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故事之二十五——野狗

《野狗》是一篇很简单的小故事,似乎蒲松龄先生只是记录了一个当时听到的乡野轶事,但是却比较离奇,描写了打仗而死的死尸竟然会站起来,还会思考说话,并且还怕野狗啃咬尸体这样一个场景。

《聊斋志异》之二十五——野狗

原文:于七之乱,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恐罹炎昆之祸,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兵过既尽,未敢遽出。忽见阙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俄顷,蹶然尽倒,遂寂无声。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人 首,遍吸其脑。李惧,匿首尸下。物来拨李肩,欲得李首。李力伏,俾不可得。物乃推覆尸而移之,首见。李大惧,手索腰下,得巨石如椀,握之。物俯身欲龁。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物嗥如鸱,掩口负痛而奔,吐血道上。就视之,于血中得二齿,中曲而端锐,长四寸余。怀归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也。

《聊斋志异》故事之二十五——野狗

图片源自互联网


翻译:于七之乱,杀的人多得数不清。乡下人李化龙,从山中逃回来,正碰上晚上过大兵。害怕受到杀身之祸,他急切间无处藏身,便僵卧到死人堆里佯装死人。大兵过完后,李化龙还没敢爬起来,睁眼一看,忽然见掉了头断了胳膊的尸体,都站了起来,像小树林一样。其中一具尸体,已经断了的头仍连在肩膀上,嘴里说道:“野狗子来了,怎么办?”其它尸体也一起乱嘈嘈地说:“怎么办?”一霎时,都扑哧扑哧倒下了,随即一点声音也没了。李化龙战战兢兢地才想爬起来,就见一个兽头人身的怪物,正趴在死尸堆里吃人头,挨个吸人的脑子。他害怕被吃,便把头藏在尸体底下。怪物来拨弄他的肩膀,想吃他的头,李就用力趴在地上。怪物几次都没能得到他的头,就推去盖在李头上的尸体,使他的头露了出来。李害怕万分,慢慢用手摸索腰下,摸到一块石头,有碗那样大,握在手里。怪物找到了李的头趴下就想啃。李突然跳起,大喊一声,用石头猛击怪物的头,结果打中了它的嘴。怪物像猫头鹰那样大叫了一声,捂着嘴负痛跑了。它路上吐了一些血,李化龙就地查看,在血里找到了两颗牙齿,中间弯曲,末端锐利,长四寸多。拿回村给别人看,谁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怪物。

故事讲完了,除了文章开头讲的那个离奇的场景描写,实际上还反映出了当年的那场战乱对普通老百姓所造成的的影响和伤害。并且原文开头所说的“于七之乱”,历史上确有其事,于七,名乐吾,字孟熹,行七,所以称于七。明崇祯武举人,山东栖霞县人。“于七之乱”从顺治五年(1648 ),于七在山东半岛地区领导开始起义,到康熙元年(1662 )春被清政府镇压失败,起伏持续达十五年之久,是一次颇具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十五年之间乃至起义失败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从官兵到黎民,受战争牵连的人数不胜数,真真是民不聊生。从这一点来说,也间接反映出了蒲松龄先生对战乱的反对和批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