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深處,即是吾家


內心深處,即是吾家

去年工作忙,回來時間不長,雖然只有幾天,所見所聞也是感觸頗深。親戚朋友之間聚會,吃飯,多少都透漏了一些每個人生活的樣子和心態,我看見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在言談舉止之間總想證明點什麼,證明自己過的還不錯,證明自己比某某人厲害,證明自己在某某領導眼裡地位很重要,證明自己的攝影器材比別人的好......


內心深處,即是吾家


我想起大學剛畢業時,血氣方剛,總想做一番事業的時候,有次一位年長的朋友和我說:你為什麼給我說話時總喜歡向我證明你現在混的還不錯,其實沒有必要,我和你只是朋友,你的強大與不堪對我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我們是朋友,總是想著證明給我看,只能證明你自己的內心覺得過的不夠好。


高曉松在一期節目的片頭說:行萬里路,只是為了回到內心深處。我甚是同感,這些年,走的地方越多,看到的世界越精彩,就越發覺得自己渺小的不足為道。高考排名,大學檔次,專業冷熱讓我們學會了社會生存的基礎課程,競爭與 成功。但光環之外,但卻沒有人教會我們如何作為一個普通人,如何能安心的,不是那麼焦慮的踏踏實實的用心生活。


內心深處,即是吾家


我看見有很多人看到別人拍到好的照片時,會下意識去問:你用的什麼相機和鏡頭。大概他們潛意識認為所有的結果,都是向外探求可以得到。當他們也擁有了同樣的器材或者其它的必要條件時,他們就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這樣想,有一定道理,只是不完整,他們只看到看得到的世界,卻沒有發現還有看不到的世界。


其實構成這個世界的元素都是看得到,和看不到。你努力奮鬥時,別人只能看到你的成果,卻看不到你內心的酸甜苦辣。在外人看來,一個人的成就是可以分析的,分析他用了什麼方法,走了什麼路,卻還有不能分析那部分就是他經歷了多少委屈和迷茫,這也是極少有人關心的。可是凡事決定因素總是內因的,雞蛋在適合的溫度下可以變為雞子,石頭在適合的溫度下卻不行。


內心深處,即是吾家


其實何止是人,連構成整個宇宙的都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科學家探測到看得見的物質世界只有宇宙的10%都不到,整個宇宙看不到的暗物質世界約佔據了宇宙的90%。看似虛空的茫茫宇宙,卻包含了很多的擁有。


所以,外部的世界容易看到,容易求得到。最難的是看懂自己,看懂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需要什麼。每個人過的好不好,並不需要向別人證明,冷暖酸甜,在人生裡都是交替出現,就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相互轉換且共存著。此時,大過年的,大家坐下來聚聚,吃吃飯,是為了親情,溫情,友情,至於你比我這裡好點,我比你別處好點,都是同一條路上的“風雪夜歸人”而已。


內心深處,即是吾家

我知道有很多年青人,寧願在外面一個人辛苦的奮鬥著,生活著,也不願意回到故鄉過舒服的日子,大概也是因為一個人在外面,可以暫時擺脫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是是非非。外面縱然辛苦,卻可以選擇做一個喜歡的自己。


內心深處,即是吾家,無論是親人,朋友,或者人生的同路人,真的不需要向我證明什麼,強大還是光環,對我來說並不在意。生命有限,我只想安心在有限的人生時光裡安心做好我喜歡的事情,過好我喜歡的生活。至於其他的是是非非,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喜怒哀樂的分分合合,就如轉經筒轉了又轉,花開花落,雨雪風霜的輪迴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