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日日是好日,日日是香日

重現古人薰香雅事,讓香歸於日常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香爐與香,是山居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山中居所,焚香一炷,漫散香氣,則可助清。李綱《山居四適》之焚香:

假榻禪房夜寂然,瓦爐石餅爇龍涎。

霏微縹緲根塵際,吸引方知鼻觀圓。

李綱焚香所用的瓦爐乃陶土燒製,是古人山居生活常用的爐具,朱權《新刻臞仙神隱》“香爐”條載:“古銅雖佳,山中難得,但一瓦爐,其清足矣”。

山居為題的詩中常提到瓦爐焚香,淳藏主《山居》 :“瓦爐爇處清煙靄,鐵磬敲時曉韻寒”;宗林《山居用韻答鳳川朱先生》:“山廚食盡松花餅,瓦鼎煙消柏子香”。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山居所用香爐不求奢華,香品也是一樣。古人常用山中植物的花葉、松柏果實制香,元代虞集《道園學古錄》載:

深山高居,爐香不可缺。退休之久,佳品乏絕,野人為取老松柏之根枝葉實搗治,研楓肪和之,每焚一丸,亦足以稍助清苦。

香品種類繁多,品級各異,山中生活久了佳品缺乏,就以松柏枝、葉製作成香丸燻焚。王欣《青煙錄》中說松葉、柏實製作的香:“香雖不佳,卻是雅人深致,善味者必當深取之,正不在爐中縷縷間也”。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瓦爐中的柏子香

瓦爐柏子細煙消,閒讀禪經破寂寥。柏樹之實製作的柏子香,是山居生活中常用的香品。山中最不缺的就是柏樹,而柏實正是制香的好材料,明代《名花譜》載:

柏之上品有二,曰千頭,曰纓絡。盤旋曲折,氤氳襲人,拾柏子合百和香,燒之,逈非人境。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千頭柏、瓔珞柏,為柏中上品,用其果實合香,有飛天仙人意境。在宋代《陳氏香譜》中有單味柏子香的製作方法:

柏子實不計多少(帶青色未破未開者),右以沸湯焯過,細切以酒浸,密封七日取出,陰乾爇之。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用柏實製作薰香的方法,應該是僧人們的發明。陶谷《清異錄》中記載了僧人知足焚香的態度,釋知足嘗曰“安用沉、檀、箋、乳作夢中戲人強之?但摘窗前柏子,焚爇和口者,指為省便珠”。

法號“知足”的僧人認為,無須用世俗所尚的沉檀等高級香材,僅需摘下窗前的柏樹果實焚爇,取其清香便已足夠。

僧人知足用香的觀點,影響了許多文人,紛紛效仿僧人摘柏子燒,李兼《晚春》:“時拈柏子燒銅鼎,旋碾茶團瀹玉塵”;吳淮《山居即事》:“啟關還爇金爐火,閒拾庭前柏子焚”。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柏子的香氣有安神清心之功效,黃元御《長沙藥解》:“柏實清潤降斂,寧神調氣,善去煩躁,而止喘逆”當需要獨自清靜時,一爐清幽的柏子香最能滌煩去躁。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瓦爐中的瓢香

曲室明窗燭吐光,瓦爐灰暖炷瓢香,張元幹《浣溪沙》詞中提到過瓦爐焚瓢香。瓢香,也是樸素又容易製作的薰香,此香都不需要炮製處理,把盛放香料的瓠瓢(瓠蘆製作的容器)切成小塊,就能當作香料使用。

瓢香的味道有兩種,薔薇花香與篤耨香,宋代溫革《瑣碎錄》載:

瓢香,三佛齊國以瓠瓢盛薔薇水至中國,碎其瓢而爇之,與篤耨瓢略同,又名幹葫蘆片,以之蒸香最妙。

販賣薔薇水的商人,用瓠瓢儲存薔薇水,瓠瓢經過薔薇水長時間的燻漬,也變成了一味香料,把瓠瓢弄碎切成小片,入爐焚爇玫瑰花香濃泛。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篤耨瓢即篤耨香味的瓢香,盛放篤耨香的瓠瓢製成,趙汝適《諸蕃志》載:“篤耨香之味清而長,黑者易融。滲漉於瓢,碎瓢而爇之,亦得其彷彿;今所謂篤耨瓢是也”。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瓢香類似於薔薇水浸泡沉香而成的帳中香,帳中香是沉香混合薔薇水的複合香味,瓢香則是單味的薔薇花香。

古時還有一種百花香,也是古人變廢為寶的傑作。有人用四季盛開的香花,與爛竹片一起蒸製成香,還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百花香,明代《居家必用》中有百花香的製作方法:

用籬頭爛竹片穰劈作片子,遇四時花開時,摘花頭與竹片層層相間,裝在薄白瓷器內至滿,油單紙封,蒸籠上蒸一時許,經宿,去舊花,再摘新花,依上蒸三次。自春首至歲終,但有香花依上蒸,焚之,極風韻可愛。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瓦爐中的“窮六和香”

被古人戲稱為“窮香”的六和香,也是瓦爐中常焚燒的薰香,方以智《物理小識》中有有詩曰:“窮六和香宜土屋,瓦爐茶餅晝夜足。木根野花曝三伏,山人不羨龍涎福”。

窮六和香是用果皮、果渣、花葉,製作的薰香,方以智《物理小識》“合香簡易法”條載:“窮六和者,荔枝殼、甘蔗滓、幹柏葉、黃楝頭、梨棗核、任加松楓毬”。

窮六和香組方很隨意,用料也不固定,如果去掉窮六和香中的兩味“香料”,就是山林窮四和香,陸游《閒中頗自適戲書示客》一詩中提到過窮四和香:

發猶半黑臉常紅,老健應無似放翁。

烹野八珍邀父老,燒窮四和伴兒童。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陸游《焚香賦》中有描寫用荔枝殼、蘭花、菊花、柏實製作“窮四和香”:

暴丹荔之衣,莊芳蘭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實,納之玉兔之臼,和以檜華之蜜。

陸游《焚香賦》中把香比

歲晚寒窗渾忘卻,瓦爐香細雨聲長。

作好友“杜荊扉而簡出,方與香而為友”。自然草木製作的香,像是一位山林隱士,其獨特的山林氣韻,能洗去繁華風塵,帶給人天真自由的心境與詩意,鄭剛中《春晝》:

柏香薰紙帳,竹枕傍屏山。

付與翛然夢,樂哉天地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