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生王星光:危难关口三次请战“小创新”带来“心”变化


援鄂医生王星光:危难关口三次请战“小创新”带来“心”变化

“满月了。来黄冈第31天,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

一个月前,他作为山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奔赴湖北疫情一线,与团队进驻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开展医疗救援。

援鄂医生王星光:危难关口三次请战“小创新”带来“心”变化

那时,王星光曾预想,如果疫情得到控制,在湖北待一个月就可以回家了。

“现在看,一个月可能还不够,还得再晚一点儿回去。”他憨笑着说。“不论如何,我们绝对能坚持到最后,直到完全战胜疫情!”王星光心中充满力量。

两次请缨终如愿

疫情初期,王星光正准备趁着假期带妻儿出去度假。“我的爱人也是医生,今年过年难得我们俩都不需要值班,于是我们就报了旅行团。”

可就在他们出发的前三天,钟南山院士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的王星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作为国家队中毒应急队员、山东省应急队员,王星光当即做好了冲锋疫情前线的心理准备。于是与爱人商量一番,他们取消了度假行程。

“第一时间知道了疫情以后,我觉得自己援鄂救援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接收到医院组织第一批赴鄂医疗队的消息时,王星光立马报了名。

“可惜第一批没有选上,了解之后才得知第一批并未调配省立医院呼吸科的医护人员。”王星光稍有失落,但很快传来了医院组织第二批赴鄂医疗队的消息,他再次请缨。

这一次,入选山东第二批赴湖北医疗队名单中,王星光的名字赫然在列。

“我是共产党员,也是医生,要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危难关口,王星光为自己是全国3万余名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之一而感到自豪。

援鄂医生王星光:危难关口三次请战“小创新”带来“心”变化

其实,王星光报名前往湖北进行医疗救援,除了妻子和岳母知道以外,一直都瞒着在老家的父母。“没敢告诉他们,怕他们着急。后来他们看到了网上的信息,跟我了解实际情况后也非常支持我。”王星光说。

抗疫前沿甘做“排头兵“

准备报名参加抗疫救援的时候,王星光心里对疫情的形势早有预判,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设。但抵达黄冈的第一天,就发现与自己预期的完全不同。

王星光团队第一天援助的不是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而是一个临时改造的病区。那晚,“逼波逼波”急如星火的救护车以及连续不断送来的患者,眼前这些景象对王星光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冲击。

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投入新冠肺炎阻击战的决心。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和当地需求,医疗队将集中接受由国家级专家进行的简短上岗前业务培训,再进入相关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

“上岗前,会有专业人士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防护服穿脱培训。我们每个人都练很多很多次,练得衣服都快破了,直到真正学会做好自身防护为止。”

培训完后,王星光团队正式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进行救援。由于中心是新院区,原本计划2020年5月整体搬迁,还有很多硬件设施、物品以及仪器没有全部到位,所以第一轮班次时间会很长,需要准备清点物品,大量接收患者,工作会很辛苦。

王星光得知这一情况后,再次主动“请战”第一轮进驻。

“我才38岁,这个年龄最合适,理应站在疫情最前沿。”那一天,王星光和急诊ICU 副护士长李太东,从早上10点开始,一直到18点才从隔离病区出来。

援鄂医生王星光:危难关口三次请战“小创新”带来“心”变化

王星光“请战”第一轮进驻

创新诊疗方案降低病患死亡率

王星光团队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主要负责救治确诊患者。“上班时间不是特别长,重症病房是4小时,普通病房为6小时,比平时在家上班的时间还短。”王星光说,他们一开始被安排在普通病房,上主班的时候一天要管理60个患者,主要工作是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到重症病房之后,虽然管理的患者更少了,但是工作压力一点都没有减轻,工作量反而更大。”除了接诊患者、询问病史、处理医嘱、病例书写以及为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等日常工作之外,王星光还结合自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优势,为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以及血滤治疗,并将平常积累的病毒性肺炎救治经验应用到诊治当中。“冠状病毒治疗总体上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流感病毒目前有特效药,而新冠肺炎没有。但是这两者之间的病情评估、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时机都差不多。”

截至健康界采访时,他们共接诊了300多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如今大部分患者已经出院,目前重症病房只剩下17个患者。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近日指出,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当前防控突出重点,抓紧从全国调集体外膜肺氧合机等设备,降低病亡率。

王星光也一直思考着: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提高救治率,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怎么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从专业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给患者提供一个好的治疗方案。”王星光介绍,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患者卧床容易缺氧,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就像下水道不光滑一样。尤其是年纪较大且合并有气管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他们血管本身条件也不好,卧床之后就更容易造成下肢血流瘀滞,加上血液粘稠、血管内皮损伤,就更容易形成下肢血栓。这类患者稍不注意,就会形成肺栓塞,死亡概率非常高。

为此,王星光在国家新冠肺炎诊疗规范的基础上,创新了救治方法,提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从而降低肺栓塞形成风险的诊疗方案。例如,给患者下肢进行常规B超、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康复、引导患者按摩下肢、给患者穿弹力袜等等。

“这些创新之举都是为了预防血栓的形成,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王星光团队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降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气管插管的死亡率,减轻插管患者的病情,让患者好转起来。“现在应对的办法只能通过密切观察,看看能不能调整呼吸机参数来解决。”王星光表示,最好的办法还是进行早期干预,防止病情加重。

“傻乐”医生心理辅导有妙招

除了在医疗上给予患者救助,对患者的心理鼓励和支持也很重要,特别是重症病房的患者。

王星光坦言,从亲情的角度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是他常用的小技巧。“我每天的查房一定是从拉家常开始的,问问他们状态怎样、原来的工作是什么等等,以缓解他们内心的压抑。必要时,会从客观的角度向患者坦白病情进展,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同时,王星光还时常鼓励患者与家人视频聊天,并主动帮助患者申请微信,教患者使用手机。为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恐慌,王星光一般不建议患者看一些与医疗相关的信息或新闻。

援鄂医生王星光:危难关口三次请战“小创新”带来“心”变化

王星光(右一)与新冠肺炎患者

令王星光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处于亲情剥离状态的重症老人张大妈(化名),她老伴因被新冠肺炎感染刚去世,孩子又不能在身边照护自己,老人出现了谵妄、烦躁等状态,不配合治疗,患者正处于半昏迷状态。

老人如此下去,必然会对疾病救治带来影响。为了让她能够恢复意识,重新建立活下去的勇气,王星光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们主动跟她的儿子联系,并将她儿子录制的视频反复播放给老人看。”让王星光团队喜出望外的是,视频播放之后,亲情的呼唤使张大妈的肢体有了明显的回应。王星光从医院角度判断患者或许能听见,他立即拨通了患者儿子的视频聊天。“她儿子说,妈妈您要是能听见就眨眨眼,结果患者真的眨了眼,她的孩子就不停地鼓励老人。”

尽管这个过程只持续了短短的一分多钟,也尽管老人最终因抢救无效而离世,但能为患者架起亲情的沟通桥梁,让患者心里得到抚慰,王星光就觉得值了。这也让他明白,亲情或者患友之间的鼓励,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如果病房里面住了1个病情较重的患者,2个相对减轻的患者,我们会鼓励症状轻的患者跟另一个较重的患者聊天,聊一些开心的事情来缓解病房压抑的气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通常在幽默氛围的感染下,症状较重的患者病情渐渐有了起色,甚至治愈出院。

为缓解患者的病情压力,王星光与团队自创了“快乐疗法”和“段子疗法”。“快力疗法”就是鼓励患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段子疗法”则是医生在查房时说一些段子,讲一点俏皮的话,通过语言让对方心理或者心境产生转移和转变,给最终治疗起到了一定帮助。

能想到这种方法,与王星光乐观的性格密不可分。“我本人性格就是‘傻乐型’的。”王星光打趣道。


被“借出去”的英雄爸爸

“武汉的小朋友,你们别害怕,我爸爸是医生……我把爸爸借给你们,你们快点好起来吧!加油!”济南小学生宸宸握紧拳头给疫区孩子加油鼓劲时这样说道。随后他写给援鄂医生爸爸的一封信也在网上刷屏。他在信中写道,爸爸,我会在家听话的,你在武汉好好工作,我给你加油!相信爸爸会治好武汉的小朋友们。

援鄂医生王星光:危难关口三次请战“小创新”带来“心”变化

王星光儿子写给爸爸的信

王星光就是这封信的收件人,对于儿子宸宸的行为,他既感动又意外。

“之前出发来湖北的时候比较匆忙,没来得及跟孩子说太多,到达湖北第二天就看到孩子写了这封信,确实挺感动的,我没想到孩子能有这个心思,感觉孩子一下长大了许多。”那一刻,王星光觉得自己心目中那个“傻小子”突然懂事儿了,顿时泫然欲泣。

“我就给他回了个视频,跟他说乖乖听妈妈和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与孩子分开一个月,王星光只能通过与孩子视频聊天来缓解自己的思念之情。

王星光在孩子心目当中的形象也有了悄然变化,例如孩子会跟家人夸奖爸爸,跟同学说自己的爸爸是英雄。

“我更希望孩子能够意识到爸爸是去帮助别人,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学会担当,可以对他的成长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王星光认为这才是最大的意义。

尽快战胜疫情,所有的医护人员能够健康平安的回家。这是王星光目前最大的心愿。

被问及回家后最想做的事情时,王星光说,“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带着孩子出去玩玩。”

援鄂医生王星光:危难关口三次请战“小创新”带来“心”变化

王星光的心愿

为解除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中央以及地方都出台了“全方位”政策,提出了多项措施。山东省出台政策指出,为一线医务人员重点办好“十二件实事”,包括定期为一线医务人员的家庭发放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对其配偶予以适当关心支持;医务人员无人照看的高龄老人、未成年子女,根据需要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

“我妻子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超声科工作,医院最近给她减少排班,以便照顾家人。”这让王星光更有底气冲锋在前。

将黄冈变为湖北市第一个清零地区


王星光告诉健康界,目前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患者情况相对稳定,疫情也得到了相对控制。防护压力没那么大了,物资也比较充沛,生活起居和饮食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在这期间,王星光还获赠了一批特殊的礼物——爱心人士从家乡山东运来的鲅鱼饺子、德州扒鸡。“在这里能吃上家乡的特产,是件很幸福的事情。”王星光特别满足地说。

经历了这次疫情,王星光对自己专业学科的未来发展有了新的展望。他分析道,首先因为对新冠肺炎有了深刻的认识,将会给往后流感的发生、诊断、治疗提供很好的帮助,进一步加强了医生和患者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护意识,传染病门诊的防护级别也将上一个台阶;其次,不论从国家层面还医院层面而言,这次疫情将会对整个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满月了,对王星光团队来说既是希望,也是挑战。虽然现在的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处于决胜的关键时期,但对医护人员来说,也是最危险的时期。要知道,人的神经紧绷一个月之后容易出现疲惫和坍塌,导致出错。“能不能继续绷得住,这关系到最后的胜利,也是我们目前为止最需要得到的精神支持。”所幸的是,在领队的反复提醒下,大家基本迈过了这道坎儿,重新找回了初始阶段在疫情“冲锋陷阵”的状态。

说他们是能打硬仗的“钢铁战士”,一点也不为过。

“一个月了,我们这个团队没有一个倒下。现在,队员们战斗热情依然高涨。”王星光自豪的说。

这一个月的神经虽然绷得很紧,但看到黄冈地区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为零、大别山区域诊疗中心出院患者接近100人等,一串串数字的变化,是王星光近期最开心的事情。

援鄂医生王星光:危难关口三次请战“小创新”带来“心”变化

王星光

“黄冈相较于湖北其他市区来说,疫情控制得比较理想,战绩也是最明显的。”王星光团队的目标,就是努力将黄冈变为湖北市重症感染当中第一个清零的地区。


王星光说,“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义无反顾,也是职责所在。就如当年入学时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