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熙擒鳌拜时失败了,孝庄太后会有什么对策吗?

宋安之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鳌拜是个什么人。鳌拜到底是个忠臣还是权臣?

鳌拜是清初重臣,在皇太极时期战功赫赫,为顺治继位立下汗马功劳,在大清的史册上,鳌拜早年皆被认为是忠臣和重臣。

到了康熙年代,在康熙皇帝亲政之前,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四大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此时的鳌拜,结党擅权,圈地乱国。但是,鳌拜始终并没有造反的打算,他无非就是不想归还辅政之权,想进一步独揽大权,架空康熙皇帝。

康熙14岁亲政,作为一个想大干一场的有为皇帝,是绝对不允许有人牵着皇帝的鼻子走的,这样,皇权受到来自强硬的辅政大臣权力的威胁,康熙一定是要铲除的。

可是一个14岁的孩子到底能干出什么事呢?关键是他的背后站着一个政治高手,孝庄太后。所以,擒拿鳌拜的最大推手和帮手,并非康熙培训的那几十个小布库,这几十个小布库不过是压死鳌拜最后的稻草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按照孝庄太后的计划,为了软化矛盾,实现软着陆,对于辅政大臣鳌拜的处理,跟吴三桂一个样,让他老到退休自然就化解了,鳌拜再怎么是“满洲第一勇士”,那时候也已经到了晚年,怎么熬得过年纪轻轻的康熙呢?

可是康熙等不及了,孝庄太后在获悉康熙想要铲除鳌拜心理的时候,就为康熙不断铺路,一方面防止鳌拜,另一方面当然是念着孙儿康熙去的。

她不支持康熙还有谁能支持康熙呢?从孝庄太后一系列的铺路措施来看,她能有这么十足的把握,就说明,孝庄太后对鳌拜有很深刻的认识,起码她知道一点,鳌拜是不会造反的。

鳌拜虽然战功赫赫,擅权结党,但是造反他师出无名,也得不到朝野的支持。

孝庄太后都铺了哪些路呢?我们来列举一些。

一是联姻索尼家族。苏克萨哈是死是康熙和鳌拜之间矛盾的激化。到苏克萨哈死,朝廷上的遏必隆根本无法遏制鳌拜,老奸巨猾的索尼等到了待价而沽的时刻,他知道,孝庄太后必定会给他出个高价来确保小皇帝的地位。而孝庄太后主动出击,让康熙皇帝迎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后,这样牢牢拴住索尼家族,以此来对抗不断膨胀的鳌拜一党。这一招很高明,有了索尼家族的支持,朝野的局面就发生了变化,鳌拜的权重自然降低。

二是拉拢九门提督吴六一。吴六一是个关键人物,鳌拜想用钱财拉拢他,不过没有成功。在孝庄太后的点拨下,康熙从牢里特赦了吴六一的义父作为交换,成功将吴六一收买了。老实说,鳌拜拉拢吴六一并非要谋反,而是要他站队,康熙拉拢吴六一则是要利用吴六一九门的特殊位置,为擒拿鳌拜做准备,说得更直白点,就是:我们在内城捉住了鳌拜之后,你可别随便放人进来,也别随便放人出去,甚至,如果鳌拜跑出来,你还得给我抓住他。

三是秘密调兵计划。这可能是孝庄太后的另一个杀招,孝庄太后说:她曾两次热河秘密调兵,数量是五千,在布库们面前却大肆宣扬五万,是为给布库们鼓气。想想孝庄太后居然还有秘密调兵的权力,而且数量还不小。这五千精兵,随时可能出现在鳌拜的身边,鳌拜这小老头还混个什么混啊。这样的杀招就算鳌拜再厉害也难应付啊。从这个角度讲,鳌拜终究只是一个辅政的大臣,还不是什么掌握天下兵马的大元帅之类,还要用钱财去拉拢九门提督吴六一,就已经说明,鳌拜必败。

所以,这一场擒拿鳌拜的计划,根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鳌拜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

那么题者问要是康熙没有擒拿住鳌拜,孝庄太后还会有什么对策?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的处境倒是很危险,因为鳌拜有可能狗急跳墙,拿住康熙皇帝,然后与孝庄太后作交易,是康熙退位呢还是令立新君,主动权就在鳌拜了。

但是鳌拜还是不会谋反,最大的可能还是他独揽大权,架空康熙,继续结党擅权。但是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因为那五千精兵很可能会有“狙箭手”等着鳌拜出宫门呢。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大胖子班布尔善,就在鳌拜大战康熙的布库之时,班布尔善的嘴脸尽显,要谋反的是班布尔善,鳌拜被人利用而已,如果鳌拜聪明,不愿背上谋反的罪名,那么只需要给康熙服个软就行了。

从历史上康熙处置鳌拜的情况来看,鳌拜并非谋反获罪,作为满清的功臣,鳌拜本人即使没有被康熙擒拿住,也不会走到鱼死网破的局面,况且,对于鳌拜来说,他的胜算根本就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


青灯问史


孝庄对于康熙智擒鳌拜一事提前准备了预案,没想到第一个预案就引的鳌拜,以身犯险,鳌拜自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孝庄才是大清的“狮子头”!

在康熙想要将鳌拜罢官免职之时,孝庄做了哪些万全之策?

孝庄太后自皇太极经顺治帝,再到康熙帝可以说见惯了刀光剑影的场面,毫不夸张的说他对朝中每一位大臣都是了如指掌,而且其对政治也是不属于任何一个男人,孝庄太后的几项对策足以保康熙和大清万全。

内松外紧,故布疑阵,攻其心,扰其外,圈地为牢,逐个击破,擒贼擒王!

深夜康熙带领“五名敢死队”,密报孝庄除贼(鳌拜)计划,孝庄太后曾经在奉先殿劝阻顺治帝不要放弃大清的江山,但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次孝庄太后同样是在这个地方,面对的同样是大清的皇帝,她做出的选择依然是支持康熙。

当然支持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孝庄太后告诉康熙用了两次热河调兵,首先攻心于康熙,

“我以密掉热河五千精兵,黎明前即可到京,巴哈里勤王护驾,”

其次攻心于五名敢死队,

“我以密掉热河五万精兵,黎明前即可到京,巴哈里勤王护驾,”

听到五万精兵,康熙嘴角泯然一笑......

大赦九门提督伍六一义父,以安抚九门之首之忠心,让其死保禁宫,以保内廷安全,待将鳌拜活捉后,其虾兵蟹将不足为患!

孝庄深知内廷最后一道关卡就是九门提督一职,显然伍六一便成了重中之重的人物,相信给到伍六一密旨的定然是孝庄的旨意,再或许是孝庄假借康熙之意授意给伍六一密旨,将内廷除伍六一外全部大换血。

当然大赦伍六一之父也有胁迫和诱惑之意!

孝庄假意病重,引鳌拜单身上钩,殊不知前期与鳌拜交手过的侍卫已然被孝庄和康熙训练成了死士,以命相搏,换取似锦前程!

康熙深夜带死士向孝庄请命,孝庄太后给他们先是画了前程似锦的大饼,后是告诉他们,人这一辈子能干成一件大事,等年老了回首往事的时候都是值得的,此时以后的侍卫已然可以以一当十,可以说是提前燃烧了自己的力量。

在与鳌拜拼命的过程中,轮番上阵,吐血爬起,致死不休!

内外包夹,分圈屠杀,在内活捉鳌拜,在外屠杀班布尔善,里应外合。

九门禁闭,九门提督伍六一紧锁城门,带兵对班布尔善等人突袭,鳌拜被侍卫缠身,终以寡不敌众,被生擒,而班布尔善及兵勇不善厮杀,最终被伍六一所剿灭!

康熙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产出鳌拜及其党羽,其中大半是孝庄太后密谋策划,只是康熙不知其全部竟而已!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既然是假设,那咱先不谈康熙的各种准备,就说康熙擒鳌拜失败了,他奶奶孝庄会怎么办吧。

第一,肯定是压着玄烨赔礼,安抚鳌拜。

大玉儿十分隐忍,当初她势力不够之时,为赢得多尔衮支持,可以与之周旋,甚至不惜施之女性手腕,对于一国太后而言,实为不易。


而今孙子在位,大玉儿更是多了些经验,但凡为着这一脉传承,再下点身段也无妨。

赶紧的,让玄烨表态:此为戏耳。中堂受惊了。

然后给鳌拜加官进爵,送些美女,厚厚地赏赐下去。

鳌拜不是傻子啊,肯定知道小皇帝想干什么了,但他此时虽然气焰嚣张,倒还没准备谋反。受了一惊,且忍下这口气,收了太皇太后的那些赏赐再说吧。

第二,加紧扶持其他势力。

暂时安抚住鳌拜了,得盘算用另外的势力来牵制这个心腹大患呐。

老滑头索尼就不要躲在一边享清闲了,拉出来遛遛。

苏克萨哈死了,没法子。把遏必隆拉到自己这边来,他虽然也心怀不轨,但比鳌拜好对付,先把他拉过来对付鳌拜,过后再收拾他。

然后从宗室中找几个可靠的掌旗的,伺机打杀鳌拜。

最后,就是告诫玄烨耐心等待,别再轻举妄动了。


擒杀不成,且示弱以怠其心,待自己的力量大了再徐徐图之。在此期间,密切关注鳌拜,寻找他的破绽,时机一到,雷霆一击!

以上猜测纯属猜测,欢迎来辩,我是钱多多读文史 。


钱多多读文史


如果鳌拜真的想要造反,无论孝庄做什么都没用。对于一个铁了心想要造反的人,除非杀了他,不然做什么都阻止不了他。

反之,如果鳌拜铁了心的忠于大清,孝庄或许只需说一句“这是一群小孩子跟你闹着玩的,鳌卿家不要在意,哀家这里给你赔个不是了”,然后再赏赐给鳌拜一些东西,这件事也就这么过了。



所以,事实上康熙擒鳌拜失败后,清朝会发生什么,不是取决于孝庄有什么对策,而是取决于鳌拜是不是忠于大清。如果鳌拜要反,孝庄唯一的对策就是想尽办法杀掉鳌拜。如果鳌拜不反,孝庄无需做什么,只需简单的几句“掏心窝”的话,这件事也就过了。



那么在那个时候,鳌拜真的有反心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康熙对鳌拜动手之前,鳌拜并无反心,相反他对康熙的曾祖皇太极、父亲顺治还很忠城。

当年皇太极因突然驾崩,来不及立遗诏时,是鳌拜等两黄将领确保了皇太极一脉的皇位不旁落于他脉,在他们“不立先帝之子,就兵戎相见”的声嘶力竭下,多尔衮放弃了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顺治帝在位时,他不惧多尔衮几次三番威胁他的生命,在三次被论死,曾经与他共同扶立顺治的两黄将领都相继投靠多尔衮,过上了位极人臣的荣华富贵的生活时,多尔衮就是不降于多尔衮,而是始终都忠于顺治。

其实当初鳌拜完全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去投靠多尔衮,毕竟在当时朝堂上几乎都是多尔衮的党羽时,鳌拜这么做本无可厚非。但是鳌拜却并没有这么多,他不惧于任何的威胁,哪怕多尔衮曾几次三番想要他的命,他也始终不愿意附和多尔衮。



而从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对顺治也是坚守忠诚,这种种事情来看,鳌拜对于皇太极一脉绝对是一片赤诚,绝对是难得的忠义之臣。也就是如此,顺治帝亲政后,他得知鳌拜与索尼等人曾立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遂视为他为心腹重臣。

所以试想看,就是这样曾经为了皇太极、顺治忠诚到连命都不要的鳌拜,他会在康熙的时候有反心吗?显然不会。在康熙时期,鳌拜完全没有理由有反心,要权,贵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他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地位,他已贵为二等公,已算是人臣所能得到的爵位的极限;要财,无需多说,一个辅政大臣会缺钱吗?所以根本没有什么让他有反心。



所以说在康熙对他动手前,鳌拜根本无任何的反心。说白了晚年的鳌拜虽骄横跋扈,贪赃枉法,但是也只是对政敌,对天下而言,对于皇帝,鳌拜始终都是忠心的,这点毋庸置疑。

其实康熙之所以会对鳌拜动手,绝非是鳌拜想造反,只是康熙想早点掌控皇权,然后接着鳌拜去立威,仅此而已。



当然,如果康熙在对鳌拜动手失败后,鳌拜是否还会保持着对皇太极一脉的忠心,这里并不能得到绝对的答案,毕竟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谁也无法知道结局会如何。但是从之前鳌拜种种的表现,宁死也要忠于皇太极一脉来看,鳌拜会继续忠诚于康熙的几率,也有近乎九成。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下,康熙对鳌拜的抓捕行动虽然失败,但是此时孝庄肯定会站出来说道“小孩子贪玩,鳌爱卿不要当真”,就这样一场危机似乎就能迎刃而解,毕竟鳌拜还是忠于康熙,忠于大清的。

事实上,鳌拜的忠,清朝的皇帝都知道,不然晚年的康熙也不会恢复其名爵,康熙的儿子雍正也不会赐予祭葬,追封一等超武公,更给予世袭罔替这样的厚待。



只能说自古无情帝王家,一个皇帝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能牺牲掉一个死忠于自己的忠臣,这真的是蛮无情的。


澳古说历史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也是颇有传奇色彩,而这位传奇皇帝的出道第一战就是14岁的时候智擒权臣鳌拜。

以假设历史的角度来看,如果康熙擒鳌拜失败的话,孝庄太后肯定会亲自出面干掉这个曾经的功臣现在的权臣鳌拜的。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下面宋安之来以历史资料具体来给大家说说。

对于智擒鳌拜这段可能大家的大概认知就是康熙培养了一批会摔跤的小孩子,然后趁鳌拜觐见之时,出其不意的擒获了鳌拜,最后是顺利的亲政。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表面轻描淡写的背后那有那么简单,康熙和孝庄太后在此之前可是为了亲政是煞费苦心的布局了很多很多。

鳌拜当时矫旨先后杀掉了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还有同为四辅臣之一的苏克萨哈,一时是权倾朝野。

看似是没有可以压制他的的人,其实还是有的,那就是四辅臣之首索尼。(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不过索尼年老不想再卷入政治斗争之中,而且与鳌拜同为两黄旗之人,鳌拜杀苏克萨哈是因为与正白旗的宿怨所致,所以索尼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孝庄太后身为清初辅佐了顺治和康熙两代幼帝的女人,可不是什么简单之辈。因此想到了联姻,甚至打破了当时大清沿袭下来的成例,那就是皇后必须是出自大清最忠实的盟友蒙古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坚持让康熙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康熙与索尼有了这层关系以后,索尼自然是不想管也要管,于是康熙六年索尼联合其他大臣上书要求康熙亲政,于是康熙表面上获得了亲政。

可惜不久之后索尼病故,不过索尼虽死,他的长子也就是赫舍里氏皇后的父亲赫舍里·噶布喇是领侍卫大臣,属于负责皇帝安全的一品大员。

这样一来索尼家族的人成为康熙的助力,领侍卫大臣赫舍里·噶布喇身为康熙岳父自然是保证了康熙安全。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任职,调离了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康熙才开始智擒鳌拜的。

这背后孝庄太后可是算计了不少,可以说是万无一失,康熙并非是孤注一掷,他最起码拥有北京的控制权。

如果智擒鳌拜失败的话,让鳌拜逃出皇宫的话,但毕竟亲信不在京城,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孝庄太后这个时候肯定不会等着鳌拜回来,一定会从幕后走到台前,以自己的威望,亲自下令杀了鳌拜的。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鳌拜只是权臣并非有反意。(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如果他想谋反的话,肯定早就经营好了,手下又大多如他一般是骄横之辈,只要他透露出谋反的意思,就算他被擒获,手下也会回到京城发动兵变的,甚至有野心之辈趁乱杀死鳌拜,自己来当权臣的。

可根据鳌拜的反应来看,鳌拜并无谋反之心。

不要小看了孝庄太后的布局,也不要过分高看鳌拜有谋反的心思。

所以说如果康熙智擒鳌拜失败,孝庄太后绝对会从幕后走到前台收拾烂摊子的,派人杀了鳌拜,免得事情闹的一发不可收拾了。


宋安之


擒鳌拜,只是孝庄给康熙一个立威的机会,鳌拜看似厉害,实则毫无还手之力。

顺治帝去世前,立了四个辅政大臣,也就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这四个大臣都是上三旗的,索尼是正黄旗,鳌拜、遏必隆是镶黄旗,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基本保证了满洲上三旗的权力。



但顺治帝的安排中,也在刻意利用四位大臣之间的矛盾,镶黄旗最强,但遏必隆和鳌拜在辅政大臣里居末,索尼老成持重,被放在首辅的位置上,正白旗自多尔衮死后,一蹶不振,但苏克萨哈在辅政大臣的排位中高于遏必隆和鳌拜,用以制衡正黄、镶黄二旗。

所以,康熙继位后,四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制衡,实际上是有利于孝庄和康熙分化瓦解的。

但康熙继位后不久,四位辅政大臣的权力分布出现了变化。索尼选择退居二线,苏克萨哈被鳌拜整倒,遏必隆首鼠两端,又与鳌拜沆瀣一气,导致鳌拜逞威朝堂,结党乱政。



不过孝庄立刻有了对策,她的办法是利用康熙帝的婚姻寻找同盟,她先是把索尼的孙女立为皇后,又把遏必隆的女儿立为皇妃,这就把索尼和遏必隆二人拉上了自己的战车,同时也把正黄旗和镶黄旗的一部分拉到了自己一边。

至此,鳌拜虽然逞威朝堂,但早已被孤立,想要搞掉他,只是一封谕旨而已。

但是孝庄依然默许康熙自己去擒鳌拜,这就是孝庄的智慧之处。她不希望去做一个只手遮天的女主,而是尽心辅佐康熙帝,让他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君主。



所以,即便康熙擒鳌拜失败了,鳌拜迟早也会遭到清算。更何况,康熙擒鳌拜玩的是布库游戏,即便失败了,不过一游戏耳,你这个久历疆场的老臣还跟一个孩子一般见识吗?而且他还是皇帝,你就更不能跟他一般见识了。


达摩说


我认为整个清朝的皇太后里面权势最大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慈禧太后,另外一个就是孝庄太后,而后者无论是在眼界、见识、还是治理国家的能力方面都要胜出前者很多。以我个人对于孝庄太后的认知来看,对付鳌拜只是她为孙子设置的一道考题而已,即便康熙失败,她也早就做好了对策。

运筹帷幄,手腕高超

孝庄太后具有所有优秀政治家具备的政治嗅觉和领导能力,首先她是一步步从后宫争斗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后的,磨砺了她的性格,没有一点狠劲是绝对不可能统御六宫的。之后又连续辅政两位年幼的皇帝登基,并且都牢牢的坐稳了宝座,孙子康熙更是打造出康乾盛世,这些都说明孝庄有着极其高明的政治手腕。尤其是在和多尔衮的斗争中孝庄始终处于上风,连实际上大清朝的开国皇帝都奈何不了她,区区一个鳌拜只是为了制衡多尔衮的工具,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别看在影视剧中鳌拜显得不可一世,但其实上他只是出身于效命于正黄旗的镶黄旗,说的难听点就是皇族的奴才,能够从排名最后一名的顾命大臣做到当朝首辅,其实所有的权利都是孝庄对其卖命报效的一种褒奖,孝庄心里有数,鳌拜是不会反的,因为鳌拜得罪的人太多,即便反了也很难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另外对于这个辅政大臣孝庄也是留了一手的,那就是只给他政权,却不给他兵权,没有兵权鳌拜个人再勇猛又怎么可能造反成功呢?而在鳌拜帮助孝庄除去所有的政敌之后,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也并不意外。

所以,我认为鳌拜外强中干,他只是孝庄手中的一个棋子,他的生死荣辱都系于孝庄的一念之间,鳌拜最后的剩余价值就是孝庄对康熙亲政前的一次考试,考过了固然好,考砸了孝庄一句轻描淡写的“小孩子喜欢胡闹,鳌少保不必放在心上”就可以轻易的把鳌拜打发掉,这个女人不简单啊!


历史真香


康熙在擒鳌拜时还没有掌握绝对的权力,且采用的是培养一帮武士智擒的方式,所以肯定有失败的概率,如果失败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呢?

  • 鳌拜主动解甲归田

如果擒拿失败,鳌拜成功脱身后终于意识到功高震主的情况下不可能友善相处,加上自己也快到了退休年龄,主动提出交出权力颐养天年,这种情况可能性较小,却是最和平的方式,康熙皇帝可以顺利掌握大权,也不需要孝庄做什么来帮助自己的孙子。

  • 鳌拜继续独揽大权


鳌拜脱身之后,纠集党羽和势力集团,进一步把持朝政,架空康熙皇帝,这种情况会导致康熙和鳌拜争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按照当时的实力对比来看,康熙的处境可能会越来越不利,这种情况下孝庄将会出手帮助年少的康熙皇帝,增加其力量比重,使其在争权中不至于落于下风。

  • 鳌拜执意另立新君


矛盾激化之后,鳌拜很可能勾结其党羽逼宫,编造理由逼康熙退位,另立爱新觉罗家族年幼容易控制的子嗣。由于孝庄仅有顺治一个儿子,康熙擒鳌拜时顺治最小的儿子也已经9岁了,加上孝庄对康熙很是疼爱,另立新君将会激起孝庄强烈的反应,她将号召先帝旧臣,甚至包括娘家蒙古族的势力,尽最大努力保住康熙的皇位,从当时的力量对比来说,将会发生大规模的内斗,胜负难料。

  • 鳌拜要自立为帝

从鳌拜当权时的表现来看,其篡权谋逆的野心并没有明显暴露,所以对自立为帝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真要自己当皇帝,那么满清权贵一场内斗不可避免,由于鳌拜党羽众多,康熙皇帝和孝庄太后都会面临极大危险,一旦能抵御住第一波攻势,号召天下之师勤王,以爱新觉罗家多年执政打下的根基,鳌拜胜算不大。

综上分析,如果鳌拜顺利脱身,最大的可能是进一步扩充势力,加强对皇帝的控制,同时伺机另立新君,以继续把持权力控制朝政。


沧海话历史


康熙擒服鳌拜算得上康熙人生中的几件重要事件之一,作为当时真正掌权者的太皇太后孝庄必然是有十足的把握的!

虽然历史无法出现假设的情形,我们却可以从后世“开天眼”的前提下给出种种分析。


为什么说孝庄会对抓捕鳌拜的行动有备案?

  1. 孝庄经历了三位皇帝,从自己的老公皇太极到顺治就经历了一次大的动荡。当时皇太极死后,皇权的争夺极为激烈,以多尔衮和豪格这对叔侄两对势力为主,大有把大清颠覆的趋势,而孝庄运用其出色的政治指挥硬生生从两人之间杀出了一天血路,获得了足够多的票数支持。所以,最后大清的高层们只好达成了支持孝庄儿子福临的决定,顺治就此上位了。
  2. 到了自己的孙子康熙,孝庄自己一个人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话语权。虽然顺治死后,设置了索尼、鳌拜等四名顾命大臣,但真正掌握最后决断权的还是孝庄。因为四名顾命大臣之首的索尼是孝庄的忠实部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康熙六年,索尼去世。
  3. 索尼去世以后,鳌拜开始做大做强。他配置了一些自己的势力和党羽,从康熙六年到康熙八年,短短两年时间而已,孝庄就已经觉察出鳌拜一个人的势力已经有些不受控制了。正好此时,康熙也已经16岁了,亲政之后需要立威,就把鳌拜定为了目标。


  4. 虽说影视剧《康熙大帝》中大书特书了少年康熙擒服鳌拜的桥段,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些事完全是孝庄在背后一手策划的。一是康熙刚刚亲政,根基不稳,虽说心中对鳌拜有所不满,但远远达不到除之而后快的地步;二是少年康熙最多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哪有这么出色的权谋之术和政治智慧?必然是孝庄在其背后一手策划的!

如果失败,会有什么后手呢?

第一,宫殿周边应该埋伏有足够的侍卫,虽说史书上并未记载,但不难想象应该会有这一举措。




第二,瓦解势力,下旨定罪。鳌拜网结了一批势力,但并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想要强行拿下并不是难事。

第三,孝庄很明白鳌拜并无谋反之意,这个人只是给自己孙子练手的“大怪”而已。失败了,也不会很麻烦。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答案是肯定的,孝庄太后肯定是有对策的。

而且我认为康熙智擒鳌拜也不可能会失败。原因如下:

孝庄太后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风风雨雨,政治斗争经验丰富。

皇太极死后福临能够登上皇位,虽说是多尔衮的功劳,但是如果孝庄太后没有和多尔衮进行过沟通和交易,在紧张的争论当中,多尔衮能够迅速的拿定主意,决定推福临上位,你相信吗?

多尔衮摄政期间,孝庄太后能够保证顺治帝的皇位不被多尔衮篡夺,不断的给多尔衮加封,直到加封到“皇父摄政王”让多尔衮没有登基称帝,你能说这里面没有孝庄太后的政治智慧?多尔衮都能搞定,搞定一个鳌拜没有一点问题。

之所以一只对鳌拜忍让,放纵,一方面是要康熙能力还不足以亲政,需要进行磨炼,而是清朝的统治还不是十分稳固,还需要利用鳌拜稳固江山社稷。

骄傲使人失败,康熙除鳌拜之时,四大辅政大臣索尼已病死,苏克萨哈也被鳌拜处死,剩下一个遏必隆也是一个胆小的,可有可无的人,鳌拜不肯归政,眼高于顶,骄横专权,已经放松了警惕。

康熙在行动前做了完全的准备,首先将鳌拜的亲信调走,而且以鳌拜指点布库少年的名义对鳌拜动手,后续肯定还有安排,只不过没有记载而已,康熙皇帝必须要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肯定是做了完全的准备。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失败了,孝庄皇后没有出面,出面说小孩子闹着玩,给鳌拜个台阶下,再给鳌拜封个王,估计鳌拜也不敢篡位,因为中国自古江山夺位讲究个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鳌拜不是皇室宗亲,如果贸然登基,肯定要天下大乱。

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而且他非常自负,如果康熙没能将他拿下,他肯定更不会将皇帝放在眼里,“挟天子以令百官”比他自己当皇帝要合算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