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导语

他是中国最早到国外留学攻读电影的导演。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他发掘、培养出了一批星光熠熠的电影明星。

他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支电影插曲的作者。

他还是新中国第一部禁片的导演。

他就是被誉为“诗人导演”,思想前卫、倡导解放天性的大银幕开拓者——孙瑜。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01 电影求学之路

孙瑜原名孙成玙(yu,二声,意为美玉),四川自贡人,祖父曾开设盐厂,父亲高中晚清举人。1900年孙瑜出生,优渥的家庭环境,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对他的电影创作理念起到重要影响。

1914年,孙瑜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因为喜欢校园话剧而认识了话剧的主演——校园里公认“最优秀的学生”周恩来。一次偶遇后孙瑜主动和周恩来攀谈,得到了周恩来对自己电影梦想的鼓励。后来,在刚建国的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已经成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还认出了孙瑜,并且题词勉励他“为人民的电影事业而努力”。

南开中学毕业,19岁的孙瑜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在这里,对诗歌和电影愈发痴迷的孙瑜和同学组织了诗社,并在一次影评大赛中取得第一名。这次影评获奖的经历让孙瑜更加坚定了追逐电影梦想的决心。值得一提的是,那次影评大赛的评委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朱石麟、费穆等。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图:流芳名作《小城之春》的导演费穆以及朱石麟)

1923年,孙瑜远赴美国康斯威星大学公费留学。由于学校没有电影专业,孙瑜就在毕业后放弃了继续进修硕士的机会,前往纽约摄影学院学习电影相关课程,并到哥伦毕业大学夜校、比拉斯哥戏剧学院旁听编剧等课。

02 打响“复兴国片运动”第一枪

1926年8月,学成的孙瑜回到彼时作为中国电影中心的上海,却在面试中被当时最显赫的“明星影片公司”拒绝,辗转一年后才进入长城画片公司,获得执导影片的机会。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图:这一年,孙瑜结了婚,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也在这年不幸夭折)

初进“长城”,孙瑜自编自导了处女作《潇湘泪》。为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电影公司将片名改为《鱼叉怪侠》。但这个做法未能成功吸引观众,“长城”公司也随之倒闭,孙瑜改换门庭至黎民伟的“民新公司”。

生涯导演的前两部影片《潇湘泪》与《风流剑客》都未能获得口碑和市场的认可,这和当时中国电影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图:风流剑客海报)

二十年代末,很多制片公司为短期逐利拍摄了许多水平低下、粗制滥造的速成影片,导致国产电影逐渐被观众们抛弃。上百家电影公司随之倒闭,仅存的“明星”、“天一”(“邵氏”的前身)、“民新”等公司也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整个国产电影行业陷入危机。

直到1930年春,主营电影放映业的罗明佑找到黎民伟,准备结合双方的优势联合摄制影片《故都春梦》,并邀请孙瑜执导。

《故都春梦》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讲述一个小学教师贪图荣华、抛妻弃子向上攀爬,最后落得身败名裂。孙瑜在故事的通俗性之外赋予了它更多批判现实的意义。影片公映后受到知识分子的欢迎,大家口口相传,调动了很多“发誓不再看国产电影”的观众重新走进影院。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图:《故都春梦》剧照)

《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是孙瑜为新成立的联华影业拍摄的前两部影片,这两部电影重新打开了国产片市场,更新了国片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也启发了其他电影公司的老板和创作者,让他们重新看到了国片的希望——打响了“复兴国片运动”的第一枪,也拉开了联华公司在整个三十年代辉煌的序幕。

随后,孙瑜迎来了个人创作生涯的黄金阶段,也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几个“第一”:

由孙瑜和弟弟创作的、《野草闲花》中男女对唱的《寻兄词》,是中国影史上最早的电影插曲;在《野玫瑰》中为了拍摄拥挤的上海阁楼制作的升降“大炮”,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台升降摄影机。

03 最会造星的导演

孙瑜是一位不盲从大明星,不怕启用新人的导演。随着三十年代个人创作渐入佳境,他不但帮助阮玲玉成功转型,让后者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女星,也一手捧红了许多当时默默无闻的新人,例如金焰、王人美、黎莉莉、郑君里、陈燕燕等。

1、“一代名伶”阮玲玉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图:《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中的阮玲玉)

孙瑜看中阮玲玉,邀请她出演《故都春梦》,使该片成为阮玲玉的转型和成名之作。此前阮玲玉已经出演了十一部影片,但那些“脂粉俗怪片”在艺术上乏善可陈,很快被观众遗忘。

在《故都春梦》里饰演一个妖冶的妓女,并在同时套拍的《野草闲花》中饰演一个纯洁的卖花姑娘,阮玲玉同一时间在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间自由切换,且都完成地十分生动。加上3年后两人再次合作的《小玩意》,可以说正是和孙瑜合作的这三部影片捧红了阮玲玉,让观众真正认识了阮玲玉。没有孙瑜,就没有一代名伶阮玲玉,也就没有那一纸轰动全国的“人言可畏”了。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图:阮玲玉自杀,孙瑜在三小时后赶到她身边,为她守灵。)

2、“电影皇帝”金焰

在《野草闲花》中,与阮玲玉搭档的男演员就是后来被称为“电影皇帝”的金焰。这个称号来自当时的电影杂志明星票选,金焰高居投票的第三位,在男明星中得票最多;排在前两位的是胡蝶和阮玲玉。

金焰出生在韩国,原名金德麟,孙瑜根据他的气质为其改名为“金焰”。

在当时的电影风气中,对男明星的审美和今天的小鲜肉十分类似,流行涂脂抹粉。金焰与他们截然不同,有颜值有肌肉、既阳光又阳刚,就好比现在的彭于晏。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金焰不仅形象气质佳,而且多才多艺,会拉小提琴、弹吉他,也能画画、织毛衣。他曾手织一件长款毛衣赠与孙瑜,在几十年里时常被孙瑜穿在身上。

孙瑜看中金焰的形象阳光和多才,根据他的特点设计角色,两人共计合作八部作品,让金焰从寂寂无名到迷倒万千少女,红遍上海滩。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3、“野玫瑰”王人美

电影《野玫瑰》在当时是一部意识十分大胆的影片,孙瑜在影片里塑造了一个穿着短裤,活蹦乱跳的乡间少女形象。彼时这种形象和着装在大银幕上可谓闻所未闻,从未出现过。

其实《野玫瑰》基本上是孙瑜为当时只有16岁的王人美“量身订做”的。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二十年代的男明星流行涂脂抹粉,女明星则流行“病态美人”,大多弱不禁风、毫无个性。留学过美国的孙瑜对这种形象十分厌弃,他更喜欢健康、活泼,充满活力的王人美。

当时,王人美是联华舞蹈班的一个小演员。舞蹈班演员们活动的区域离孙瑜的宿舍很近。王人美天性好动,平时十分喜欢带着孩子们玩耍,是个孩子王。孙瑜觉得,王人美这种个性和形象才是应该被更多国人看到的,就编写了《野玫瑰》的剧本,把王人美平时“钻窗户”、指挥孩子们站队等生活中真实的细节加工到了电影里。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图:作为本片的男女主演,金焰和王人美在后来喜结连理,孙瑜被邀为证婚人。)

04 破天荒的《大路》和“诗人导演”

上映于1934年的《大路》是孙瑜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讲述了六个热血青年修筑一条抗日军事运输道路的故事。

影片的部分摄制手法十分“惊人”,许多镜头向观众正面展示了几位男演员结实的胸膛和健美的肌肉: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甚至还有一场在河边洗澡的著名“裸戏”。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环境中,可谓“石破天惊”。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工人为主人公的影片,影片不仅展现了汗水流淌在健美肌体上的雄性气概,还非常难得地展现了女性之间的同性相亲。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孙瑜大胆的手法和开阔的意识,在当时的中国影坛上一时风头无俩,被同为第二代导演的沈西苓称为“诗人导演”。

这个称谓不是说孙瑜的电影像诗歌,而是他的作品有一种擅长提取人们生活中的“善和美”,擅长展现人们生活中温情和欢乐一面的“诗情画意”。

05 新中国以后,创作历经坎坷

抗战的全面爆发,阻碍了处于黄金时期的孙瑜的创作,也阻碍了他更多精品的问世。

1951年,孙瑜筹备三年的《武训传》上映。虽然影片刻画生动、叫好叫座,但在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电影被定调为“宣传封建文化,向封建势力投降”,由此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对《武训传》的批判运动,电影也成了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虽然《武训传》在当时引起了重大的文化震荡,但影片里梦与现实交替时的唇亡齿寒,不仅是影像上的雾失楼台,更是心理层面的患得患失。那番诚挚椎心的叩问,是几代中国电影中都奇缺的品格。

1958年的《鲁班的传说》是孙瑜的最后一部电影。影片的风格剧变,不再是初涉影坛的缠绵或者激涌,而是一派静水深流的怆然。虽不再恣意挥洒笔墨,电影却更入心入味地呈现出人与历史对话时的从容和淡然。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可惜,就在孙瑜的“银海泛舟”极有可能杨帆至波涛汹涌之处时,因在“文革”中受迫害过于深重,身体每况愈下,早早淡出了他深爱的电影世界。

总结起来,孙瑜导演的才华,以及他作品中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对昂扬生命力的向往,对生活本身、对人本身的热爱。他惯常以乐观昂扬、积极向上的风格来处理悲剧的故事,将黑暗的时代和生活的苦痛置为背景,把希望的光明和生活的欢乐作为电影表达的主调。

在第六代导演,以及今天一些影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中国,人们的生活多是灰头土脸。电影看完常常郁结于心,久不能解。这些作品甚至无法得到那些作为取材对象的人们自己的喜欢。例如2006年贾樟柯斩获威尼斯金狮奖的影片《三峡好人》在三峡当地放映时,很多民工朋友看了十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不少人直接退场,十分尴尬。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为什么我们的现实主义电影,不能像孙瑜、蔡楚生等老一辈影人的作品那样,既好看,又发人深省?都说中国电影当代无大师,小夜私以为,大师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够使作品保持娱乐性、艺术性良好平衡的稳定水准。

关于电影商业和艺术的两极,孙瑜有如下一番话:

“从编写《野草闲花》起,我就注意到剧本中的‘娱乐性’。劝善惩恶的正剧,最好能寓教于乐,即使是悲剧,适当的趣味穿插,也会使人破涕为笑。我是一个很怕看见别人痛苦的人。在我的电影里,常写下层人民的苦难,但我极少写他们在经历苦难后消极失望。我总是想鼓励他们振奋起来,不甘屈服。因为我深深地相信,我们中华民族有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伟大生命力。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1990年7月11日,90岁的孙瑜与世长辞。家人在整理孙瑜遗物时,发现了他自己制作的这本纪念册,里面是他一生中的影人朋友们写给自己的祝福。

在封面上,孙瑜写着“永远勇敢,永远希望”。

——谨以孙瑜的此番话和此文,献给祖国70周年华诞。

他是阮玲玉的伯乐,开创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被誉为“诗人”导演

“关注电影的一切”——这里是小夜影评。欢迎关注,一起成长。如果喜欢本文,可以点赞、评论、转发、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