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科学家、教师、医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呢?

水中鱼缸盖


如果想让科学家、教师、医生、成为孩子心中的梦想任重道远啊,但是如果国家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投入,这些行业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梦想也是指日可待的。

首先我用三点对比说明为什么任重道远?

一、成为明星难还是成为名科学家、名教师、名医生难?

我们先说通往明星的路有哪些条?

1、父母是明星或者哥哥姐姐是明星: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说的就是明星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有成为明星的梦想,又恰好投胎在明星之家,大概率上就已成功了一半,再加上后天自己的努力及人脉的叠加成功基本上板上钉钉了。比如谢贤---谢霆锋父子、刘丹---刘恺威;兄弟明星:姜文---姜武;姐妹明星:孙俪—孙艳(正在培养中)。

2、家里是土豪或借力土豪:有钱使劲砸,不惜一切代价捧红。

3、自身条件鹤立鸡群:某天走街上幸运的被星探发现,一剧走红。

4、草根逆袭:对明星有执念,属于打不死的小强类型的。比如黄渤、王宝强等。

再看炼就名科学家、名医生、名教师之路:

我仔细想了想好像只有一条路,十年寒窗苦读、只要学不死就要往死学,考进名校;名校毕业得头悬梁锥刺股考研,研究生毕业再三更灯火五更鸡考博,研究生和博士期间你得足够幸运遇到好导师,能学到真本事能顺利毕业。这是成为名科学家、名医生、名师的第一步,仅仅是学历够了,知识储备达标了。第二步也是最难的,实践训练开始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名医都是病例堆里爬出来的”,那么“科学家都是实验堆里爬出来的。”“教师都是教学案例堆里爬出来的。”无论是科学家、教师还是医生要想成为名家没有上万次的实战案例是练不出来,你以为熬时间就完了,那不过是经验的重复,并不能达到效果,要刻意练习,循序渐进的提高实践难度,总结中去伪存真,去其糟泊取其精华,最后总结成体系式的经验。这段历程没个十年、二十年是拿不下来的,要不你看科学家或名医、名师都年龄颇大,比如:钟南山院士、李兰娟医生、杨振宁科学家、袁隆平水稻专家、屠呦呦诺奖获得者。甚少有年轻的,年轻的都是天赋异禀啊!是不是经过储备学识和实践取经这两个过程的人都能成为名科学家、名师、名医呢?不一定,有一部分人缺乏透过现象看透本质的能力,也就被自然淘汰掉了,这些人只能用高超形容远远达不到名的程度。所成为名科学家、名师、名医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两厢对比你就会发现,成为明星可以借力,不一定非得靠自己苦练演技,甚至有捷径可走,比如外形漂亮、有钱有权、裙带关系都可助力,甚至机遇、运气都可帮忙。很多明星走得就是捷径,少数是苦熬演技。当然没成名之前也苦,不过那是求而不得的苦、默默煎熬的苦、等待机遇的苦,没想当明星的普通人也得经受这些苦啊!这是共性人性之苦,名星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苦的多少而已。再看科学家、名师、名医就没捷径了,即使家世显赫也得和平民一样去起五经爬半夜地学习,在储备知识的过程中都得靠自己去学,区别是富人的孩子可以请私教,平民的孩子大班辅导或自学,但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得靠自己学,没人能替代,这种相对来说还算公平,起码比成为明星的路公平。后期实践阶段也的靠自己,这个阶段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各种诱惑,经得住单调乏味。两厢这一对比你就会发现,明星比科学家、名师、名医容易的多,概率也大的多,各个阶层都可以,上至显贵,下至草根。而且不用遭受拼死学习的苦。最诱惑人的地方在于成为明星有偶然性。科学家、名医、名师就没这些优势了,想走这条路就的下苦功,没有把牢底坐穿的精神是成不了科学家、名师、名医的。而且来不得半点虚假,凡是搞学术虚假的,最后被打假,声名狼藉,终身不得翻身。明星就没有打假困扰,无论演技烂到啥地步,哪怕只会瞪瞪眼、皱皱眉、撇撇嘴、只要有人捧场就不用担心没市场。

二、收益。这可能是科学家、名医、名师对比明星最受诟病的地方了。现在的明星片酬有多高,堪称天价一点不为过,《2017中国名星收入排行榜》显示,2016年中国娱乐、文化、体育产业行业收入前10名的名星收入近17亿元,收入前10的明星中9人都是影视名星。有人计算过一个明星一部戏的收入,相当于一个普通百姓2673年不吃不喝能够得到的全部收入。估计好多人看到这个数据都懵了,想象不出有多少钱了。再看科学家,问鼎诺奖屠呦呦学者,诺奖获得奖金46万美元,国家奖励500万元。对比名星多吗?不多,当然诸如屠呦呦这样的大家看得不是钱而理想。但名星和科学家、名医、名师的贡献却是天壤之别,钟南山院士在非典和新冠两次疫情,救下的是整个中国,给世界树立样板。而名星呢?他们做了什么,除了娱乐大众,还有什么?廉价的劳动却获得巨富实在不匹配。最可耻的是疫情期间除了少数名星捐钱捐物,好多居然去国外度假避难。拿着中国人的钱,践踏国民感情,道德无下线。

三、职业自豪感。我们给予名星的是什么,打开电视、网络、微博、各个媒体,到处都是名星光彩照人的身影,明星吃个饭、睡个觉、换件衣服都要在网上秀一秀,出个行保镖护驾,浩浩荡荡,一举一动全民关注,各路媒体、各路商家大肆造星,用上所有能用上的手段鼓动人们追星,明星几乎成了80后、90后的偶象。再看科学家、名医、名师,知道名字的屈指可数,甚少人去关注。两下对比,聚光灯下的名星和暗淡的科学家、名师、名医给新生代的感觉,哪个更有职业职业自豪感呢?

综上对比,新生代为什么那么想当名星就在情理之中了。每年考中影的人多如牛毛,横店到处都是梦想当名星的人,都想成为下一个王宝强。人人都有当明星的可能,但不是人人都能当科学家、名师、名医。明星可以0门槛,而科学家、名师、名医门槛就高了去了。最诱人的是一旦撞大运做了名星,那就彻底翻身到上流社会,成为富豪,这样的投机机会谁不想试一试呢?

问题来了?那么怎么样让科学家、名师、名医具有吸引力呢?成为现在孩子的理想呢?那就借鉴明星行业打造这些行业。

1、树立职业自豪感。舆论上大力引导,把更多的聚光灯给予这些行业,国家大力弘扬,给这些职业从业者充分的职业自豪感。让这些行业成为最受人们尊重和爱戴的行业。减少明星的过度高光。不过度包装明星行业,舆论引导明星行业就相当于技术工人一样普通。慢慢人们观念就会发生改观。

2、大幅度提高这些行业的收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重奖,金钱收益要和贡献相匹配。大幅降低明星收入,从根源上扎住名星行业的吸引力,名星的收入和付出相匹配就可以了,跟各行各业没啥区别



当做到这些,相信选择科学家、名师、名医职业为终身理想的人就如雨后春笋了,毕竟人活着总要有点理想的。


骊小鱼


第一、要提高政治地位。在中国,人们还是很看重政治地位。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流毒影响,人们的官本位思想依然严重。所以建议,要把科学家、教师、医生纳入到公务员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至九十年代,科学家、教师、医生与政府官员都是干部身份,他们的政治地位是相同的,所以那时,人们对科学家、教师、医生在心底里尊重有加。而改革后,剥去了科学家、教师、医生的干部身份,仅仅成为一个职业身份,导致他们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从这以后人们基本上不再尊重科学家、教师、医生了。侮辱、欧打教师、医生的事情就成了常态。二、提高经济待遇。科学家、教师、医生的工资低,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科学家、教师、医生做为干部与官员的工资体制是一致的。所以那时,他们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与官员一样高。可是改革之后,科学家、教师、医生的工资非常低,很长一段时期,还经常出现拖欠的现象。近年来,教师工资有所提高,但大部分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均资更低,怎么保证生活。医生的工资实行绩效工资,干多得多,干少得少,许多年轻医生特别是农村医生的工资难以度日。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地位,更无论政治地位了。建议,公务员、科、教、医工资体系一样。修改教师法,取消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公资这一歧视性规定。三、合理调整社会工资分配体系。不能让那些对社会、对国家贡献少的人拿天价工资。分配合理了,才能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青少年不用你说,他们也会尊重并选择这些职业,这是人趋利性决定的。。四、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青少年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引导人们尊重科、教、医,形成社会氛围。引导青少年崇拜科、教、医,确立正确价值观,长大争当科、教、医,为国做出大贡献。五、严厉打击医闹、校闹等侵犯医生、教师权利的违法犯罪,确保其他权利不受侵犯。长期以来,教师、医生成为弱势群体,谁想欺侮就欺侮,辱骂、欧打教师、医生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另外,教师现在几乎沦为了行政部门和学生的奴仆,谁想使唤就使唤,教师的时间都用在其他社会工作上或者看娃管娃了,还有就是经常都在应付各种检查,哪有时间教学?教师的工作是教学,可现在就是杂役工。教师的奴仆地位不改变,谁还能尊重他们呢?!


菊潭隐士


如何让科学家、教师、医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呢?其实做到两条即可:

第一,提高科学家,教师,医生的工作待遇和福利。贫穷不应该是这三类人的标配。人首先要生存,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质保证。曾经有句话说,制原子弹的不如卖茶鸡蛋,那谁还愿意去搞科研?

一个乡村教师,从参加工作到退休的所得加起来都没有某个明星手里的一个皮包的钱多,工作一辈子还被房贷压的要死,怎么能吸引年轻人当教师?一个医生救死扶伤却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谁都想过富裕的生活,这事没有错,相比之下当明星,当网红更容易挣到钱!一场演出足够科学家,教师,医生一辈子,两辈子也挣不来的。

孩子们的梦想都是当老板,当明星,这是现实生活造就的。

第二,国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一些主流媒体的宣传。看看每天霸占屏幕和网络的都是什么人,一个明星出轨了,离婚了,本就是负能量,却能让全国跟炸了锅一样,都在讨论,一个明星一次出场能挣几百万,出行都是前拥后呼的,而对国家有贡献的科学家,老师,医生,他们的事迹却无人知道。

媒体导向错了,孩子们的人生观能不错吗?媒体的宣传作用是老师的教育无法改变的。人都有从众心理,大众都如此,我也理当如此。所以媒体导向很重要!





L烟柳画桥


让科学家、医生教师成为孩子心中的梦想,这个实际很简单。

第一:全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尊重知识的的浓厚氛围。

比如日本,会把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的头像印在纸币上。

这就是告诉所有的人,这些学者是国家的骄傲,他们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值得全日本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正是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进入新世纪以来已有17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第二:大力提高这些人的福利待遇,让他们静心工作。

任正非曾说过:把钱给够,不是人才也能变成人才。

华为用丰厚的的薪资从全世界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我们国家也不是没有人才,每年清华北大出国的有多少人,有多少人留在国外不再回来。把这些人才吸引回来就不少了。

只要给足够多的钱,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来做老师,来做医生,来从事科研工作的。

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专心的做事,也更容易出成果。

第三:净化教育环境,让老师们淡泊名利,远离喧嚣,静心教学。

现在的教育太急功近利了,恨不得一年就培养出一群专家名师。

现在的教育太标准化了,恨不得把所有的学生都教育成一个模样。

我们要净化教育环境,让节奏慢下来,让老师静下来。只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有远大理想,才有报国的志向!

一切向钱看,是目前教育最大的阻力。尤其是穷酸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根本就没有任何说服力。

老师光荣吗?没人尊重;老师伟大吗?就挣那么点钱;知识有用吗?为什么科学家还那么穷。老师怎么去教育?能有多大说服力!

尊师重教、尊重知识的氛围需要全社会去营造,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希望吧,我们国家能更重视一点,这样,未来的未来国家才会更加强大!


人生如梦LLH


无论是科学家,教师,医生,还是明星,还清洁工等。都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是个社会,缺一不可。

有人说明星的收入高了,那是个别的。大都分文艺工作者的工资并不是很高。邻居是市剧团三级演员,工资也就四千多。

朋友女儿考上了中央舞蹈学院!我告诉朋友卖掉一套房子。补一节课600元,个别教师收入也不底。

北京医院`的主任回老家,当地企业家见面就是一箱茅台酒。个别医生的收入也不底!

美国的明星杰克逊一出场,美国的追星族当场哭死了三个。中国估计还差点。

社会是个整体,缺一不可。



白风小严


这个问题说简单极简单,说复杂极复杂,。千头万绪,就是要党政重视科学家丶教师、医生,多利用媒体宣传科学家、教师、医生是兴国、强国、健康国家的根本,没有科学家、军人、教师、医生等于人断骨头屋折栋梁。少吹捧什么扭屁股的所谓明星,对戏子不要高酬劳就行了,这样学生才对科学家、教师、医生、军人是自己心中的偶像,立志做这些人为国家发挥光和热,如果媒体还继续吹捧戏子,那戏子高酬,又是明星,谁不会扭屁股?


谭文禄


让科学家、教师、医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梦想,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都要反思和努力构建的系统工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迹,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传承。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任何一种职业,都离不开社会声望和金钱的衡量。这是因为人的生存需要物资基础和精神力量来支撑。“拜金论”固然为世人所不齿,但一味弘扬无私奉献也是空洞乏力和违背人性的。通过这次世所罕见的疫情,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家所展现在世人面前那种无私无畏、大爱无疆的牺牲精神感染了数以亿计的国人,在灾难面前,在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我们终于明白救国救民的科学家、医务人员、教授(师)才应该是时代的宠儿,才是全民应该膜拜的偶像。

  • 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当代青少年之所以对演艺明星趋之若鹜,就是因为这些人出镜率高、片酬高(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在流量为王的市场背景下,演员的“吸金效应”在社会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狂潮。有人为了追星耗尽家财,更有人为了追星家破人亡,在我们看来幼稚可笑的行为在明星的“粉丝”们看来是追求、是信仰。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港台歌星和影星的作品漂洋过海,冲破藩篱进入内地,尤其自1983年港台歌星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以来,演艺明星的风头一代胜似一代,全体国民由此进入追星时代,新世纪互联网经济的推波助澜,更是涌现“群雄并峙、煊赫一时”的演艺圈乱象。明星“暴发户”们购豪宅、买游艇、私人飞机,罗织全球的限量版奢侈品……名利双收的舒适生活引发一代又一代家长和孩子疯狂追逐明星的梦想。君不见无数教育机构打着培养艺术人才的幌子赚得盆满钵满,无数孩子的童年快乐都被钢琴、表演、舞蹈这些课外班剥夺了,每年各大院校的艺考现场被渴望成名成腕儿的家长和孩子挤得水泄不通!诚然,人类文明的确不能缺少艺术来渲染、来传承、来弘扬,人类的发展如果缺少艺术的加持,就不会有今天五彩斑斓的现代生活。但我们扪心自问,如今充斥荧屏,五花八门的选秀,斥资数十亿的肥皂剧和烂片又有多少艺术的基因呢?我们的演艺明星暴得大名之后除了穷奢极欲,贪图享乐,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呢?歌唱艺术家,慈善家韩红一语中的——“Ta们就是暴发户”
  • 培养国民对科学的敬畏、对教师的尊敬、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需要国家层面做好顶层制度设计。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还要从人才培养和选拔、创新成果激励、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从目标定位和价值导向、治理结构和组织模式、资源配置和评价方式、人才人事制度等方面,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首要原则,逐步构建我们国家的人才战略和核心竞争力。不必讳疾忌医,美国的医生、科学家、教授(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一直远远高于国民的平均水平,我国很多“清北”的海外留学生滞留不归也是被美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所吸引。
  • 在武汉和湖北抗疫前线,4万余名医务工作者逆向而行,不怕牺牲,救治患者,抢救生命。后来有韩红振臂一呼,万千志愿者,为医护人员捐赠防护物资,并且深入一线,到各大医院分发防护物资。为了解决医护人员通行困难,无数的私家车司机组织起来,自发接送他(她)们上下班。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有快递员,建筑工人,工程师,厨师……医护人员无私无畏的大爱感染了无数的国人,大家一致行动起来,点点滴滴的爱汇聚成爱的汪洋大海,终于取得抗疫战斗的阶段性胜利。世界对我温柔以待,我们应该回报世界以温暖和爱,把对医务工作者的爱转化为对科学、教育、医学的敬畏和膜拜。春暖花开,未来可期!

古楼老僧


孩子们不想当科学家、教师和医生,怪收入诱惑?怪舆论引领还是怪孩子?

老张学聊,聊教育,聊孩子……

曾几何时,长大当科学家、从军、当教师当医生,从事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曾经是孩子们朴素的健康的的梦想。

斗转星移,社会发展到今天,考究梦想,我们的孩子几乎众口一词:当明星、当老板、挣大钱。

作为未来和希望,孩子们不是心心念念脚踏实地为国家为民族强盛打拼,而是万众一心钱钱钱,足以引起我们足够的惊醒。

孩子们不想当科学家,不想当教师,不想当医生是他们自己的错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第一、利益诱惑将孩子们的梦想引入了歧途

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无利不起早,逐利是人的本能。人生在世,不能没有衣食住行,不能没有钱的支撑。谁都向往钱多些,再多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孩子们追求出入相对体面,工作相对轻松,收入相对巨大的职业有错吗?应该没有。这无可厚非,非常正常。

科学家的工作值得他们追求吗?我们不妨从袁隆平说起:

在自己的母校,袁隆平坦率地表示,除了自己每月6000多元工资外,加上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总共有30多万元。

袁隆平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不过区区500万。而且,拿这种奖完全可能是第一次也是人生最后一次。

他穿的是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戴260元的手表……

或许自我安慰,他说,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我们的军人、教师、医生,我们千千万万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也不过只是平平淡淡的幸福。

转而看明星,或几首歌一部戏,掌声无数,鲜花无数,银子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有的甚而保镖开道宝马跑车。够高级,够离谱。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名利如此天壤有别,让我们的孩子们梦想当寒酸的科学家、教师、医生,正常吗?可能吗?

我们的孩子们不傻。也许如袁隆平所说:太过低级庸俗,但要普罗大众,要孩子们超脱违背正常追求而高大上,显然太过苛刻。

让孩子们有科学家、教师、医生的梦想,务必有实实在在的按劳分配。

第二、让孩子们有科学家、教师、医生梦想,应该有健康的舆论导向

社会突飞猛进发展,孩子们进入了网络时代。电视、网络,所有媒体,对孩子们的人生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作用。

科学家爱国敬业的故事,军人、教师、医生,广大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的故事,古往今来对社会正能量的人和事,应该成为媒体的主流。而不应该是鸡汤剧泛滥,不男不女的小鲜肉盛行,或者大明星、大本营热播。孩子们的梦想需要的是滋养。

老张学聊,聊教育,聊孩子……

孩子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健康的、向上的梦想和追求,与中华崛起休戚与共。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孩子们是人不是神,让孩子树立当科学家、当教师、当医生的梦想,必须实实在在抓好舆论的正确引领,必须实实在让这些人的名誉、地位、收入等值得孩子们艳羡。

老张学聊,期待您对此问题的观点和评议!


老张学聊


我是职校老师。

科学家只是凤毛麟角,太苦太难了,老师医生也是付出大于所得,而且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

选秀为了娱乐效果,宣传的是一夜成名,似乎只要机遇到了就能脱颖而出,于是很多人宁可主动被人潜规则,去和李雪健谈自己片酬为何只有几百,却从不想了解这个人前面的日积月累。

更多的家长标榜的是我孩子是天才,从不想成功=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百分之一的天分,二者缺一不可。

我曾经在头条劝一位家长送孩子学习,下面是今天某人给我的回复,这个人是一个月嫂一个育儿师,您觉得在整个舆论导向以及心理对上述职业的鄙视,这种情况会有改观。



踮起脚尖就更接近太阳


这是一个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努力的问题。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树立正确对待人生价值观,有对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做远大的目标。有了这些都还不够,还要我们真确的引导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各方面的教育和关心都要跟上,多用你身边的科学家,教师,医生的事来教育他们,这样目濡耳染,孩子们是有变化的,不再把所谓的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要追逐自己梦想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