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三大金招幫你秒辨緊俏物資裡的“倒爺”與“李鬼”


「原創首發」三大金招幫你秒辨緊俏物資裡的“倒爺”與“李鬼”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由於“口罩”“防護服”“測溫槍”等原有產能有限,市場需求量大,一時成為全網甚至全民營銷的“快消品”,一度一“罩難求”……

眼看隨著舉國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國內原有與新建的口罩長,產能也逐步得到了釋放,“口罩”也不是剛開始那般的“急缺”,稍有緩和之相,口罩的原材料卻又出現了一“布”難求……部分口罩廠不得不因為求不得融篷布而暫時性停產——


「原創首發」三大金招幫你秒辨緊俏物資裡的“倒爺”與“李鬼”

從一開始的“口罩”“防護服”到後來的“測溫槍”,再到現在的“融篷布”,全網營銷、全民營銷的現狀下,為什麼還是收不到貨,還是一“罩”難求、一“槍”難求、一“布難求”,是真有貨還是純粹的“炒”概念,筆者教你簡單三招瞬間甄別“倒爺”與“李鬼”。

第一招:凡是要政府採購函的大都不靠譜

剛開始,疫情嚴重,“口罩”成為最簡單直接有效的防護方法。能買到一個“口罩”,尤其是一個“真口罩”,感覺自己就是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


「原創首發」三大金招幫你秒辨緊俏物資裡的“倒爺”與“李鬼”

剛開始時,口罩生產廠家在當地政府監管的情況下,有少量比例的口罩可以供市場,確確實實需要其他地方政府採購函才可以進行採購。而政府也是為了普通老百姓好,為了防止民間“熱炒”,導致價格暴漲,最終老百姓還是買不到的買不起。政府通過委託各種貿易公司等渠道商幫助採購大量的“口罩”“防護服”“測溫槍”“融篷布”等緊俏資源供當地防疫急用。有些物資因原材料價格上漲,採購價格很高,但當地老百姓之所以還能平價購買到,是因為這些物資本來就是政府“貼錢”在供市場。

但是隨著“測溫槍”的“芯片”、“口罩”的“心臟”融篷布等本就緊缺的物資原材料出現了緊缺,“政府採購函”已經逐步成為各種“李鬼”“倒爺”緩衝時間差的工具。

原先政府開具採購函,是為了讓當地普通老百姓能夠平價享受到必須的防疫物資而委託第三方公司代為採購的“政府行為”;而現在“測溫槍廠”“口罩廠”等原材料緊缺在市場上去採購是正常的企業經營行為,政府開具採購函名不正、言不順,而大量的沒多少貨的甚至壓根就沒有真實貨源的“李鬼”“倒爺”正是抓住了知道政府很難開具採購函的情況,大肆宣揚,理直氣壯。


「原創首發」三大金招幫你秒辨緊俏物資裡的“倒爺”與“李鬼”

因為客戶沒有政府採購函,所以這些“爺們”完全可以說“戰略物資,沒有政府採購函的不行”“沒有資金證明的不行”“我們是做公益事業,不是賺錢,為了防止市場上別人拿去‘炒’,我們這裡的貨必須要有政府採購函才行”等等聽著很理性又實在的說辭;但當你一旦拿到了政府採購函,又同時準備了充足的資金時,這些“爺們”又會說“你們慢了,這面已經被別人現款定完了,沒貨了……”實際上,這些“爺們”手裡有可能一分錢都沒交易,因為壓根就沒有貨,從一開始就是個概念和信息,只是到最後“政府採購函”不知不覺中儼然成為了“李鬼”“倒爺”們緩和時間差進而自圓“謊言”的合情合理的理由而已,不信,你可以讓他發發他交易的銀行回單,你就知道,沒人敢發給你,不是怕被追責,而是壓根就沒有過——

買賣本來就是合約相對方之間的事,“用錢買貨”“拿貨易貨”等都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只不過是在特殊時期,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價格會走高,但只要你有資質不倒賣,合法的去交易,就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但一開始不分青紅皂白的就讓你先提供“政府採購函”的,絕大多數不怎麼靠譜,何況能有采購函的,一人手裡好多張,沒有采購函又急需的還是沒有。

第二招:凡是不敢承擔50%違約金的大都不靠譜

筆者接觸了一些受託採購的個人和機構,發現目前亂象存生的情況下,凡是大宗或較大宗貨物(比如測溫槍3000個以上、融篷布1噸以上、口罩5萬隻以上等)不敢承擔50%違約金的都不怎麼靠譜。有些人肯定會問,這麼高的違約金,有哪個傻子會承擔,而通過與受託方瞭解,他們截止目前最靠譜的還真就是這些敢承擔50%違約金的“傻子們”。


「原創首發」三大金招幫你秒辨緊俏物資裡的“倒爺”與“李鬼”

回頭一想,為什麼別人眼中的“傻子們”敢承擔50%的違約金,而所謂的商戰“精英”們卻不敢承擔這麼高甚至一分錢的違約金都不敢承擔呢?

理性分析,實質上很簡單,因為那些所謂的“傻子們”是真有貨、有真貨、有現貨,所以你不論說多少違約金他都願意,他能如期交貨,不會承擔任何違約責任,沒什麼可怕的;而那些“精英”們自己心裡就沒底,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貨源靠不靠譜,當然他不願承擔基本的甚至是高額的違約金。

第三招:凡是2個自然日發不出來貨的大都不靠譜

有肉不怕你來吃,有蘋果不怕你來分,往往都是家裡沒存貨的才會問你喜歡吃撒肉,喜歡吃撒蘋果。特殊時期,緊俏物資貿易過程中防“李鬼”,這個生活經驗也能用得上。

別看誰的關係,別看哪國進口,不要相信拉大旗扯虎皮的主,更不要浪費時間聽“李鬼”“倒爺”給你講大道理、抒大情懷,就簡單直接問:什麼標準和品質的貨,什麼價格,2日內能否發貨?如果2個自然日內不能發貨的,都是期貨,違約金、工廠資質、合同簽訂等核心問題上更要為慎重。


「原創首發」三大金招幫你秒辨緊俏物資裡的“倒爺”與“李鬼”

一開始不提供產品廠家的資質證書、產品自身的檢測報告等基本資料,而張口就要購買方的各種資料,填寫各種需求表的,大多都不怎麼靠譜。這是顛倒了基本的買賣順序,超市裡面去買酒,也得先看看什麼品牌的酒,什麼時候生產的酒,什麼作物釀造的酒,什麼廠家出品的酒,是否合格;巷道里面去買肉,也得看看肥和瘦……拿“擔心滿天飛”的理由搪塞和解釋的,終究是個理由,這是基本的資料,做企業不讓別人知道、做產品不讓別人消費,那你做的啥企業、啥產品,作為供貨方,啥資料都不給,又怎麼能保證企業靠譜呢?能在朋友圈做買賣的產品背後的企業肯定也不會是高度保密的高精尖企業,所以,在單純的買賣面前,不要故弄玄虛,越故弄玄虛越不靠譜。

在交易中尤其要注意進口的國際貿易,建議不要聽風就是雨,要理性而為,為了規避風險,可以和國內負責的貿易公司簽約合作,在不是特別有把握和了解外國法律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和外國廠家直接籤。和外國廠家簽約,是為了不讓中間商賺差價,能直接降低貿易成本,但是國外的法律和交易規則和我國的不盡一致,沒有十足的把握,還是慎重些好,和國內的貿易公司簽約,有風險起碼能找得到。


「原創首發」三大金招幫你秒辨緊俏物資裡的“倒爺”與“李鬼”

此外,簽約時建議明確約定貨物到國內的落地時間及提貨時間是否在2個自然日內和相應比例的違約金,儘量不要簽約預付定金下的國外清關臨界點為履約標準,國外清不清關、過不過關,與你都沒關係,你只需要按合同約定關注你在國內從國內的貿易公司什麼時候什麼地點能拿到貨即可,不然到時本身就沒有真實的貨源,而“李鬼”“倒爺”們理直氣壯的忽悠一圈後,給你來一句“海關被扣了”,將本就“一無所有”順理成章地蛻變為“不可抗力”,那時候不排除會“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當然,合作雙方在大宗交易時,除了確認基本的信息無誤外,還要特別注意具體產品的型號、規格、執行標準等細節,如市場上將KN95當N95賣,將民用當醫用賣,將非滅菌的當滅菌的賣……


「原創首發」三大金招幫你秒辨緊俏物資裡的“倒爺”與“李鬼”

上述三招雖然顯得有些絕對,但現實中的確管用,可以試試。(璐珩/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