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你认为是国标科技鉴定准确还是专家眼学鉴定准确?

今抖云西西


古陶瓷鉴定是知识面很广,对物体各时期特点,釉质,胎质,氧化,使用等综合辨别,含科学性,特定条件显现情况;对古陶瓷鉴定应该科学鉴定:(科学仪器分析,微观表面放大分析,或化学反应推测),眼力鉴定:(要出一套眼力鉴定的基础知识标准,和各历史时期陶瓷特征资料,而且要三至五人鉴定小组,重要国之重器,要多个小组综合评定),鉴定人员要有规章制度,职业操守,法规条文约束,鉴定人员异地任职等,要有一个政府管理部门,公,检,法文物管理组织,才能达到理想鉴定准节。收藏界要有行为规范,职业操守,勤学求真,爱国守法的行业风气。


JM902783828


我国古陶瓷源远流长,不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而且工艺精湛,文化、科技内涵丰富,因此,它有着极高价值。正因如此,一些不法者在盗掘、走私古陶瓷的同时,还大量仿制历代名瓷、烧制伪赝品。对此,如何准确地、无损伤地鉴别它们是仿制品、出土品、传世品,以维护国家和个人利益,打击不法行为,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目前,古陶瓷鉴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凭鉴定者对古陶瓷器物长期研究得出的经验来鉴定,就是俗称的“眼学鉴定”。另一种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器物进行“科学鉴定”。“眼学鉴定”凭的是经验,是采用排比类推法、标型学、考证学等方法找出样品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来推论出样品的真赝。古陶瓷科学鉴定方法,主要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对陶瓷胎、釉成分、烧成温度、烧制时间、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测定、分析,再和标准数据库中的数据比较以确定样品的真伪,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一、古陶瓷的眼学鉴定

各个时期陶瓷器都有不同的特征,无论在造型、花纹、胎釉、款识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存在一个由早到晚的演变过程,这是鉴别古陶瓷的基础。鉴别时可以从器形、器质、纹饰、款识、底足等五个方面进行识别。

一看器形,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

二看器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釉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胎骨的质量越往后期,质地越细腻,上釉的工艺方法也越多,这使得每个时期烧制的陶瓷在胎和釉彩方面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三看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纹饰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这就需要鉴定者对我国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四看款识,款识也叫年款。在一些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着某某皇帝的年号等,有“官窑”款、“民窑”款之分,这些款识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底足,因各时期的烧制工艺不同,在烧制时支撑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着明显的差异。底足因为有支撑物造成的痕迹,即造成的凹凸点形态不同,这些都是鉴别瓷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要把握上述五个方面,所要涉及的知识内容是方方面面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实践,特别是时下一些“高仿”古瓷的出现,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就需要多看,看书、看实物、看真品也看仿品。通过到博物馆、文物商店,逛古玩市场,多摸多看多学。因为眼鉴是一种相对鉴定法,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鉴定标准,有时鉴定的结果,往往因鉴定者个人的眼光不同而互不相同。

二、古陶瓷的科技鉴定

目前采用的科学鉴定方法主要有热释光断代、元素成分分析断代等。其原理是对陶瓷胎、釉成分、烧成温度、烧制时间、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测定分析。这些方法的使用,是需要齐全的标本数据库及一整套先进设备支持的,所以,此项工作目前多集中于科研院校和大型博物馆。

热释光测年法:热释光方式是一种科学鉴定手段:一件古陶瓷在它被烧成之日起,便不断地吸收和累积外界的辐射能量,这个能量和烧成后的时间长短有关。“热释光”方法就是通过测量这件古陶瓷内累积的辐射能,从而确定烧成时间的长短,达到断代的目的(如同数树木的年轮就能判定树木的年龄一样)。由于该器件的时间信息完全储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该器件上取样检测即可断代,所以这是一种绝对断代方法,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这种方式来对古陶瓷进行检测断代。但是热释光也有它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由于每个窑口的瓷器所含具体成分不同,它们吸收外来射线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需要个别对待。又由于热释光只能确定陶瓷的“年纪”而不能确定该件陶瓷的“家庭出身”,其鉴定结果不能给出样品所属“窑口”。同时在热释光检测时需要在器物上钻小孔取样,对样品多少会造成一些损坏。

成分分析法:目前主要采用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粒子诱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是粒子束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定量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产生的X射线(一次X射线)来激发被测样品,此时受激发的样品中的每一种元素会放射出二次X射线(X射线荧光),并且不同的元素所放射出的二次X射线各自具有特定的能量特性或波长特性。探测系统测量这些放射出来的二次X射线的信息,然后,仪器软件将探测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转换成样品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含量。比较样品所含元素成分是否与标准器所含成分一致,以此来判定样品是否为真品(它的检测原理和DNA检测类似),这种方法已经可以做到对于样品的无损检测。在此类检测中,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标准器的收集确定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因为我国的古陶瓷窑口实在太多,仅以浙江龙泉窑系为例,属于龙泉窑系的窑口就有三百多处,每个窑口有的延续了几百年,有的延续了上千年,所用的瓷土、釉子配方都不相同。如何才能将这些标准器收集齐全,本身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没有获得完整的、系列化的权威标准数据之前,需鉴定器物的取样数据就没有参照物来进行比对。通俗地说就象“亲子鉴定”一样,儿子的血液有了,如找不到爸爸的血液就无法进行。

科技鉴别方法

三、传统鉴定与科技鉴定结合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往专家们分歧较大。部分科技界的专家学者认为,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标本数据库的不断丰富、完善,科技鉴定方法必将居于主导地位,是鉴定结论的最终给出者。而传统鉴定方法,将逐步成为科技鉴定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步骤,一项前期工作。对此,部分文博界的专家则认为,科技鉴定方法不可能独立于传统鉴定方法之外,只能是科学鉴定体系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一种补充。

近年来,中国古陶瓷学界曾经多次讨论古陶瓷鉴定应该如何发展,往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鉴定权威。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要走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学鉴定相结合的道路。由现代科技断年代、专家做鉴赏并判定陶瓷所包含的其他信息和价值。因为古陶瓷鉴定包含了相当多的学问,鉴定专家不但要对陶瓷器物本身的情况有深刻的认识,还要懂得如何正确解读器物所包含的其它文化、历史、工艺、社会学信息,这样才能全面地衡量一件古陶瓷的所有价值。直到现在,好像还没有专门的大专院校开设正式的古陶瓷鉴定专业课程,由此造成了古陶瓷鉴定人材的短缺,也造成了鉴定依据的“非标准化”。 所以,目前的重要问题是要加快人材的培养,既包括科技检测人员的培养又包括陶瓷鉴定专家的培养。

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考古组按照科学分析要求,收集了30余处典型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产地和年代地层明确的10000多件古陶瓷残片样品,建立了科学研究的标准样品库;用中子活化(NAA)有损分析了6000多个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用能量色散X荧光(EDXRF)、同步辐射X荧光(SRXRF)、质子激发X荧光(PIXE)无损分析了近万个样品,研究了不同窑口和年代古陶瓷化学组成的产地和年代特征;研究了不同窑口和年代古陶瓷中主量和微量成分数据的合理波动区间;建立了具有统计性、代表性的古陶瓷胎、釉、色料中主量和微量成分的标准数据库,是目前国内外按照科学分析要求建立的、古陶瓷样品量和数据最多的数据库;揭示和阐明了若干窑口古瓷胎釉元素组成的产地属性和时代特征,为解决陶瓷考古若干疑难问题和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拓展了核分析技术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大江大河聊收藏


应该是专家肉眼鉴定更准确,因为古陶瓷鉴定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时代特征,不同窑口的胎土及釉质特征,纹饰特征,开片及氧化特征等,以及光泽沁色,科学技术及先进设备只能是辅助鉴定工具,重要参考数据。

当然一个专家也不可能全部了解所有古陶瓷,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但肯定比设备仪器靠谱。

现代份冒品制作水平,专门对付设备仪器,所以还需综合性鉴定为好。


玩石头先生


真要把二者拉出单独比较,专家当然胜过高科技。高科技于断代上胜过人的目测。辨伪上只有部分数据可下结论。如工艺价值,稀罕程度,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等,高科技未能了解。如在辨伪上不能辨别同时期非名家对名家的模仿之作。如画书等。陶瓷中亦存此种作品。所以说在鉴定上,若鉴定断代的以科技为上,辨真伪的以专家为上,判价值的以专家为准。所以二者综合能力应是三七开。


一斗楼


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专家怎办?


功德21


设备仪器鉴定新老,眼学断代!


用户3890525782375


都可以鉴定,二者都鉴定为到代就0K


雅玩1779


综合鉴定比较可靠。


象雄天珠品鉴大师求实


最好红综合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