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军阀拥有将近20万军队,为何挡不住只有10万北伐军?

Irene_haha


国民政府的建立其实就是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成为在国际社会上代表中国主权的唯一合法政府,然而民国也有民国政府和国民政府之分,虽然都使用民国纪年,但掌权阶级不同,民国政府的实际控制者是北洋军阀,而国民政府则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本家和封建势力。所以二者的更替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这是一次以战争为手段的武力更替活动!

北伐战争就是这次战争的代名词。


北伐结果是蒋介石集团打败三大军阀集团: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半投降性质),顺便收拾了红色队伍。在1928年10月蒋介石自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实施“以党治国”的训政。

山东军阀张宗昌就是奉系的下属


说是下属,其实也算盟友,毕竟当时张宗昌盘踞在山东,借助东北张作霖的实力招兵买马,实力快速扩充到十万多人,其中还有不少战斗力强悍的白俄军,势力已经是半独立状态。张本来以为自己南边有吴佩孚挡着,北边有奉系支持,应该牢不可破的,但是没有想到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撑快速扩充军队,当时北伐军打到南京的时候其实力就达到了40万人,而且连战连捷士气旺盛,同时,本属中立之山西的阎锡山和西北冯玉祥这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和蒋介石联合,这样北伐军的势力快速扩充到了100万,这是张宗昌不可能抵抗的数字,他的主子张作霖也不行。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关键在于张宗昌这个山东督军是一个“孤儿”,这是张宗昌很快被北伐军赶出山东的真正原因。

我说张宗昌是“孤儿”,不是说他父母双亡,而是他在政治上没有一个真正的靠山。他最开始跟随山东督军胡瑛投靠陈其美,后来在二次革命时又背叛陈其美投靠了北洋直系军阀冯国璋,到了直皖战争后张宗昌又投靠了奉系张作霖。

虽然每一次张宗昌都能靠着“敢打敢拼”让新东家不得不用自己,但是讲究“关系”的北洋时代,张宗昌这样的人是不会被某一个派系当做自己人的。

张作霖和张宗昌关系也很微妙,本来张作霖答应张宗昌担任江苏督军的,结果张作霖临时反悔,愤怒的张宗昌把部队撤回江北,张作霖不得已之下才让张宗昌担任山东督军。

张宗昌虽然得到了山东,但是当时山东情况很复杂,有日本人势力,也有直系势力,奉系势力,张宗昌本人又不是张作霖奉系嫡系,委任张宗昌担任山东督军只是希望张宗昌能成为横在奉系与北伐军或者孙传芳之间的盾牌。

由于张宗昌尴尬的身份,使得张宗昌在山东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所以对于张宗昌来说,他要保住自己胜利果实只能扩军备战,而他又没有“外援”,只能搜刮山东民脂民膏,而搜刮山东民财又激起了山东民众对张宗昌更大的不满。


另外,不要忘记当时中国还处于被列强军火禁运状态,不是说买不到军火,而是军火价格飙升,对于军阀来说对自己军队更新换代变得非常贵。

但是北伐军的军火是苏联援助的,虽然说不上最先进,但是在中国已经是很好的武器装备了,所以在武器上张宗昌部队先天就落后于北伐军。

还有,北伐军好歹是经过训练,用近代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军队,而张宗昌的部队虽然号称20万,但事实上大部分是他收编的土匪,他核心武装也就一两万人,这其实也是民国时期军阀常态,用少部分核心武装控制大部分军队。


这样的军队打打北洋军阀之间那种“三百万发子弹打死二十八个人(陈毅元帅点评段祺瑞讨伐张勋)”战争还凑合,和北伐军打前近代战争就不够看了。

而且由于军火匮乏,张宗昌只能采取密集冲锋战术,可是北伐军火力很强,密集冲锋完全不管用,而北伐军的密集冲锋对张宗昌来说则是致命的。

所以张宗昌很快就被北伐军赶出山东了。


兰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官比兵多

张宗昌主政的3年内,山东全省被搞得鸡飞狗跳,到处都是一片混乱,甚至超过了韩复榘时代。他通过搜刮民脂民膏,让自己和部下过上极为奢侈的生活。张宗昌为了扩充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征兵。

当时山东匪患极为猖獗,全省土匪不下十万人,鲁南最大一股土匪甚至有1万多喽啰。在张宗昌出巨资的招安下,大批土匪像蚂蚁群发现糖堆一样奔向山东。这些土匪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张宗昌麾下的正规军。

他们终于可以穿着军服抢劫老百姓了。当地民众讥笑:张大帅的兵根本就是穿制服的土匪。由于求兵心切,只要来投奔的土匪和民团武装,张宗昌一律招待全收,并且给予巨款奖励。

土匪们为了多拿钱,纷纷谎称自己部下的人数,800人夸大为1500人,1500人夸大为3000人。张宗昌就当完全看不见一样,一律给钱,还按照他们自称的人头给予军饷,并且给予军衔。

所以张宗昌的部队名义上有20多万,实际顶多也就10多万人。有的部队里面一个排只有几个人,还大多是排长,副排长,班长,文书等等各种军官,真正当兵的就1,2个人。

每逢张宗昌检阅部队时,部下就高度紧张。

现场也笑料百出,经常出现点了一个人的名字,没人应(因为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

或者点了一个人的名字,二个人应(都是临时找来救场的)。

一些部队更夸张。为了应付检阅又来不及花钱雇人,就随地抓人顶替,事后给点小钱。

然而,抓的人就无法保证质量,所以经常出现瘸子、秃子、老头子甚至聋子。



张宗昌部队军纪差,就算在山东境内作战也四处抢劫,而且成份复杂,装备杂乱,战斗力有限。

因为手下的军人四处强买强卖,形同土匪,张宗昌深感影响不好,非常头疼。终于,他想出一个好办法。张宗昌专门设计了一种“军用票”的货币,让他手下的士兵买东西时拿这种票就当现金使用,不用付现金!但张宗昌又规定老百姓找零时必须找现金!自然,这种军用票很难通过政府兑现成现金,基本等于换个名目的抢劫

。山东老百姓明知这是一种骗人的把戏,但迫于张宗昌的淫威,不得不做这种既赔东西又赔钱的亏本买卖。

著名的史迪威将军曾经在北伐战争期间去张宗昌的部队视察,结果让他大为震惊。张部士兵有枪的不过30%,别的人是赤手空拳的;20%左右的士兵身高不过一米四五,年岁也很小。史迪威当时就想想;这群乌合之众 一打仗除了逃跑还能干什么呢?

对此,当时中国舆论界讥笑张宗昌的军队为:官比兵多,兵比枪多,枪比弹多。

不过张宗昌对部下还是很笼络的,这一点是他所擅长的。一日,有一杂牌军头目来投效,张批示拨款一万大洋, 却未用大写数字写壹。

杂牌军头目灵机一动,在一字上加一竖,于是一万大洋变成十万大洋。结果张宗昌的军需处官员兑现支票时,被发现支票有异,立即上报。谁知道张宗昌不但不追究,反而说:老子写的就是10万,你们照着给好了。

军需处无奈,就拨出十万大洋。事后,张宗昌召见那头目,不但没有责骂,还拍拍其肩膀说:老弟!幸好你只添一竖,倘添三竖,不就变成二十万大洋吗?军需处一时可能付不出。钱嘛,日后多的是,老弟可得好好干呀!

那头目果然竭诚效劳,危难时还救过张宗昌。

除了这些手段以外,张宗昌还经常宴请他的大小官员,连吃带赌博,有时候还喊上妓女陪侍。这些酒宴都极为奢侈,吃饭用的是比利时雕花玻璃餐具,每餐每桌必备白兰地、香摈酒和40道菜,据统计,每顿饭要吃掉5000美元。


萨沙



在近代历史上,有很多军阀都很有意思,其中就包括今天要讲的山东军阀张宗昌。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印记,算不上臭名远扬,但是和名留青史也不沾边。张宗昌号称拥有20万大军,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白俄雇佣军。既然拥有这么强的兵力,为何打不过只有10万兵力的北伐军呢。其实,不单单是张宗昌,就连他的后台也不是对手。

张宗昌原本是直系军阀的部下,但是因为一系列的矛盾,无法再直系军阀内立足。后来,不得已投靠了关外的东北军阀。在东北军阀的手下,张宗昌的地位越来越高,实力自然也是越来越强。在20年代,直系军阀和东北军阀爆发了2次大规模战争。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东北军阀的部队被一顿暴打。但是几年之后,东北军阀卷土重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直系军阀惨败。东北军阀的势力开始向河北、山东等地渗透,这是东北军阀的鼎盛时期。




随后,东北军阀控制了热河、察哈尔、河北、山东等地区。张宗昌在1925年返回山东老家,成为了山东的督军。在历史上,很多军阀在自己的老家都会很收敛,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但是张宗昌没有这样,张宗昌在山东的3年多时间里,堪称了横征暴敛。最后,山东省的百姓们怨声载道。1926年下半年,南方的北伐军开始大举北上。起初,北伐军只有10万兵力。但是在半年的时间里,已经从广东打到了湖北和江苏。



张宗昌号称拥有20万大军,其实,总兵力只有不到8万人。经过半年的发展,北伐军的兵力已经从10万发展到了40多万。从兵力上,张宗昌就没有什么优势。在军队的战斗力方面,北伐军的官兵训练比较严格,很多中低级军官都是黄埔的毕业生。北伐军进攻山东地区的过程中,张宗昌的部队可以说是一败再败,连反击的力量都没有。最后,张宗昌干脆逃亡了大连。由于北伐军的势力很大,各方面的军阀先后加入了北伐军阵营。


山西军阀和西北军阀先后加入了北伐军阵营,东北军阀先后十分孤立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北军阀决定放弃河北、平津等地,把主要兵力撤回东北。我们顺便讲一下,就是在这个时候,爆发了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在北伐军进入山东的时候,日本就不断的阻挠。张宗昌拥有一支雇佣军部队,但是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雇佣军也没有能够挽救张宗昌。在经历北伐战争之后,全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其实在北伐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四个军阀集团的利益不均匀,在1930年,爆发了著名的中原大战。在这次战役中,两个战役起初势均力敌。双方都在拉拢已经撤回关外的东北军阀,最后,东北军阀率领20万精锐部队入关,从而结束了这场大混战。当时,驻扎在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从势力上说,差距还是很大的。

言归正传,山东军阀张宗昌,号称有二十万军马,其实都是乌合之众,能打的就五万人左右,打不过10万北伐军很正常,打过了才不正常呢。另外,张宗昌的武器装备,比起北伐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输得不亏。



历史总结论


张宗昌哪里来的20万军队?

张宗昌不可能有那么多军队,即使加上李景林的直隶军队,直鲁联军加一块估计也就十来万人,这还是往多说。

张宗昌的经历很复杂,也是民国的一个奇葩,早年曾经闯关东,后来在沙俄还混过,跟着参加辛亥革命,后来辗转来到东北投靠张作霖,成为张作霖手下五虎将之一,要说张宗昌有多能打,不见得,但是绝对是一个会敛财,并且能扩充军队的主,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张宗昌给自己谋了一个山东军务督办的职务,实际上成为奉系衍生出来的山东军阀。

当时势力滔天的时候,一度把部队开到江浙一带,历来有奉军打到最南的地方就是马饮长江水,这支部队就是张宗昌的,当时孙传芳又请张宗昌在上海玩,又是耍,后来又是拜把子的,才拉倒了,结果被孙传芳一个反奉给打回济南。

说实在的,张宗昌打架是真不行,在郭松龄反奉的时候,李景林曾经要和冯玉祥与郭松龄一块干,后来冯玉祥打李景林,迫使李景林后来和张宗昌组成了直鲁联军,也就是直隶地区和山东地区的部队。

但是,加一起也绝对不会超过十万,这是有数的,东北军巅峰时才四十万,张宗昌属于奉军序列,他要有二十万,那奉军岂不是个摆设,作为奉军序列,能够给的军队都是有数的,比如奉军巅峰的时候,郭松龄掌管七万奉军精锐,又把姜登选和杨宇霆安排到江苏和安徽,再加上李景林,张宗昌,汤玉麟、吴俊升这些人,平均下来,一个人手上也有三四万军队,所以,张宗昌不可能有20万军队。

张宗昌部战斗力很弱,连孙传芳都打不过

实际上,张宗昌的部队都是各种收编的,自己的嫡系根本没有多少,并且也不擅长打仗,比如1925年的时候,张宗昌收编了孙殿英,孙殿英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一个没有底线,比较反复的人,你让他挖墓行盗宝行,你让他打仗那就想多了,在面对北伐军时,孙殿英直接就倒戈了。

所以,部队不在于人数,主要还是靠战斗力,以及忠诚度。

张宗昌对自己的部队掌控的根本就不严,张宗昌是有名的三不知,不知道自己几个老婆,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就这个带兵方法还能行?

在孙传芳反奉的时候,张宗昌跑得那叫一个快啊,晚一点就被干掉了,实际上孙传芳也并非什么狠人,从新晋军阀的时间来说跟张宗昌差不多,要不前头孙传芳怎么像求爷爷一样求张宗昌高抬贵手呢!

北伐军装备精良,兵力也不止十万

实际上别说张宗昌没有二十万,即使真有20万,也打不过北伐军,北伐军装备十分精良,在北伐之初就购买了大量的外国装备,尤其是当时的苏俄为了支持北伐军进行北伐也提供了大量的军火。

除此之外,北伐军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培养了大量的中下层军队,从部队的指挥性来说,北伐军比北洋军更能打。

另外从人数上,北伐军是北伐之初就有十万人,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大量的军队被改编,到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北伐军除了广州国民政府外,还有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加一起足有百万之重,连张作霖都跑了,更别提张宗昌了。


史论纵横


【我是小咖笔记,我来回答】

提到山东军阀,大家首先想起的当属韩复渠,这个家伙也算得上一代枭雄,统治山东十余年,坐拥二十万大军。可是面对只有十万人马的北伐军,韩复渠却兵败如山倒。那北伐军是靠什么击败了强敌呢?靠的是三军用命的军心,还有就是如虹的士气。单看纸面数据,北伐军出于绝对劣势。可是北伐军是一支有信仰的军队,他们知道为何而战。而以韩复渠为首的军阀部队,士兵们只是为了当兵吃粮,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拉壮丁抓来的。而且北伐军军官很多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而山东军阀的军官在这方面差了很多。

如此一来,北伐军自然可以势如破竹。其实,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就是一个例子。当时清军在人数上和地形上都有着绝对优势,武器的代差也不至于打出那么夸张的战损比。但就是屡次踏破中原文明的满蒙铁骑和八旗团练都在近代化的英法联军面前打出了GG,这其中的原因与清军缺乏有着先进战法的指挥官有着很大关系。清政府当时还是寄希望于僧王这样的莽夫猛将,这与西方入侵者受过高等教育的军官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年,八国列强纠集了三万人马入侵中国,对阵的中国军队足有十几万。而且他们的装备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拿的是大刀长矛,他们的装备水平丝毫不逊于八国联军。可是我们还是输了,甚至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八里桥之战也成了这次战祸,最惨痛但又有点搞笑的注脚。这次失败,中国输在了战心上,输在了制度上。同样,山东军阀败给了北伐军也是如此,封建时代的军队无论如何也不是近代军队对手。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这句话无论多久都不会过时。

你们有什么不用想法欢迎评论关注!


峰少史说


张宗昌主政的3年内,山东全省被搞得鸡飞狗跳,到处都是一片混乱,甚至超过了韩复榘时代。他通过搜刮民脂民膏,让自己和部下过上极为奢侈的生活。张宗昌为了扩充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征兵。

当时山东匪患极为猖獗,全省土匪不下十万人,鲁南最大一股土匪甚至有1万多喽啰。在张宗昌出巨资的招安下,大批土匪像蚂蚁群发现糖堆一样奔向山东。这些土匪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张宗昌麾下的正规军。

他们终于可以穿着军服抢劫老百姓了。当地民众讥笑:张大帅的兵根本就是穿制服的土匪。由于求兵心切,只要来投奔的土匪和民团武装,张宗昌一律招待全收,并且给予巨款奖励。

土匪们为了多拿钱,纷纷谎称自己部下的人数,800人夸大为1500人,1500人夸大为3000人。张宗昌就当完全看不见一样,一律给钱,还按照他们自称的人头给予军饷,并且给予军衔。

所以张宗昌的部队名义上有20多万,实际顶多也就10多万人。有的部队里面一个排只有几个人,还大多是排长,副排长,班长,文书等等各种军官,真正当兵的就1,2个人。

每逢张宗昌检阅部队时,部下就高度紧张。

现场也笑料百出,经常出现点了一个人的名字,没人应(因为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

或者点了一个人的名字,二个人应(都是临时找来救场的)。

一些部队更夸张。为了应付检阅又来不及花钱雇人,就随地抓人顶替,事后给点小钱。

然而,抓的人就无法保证质量,所以经常出现瘸子、秃子、老头子甚至聋子。

张宗昌部队军纪差,就算在山东境内作战也四处抢劫,而且成份复杂,装备杂乱,战斗力有限

因为手下的军人四处强买强卖,形同土匪,张宗昌深感影响不好,非常头疼。终于,他想出一个好办法。张宗昌专门设计了一种“军用票”的货币,让他手下的士兵买东西时拿这种票就当现金使用,不用付现金!但张宗昌又规定老百姓找零时必须找现金!自然,这种军用票很难通过政府兑现成现金,基本等于换个名目的抢劫

。山东老百姓明知这是一种骗人的把戏,但迫于张宗昌的淫威,不得不做这种既赔东西又赔钱的亏本买卖。

著名的史迪威将军曾经在北伐战争期间去张宗昌的部队视察,结果让他大为震惊。张部士兵有枪的不过30%,别的人是赤手空拳的;20%左右的士兵身高不过一米四五,年岁也很小。史迪威当时就想想;这群乌合之众 一打仗除了逃跑还能干什么呢?

对此,当时中国舆论界讥笑张宗昌的军队为:官比兵多,兵比枪多,枪比弹多。

不过张宗昌对部下还是很笼络的,这一点是他所擅长的。一日,有一杂牌军头目来投效,张批示拨款一万大洋, 却未用大写数字写壹。

杂牌军头目灵机一动,在一字上加一竖,于是一万大洋变成十万大洋。结果张宗昌的军需处官员兑现支票时,被发现支票有异,立即上报。谁知道张宗昌不但不追究,反而说:老子写的就是10万,你们照着给好了。

军需处无奈,就拨出十万大洋。事后,张宗昌召见那头目,不但没有责骂,还拍拍其肩膀说:老弟!幸好你只添一竖,倘添三竖,不就变成二十万大洋吗?军需处一时可能付不出。钱嘛,日后多的是,老弟可得好好干呀!

那头目果然竭诚效劳,危难时还救过张宗昌。

除了这些手段以外,张宗昌还经常宴请他的大小官员,连吃带赌博,有时候还喊上妓女陪侍。这些酒宴都极为奢侈,吃饭用的是比利时雕花玻璃餐具,每餐每桌必备白兰地、香槟酒和40道菜,据统计,每顿饭要吃掉5000美元。


看见往事


山东军阀只是一介草寇,和北伐大军根本没法比。山东军阀虽然号称有将近二十万,但是在张宗昌的带领下,其实只是徒有其名。而北伐军威名远扬,所向披靡,虽然开始兵力不多,不过随着部队的行进,北伐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到攻打山东军阀的时候,已经远远超过10万兵力了。




张宗昌主政的3年内,山东全省被搞得鸡飞狗跳,到处都是一片混乱,甚至超过了韩复榘时代。他通过搜刮民脂民膏,让自己和部下过上极为奢侈的生活。张宗昌为了扩充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征兵。 当时山东匪患极为猖獗,全省土匪不下十万人,鲁南最大一股土匪甚至有1万多喽啰。在张宗昌出巨资的招安下,大批土匪像蚂蚁群发现糖堆一样奔向山东。这些土匪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张宗昌麾下的正规军。 他们终于可以穿着军服抢劫老百姓了。当地民众讥笑:张大帅的兵根本就是穿制服的土匪。由于求兵心切,只要来投奔的土匪和民团武装,张宗昌一律招待全收,并且给予巨款奖励。 土匪们为了多拿钱,纷纷谎称自己部下的人数,800人夸大为1500人,1500人夸大为3000人。张宗昌就当完全看不见一样,一律给钱,还按照他们自称的人头给予军饷,并且给予军衔。这就可知张宗昌的军队水分有多大,估计人数也就在十万多点,并且全是土匪诏安来的,何谈战斗力,军纪涣散,一盘散沙怎么能斗得过正儿八经黄埔军校出来的北伐军呢。


大老二爷


张宗昌号称二十万兵力,其实他能掌握的就只有五万多人,军事素养差,根本不够北伐军打。


第一次北伐时,张宗昌有十几万人马,后被北伐军把他从上海打回山东,张宗昌损失惨重,回到山东仅剩几万人。没有实力在山东是混不下去的,张宗昌开始收编土匪、小军阀等地方武装。


张宗昌在山东横征暴敛,搜刮了大量钱财,地方武装归顺大部分都是冲着钱财来的。在收编的时候还闹过一个笑话,有个土匪带着2000多人来投奔张宗昌,张宗昌准备赏一万大洋,填单子的时候,张宗昌不识字,把一写成了十,张宗昌吃了一个哑巴亏。


后来这事传开了,山东的地方武装都觉得张大帅豪爽、有钱,纷纷来投奔,有的甚至拉人头过来凑数,至于最终有多少人马,张宗昌自己都不清楚。这样的队伍哪有战斗力?北伐军一来做鸟兽散。


后来张宗昌没办法,就去寻求日本人保护。这正中日本人下怀,日军第六师团就开进了济南。张宗昌觉得日本人够朋友,为表示感谢,有一天就带着四姨太请第六师团长福田彦助中将吃饭,正吃着,北伐军打进了济南城。


这个时候日本人不仅不帮他,福田彦助还在饭桌上调戏他的四姨太,气的张宗昌直骂娘。没办法只有逃跑,于是张宗昌画了妆,一路唱着他自己写的“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安得巨鲸兮吞扶桑!”心情郁闷的连夜转道烟台,直奔日本逃命去了。



花木童说史


正规军和土匪的较量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不用说太多,就从孙子兵法里讲的“道”“将”“法”三方面看一下就知道为甚山东军阀20万军队挡不住10万北伐军了!


山东军阀有实力的当属直鲁联军总司令军阀张宗昌。

张宗昌

这个人嘛,说他是军阀大家可能不太熟知,但是说到他的名作.....那是一绝,且给大家看一眼:

大明湖 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这仅是冰山一角,各种逗乐的诗作还有很多。

这个人嘛,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多少兵,不知多少钱,不知多少女人,长期盘踞山东,被当作是祸国殃民的军阀范样,是彻头彻尾的反派人物。张宗昌是北洋军阀当中声名最劣的一个,主政山东时土匪作风不改,无建树可言。文化军事水平也就那样了,能打仗,能不能打赢就很难说了。领导水平摆在那,属下自然也是高不到哪去。

土匪作风不改,欺压百姓,搜刮钱财,骄奢淫逸,臭名远扬,道义方面优势为负数;文化水平军事领导能力有限,法令不清军纪不明,将领领兵,法令方面更是混乱。“道”“将”“法”三方面都是负数怎么能打战呢?别说20万军队,就是再多的军队也是一滩烂泥,大水一冲没了。


还有如果军阀战斗经验丰富也是可以弥补上述的不足,可真实情况时候军阀也没多少战斗经验,大多是利益方面的交换,是勾心斗角的老江湖,战争方面是业余选手。

并且军阀割据,各自为政,互相不服气,打打杀杀,毫无凝聚力可言,溃败是早晚的事。



再看一下北伐军,那是孙中山先生的建立的军队,军队将领和士兵都是在黄埔军校接受现代军事政治教育,且黄埔军校的师资力量也是十分强大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将领,周恩来总理曾是政治部主任,左权,林彪,杜垏明....是黄埔军校学生,黄埔军校可以说是北伐军的摇篮,大量输出北伐将领,北伐期间,第一期学员共592人,而阵亡的高达300人左右;第二期学生共454人,阵亡的竟然达200人左右;第三期学生1259人,而阵亡的达500人左右,第四期学生共2651人,而阵亡的也有700人左右,战损率高达50%,进去黄埔的人大都是励志救国的有志青年,战场凝聚力没得说。黄埔军校的就好比今天的清华高材生去和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街头混混去比试专业技能,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北伐胜利除了将领的差别还有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