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對不起,我們只招985畢業,你們差的不是學歷而是這三點

1、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

今年聽過最扎心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

這句話是老林最近的領悟。

老林今年24歲,專科畢業兩年,幸運的是他進入了一家自媒體公司。

但讓他鬱悶的是,他所在公司的同事不是本科就是985、211畢業的,老林的起點工資就比人少了1500。

除了工資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日常交流上的差距。

以前他的周圍都是一群對生活得過且過,不學習不上進,每天聊的最多的就是今天穿什麼。

而在現在的公司,他顯得格格不入,上次同事聊天說:“你覺得你的性格像紅樓夢裡的誰。”

老林羞愧自己除了賈寶玉和林黛玉有點印象,這本書自己的都沒看過,根本插不上話。

老林向我吐槽說:“真後悔自己當初沒好好讀書,現在連圈子都擠不進去,學歷真的太重要了。”

我很慶幸老林能醒悟,我勸他去多學習,多讀書,現在還不晚!

老林卻說:“難道我要重新去考個本科文憑嗎?考個文憑我的生活會不會過得好一點?”

我糾正了老林的想法,學習不是為了拿到一紙文憑,而是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我認知。

在知乎上也看到也有人提問:“沒學歷該如何提升自己?”

看到一個和我有同樣想法的回答:

“你以為自己缺的是高學歷文憑的那張紙?你以為是學歷直接影響你的人生軌跡?你大錯特錯了啊,高學歷的人之所以成功的機率比較高關鍵不是他們智商高,也不是某些領域過強的知識。

而是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讓他們更好的瞭解世界,轉變了想法,培養了習慣,拉高了認知。”

所以,我支持你們學習,並不是說拿著一紙文憑改變現狀,而是你能在學習中變成更好的自己。

面試官:對不起,我們只招985畢業,你們差的不是學歷而是這三點

2、爬出低學歷的“負循環”,人生最壞不過大器晚成

很多沒學歷的人容易陷入一個“負循環”:

“我沒學歷,所以我很笨,很難提升自己。”

“我從小成績差,所以我不是一塊讀書的料。”

“我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文憑,所以我永遠比不過別人,我的人生也就這樣了。”

於是從一開始你就給自己打上了“我不行”的標籤,因為沒有學歷,一開始你就只能從事一些“低層次”的工作,這些工作往往是既辛苦,收入又低。

而事實是,你想要擺脫底層的困境,就必須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掌握更專業的技能。也就是必須去學習。

但底層人面臨的難題是,我每天辛苦工作也只能解決自己的生活,根本沒時間和金錢去自我提升。

而相對於金錢和時間的匱乏,學歷低,往往還會導致一種更嚴重的匱乏,那就是眼界的匱乏。

從事“低層次”的工作,就有很大的概率,你周圍的人也缺乏知識,缺乏奮鬥的決心和意志。時間久了,在環境的影響下,人就會逐漸變得麻木不仁,就更走不出這種“負循環”。

但是,就像動漫電影《哪吒》的吶喊: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生很長,也不能光靠前半段的學識和文憑就斷定一個人的一生。

如果你已經發現了自己正在“負循環”的漩渦中打轉,不要害怕,人是很有機會從這個“負循環”中爬出來的。

我一直堅信一句話:“沒有什麼不可能,人生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面試官:對不起,我們只招985畢業,你們差的不是學歷而是這三點

3、學習改變命運,讓你少走彎路的幾個建議

我們要想從“負循環”種走出來,一定要從習慣、認知、見識三方面來改變,接下來我一個個來解釋。

(1)認知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看到的世界有多大。

舉個例子,我經常聽到朋友說自己沒錢,我也會勸他們理財。

可是他們給我的答案就是:“我一個月才賺這麼點,自己花都不夠,怎麼理財啊。”

很多人的潛意識認知是:“有錢才能理財。”

以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我看了《窮爸爸和富爸爸》之後,才知道沒錢照樣可以理財。

窮爸爸教給孩子的是你如何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這樣你才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升職加薪,給老闆打工。

而富爸爸告訴孩子,你掙得再多也是給別人打工,你一開始就要樹立意識,你要當老闆,這樣你就會給自己壓力,逼迫自己不斷的去尋找機會走向成功。

所以想要自我提升,改變自己的認知是第一步。

學歷不會限制你的發展,真正限制你人生的是你的認知。

關於認知的提升,給大家的幾點建議是:

①多看有價值的書和電影

看書是最快提升或改變你的認知的,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也不是沒道理的。

但是看書我們要遵循“有價值”,比如多看和你工作有關或者是你提升你技能的書,能直接從書中學到技巧現學現用。

看高質量的電影,有利於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各國的電影不同年代的都可以看,這裡建議大家去刷豆瓣top榜的電影,多看看別人的影評。

用極少的成本,你會收穫更多!

②改變社交圈

我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多和優秀的人接觸你才能變得優秀。


面試官:對不起,我們只招985畢業,你們差的不是學歷而是這三點

那張瘋傳的互聯網大佬聚餐圖就證明了,和你交往的人,層次高低,對你的人生是有很大影響的。

那麼我們改如何改變自己的社交圈,我給大家的建議是:

參加線上社群,找到你感興趣的社群進行鏈接。

時常參加線下付費活動,認識大咖的同時分享自己的獲得感悟,也讓更多人認識自己,這是互相學習的過程。

這些做法不僅能改變你的認知更能積累你的人脈,一舉兩得。

(2)見識

馬雲曾說過:“趁著年輕,多出去走走看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看過一個小故事:

有個學生想出國,父母去請教清華大學的寧教授:去哪個國家好?讀哪所名校?什麼專業有前途?

萬萬沒想到,寧教授給的建議是:出國嘛,千萬別把上課當回事,重要的是旅行,與人接觸、交談,多看看。

關於長見識,我的建議是:

①旅行而不是旅遊

旅行和旅遊是有本質的差別的,旅遊你是漫無目的的吃吃喝喝,網紅打卡,在酒店睡覺。

而旅行更多的是帶著目的帶著思考去感知這個世界。遇見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你的見識也就提高了。

所以,我勸你一年內給自己安排兩次旅行,不用多遠,讓自己走出去。就像那句話說的“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②做自己沒做過的事情

我們常說要跳離舒適圈,而做自己沒做過的事情就是一種挑戰。

《能力陷阱》告訴我們:我們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將使得我們一直只會擅長的那些事,能力到達天花板之後不容易提升。

我們要試著朝不同方向發展自我,不要自我設限。

● 像藝術家一樣偷師學藝:找到對標,觀察比你優秀的人的言行舉止,記錄下你要從他們那裡學習到的東西,不斷地改變自己,一步步成長;

●設定“學習目標”:我們的目標設定,不是“表現目標”輕而易舉能達到的,而是要設定有學習發展空間的目標,挖掘你的多面性。

(3)習慣

在生活中,我們要不斷養成自己好的習慣。比如:集中精力只做一件事、記賬、讀書、早起等。

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

面試官:對不起,我們只招985畢業,你們差的不是學歷而是這三點

4、寫在最後

今天的文章,往小了談是在講學歷的高低,往大了談是在說學習的影響力。

回顧今天說到的幾個重點:

(1)學歷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決定了你的下線。

(2)不要陷入低學歷的“負循環”,爬出來,人生有無限可能。

(3)想要走出人生困境,你要從認知、見識、習慣三方面提升自己。

我們的人生會走過有一段很長的路,當你咬牙扛過去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曾經黑暗的“低學歷”“沒能力”“窮”都已經變成了你的人生經歷,它們都悄悄地開出了花,你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不要害怕,人生不過大器晚成,現在改變,為時未晚!

更多幹貨內容, 請關注公眾號【我們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