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实体的丧失持续不断,无法挽回。

随着武汉老城区大片拆除建造,那些有着历史情怀的汉口老建筑和老街巷里弄,在人们的眼前正逐步消失。

时光打磨掉老街巷的光辉,却为它烙上独有的记号,沉淀出历史的韵味……城市发展的新旧交替中,这些行将消失的东西让人愈发觉得珍贵。

为了留住城市的记忆,为了寻找某些失去的乡愁,许多武汉艺术家带着画笔的温度记录下了它们,将它们的文化情怀永恒的留在了画里。

下面,跟着小编打开《武汉印象》美术卷,一起来找寻汉口老街的记忆吧。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红房子——汉口水塔》郑源臣 布面油画 51cm×33cm

它是池莉笔下“她的城”发生的地方;它是方方心里“江北的桅杆”;它还是江城水与电的起点……

虽然它不高也不大,但在老汉口人心中,它是老汉口的一个重要地标,一个无可替代的存在,凡是有人问路,他们定以水塔为原点,告诉你怎样沿着它向四周展开方向和里程。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江汉路商业一条街》朱明健 布面油画 60cm×90cm

说到武汉的老房子,江汉路商业一条街是一个必须看的地方。

它是汉口都市发展变迁和商业繁荣的一个缩影,像一个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少女,阳光灿烂、丰富多彩。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时光倒流80年》 段善基 布面油画 120cm×100cm

江汉关大楼、巴公房子、交通路、江汉路这些都是老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和街道。作品采取倒述的手法,让读者去感受80年前的老武汉。

细细品读作品,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细节:洪水中的小舟、租界里的巡捕、石板路上的三轮车.....正是这些细节的刻画,才使得武汉更具魅力和更具绘画作品的感染力。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敬仰·汉口三民路》陈建民 油画 57cm×87cm

凝视孙中山先生手执拐杖、昂首挺胸、瞩目远眺的神态,不由得使人想起有关这位伟人的历史往事。

“三民路” 的得名,就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和民生。色彩浓重沉着、笔触概括简练,表现出闹中有静的境界。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联怡里的最后记忆》欧阳志 布面油画 90cm×80cm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老汉口的一些老里份也悄悄地从地平线上消失。当拆迁进入尾声时,画家用画笔和油彩,记录下了联怡里谢幕时的悲壮。

房屋已基本拆除,惟有联怡里的半壁门楼还顽强地耸立着。风景虽不亮丽,却有着不可忘怀的记忆。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老建筑——岳飞街的“美的”》罗敏 布面油画 30cm×60cm

沿着记忆的路径,作者有意地探寻更有概括力的表达空间,在不知不觉的感受中滑向遥远的过去。

那曾经有过的生活,曾经走过的街道,曾经怀念的追求......就像眼前的这幢老建筑,静静地伫立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里,并通过记忆,穿越历史,印证自身。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将消失的风景——智民里(二)》 刘昕 布面油画 50cm×50cm

位于汉口北京路的智民里,曾是老汉口人见证汉口繁华的地方,这里就像老汉口人的孩子,看着老汉口一步步成长、壮大。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失去的里弄牌坊系列——洞庭村》江中潮 纸本水墨 145cm×145cm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失去的里弄牌坊系列——1908》江中潮 纸本水墨 145cm×145cm

里弄牌坊是东西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艺术美感融合在牌坊之中。

但这种建筑形式,正在被当下的时尚逐渐取代,这让作者感到遗憾和警醒。他选择了最具东方神韵的黑白水墨,用来表现时空中里弄牌坊千变万化的神秘与沧桑。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老汉口法国巡捕房原址》樊枫 纸本水墨 68cm×100cm

老汉口法租界的法国巡捕房,建国后此楼先为武汉市立第二医院,五十年代后为市卫生防疫站。

樊枫在此栋大楼中工作11年,可惜的是此楼现在早已不复存在,只留在这宣纸画中。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兰陵小景》熊兆平 油画 51cm×61cm

汉口的兰陵路,是一条极富生活气息的老街。作为曾经的俄租界,兰陵路见证了近代的风云变迁,遗留下来的异域建筑,也在浩瀚的岁月长河中凝聚着历史的记忆。

改革开放以来,兰陵路迎来了自己的新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居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建筑和道路不断翻修,老街也一天天变得热闹起来。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汉口兰陵路》魏文斌 油画 51cm×71cm

走进画面中的兰陵路,却是一派静谧祥和的景象。楼房和梧桐树的阴影里,清凉的微风吹过,印象中的老街、老巷就是这样,与世无争的小日子过得宁静安逸。

城市每天都在变,兰陵路也在变,不变的是人们的遥远记忆。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咸安往事》范筱理 水彩 40cm×55cm

咸安坊,位于武汉市南京路与胜利街交界处,是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咸安坊见证了大武汉的荣辱兴衰,2010年,咸安坊被纳入历史文化街区,住户也陆续搬了家,只留下了空空的房子,追忆着似水的年华。

影片《黄金时代》的拍摄地之一,石库门的建筑格局,走进却是别墅的风格,透着一股富贵典雅、气势不凡的味道。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老巷记忆》王心耀 油画 80cm×40cm

走进这些狭窄的小巷,听到的是顺应天然的清静安详,看到的是舒适平和的松弛自由。

城市记忆的石板路,老武汉的市井生活和城市风情,时光仿佛停留在这里。老街的今日记忆,也将成为未来的怀旧乡愁。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痕迹·泰兴里》 肖珊 国画 125cm×72cm

泰兴里建成于1907年,为武汉市二级保护街区。它藏在汉口江岸区胜利街与洞庭街之间,一条短短的小巷不过两百米,稍不留神就会走过。

砖木结构的建筑,巷内的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在时光的消磨中老巷慢慢呈现出岁月的沧桑,但在那繁杂和琐碎的客观现实中,却满载着丰富多彩、生趣盎然的生活细节。

江城画意丨找寻汉口老街的视觉记忆

《黎黄陂路的咖啡馆》程业浩 油画 76cm×63cm

黎黄陂路,一条藏身在武汉大都市腹地的气质老街道,其历史积淀和气质晕染,在今天又散发出了新的情调。

从喧嚣的中山大道侧身拐进黎黄陂路,整个世界都缓慢下来,松弛下来。走进某家咖啡馆,歇歇脚,听着舒缓的音乐,隔着玻璃静静地享受着月色的轻抚,仿佛真的能够让人实现“穿越”,回到百年前的那段时光。


出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媒体中心

监审:邓鼐 监制:吴晓君 编辑:简简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