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途漫長,天堂或地獄,一念之間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沒有看過原著,也沒有看過其他版本,慕名看了2012版的《安娜.卡列尼娜》。

人生路途漫長,天堂或地獄,一念之間

安娜是一個有夢想的女子,18歲就與政府高官卡列寧結婚,有了一個兒子,雖然過著上層貴婦的生活,但是,當一份完美愛情來到時她的夢想被點燃,與騎兵長官沃倫斯基,相識相戀,為了愛,不顧倫理道德,與他私奔,不顧被人唾棄,只要和沃倫斯基在一起就可以,中間是有思想鬥爭過,但是她幻想著田園的二人世界。但是事與願違,慢慢的身為騎兵軍官的沃倫斯基收到了上流社會的禮數的影響,開始猶豫了,隨之而來的是安娜的完美的愛情的破碎,安娜慢慢的精神衰弱,開始靠嗎啡度日,所之而來的對沃倫斯基一步一步的緊逼,併產生幻覺,最後臥軌自殺。

女人永無休止的不斷自我懷疑,肯定與否定。把安娜推向火車軌的人正是她自己。安娜的悲劇與墮落、絕望與掙扎、贖罪與失落,完全消解在了我們世俗的價值觀中。尤其結尾部分,卡列寧守著孩子,坐在燦爛的陽光裡,潔白的花叢中,心滿意足的微笑,彷彿預示著,安娜的救贖在於迴歸家庭。她空洞的眼神中折射出的死亡,只能是她背叛自己的婚姻贏得的下場。還有比這樣更糟糕的結局麼?

人生路途漫長,天堂或地獄,一念之間

揮霍自己擁有的,渴望那些自己所認為的幸福,殊不知,自己所擁有的,又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慾望就是一個根本不能填充的洞。然而,這又是幾乎所有人都會犯下的錯誤且不到南牆絕不回頭。

在影片最後安娜衝向列車下的一刻,我想她應該是是後悔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如果在兩人於列車初見之時,彼此各把對方放於心中那個最溫暖的角落,再想起時,只微微一笑。任何的錯誤總會有一個讓人原諒的理由,但錯誤終究是錯誤,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最後的最後,依舊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憐取眼前人,只要用心,就會發現愛很平淡,平淡而溫暖。

人生路途漫長,天堂或地獄,一念之間

安娜代表著那些表面安於現狀,但是內心中有對愛情無比嚮往的女人,為愛可以放棄一切,但是希望也可以同樣的方式回報自己,但往往都事與願違。安娜的故事似乎可能發生在每個年代,每個國家。除了那些道德立場極為鮮明的人,人們對於婚外戀的態度也在不斷遊走。然而,要真正讀懂安娜的故事必須迴歸到托爾斯泰的信仰。我覺得那些把離婚看成順理成章、沒有信仰沒有敬畏的現代人,是無法真正理解安娜的自殺的。

人生路途漫長,天堂或地獄,一念之間

今天,一個為愛出軌的安娜可能不會因此被逼入絕境,但背後隱藏的危機卻是相同的。安娜的悲劇在於她孤注一擲地把愛情作為了上帝,當愛情退場時,安娜的世界也因此被顛覆了。所以,她最後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厭棄(“全是虛偽的,全是謊話,全是欺騙,全是罪惡!”)以及無法面對上帝的愧疚(呼喊著“上帝,饒恕我的一切”),結束了自己的性命,安娜身為已婚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須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家庭、地位、愛子……

如果一個女人,她只剩下愛情,那該有多麼充實又多麼淒涼。人們都不會關心你的感情,只是關心你的操守。

這個世界留給女性的生存空間本來就很小。少女長成之後,一不小心要麼就是被綁縛在無盡的家庭瑣碎中永遠被生活遺忘,要麼就是因太過閃耀的完全追求自我而被一眾人等懷著羨慕嫉妒之心狠狠地說三道四不得安寧。連安娜這般看似孤高冷傲的氣質美女臨死記起的,也不過只是心上人曾經那般熾熱的追求,曾經那般毫無保留的愛,曾經對她說過的“你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我都永遠無法忘懷”的話。女人,誰又能真正逃得過呢?記得多利好像對眾叛親離的安娜說過,我不討厭你,其實我挺想像你這樣的,只是,不會有人那樣追求我。

這和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相像。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安娜,曾經我們都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恣意的生活,自己一定要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可慢慢的,我們在生活中學會了預期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種種結果,學會預期自己會付出的種種代價,自覺的將兩者比對。隨著經驗的積累,我們做事情更加體面,更少丟人難堪。我們成長了不是?我們終將會把心中的那隻黑色的邪惡天鵝放入到一個有著厚厚牆壁的房間中,偶爾通過小窗子看一眼,感嘆下,然後繼續去過著那體面的生活。這樣我們便不易受傷,我們會以過來人的身份教育後輩不要犯傻,並以是否成功來決定對那些沒有關住黑天鵝的人的評價。我們終於成了那些沉默的壓抑著的大多數,過著舒適的麻木著的生活。

堅持自己的理想,保持本心,一定會有種種無奈的妥協, 這不容易,尤其是孤身上路的時候。還好,總是會遇到同樣的人,讓我們並不孤獨。

這部長篇著作翻拍為電影,長達130分鐘不足為奇。華麗的服飾,舞臺裝飾和時刻都在響起的交響樂,或許可以讓觀眾享受一次豪華的視覺宴會。而這看起來就如同落敗蕭條的紅磨坊一般,尷尬而蒼白,用一個華麗的舞臺就能支撐起一部社會百科麼?答案是否定的,並且這不是宴會那麼簡單。 因為原著的如此浩大,要壓縮為兩個小時的電影是相當困難的,原著裡一百多個人物的描寫也被導演壓縮為三個人一出婚外情的表演,何等輕浮。而其他人物的描寫僅僅很短暫的鏡頭帶過,更顯得這出婚外情淡薄,可笑。本是一個追求獨立平等的思想的突出,可影片看起來卻像是一個風塵女子對道德的踐踏。

在原著中,列文的愛情之路以及求革之路也是主線之一,可是影片描寫過少,愛情,直接講到求婚,失敗,被撮合,再遇,成功,生子。而原著中,列文的結局和安娜的結局有明顯的反差,來突出安娜的悲劇。可影片沒有把這個反差很好地表現出來。

但是,一部真正好的影片是沒有對錯的,片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我們無法去評論誰好誰不好,這才是經典名著的魅力,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遐想與生活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