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为什么能够成为辅政大臣?仅仅是因为顺治的信任吗?

鸢飞九天2018


顺治皇帝如此信任鳌拜,根本原因在于鳌拜自始至终都与多尔衮站在了对立面,并且没有屈服于多尔衮。

鳌拜与多尔衮结怨是在皇太极去世的时候。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多尔衮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长期担任皇太极亲兵卫队长官同时也是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的高级将领,鳌拜与索尼等人坚定的站在了豪格一边,并且在最为紧要的关头用武力威胁的方式来胁迫多尔衮。

最终在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又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大清皇帝后,鳌拜又予以了坚定的支持,对于顺治皇帝的登基,进而将皇位保留在皇太极血脉之下,鳌拜是有着重要的贡献的。

而在多尔衮专政时期,鳌拜多次受到多尔衮的迫害,甚至险些被多尔衮处死。

但是不同于何洛会、谭泰等人投降多尔衮,出卖豪格及其他两黄旗的高级将领,鳌拜、索尼等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向多尔衮屈服,特别是鳌拜,多尔衮曾多次向找机会处死鳌拜,但是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还需要利用鳌拜去前线征战,所以多尔衮没有直接处死鳌拜,但是在多尔衮去世的时候,鳌拜已然是被废黜了所有的爵位,罢免了所有的职务,被贬为庶人。

也正在是对待多尔衮的态度和作为上,顺治皇帝看到了鳌拜的坚毅与忠勇,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掌握大权,马上重新提拔了重用鳌拜,鳌拜也得到了顺治皇帝的欣赏与器重。实际上不仅仅是鳌拜,索尼也是因为始终抱着与多尔衮对抗到底的态度得到了顺治皇帝的信赖,而苏克萨哈作为多尔衮的旧部,是通过“卖主求荣”,揭发检举多尔衮及其党羽,也得到了顺治皇帝的器重。

可以说,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都是因为多尔衮的原因才让顺治皇帝对其委以重任的,况且着三人本就是出身自皇帝亲领的上三旗之中,也必然得到的是皇帝更多的信任。

鳌拜的权势和地位,可以说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在顺治皇帝托孤的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和遏必隆都是出身名门,都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后。

鳌拜的叔叔是“开国五大臣”之首的费英东,而遏必隆的父亲为“开国五大臣”排名第二的额亦都,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女儿,所以遏必隆实际上是努尔哈赤的亲外孙。

但是不同于遏必隆过度仰仗着祖上的功勋,鳌拜能得到了今天的权势和地位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自皇太极时期鳌拜开始上战场作战一来,历经皮岛战役、松锦大战、山海关大战,之后灭南明、灭李自成、灭张献忠,作为皇太极亲封的“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为大清王朝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份军功就连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辅大臣索尼都是望尘莫及的。

所以鳌拜不仅仅是单纯的靠着顺治皇帝的信任,他的功勋与战绩也使得他在朝堂之上应该获得足够的尊重。

不得不说的是,鳌拜的治国能力,也绝对配得上辅政大臣的名号。

尽管顺治皇帝是安排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但是索尼体弱多病、长期告假,苏克萨哈因为是正白旗出身又遭到了两黄旗出身的其他三人的一直排挤,遏必隆有勇无谋长期依附于鳌拜,所以“四大臣辅政”实际上就是“鳌拜一人专政”。

尽管如此,在康熙初年复杂动荡的局势下,鳌拜辅政治理下的国家,政局逐步稳定,战事逐渐停止,吏治得到了刷新,同时国家也得以休养生息,生产逐渐恢复。这也正说明了鳌拜并不单单只是一介赳赳武夫,还是具备一定的治国能力的,而这正说明了顺治皇帝以及孝庄太后敏锐的眼光。

如果不是鳌拜之后的专权乱政,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权,进而为康熙皇帝所智擒,鳌拜完全可以凭借其功勋与政绩而名垂青史,只是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不知进退而落得一个郁郁而终的结局。


雍亲王府


顺治驾崩,他和孝庄商定让玄烨,也就是康熙继位,玄烨当年八岁,不能亲政,所以选了四位辅政大臣,辅佐玄烨。

辅政大臣代理朝政,实际上顺治是把皇权给了外姓人。把权力交出去容易,收回来难,这其间存在很大风险。保证玄烨成年能顺利收回皇权这很重要。要降低皇权旁落的风险,必须选可靠的人。



鳌拜是一个忠臣,他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皇太极驾崩,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争夺皇位,他坚决支持拥立皇太极的儿子。

1643年8月14日,崇政殿召开推举继承人大会,参会的亲王贝勒还没到场,鳌拜带兵先包围了会场,等参会人员到来时,他带领官兵喊出了誓死拥立皇太极儿子的口号,并在会场上说,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恩重如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愿随先帝去死。鳌拜的行为给多尔衮施加了很大压力,多尔衮最终妥协,答应立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福临年幼,自己当摄政王。



鳌拜誓死拥立皇太极之子,不但彰显了他的忠心,同时还立下了拥戴顺治之功。

顺治当上皇帝后,多尔衮摄政,权力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当年不是鳌拜多尔衮很可能当上了皇帝,掌权后的多尔衮怎么看鳌拜都不顺眼,经常找茬收拾他。鳌拜遭到残酷打压。鳌拜被打压,顺治无力保护他,但鳌拜毫无怨言,始终站在顺治的队伍里。



顺治临终安排鳌拜作为辅政大臣,他相信鳌拜能成为玄烨的保护神,保证玄烨顺利亲政。当然,顺治也有回报鳌拜的因素在里面。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鳌拜之所以能够成为辅政大臣,除了帮助顺治上位,深得顺治帝信任以外,最为重要的是。在当时,整个清王朝,开国功劳能够匹敌鳌拜的大臣,已经寥寥无几了。换句话说,鳌拜能够成为辅政大臣,那完全靠的是实力。

在我们印象中,鳌拜或许只是一个孔武有力、嚣张跋扈的权臣。然而实际上,鳌拜这个人几乎是改变了整个清王朝的历史走向。首先在清朝入关,巩固天下的过程中,不管是皮岛之战、松锦会战还是后来的打李自成、张献忠的西允之战,鳌拜不说全部位居首功,但实实在在几乎没几个人可比。换句话说,鳌拜是真正凭借自己一双拳头,生生给自己打出的一个功勋的。

实际上这在后金中也非常少见,因为鳌拜并不是出身名门之后,并没有什么祖上从龙之功。不像其他开国功臣,一个个都是最早投靠和依附在努尔哈赤身边的贵族。

不仅如此,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逝世。后金的继承权开始出现争夺,一边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一边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朝中两方势力争斗不下,谁也服从不了少。到了最后,手握重兵的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成为这场争斗中关键人物,是他带着刀和亲卫在宫门口硬生生阻挡了多尔衮。也正是因此,最终多尔衮跟豪格各退一步,妥协拥立福临上位,是为顺治帝。

换句话说,没有鳌拜当时的不怕死,就没有顺治登上皇位,所以顺治最后选了其做辅政大臣,也正是看到了他对皇太极一脉的忠心。只是没想到,最终功高盖主,被康熙当做了亲政的垫脚石。


三观粉碎机


金庸名著《鹿鼎记》中,塑造了一个野心勃勃擅权专政的奸臣鳌拜的形象,然而清朝历史上的鳌拜,深得皇太极、顺治帝福临两代君主的信任。顺治帝临终让其成为辅政大臣,不仅仅因为鳌拜忠心耿耿,更加因为鳌拜的确是个才能杰出的人。

鳌拜出身满洲大姓瓜尔佳氏一族,年少时代就追随于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身边。建州女真崛起之后与明朝为敌征伐不断,而鳌拜在满洲与明朝的战争中立下大量战功。


皮岛之战,鳌拜第一个冲上皮岛,最终将明朝辽东军事重镇皮岛攻克;满洲入关后,随皇太极长子豪格肃清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南征北战将明朝残余与农民起义军几乎铲除殆尽。可以说,鳌拜是个真真正正忠勇双全的人。

而更关键的是,当年多尔衮摄政时代。皇太极驾崩之后,孝庄皇太后与顺治帝福临年幼,孤儿寡母势弱无依。而手握镶黄旗重兵的鳌拜,并没有投诚多尔衮,甚至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带兵包围崇政殿,坚持拥护顺治帝福临。


当时的鳌拜,地位虽然尊崇但是也是“孤虎难敌群狼”。如果当时其谋算个人的利益投诚多尔衮,那么谁也阻止不了,可鳌拜对旧主皇太极忠心耿耿,甚至盟誓“一生为主,生死与共”。

正因如此,在多尔衮摄政之后处处排挤鳌拜。而顺治帝在多尔衮死后,更加器重鳌拜,在鳌拜生病的时候亲自去探望,将之视作心腹。对于顺治帝来说,鳌拜不仅仅有杰出的才能可以安定天下,而且忠心不二,让其成为辅政大臣是最好的选择。

后世的康熙帝玄烨虽然铲除鳌拜,却也只是因为鳌拜擅权妨碍了皇权,却并未质疑过鳌拜的忠心。


澹奕


回答问题之前先介绍鳌拜的生平经历。生年不详卒于1669年,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清朝三代元勋从皇太极到康熙,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单凭这简介就足以证明他为什么能成为辅助大臣。至于他和顺治帝的群臣关系:当初皇太极在选定储君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心决定选择顺治,因当初多尔衮的整体也是一个储君的人选,最后是鳌拜力挺顺治帝登上皇位不惜与多尔衮为对立面。在加上鳌拜在平定李自成和张献忠时也立下赫赫战功。也就是说顺治帝能继承皇位与鳌拜的推助有很大的关系。

鳌拜在康熙年间由于过于膨胀,位高权重最终被康熙皇帝关进天牢老死

以上是小简的个人见解欢迎评论关注转发哦


禾夕兮史


为什么鳌拜能够成为辅政大臣?仅仅是因为顺治的信任吗?顺治死时20多岁,有孝庄太皇太后把持朝政,鳌拜成为辅政大臣。辅佐6岁的康熙皇帝。说明鳌拜在大清初期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人。他是宗室成员。能征善战。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在多尔衮之后成为满洲最优秀的辅政大臣之一。这是多尔衮和皇太极留给福临的优秀的公务员。这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在顺治死时,顺治把康熙托付给了他。让他辅佐康熙成长,他不如使命使大清能够屹立在世界东方之林。这不仅仅体现了顺治对他的信任,也体现了鳌拜在宗室里的威旺和他的工作能力。


可可潘琴



玥枣


其实鳌拜本身的能力是不可忽略的 马背上的江山 确实是 他善于作战 对主子也衷心


瑞希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