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遮攔穆弘為什麼進天罡?

最近一直在研究水滸座次,得出不少心得,同時也在研究穆弘。那麼在這裡就來談談我研究穆弘得出的心得。

其實施耐庵排座次三十六天罡壓根就不是他編的,而是他用前人名單排的序,施耐庵有著敬畏心,他沒有胡亂改動前人的心得。而《水滸傳》的取材其實是來源於兩個民間畫本——《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而我們所熟知的《水滸傳》整部書的脈絡其實是作者根據《大宋宣和遺事》來的。那麼這樣就清楚了,兩份名單要是分主次的話,前一份是主,後一份是次。而兩份話本中都有兩份名單,而作者的天罡就是根據這兩份名單來的。話不多說,上圖:

沒遮攔穆弘為什麼進天罡?


這張圖大家發現什麼共同特點沒有?兩份名單相同的人一共32個,而這32人除了病尉遲孫立以外,其他人都在天罡。

那麼現在清楚了,穆弘為什麼會在天罡?因為他在前人提供的名單中是兩份名單中共有的人物,而共有人物全進了天罡(除了孫立)。這就是思路,作者考慮兩份名單全有的人在天罡,這很合理,要是讓我們來選,我們也是這麼選的。

很多人粗讀《水滸傳》,粗看座次,並沒有仔細深究它的奧秘,導致現在對於許多水滸好漢的定義錯誤。很多人都認為是先有人物的本領和戰績才有的座次的,因為原著就是按照這個來的。但其實恰恰相反,是先有了座次,作者再根據座次定一個人的實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林教頭那麼多戰功排在關勝後面,朱仝排在魯智深,武松前面的道理。因為作者是根據座次定實力的,才不會解釋那麼多。作者認為讀者清楚,其實是我們讀者不懂而已。

那麼問題解決了,穆弘為什麼進天罡,就是這個原因。

那麼下面闡釋一下穆弘身上的質疑。穆弘身上的質疑,無非就是德不配位的問題。古代思想和現代思想有很多想通的地方。現代社會,想在社會上立足,就要有這個證書那個證書,要考取這個證那個證。那古代社會也一樣,戰績就好比證書,有一大堆戰績才能證明這個人有實力。天罡不說了,像地煞孫立、宣贊等人拿到的證書都比穆弘多,哪怕就是呂方,郭盛這樣的小角色,掏出的證書也比穆弘多得多。反觀穆弘呢?可以說一個戰績也沒有,可以說掏不出一張能讓人信服的證書。就這樣簡歷幾乎一片空白的人,卻排在一群有一大堆證書的人的前面。那穆弘沒有證書是怎麼排到那些人前面的呢?難道不知道這個世上還有關係二字。

沒錯,穆弘能上天罡,靠的是關係。穆弘這個人總讓我想到《三國演義》裡的一個人——第69回出來的人,叫王必。先不管這個人歷史上怎樣。就說演義中知道這個人的恐怕都沒有知道文鴦的多吧!這個人和穆弘一樣,也是一個透明人。但就是這樣一個透明人,曹操對待他的態度不一般。怎麼不一般?曹操讓他掌管御林軍馬。

御林軍是什麼樣的軍隊大家都清楚,要知道能掌管御林軍的一定要有統兵作戰,武藝等多方面出眾的能力,因為御林軍是一個貼身衛隊,那麼按照正常思路中,御林軍的首領應該是張遼、夏侯惇、曹仁之流的人去擔當。然而曹操委任一個透明人王必,想必很多人也有很大疑惑。當然這些質疑的人包括司馬懿。而曹操給出的解釋是:“王必這個人忠誠,在我眾叛親離的時候對我不離不棄,在我遭受危機的時候救過我的命,所以我給他這個職務。”那麼現在清楚了,曹操並不是因為王必能力出眾才用他,而是因為他和曹操的關係才上位的。那麼這裡穆弘也一樣,穆弘在宋江落難的時候提供資金,為宋江的第一支私人隊伍提供資金支持,並且對宋江忠誠。那麼就穆弘這樣的表現,給個天罡不過分。同時又讓我想到了《三國演義》裡的另一個人,叫糜竺。糜竺在劉備軍營裡地位非常高,甚至超越關張。但你說糜竺那麼高地位是因為他能力出眾嗎?肯定不是,在劉備軍營裡強過糜竺的人太多太多,但為什麼只有糜竺這麼高地位?原因很簡單,糜竺在劉備初期創業的時候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真正做事的都知道,後期的萬兩金元遠不如初期的一兩銀,自己單幹牛比不上帶團隊投靠的,點子多遠遠比不上執行力強,在臺前顯貴的還真別瞧不起在幕後的奉獻的。
所以穆弘又和糜竺一樣,因為是和宋江前期創業掛鉤的人,所以等宋江功成名就,自然不會虧待這個小老弟,哪怕他什麼都不會。

沒遮攔穆弘為什麼進天罡?


有人說穆弘就這樣就能上天罡?沒錯,就這個理由足夠,他是靠關係上位的。梁山也是一個社會,現代社會都有靠關係上位的,憑啥梁山社會就不能有?

至於穆弘的武功方面。這個問題就有意思了,既然穆弘是靠關係上位而不是武功,那穆弘武功是不是天罡級別已經不重要了,哪怕穆弘只有周通的水平,憑他和宋江的關係,該天罡還是天罡。

那麼穆弘武功到底處在一個什麼參差?這就值得探討的了。其實看了這麼多年評論梁山好漢武功的,沒有一個能做到公平公正的?為什麼說沒做到公平公正?

問大家一個問題,梁山座次是按照武功排的嗎?大家肯定都會說不是。既然座次不是按照武功排的,那麼座次就不應該成為評判武力的標準。真正的公平應該是拋開座次,把所有人拉到同一起跑線看戰績說話。然而下面不公平的地方就體現出來了,一說到梁山好漢武功,幾乎所有人立刻把座次拿出來根據座次來評誰高誰低,這個時候大家又默認座次是按照武功排的。

前面都說了座次不是按照武功排的,但是排武功的時候,又都認為座次是按照武功排的,那麼這樣就前後自相矛盾。這就好像明明一道題知道正確答案,根據正確答案卻推出錯誤結果。那麼這樣的武功排名是不是很不公平?那麼有些很有實力的好漢,會因為座次之累而被別人低估。

下面就是我最想說的東西。梁山的武功體系,其實是我們這些讀者自己設定了兩個限定條件:一,天罡每個人就是比地煞強;二,座次是武功決定的。其實這兩個限定條件一出來很多人都要被低估。然而這兩個條件其實非常霸道,第一個我們都知道天罡確實比地煞強,但這只是整體而不是個體,個體之中沒人能保證天罡就強於地煞,地煞就弱於天罡;第二個就更霸道了,強行用座次框定武功。而穆弘就是因為這兩個條件而被認為實力非常強悍。

沒遮攔穆弘為什麼進天罡?


現代很多文章都說穆弘不弱,說他能拖走李逵,還說他是低調的高手等等。還有馬幼垣教授寫的《三論穆弘》說穆弘本來有很精彩的故事的,只是後面某些原因被刪掉了,導致穆弘現在這個樣子。可能很有道理,但是馬教授的理論脫離原著,似乎又顯得蒼白無力。

其實這裡是我最想說的。穆弘到底在《水滸傳》成書之前到底有沒有什麼民間故事,我們誰也不知道,並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其實這些看似很有道理,其實非常沒有道理。為什麼那麼多人要為穆弘辯解?因為穆弘是天罡。而天罡就要有天罡應有的樣子,但穆弘沒有,既然沒有,但又是天罡星。那隻能從別的方面給穆弘強行解釋,只能說穆弘原來是有事蹟的,只是事蹟被刪掉了。然後又從歷史地位上來提高穆弘進天罡的合理性。那我想說如果穆弘原著真的有出彩的事蹟,為什麼後來人偏偏刪掉他的事蹟而不刪掉別人的?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穆弘的事蹟壓根不出彩,對推動情節起不了什麼作用;二是作者壓根沒寫他的事蹟。

那麼可能兩種可能性都有,但是可能第二種可能性更大一點。

那同時換個思路想想,如果穆弘是地煞星,還會有那麼多人替穆弘解釋嗎?我想不會?原因很簡單,他是地煞星,就是地煞星的水平,沒有什麼好解釋的。這就像孫立一樣,孫立無論武功,戰績,官職,地位江湖名氣,樣樣都比穆弘高,哪怕是民間獨立故事,孫立都有《石頭孫立》這樣屬於自己的獨立故事,這更是穆弘沒法比的。那麼即使這樣,為什麼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穆弘比孫立強呢?因為孫立是地煞星,穆弘是天罡星,所以穆弘比孫立強。

這個理由太沒道理,但偏偏許多人把他當做真理。

有人可能會說我強行解釋,他們也是強行解釋,我為什麼就不能強行解釋?而且我還是能從原著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證明穆弘並非許多人說的那樣不弱。

書是人寫的,作者的態度代表一切。我們說了沒有用,最終決定權還是作者的。來看看作者對穆弘的感覺。

其實很多人看人物座次不看星號,其實星號也很能反應作者對於一個好漢的態度。穆弘星號是天究星,按照古漢語解釋,究,究竟,探究的意思。那麼作者為什麼會給穆弘天究星這個星號呢?恐怕是作者整理前人關於梁山好漢資料的時候,並沒有看到穆弘的故事,而作者又不不知道該怎麼塑造穆弘,於是給他一個天究星星號。

那麼從星號來看,似乎已經能得出一些結論,作者都不知道穆弘是個什麼樣的人!那麼可想而知,在施耐庵收集梁山好漢民間故事的時候穆弘壓根什麼故事都沒有。他只是掛了個名而已,就像地煞的杜遷一樣,什麼事蹟都沒有,因此才被邊緣。

沒遮攔穆弘為什麼進天罡?


有人說,作者沒找到不代表之前沒有。其實我覺得穆弘能有民間獨立故事的可能性很小,為啥?就說歷史上或者民間穆弘有名不?沒有名!一個歷史人物能被我們知道就因為他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但是歷史上沒有任何故事和典故是和穆弘有關的。他的名氣沒有林沖,魯智深,李逵,燕青等人大。而很多比穆弘名氣大的多的好漢都沒有什麼民間獨立故事,他穆弘憑啥就有呢?

就這麼說吧!沒有《水滸傳》,大家知道穆弘不?不知道!沒有《水滸傳》大家能知道林沖武松等人不?可以知道。那麼瞬間就清楚了,知道穆弘是《水滸傳》的功勞,沒有《水滸傳》穆弘就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無人知曉。

說完這個,再來看作者對穆弘的設定,天罡不是人人都是主角,那麼自然有詳略之分,而穆弘是詳是略?大家肯定說是略。

現在大家想想,在看座次之前,穆弘第一次出場,大家認為他是天罡好漢還是地煞好漢呢?我想再坐的各位沒人把他往天罡上想。這就是了,現在很多人說穆弘應該是地煞的原因,作者讓讀者對穆弘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個天罡,而是地煞級別的。

再想一想,穆弘長什麼樣?個子高矮?皮膚黑白?有無鬍鬚?年齡大小?說的出來不?說不出來,為什麼說不出來?因為作者沒有描寫。而我們知道天罡幾乎所有人都有外貌描寫,唯獨穆弘沒人說的清楚。而地煞好多龍套角色恰恰和穆弘一樣,那是不是一開始作者就把他當地煞好漢描寫?

再一次想一想,穆弘用什麼兵器?穆弘有沒有什麼師承?也不知道。哪怕穆弘和許多人一起出來,別人都會有連兵器一起寫,唯獨到了穆弘只提穆弘不提他的兵器,這是為何?舉個例子,祝家莊大戰,林沖用槍對祝龍,楊雄用槍對祝彪,石秀和孫立是槍對槍,唯獨穆弘出來沒有提到他用什麼兵器,難道就穆弘搞特殊?

再提到師承,也就是他的武功是怎麼來的,像梁山好多好漢都講過有師傅教,或者是祖傳的武功。但是穆弘卻什麼都沒寫,沒說他武功是怎麼來的。很多人都說他出場霸氣,但是霸氣不代表武功高,梁山好多人出場都很霸氣,唯獨穆弘的霸氣並不是和武功掛鉤。作者沒寫穆弘武功是怎麼來的,那多半是自己練的,也就是說他的武功並不是學院派,也並沒有經過系統訓練。可以說是完全的野路子,而且穆弘是一個惡霸,也可以說穆弘是街頭混混的功夫,

那一個街頭混混的本事和一個經過系統軍事訓練的軍人比武功,你們說誰強?又或者一個自己練出的籃球技術和那群受過專業訓練的NBA球星比,誰強?這不需要我說吧?用現在思路想想肯定是後者。那麼古代也是這樣。人家是專業的,穆弘是業餘的。

沒遮攔穆弘為什麼進天罡?


還有很多人總說穆弘和李俊,張橫一起稱霸,並且比他們強,是很厲害的。但是細細想想這樣的比較恰當嗎?一個旱鴨子和兩個水鴨子比陸地本事?難道還會有人覺得水鴨子比旱鴨子陸地本事強?穆弘和李俊等人比,就像男生和女生扳手腕,最後贏了,你覺得這個男生很厲害?穆弘就是這個道理。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上山之前極度囂張的人為什麼到梁山默默無聞了?本性如此不是說改就改的,這隻能說明以前穆弘和水鴨子比,自己確實挺厲害,但是上山之後和一群同樣是旱鴨子比,像林沖,秦明,花榮等。一比發現自己簡直是不值一提,他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所以,他才不願意出來,才變得默默無聞,看來穆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那麼從上面這些作者對穆弘的描寫來看,不是我們覺得穆弘是透明人,而是作者讓我們覺得穆弘是透明人。作者從開始就不怎麼寫穆弘邊緣化穆弘,你還會指望後面作者會大寫特寫穆弘,給穆弘精彩故事?這個概率非常低,

所以我覺得,穆弘並不像大家說的故事被刪掉或者有自己的獨立故事。而是大概率沒有,作者沒有寫。因為是天罡,所以才從這些方面猜測給穆弘開脫,但實際並沒有從作者的角度來看。

從上面來看。雖然現在穆弘是天罡,但是穆弘好多實際描寫是地煞描寫,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寫作功底,那可以這麼說雖然作者把穆弘放在天罡,但是在他心裡穆弘其實是一個地煞級別的好漢。

其實天罡地煞的人才並不是覺得的,要均衡發展。不可能王者中全是王者,溱潼中全是青銅。就像現在遊戲說的一樣,王者中有青銅,青銅中有王者,這樣的分派才是相對合理的。穆弘就是我們常說的以為他是王者其實是個青銅。

這讓我想到《聖鬥士星矢》中有黃金十二聖鬥士,但是他們中人人都是黃金水平嗎?有的打個頂尖級白銀聖鬥士都很費勁,可以說黃金聖鬥士中有的僅僅是白銀水平,但畢竟是黃金聖鬥士,就會讓人覺得他也是黃金水平。

這又讓我想到有一款遊戲叫《穿越火線槍戰王者》裡面有好多英雄級武器帶V標的,但是有些英雄級武器雖然也帶V標,但給人感覺並不像英雄級。像暗夜、劍齒虎、玫瑰精靈等,雖然帶了V標,但很多玩家覺得他們還沒有頂級平民神器像伯爵、御龍等厲害,並沒有人多少人用。同樣是英雄級,為什麼給人感覺反差這麼大?就是因為王者中有青銅青銅中有王者這種設定。但是畢竟那些槍是英雄級,地位就是比那些平民神器高,那些平民神器沒成為英雄級也是有運氣成分在的。而穆弘也就是這樣,他或許連很多地煞科班出身的武將都比不過,也只能欺負欺負那些水平差的,也就是王者中一青銅,但是畢竟天罡地位擺在那裡,很多人才會以整體尿性來判斷穆弘也是一個天罡高手。

至於穆弘得到八驃職務,那太好解釋了,前面說的王必都能靠關係得到一個御林軍首領的職務,而穆弘靠關係得到一個八驃有什麼問題呢?

沒遮攔穆弘為什麼進天罡?


最後來說一個我的猜測。很多人說穆弘最應該和孫立換換,讓孫立和穆弘去比較並不是我們覺得,而是作者讓我們覺得。作者之所以不寫穆弘很有可能就是為了用穆弘來襯托孫立,為了補償孫立,而給孫立許多天罡描述,給穆弘許多地煞描述。可能作者一開始確實考慮過穆弘進地煞,但後來發現穆弘進地煞並不能起到什麼關鍵或者帶頭作用,所以最後才不考慮穆弘進地煞。要知道穆弘現在排行第24,而《大宋宣和遺事》孫立的排名也是24。是不是很巧?或許一開始作者把孫立放在24位,穆弘放在39位,但後來發現穆弘並不能達到作者心中挑起地煞大梁的作用,成為地煞的門面,於是將孫立和穆弘兩人位置顛倒了一下,於是就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孫立39,穆弘24。但其實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孫立天罡,穆弘是地煞。孫立才是取代穆弘的真正八驃。

我感覺穆弘應該感到慶幸,如果不是因為某些原因,孫立那個位置就是自己的了。

這就是最近研究穆弘和座次得出來的心得。

寫了這麼多,可能有人看不下去,也可能有人不同意,歡迎大家批評和指正。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