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變“廚神”,春天裡多吃這些菜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許詠怡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敏

“立春”後,中醫養生倡導“春夏養陽”。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鄭豔華建議,春天多吃溫補食物補充人體陽氣,有助於增強抵抗力,抗禦外邪對人體的侵襲。尤其在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大家變身“廚神”,不妨多用豆芽、春筍、韭菜等做出美味佳餚。

豆芽、韭菜——高臟腑宜生陽

古語有云:春食芽、夏吃花、秋食果、冬吃根。豆芽被稱為“大豆黃卷”,被當菜吃,在宋朝已相當普遍。

豆芽味甘性涼,具生髮之性,有清熱和胃的功效,溫涼相配,補而不熱,是滋養潤燥、清熱解毒的好選擇。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開春吃豆芽能幫助人體五臟從冬藏轉向春生,有利於肝氣疏通、健脾和胃。

宅家变“厨神”,春天里多吃这些菜

春日嚐鮮首推春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味辛甘,性溫,有溫中補虛、調和臟腑的功能,補充人體陽氣。

春筍——春天不可錯過的食材

春筍自然也是春天不可錯過的食材。春筍味甘、微寒,無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化痰、解渴除煩、利尿通便、益氣消食等功效,可緩解食慾不振、脘痞胸悶、大便秘結、痰涎壅滯、酒醉噁心等症。

宅家变“厨神”,春天里多吃这些菜

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餚。春筍味道雖然鮮美,但性寒,且含較多的粗纖維素,一次性大量食用後難消化,容易加重胃腸負擔。

患有尿道結石、腎結石、嚴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脾胃虛弱等疾病患者,要小心食用春筍,每餐最好不超過半根。

春筍粗纖維多,若用春筍炒菜,要先用開水把筍片焯燙5-10分鐘,然後再配合其他食材炒制,這樣既可用高溫分解大部分草酸,又能使菜餚無澀感,味道更鮮美。

蘿蔔——“咬春”食俗代表

民間還有“咬春”食俗,《燕京歲時記》記載立春日“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以為卻困也”。這一習俗至今在部分地區盛行,故立春又稱“咬春”。

蘿蔔又稱萊菔,味辛甘,其辛辣之氣是由於含有芥子油,春天食用辛辣之味可以通五臟之氣,消食化痰開胃,調暢氣機,有助於振奮精神,有助於消除“春困”帶來的疲倦感和飽食後的腹脹感。春節餐桌不妨來一道蘿蔔,健康又應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