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在2008年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中,《遙望南方的童年》在一片好評中獲得了教育題材創作獎,而它的對手是由佟大為、楊若兮主演的《志願者》。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沒有專業的演員,只有真實的故事。《遙望南方的童年》之所以能夠引起觀眾以及評委共鳴,我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原汁原味地還原了當時農村幼童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在那個恬靜優美的鄉村,大多數人的勞動生產方式極為原始,他們既保留著農耕時代的質樸,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小農經濟的貧窮,而為了過上好的光景,大批成年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但他們似乎都忽略了,被他們留下的孩子應該如何度過一個缺失父母之愛的童年。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小學教師,師範畢業的他沒有到大城市參加工作,而是留在老家。很顯然,他意識到了當地的兒童正處於一個學齡前教育的真空,因此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當地開辦了一個註定賠本的幼兒園。然而,在這個打工成為潮流的鄉村,讀書並沒有受到多少人的重視,更別提幼兒教育了。但易老師知道,他需要在這些懵懂的孩童心中埋下讀書的種子,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他們走出去了,但需要有人留下來

對於成長於90年代末、21世紀初的農村孩子來說,他們父母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窺探到了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比起守著家裡的幾畝土地,他們更願意南下尋找掙錢的機會。沒有知識、沒有學歷、沒有技能,這些是他們大多數人附有的基本條件,但憑藉著埋頭苦幹的拼勁兒,每月的收入肯定比在家務農要好。打工,是他們牽住外面世界的一根繩,雖然城市是一頭龐大的巨獸,會在不經意顯露出它的猙獰與荊棘,但勤勞的人總會想盡辦法站穩腳跟。於是,他們走出去了,在花花綠綠、熙熙攘攘之中尋找財富,但需要有人留下來,守護他們留下的根。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當易老師在村裡宣傳他的幼兒園時,牌桌上的一位家長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讀書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將孩子送去讀書,還不如儘快讓孩子外出打工,每個月掙三四千才是一件光榮的事。這種看法並非個例,畢竟供養一個孩子寒窗苦讀在當時來說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比起一項長期未見收益的投資,通過外出打工快速變現是家長甚至是孩子的普遍想法。我想,這便是易老師投身於鄉村教育的主要原因。

外出打工儘管是一種改變家庭命運的有效方式,但對於尚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他們將要投身的世界與他們父輩正在面對的世界註定截然不同,他們需要通過教育來獲取必要的知識,以適應那個日新月異的現在和未來,他們掌握的知識越多,他們的舞臺將會越大。打工不應是一種替代式的接力,而是一種迭代式的更新,只有在這種思維的導向之下,他們才能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拓出屬於自己的可能性,而不是在盲目中追隨父輩的腳步,以至於在貧窮之中重蹈覆轍。

下一代永遠是希望所在,易老師能做的便是讓這種希望不被埋沒和抹殺,他是知識改變命運的踐行者與守護者,他是因為被需要而留下來的人,他是一名的於平凡中書寫不平凡的英雄。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破碎的家庭與離散的親情

打工浪潮的背後,是無數個留守兒童的誕生。然而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成長環境,他們在形塑自我意識以及認知外在世界的過程中,缺少父母的引導與關愛,而將其撫養長大的爺爺奶奶面對一日三餐的生活已經是疲於奔命,往往無力對這種父母應該充當的角色進行補位,這無疑給留守兒童的成長蒙上了一層陰影,而這種家庭教育的缺失所導致的負面結果往往不可逆轉,以至於成為一道留在孩子記憶以及潛在意識中的傷痕。而這種情況的兒童在易老師的班上,並不少見。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砣砣是一名特殊的留守兒童,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唯一留在村裡的親人是雙眼近乎失明的奶奶。他深信爸媽曾留下的諾言:過幾天我們就會回來,所以他總在與父母分別時的那棵樟樹下等待,儘管那一個不可能實現的謊言。

我相信這不是砣砣一個人的遭遇,在電影以及現實中,曾有過多少個滿懷希望的孩童站在約定的站臺下等候爸媽的出現?在反覆的希望與失望中,又有多少個孩童對父母因愛而深恨?這是一組無法統計的數據,但其背後的痛苦將深刻在每個曾遭遇過這種絕望之人的心中。

當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一個本該完整但卻破碎的家庭之中時,他們的心智又怎能消化這種父愛與母愛的缺位呢?他們能做的只有反覆舔舐心中的傷口,直至止血、結痂、成繭。而在離散的親情背後,受傷的絕不會只有孩子,每一位父親與母親又何嘗不是忍著分離之苦?但為了未來的生活,他們去了南方,去了離財富更近的地方,也去了離孩子更遠的地方。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想到這裡,我會更加理解易老師的初衷。在客觀上,他沒有必須的理由去創辦這樣一個勞心勞力的幼兒園,但當他看到這些留守兒童稚嫩而又茫然的雙眼時,在他的心中難免會油然升起一種使命,即幫助這些缺失父愛與母愛的孩子度過一個真正意義的童年,讓他們儘快理解他們的父母,以修補那因距離而漸漸失溫的愛。

他們遙望南方,因為他們心中還有期盼,在這種期盼中,家庭將再次完整,親情將不再離散。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他們需要童年,更需要未來

好奇、幻想、憧憬,這些應該成為孩子童年時期的底色,但對於留守兒童來說,這些往往過去奢侈。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在易老師開辦幼兒園之前,鄉村裡並沒有這種學齡前教育的機構,在大人眼中,留守下來的孩童是勞作時的隱患,也是休閒時的累贅,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去關注孩童眼中對這個世界的疑惑和渴求。但易老師為何要在資質不達標的情況下堅持辦一所幼兒園呢?這肯定不是因為生意,稍微算一算就知道,每人每月60的學費在涵蓋午餐與接送的情況下,這不會是一個賺錢的機會。答案可能比我們想的要簡單,但絕不平凡,即他們需要童年,更需要未來。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童年的意義是什麼?在於希望,在於夢想,而對於這個貧窮的鄉村來說,希望與夢想永遠是奢侈品。有太多乳臭未乾的小孩在懵懂之中丟棄了對知識的渴求,他們厭惡讀書,只是想著匆匆長大,然後奔向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慢慢消磨掉關於未來的想象,最後早早結婚,迎接下一代的到來。這是一種可怕的循環,而循環的起點便是那很少有人在意的童年。

易老師能做的工作很少,他無法提供與城市媲美的基礎設施,也無法招聘正規師範畢業的幼兒教師,他甚至無法安排一輛像樣的校車,但他知道,這些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這些留守兒童心理裝上一點希望和夢想。他們未來可能會追隨父母腳步,踏上南方的征途,他們將不可避免地碰到荊棘與阻礙,但只要有那麼一點點希望和夢想,他們便不會草草退場,因為他們在心中也曾點燃過星星之火,他們追逐過過蜻蜓,拿起過畫筆,他們早就遙望過南方,他們將承接父輩的光榮與遺憾,憑藉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在《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我看到一位教師的質樸與堅定,也看到了一群孩子的渴望與希望。遙望南方,那裡有他們許久未見父母,也有他們心之嚮往的未來,不必懷疑一顆童心能否承載這麼多的希望與夢想,時間會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遙望南方的童年》:為什麼要讀書?因為那樣可以睜開眼睛走出去

孩子永遠是希望,因為他們面向的是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