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三大金招帮你秒辨紧俏物资里的“倒爷”与“李鬼”


「原创首发」三大金招帮你秒辨紧俏物资里的“倒爷”与“李鬼”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由于“口罩”“防护服”“测温枪”等原有产能有限,市场需求量大,一时成为全网甚至全民营销的“快消品”,一度一“罩难求”……

眼看随着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内原有与新建的口罩长,产能也逐步得到了释放,“口罩”也不是刚开始那般的“急缺”,稍有缓和之相,口罩的原材料却又出现了一“布”难求……部分口罩厂不得不因为求不得融篷布而暂时性停产——


「原创首发」三大金招帮你秒辨紧俏物资里的“倒爷”与“李鬼”

从一开始的“口罩”“防护服”到后来的“测温枪”,再到现在的“融篷布”,全网营销、全民营销的现状下,为什么还是收不到货,还是一“罩”难求、一“枪”难求、一“布难求”,是真有货还是纯粹的“炒”概念,笔者教你简单三招瞬间甄别“倒爷”与“李鬼”。

第一招:凡是要政府采购函的大都不靠谱

刚开始,疫情严重,“口罩”成为最简单直接有效的防护方法。能买到一个“口罩”,尤其是一个“真口罩”,感觉自己就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人。


「原创首发」三大金招帮你秒辨紧俏物资里的“倒爷”与“李鬼”

刚开始时,口罩生产厂家在当地政府监管的情况下,有少量比例的口罩可以供市场,确确实实需要其他地方政府采购函才可以进行采购。而政府也是为了普通老百姓好,为了防止民间“热炒”,导致价格暴涨,最终老百姓还是买不到的买不起。政府通过委托各种贸易公司等渠道商帮助采购大量的“口罩”“防护服”“测温枪”“融篷布”等紧俏资源供当地防疫急用。有些物资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价格很高,但当地老百姓之所以还能平价购买到,是因为这些物资本来就是政府“贴钱”在供市场。

但是随着“测温枪”的“芯片”、“口罩”的“心脏”融篷布等本就紧缺的物资原材料出现了紧缺,“政府采购函”已经逐步成为各种“李鬼”“倒爷”缓冲时间差的工具。

原先政府开具采购函,是为了让当地普通老百姓能够平价享受到必须的防疫物资而委托第三方公司代为采购的“政府行为”;而现在“测温枪厂”“口罩厂”等原材料紧缺在市场上去采购是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政府开具采购函名不正、言不顺,而大量的没多少货的甚至压根就没有真实货源的“李鬼”“倒爷”正是抓住了知道政府很难开具采购函的情况,大肆宣扬,理直气壮。


「原创首发」三大金招帮你秒辨紧俏物资里的“倒爷”与“李鬼”

因为客户没有政府采购函,所以这些“爷们”完全可以说“战略物资,没有政府采购函的不行”“没有资金证明的不行”“我们是做公益事业,不是赚钱,为了防止市场上别人拿去‘炒’,我们这里的货必须要有政府采购函才行”等等听着很理性又实在的说辞;但当你一旦拿到了政府采购函,又同时准备了充足的资金时,这些“爷们”又会说“你们慢了,这面已经被别人现款定完了,没货了……”实际上,这些“爷们”手里有可能一分钱都没交易,因为压根就没有货,从一开始就是个概念和信息,只是到最后“政府采购函”不知不觉中俨然成为了“李鬼”“倒爷”们缓和时间差进而自圆“谎言”的合情合理的理由而已,不信,你可以让他发发他交易的银行回单,你就知道,没人敢发给你,不是怕被追责,而是压根就没有过——

买卖本来就是合约相对方之间的事,“用钱买货”“拿货易货”等都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只不过是在特殊时期,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价格会走高,但只要你有资质不倒卖,合法的去交易,就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但一开始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让你先提供“政府采购函”的,绝大多数不怎么靠谱,何况能有采购函的,一人手里好多张,没有采购函又急需的还是没有。

第二招:凡是不敢承担50%违约金的大都不靠谱

笔者接触了一些受托采购的个人和机构,发现目前乱象存生的情况下,凡是大宗或较大宗货物(比如测温枪3000个以上、融篷布1吨以上、口罩5万只以上等)不敢承担50%违约金的都不怎么靠谱。有些人肯定会问,这么高的违约金,有哪个傻子会承担,而通过与受托方了解,他们截止目前最靠谱的还真就是这些敢承担50%违约金的“傻子们”。


「原创首发」三大金招帮你秒辨紧俏物资里的“倒爷”与“李鬼”

回头一想,为什么别人眼中的“傻子们”敢承担50%的违约金,而所谓的商战“精英”们却不敢承担这么高甚至一分钱的违约金都不敢承担呢?

理性分析,实质上很简单,因为那些所谓的“傻子们”是真有货、有真货、有现货,所以你不论说多少违约金他都愿意,他能如期交货,不会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没什么可怕的;而那些“精英”们自己心里就没底,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货源靠不靠谱,当然他不愿承担基本的甚至是高额的违约金。

第三招:凡是2个自然日发不出来货的大都不靠谱

有肉不怕你来吃,有苹果不怕你来分,往往都是家里没存货的才会问你喜欢吃撒肉,喜欢吃撒苹果。特殊时期,紧俏物资贸易过程中防“李鬼”,这个生活经验也能用得上。

别看谁的关系,别看哪国进口,不要相信拉大旗扯虎皮的主,更不要浪费时间听“李鬼”“倒爷”给你讲大道理、抒大情怀,就简单直接问:什么标准和品质的货,什么价格,2日内能否发货?如果2个自然日内不能发货的,都是期货,违约金、工厂资质、合同签订等核心问题上更要为慎重。


「原创首发」三大金招帮你秒辨紧俏物资里的“倒爷”与“李鬼”

一开始不提供产品厂家的资质证书、产品自身的检测报告等基本资料,而张口就要购买方的各种资料,填写各种需求表的,大多都不怎么靠谱。这是颠倒了基本的买卖顺序,超市里面去买酒,也得先看看什么品牌的酒,什么时候生产的酒,什么作物酿造的酒,什么厂家出品的酒,是否合格;巷道里面去买肉,也得看看肥和瘦……拿“担心满天飞”的理由搪塞和解释的,终究是个理由,这是基本的资料,做企业不让别人知道、做产品不让别人消费,那你做的啥企业、啥产品,作为供货方,啥资料都不给,又怎么能保证企业靠谱呢?能在朋友圈做买卖的产品背后的企业肯定也不会是高度保密的高精尖企业,所以,在单纯的买卖面前,不要故弄玄虚,越故弄玄虚越不靠谱。

在交易中尤其要注意进口的国际贸易,建议不要听风就是雨,要理性而为,为了规避风险,可以和国内负责的贸易公司签约合作,在不是特别有把握和了解外国法律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和外国厂家直接签。和外国厂家签约,是为了不让中间商赚差价,能直接降低贸易成本,但是国外的法律和交易规则和我国的不尽一致,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慎重些好,和国内的贸易公司签约,有风险起码能找得到。


「原创首发」三大金招帮你秒辨紧俏物资里的“倒爷”与“李鬼”

此外,签约时建议明确约定货物到国内的落地时间及提货时间是否在2个自然日内和相应比例的违约金,尽量不要签约预付定金下的国外清关临界点为履约标准,国外清不清关、过不过关,与你都没关系,你只需要按合同约定关注你在国内从国内的贸易公司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能拿到货即可,不然到时本身就没有真实的货源,而“李鬼”“倒爷”们理直气壮的忽悠一圈后,给你来一句“海关被扣了”,将本就“一无所有”顺理成章地蜕变为“不可抗力”,那时候不排除会“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当然,合作双方在大宗交易时,除了确认基本的信息无误外,还要特别注意具体产品的型号、规格、执行标准等细节,如市场上将KN95当N95卖,将民用当医用卖,将非灭菌的当灭菌的卖……


「原创首发」三大金招帮你秒辨紧俏物资里的“倒爷”与“李鬼”

上述三招虽然显得有些绝对,但现实中的确管用,可以试试。(璐珩/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