覺得老人會有改變,2.告訴老爸如果對你有什麼建議可以單獨交流,不要在孩子面前大人持相反的態度,這樣對孩子形成好的習慣不利,3.老人的育兒經驗比年輕人多,他說的話也有道理,只是說話的時機存在問題,4.作為老人,他認為你不懂孩子行為的真正意思,老人想教給年輕人怎麼看護幼兒,所以才在你面前說話給你聽,表示自己比你懂得多,也達到討幼兒喜歡的目的,5.建議你也改變一下自己的教子方式,如果老人無意中再有類似的舉動時,可以喊聲“老爸"提醒一下或者告訴老人家能不能單獨和你講。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閱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038c9553a0148db85d8e4b423c63791\

淄燕與你分享


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確實困擾了很多家庭。但是,我一般不會正面和老人衝突。

而是先轉換畫風,再事後溝通。

首先,您也知道,扔東西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他們需要去探索不同的材料,聲音,還有家長的反應。那就接受他們的行為,但是不放任。

01 轉換畫風。

我會說,寶寶,我們比賽,看誰撿回來的東西多,輸了就不可以扔了。當然,去撿的過程,要故意變得有趣,讓他覺得這也是遊戲。

當然,能扔的東西才能給孩子玩。

02 事後溝通

(1)教育觀念不同,必須承認

年輕父母和老人的教育觀念千差萬別。老人們必須承認,社會在進步。她們所接受的教育,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新時代的孩子,必須與時俱進,接受最前沿得教育方式。而父母畢竟更懂得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得孩子。現在講究的科學育兒。

2、不要拆臺

孩子應該愛在心裡,不要掛在嘴上。孩子做錯事,肯定是要及時糾正的。老人唱反調,容易縱容孩子,孩子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錯了。另外,孩子們天生會趨利避害,她們似乎認識到自己擁有了尚方寶劍,一到關鍵時刻,就奔向老人。慣著慣著就長大了,脾氣也改不了了。


兔丫丫說早教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免不了會出現教育觀點和理念的差異。其實,即便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不同的階段也會有差異,畢竟環境會變,人會成長,認知就會迭代和升級。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跟自己的父母意見相左的時候,我們該怎樣處理呢?以下三點建議,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1歲的孩子,正處於由口欲敏感期(寶寶對外界事物的瞭解都通過口來感知,習慣什麼東西都放到嘴裡嘗一嘗)轉向用手來感知事物的階段。所以,他們喜歡什麼都用手抓,最愛玩的遊戲就是把東西扔在地上“聽響”,不同的響聲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

反覆扔,就像我們小時候重複練習文字一樣,寶寶也是在學習和成長。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是,寶寶這麼做的時候不會傷害到他,同時也不會打擾到樓下的鄰居即可。

其次,作為新晉寶媽寶爸的我們,人生進入另一個階段~上有老下有小。而我們孝敬父母最佳的方式,除了保證他們衣食無憂,便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用。

正是基於此,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需要給到父母足夠的尊重。觀念的衝突既然不可避免,那麼我們只能積極想辦法,讓衝突的頻次減低,或者說讓大家的心裡都能達到平和。對於孩子而言,尤其是幼兒,主要撫育者的情緒,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情緒穩定平和的家長,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感,這對他將來適應新的環境非常重要。

當初跟公婆教育理念發生衝突的時候,我沒有跟他們理論和爭吵,這個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他們也在乎孩子,也想要出一份力。於是,我給老人準備一部智能手機,下載了很多專業的育兒APP(跟我手機上用的APP一樣),上面有很多新資訊。老人通過學習,可以升級自有系統,這樣我們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後來工作太忙,我就放手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他們對照APP或者書本,也帶得不錯。只有在一些小事情上學會放手,我們才能做到放心。

最後,我們對待老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孩子對待我們的態度。

老人不易,幫忙帶孩子,身體上吃力,心理上還怕被晚輩嫌棄。不管你是否承認,這是很多老人的現狀。所以,對他們多一份體諒和理解,不光可以讓老人心理上更舒服些,也能讓我們自己心態更平和。

將心比心,畢竟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我們也想為自己的兒女再盡一份力,而不是被他們數落啊!



小北視界


我們雖然和孩子的爺爺奶奶住一起的時間比較少,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我一般採取迂迴策略。

其實,1-2歲的孩子喜歡扔東西, 扔了再找,他(她)是在通過物體的位置和物體的運動探索空間。扔東西的動作雖然簡單,媽媽需要隨時去撿也覺得麻煩,但是孩子“扔”的動作很重要。

我的處理方式:

1、如果孩子扔的東西不貴重,一般不制止,扔了自己撿。爺爺如果要幫忙,我會告訴孩子:謝謝爺爺,幫你撿了玩具。

2.如果孩子扔的東西,在你看來是不能使勁扔的。我會溫柔堅定的告訴她,這個不能扔,還有此玩具的玩法。和孩子一起玩,基本注意力轉移了。

3.孩子還堅持扔,爺爺在旁邊加油,我會給她爺孫倆一個彈力球或者輕點的毛絨玩具沙包什麼的,讓他們倆玩,我在旁邊加油鼓勁就ok 了!

當然,原則性的問題,不當著孩子的面和孩子爺爺奶奶溝通,溝通的時候舉例說明,一定要舉例,說明這樣做會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一般她們都會聽。說一次肯定有時候不太記得,看到新聞或者哪裡有這樣的例子,就嘮叨嘮叨,爺爺奶奶自然就跟著你的想法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