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只是價格戰!還有更為激勵的“猛藥”

俗話說,守不住利潤只有死路一條!

近年來,各行業企業“倒閉”、“關停”、“破產”、“拖欠工資”、“業績下滑”、“虧損”等消息動搖人心。於此,在國內產能過剩嚴重的情況下,很多企業要麼沒生意,要麼靠低利潤走量維持生存。為了維繫客戶、保證有生意可做,甚至一些企業不惜以“保本”姿態賣貨,加重了更多中小型廠倒閉風險。

2020年,不只是價格戰!還有更為激勵的“猛藥”

對於渠道終端買賣市場而言,“價格多低的生意都有人做!”,所以,比“倒閉潮”更可怕的是“低價競爭”。尤其是2019年三輪車行業渠道終端,據部分燃油經銷商反映,銷量下滑約20%,利潤下滑約30-50%。

於此,價格戰,最可怕的是什麼?

在客戶無法對產品質量進行鑑別的情況下,賣家無底線的經營,最終擾亂了市場,出現了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企業的錯誤現象。

2020年,不只是價格戰!還有更為激勵的“猛藥”

對於電動車,以量為則綱成為眾多品牌2020的指導思想。

2019隨著新國標政策的落地,產業門檻瞬間壘高,眾多區域小微品牌相繼退出市場,頭部品牌依託品牌和產品的綜合實力,爭相收編騰出的市場。

對於這些已經充分上量的企業而言,新國標的門檻效應已經成為其加速發展的強大助力。對其而言,基於規模效應,任何行業普遍性的成本增加都是其競爭優勢的積累。既然如此,那是否脫光衣服,不求利潤,平進平出甚至略微虧損就可以一決高下分庭抗禮了呢?答案肯定是“否”。

2020年,不只是價格戰!還有更為激勵的“猛藥”

圖為:行業媒體對2019電動車品牌業績評估、品牌分級,僅供參考

首先,競爭的維度是動態的,說的通俗些,要想取得競爭的主動權,就得做到“12字訣”,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在動態中時刻保持相對的競爭優勢,方能取得競爭的主導權和壓制力。

對於2020年的電動車行業,最明顯的是明星代言人的資金投入。但行業資深人士對此認為這只是冰山浮在水面的部分,更核心的是水面下的基礎建設,即渠道和門店建設,沒有基本的銷售網絡,明星代言便是極大的浪費,無法在廣度上實現最終的銷售閉環。

2020年,不只是價格戰!還有更為激勵的“猛藥”

故2020若以量為綱,工作核心還是在渠道和門店建設,輔之以成列規範和導購培訓!

若不走以量為綱的獨木橋?

也可,放棄廣度,做深度,做細分市場,可以是品類細分,也可以是人群細分,繞過與現已過河品牌的正面競爭,以空間換時間,與強勢競品的遭遇戰延後到了下個洗牌期。

當然,做細分市場說的簡單,做起來可沒有那麼容易,首先是產品的差異化,再來是差異化產品線的廣度和深度,換句話來說,你得有那麼多產品能夠撐起個店面,養活一個店。

2020年,不只是價格戰!還有更為激勵的“猛藥”

誠然,以上只是基於標準企業狀況的固化模式分析,不盡100%的準確。但現實中的企業狀況也沒有哪一家是等同標準定義的,所以很多時候可以採取更為靈活的操作。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2020,不只是價格戰;還有基礎建設之渠道和門店建設,以及成列規範和導購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